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主持人     我們的團隊     問卷調查         



《從業十年》(上、下)


  《從業十年(上)——成長》

  七月流火,北京的氣溫最高達到攝氏39度,是裝修的淡季,然而張師傅今天卻不斷地接到電話,他的活很多。(張照平,40歲,地板鋪裝技工,來自江蘇農村,在北京擁有一支自己的施工隊伍。從業十年。)

  王東雷在一年多的忙碌之後,眼下這片小區的開發銷售將要完成,業績不錯,他終於有了空閒和家人呆在一起。

  (王東雷,30歲,北京某房地産投資集團銷售總監,河北人,1993年大學畢業,已經歷十種不同的職業。從業十年。)

  剛從外地回來,楊海潮就很忙,連着幾天熬夜,今天他還要趕着給一位歌手錄製歌曲小樣。(楊海潮,31歲,音樂人,來自陜西寶雞,主要作品:《樓蘭姑娘》《乾杯,朋友!》《月牙泉》。從業十年。)

  1993年,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下,經過多年實踐探索,我國明確提出“改革勞動制度,發展勞動力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勞動力資源由原來的政府計劃配置向市場配置過渡。十年中,勞動力市場迅速發展,作為其中的一分子,張照平、王東雷、楊海潮以及眾多的勞動者,他們從業的十年和勞動力市場發展的十年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2002年7月13日清晨7點,張照平和工人們要去北城給兩戶人家鋪木地板。十年前,張師傅在江蘇老家幹裝修,1996年來到北京。剛到北京時,張師傅很不適應,出門幹活連地鐵都不會倒,現在不同了,新建了那麼多居民小區,百分之七八十他都去過。從一個人單幹開始,慢慢地張師傅有了一支十來個人的施工隊伍。由於技術高,服務態度好,張師傅的工作經常受到肯定。

  張照平:房主請我們吃飯,給我們錢,説我不請你們了,你們自己去吃飯吧。給我們香煙的,給我們酒的都有過,他説活幹得挺好的。還有好多(人)打過電話到公司,説我們活幹得不錯。

  象張照平一樣,這些年,隨着勞動力市場不斷發展成熟,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向小城鎮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廣東、福建、江蘇等東部省市流動,他們主要集中在工業、建築業和社會服務等行業。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多年來一直關注勞動力市場發育和農村勞動力就業與轉移的問題,負責人蔡肪博士説:接下來就面臨着一個大規模的勞動力從農村農業向非農産業的轉移,從農村向城市的轉移,這個是誰也回避不了的,必須從政策上、制度上,還有市場發育上、政府指導方面、人們的觀念等等去適應。

  王東雷是北京一家房地産開發公司的銷售總監,1993年大學畢業時,他給自己定下一個職業理想。

  王東雷:我要在三十歲以前經歷最少不下於十種行業。為什麼?其實我是在給自己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在實踐中找到我的一技之能。

  懷着這樣的目標,王東雷義無返顧地砸掉了鐵飯碗,1994年,南方的那片熱土吸引着他和眾多渴望成功的年輕人。

  在北方人眼裏,南方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區域,在南方深圳又是一個最突出的標誌性的城市。所謂標誌性的城市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樹立的一個經濟典型。去那以後你就感覺到很濃很濃,經濟氛圍真的很濃,你在馬路上走,以前體會不到,看著那些人真是急匆匆的。深圳有一種報欄,專門可以貼招工啟示或者找工作的這些東西,你看上面貼的全是這些,都是大學生去找工作。所以當時就讓我感覺到深圳經濟是發達,但競爭太厲害了。

  儘管競爭激烈,但是特區的“特”仍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有人説,在深圳你可以沒有戶口沒有人事檔案但是你要有能力;你可以炒老闆的魷魚也會被老闆炒魷魚,那是你們各自的權利;你不必死守在一個職位上,只要有本事你可以上午辭職下午就坐在另一家公司的寫字樓裏。應該説,這些特別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深圳用人機制的靈活,而用人機制的靈活也造就了深圳勞動力市場的繁榮活躍。很快這種繁榮活躍在全國許多地方都出現了。

  在這樣的氛圍中,為了當初定下的目標,王東雷尋找着適合自己的路,十年中他真的幹了十種不同的職業。

  蔡肪博士:在市場經濟國家,勞動力市場發育的國家,人們都在換工作,換工作其實個人是有所得的,我不斷發現我的真實能力和興趣在哪兒,那麼我可以幹得更好,成就個人事業;從僱主來説,當然是人們在流動中,我才能發現真正適合這個崗位的工人,而使生産率最高。

  10年前,楊海潮第三次高考落榜,他抱着新的理想從陜西來到北京,愛唱歌的他想成為一名音樂人,寫出讓人廣為傳唱的作品。

  楊海潮:第一次來北京我七天就回去了,沒辦法,因為我沒有住的地方,又誰都不認識,我是主動要求民政部門把我遣返回去的。

  此後,楊海潮在家鄉做過臨時工,跑過廣州,雖然經歷了許多挫折,但始終無法割捨他的音樂理想,於是,楊海潮第二次來到北京。

  楊海潮:有一兩年的時間就是在跑唱片公司,沒有一首作品能被人認可,被拒絕的時候我覺得我都想把唱片公司集中到一個樓上,從早上到晚上,要麼失望一天之內咱就失望算了。

  在漂泊闖蕩中適應,在適應中尋找夢想。1996年,曾經長期幫助過自己的北大朋友們即將畢業,離別時楊海潮寫出了自己的代表作。

  楊海潮:像我這樣的人是很多的,離開自己曾經熟悉的環境到另外一個環境中,我們追求的是什麼東西,我總是在想, 就像我歌詞裏寫的,那種無拘無束的日子,這種狀態讓你很放鬆。

  楊海潮:這十年的變化很大,你不可能永遠堅持自己一成不變,但是有些東西是不應該改變的,對一種東西既然要去追求它你就不要放棄。

  楊海潮:你只要去努力,有你所專長的東西,你肯定能在這個社會上,贏得你的一席之地,這一點我覺得非常好。

  楊海潮:我們現在看到的十年就業的現象,其實就是勞動力市場發育到一個階段的體現,一個生動的體現。市場經濟意味着勞動力市場發育,勞動力市場發育意味着勞動力的流動,勞動力的流動意味着人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體現。

  我們的十年

  祖國的十年

  《從業十年(下)——飛翔》

  無論是對一個國家還是對一個個體來説,十年都足以産生巨大的變化。十年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發展,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勞動力市場在發育;十年中,王東雷在商業領域摸爬滾打,楊海潮在音樂市場漂泊闖蕩,張照平從農村來到城市站穩了腳跟。過去,他們或許只是一隻小小鳥,如今,伴隨着國家和社會持續快速的發展以及在政策所提供的機遇下,他們主動迎接着競爭的磨練和市場的洗禮,用不斷成熟的翅膀準備騰飛搏擊。

  楊海潮:就像你是一個戰士一樣,別人也是戰士,你就很自由地去跟他們競爭,記得很早以前在中國寫歌的人他是有單位的,你是幾級的作曲。你不是某一個文藝團體的專業的創作人員,你不是幾級的作曲,在這種情況下,像我這樣的理想很難去實現的。所以我覺得這就是國家的一個變化,就是憑你的本事去吃飯,競爭不就是你寫出更好的作品嘛。

  張照平:不管什麼行業還是競爭好,你不競爭他就沒有上進心呀,就像兩個人幹活一樣,沒有什麼人跟你相比的話,你還以為自己技術最高呢,有人超過你你才能超過別人呢。

  王東雷:要生存就要適應這種競爭,而且不光要適應,最好還是要把握這種競爭。如果説你不具備這樣的競爭力,你競爭不過對方,不具備在競爭過程中的主動權,可以講你分分鐘會被淘汰。

  關於加強競爭力,十年來一直關注人口和勞動問題的蔡倣博士提到了人力資本。

  蔡肪博士:對個人也好對社會也好,(競爭)有一個共同的作用就是提高人力資本,因為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競爭的關鍵就是人的競爭,而人是指人的能力,人的能力就是指人力資本,教育水平、健康水平和你的工作經驗,它們的綜合體現。你們採訪的人裏頭文化水平不一定高,但是他們會得出一個結論説競爭好,還是説他們在某一個方面他們的人力資本是比較高的,得到了充分體現,所以根據勞動力市場瞬息變化的需求,我要不斷調整人力資本結構,就是説如果我原來基礎很好,我可以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去學那些專業的東西。所以培訓和再教育就變得非常重要。

  張照平説他不太懂得什麼是人力資本,但是為了在競爭激烈的裝修行業裏獲得進一步發展,這些年從做傳統傢具到鋪裝國外進口的複合地板,他總是在琢磨着如何提高原有技術和學習新的技術。採訪中,張師傅提到了參加公司招投標的事情。

  張照平:招投標就是説公司的地板産品十大放心品牌它是首位,所以安裝方面想統一一下,正規化一點,公司統一安裝。招投標就是分成多少個鋪裝組,去培訓、考試。如果鋪地板現場人家來參觀,好的(組)留下,不好的(組)該砍掉的還得砍掉一部分。

  為了提高水平、通過考核、從競爭中勝出,張照平和工人們多次參加了培訓。

  張照平:培訓也挺重要的。為什麼要建立一個正規化的地板安裝隊呢,主要是為了提高鋪地板的質量。對鋪裝地板這方面我還是比較有信心。我要不就不幹這一行,要幹這一行就盡能力幹到讓自己最滿意。

  像張照平一樣,這些年大批農村勞動力離開土地來到城市,由於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並且在流動和轉移中又獲得了許多再教育的機會,這使得他們自身的素質不斷提高,在市場競爭中也有了更大的優勢和更多的信心。

  蔡肪博士:從個人的角度有一個基本的趨勢,假如説你是一個農村的青年,你就有機會向城市轉移,向非農産業轉移,你要打好基礎做好準備,做好準備還是那一條,提高你的教育水平。

  同樣,這些年楊海潮也從不忘記學習和提高自己。最近,一位朋友從國外回來,給他帶來不少音樂資料。為了能夠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除了向歐美流行音樂學習以外,楊海潮還有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楊海潮:我這個人比較愛旅游,有人説我就是采風啊,其實我覺得我就是愛走,前一段日子又去了好多地方。因為我覺得我是個在田野上就能撿歌的人,我總覺得我的專業技術很差,因為沒有受過一天的音樂訓練。我覺得像我這種風格的東西,在很多原野上它都是現成的,只不過我去了那個地方,把它像一個東西似的摘回來。因為那些地方你去了以後,必然就有一些東西能觸動你,一些很美的旋律。我覺得我的旋律都是這樣出來的。觸景生情,或者是一些事情感動了我。

  對於王東雷來説,十年幹了十種職業,在許多完全不同的行業裏從不會到會到幹得漂亮,學習更加重要。

  王東雷:學習説白了就是學習一點生存的能力。因為我現在可以説經過了很多很多種行業,每換一種行業,每到一個新的工作崗位,它是一種全新的,不是説簡單地換換工作環境,而是你面對的所有的人和你的客戶和你交際的網絡圈子全都換了。那麼我就要學習。在我實踐當中我覺得我吸收的知識是很重要的,是作為我能夠現在繼續生存下去的一個很重要的學習的渠道。

  蔡肪博士:從制度給你一個機會,到你的人際關係給你一個機會,到最後完全是靠個人的人力資本得到你應得的機會,這就是市場發育的一個過程,市場發育的一個不同的階段。到真正説你的能力都得到充分體現的時候,我們勞動力市場就比較完善了。

  十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發展,勞動力市場在發育,融入市場的人們在成長成熟。回首十年的從業經歷,王東雷深有感觸。

  王東雷:我現在有個小孩,十個半月。每天小孩要吃什麼,實際上他不是很明確,他現在要等的是母親要喂給他什麼。國家好比是母親,孩子就是作為我們現在所談的個體,母親給他喂的食物是什麼,就是國家給你制訂的一些政策或者是給你指導的一個方向,你個人怎麼去把握,你的把握能力怎麼樣,你的適應能力怎麼樣,這是你自己本身的問題了。有了這些營養了,你才能談到我能茁壯成長,我能長大。如果説每個人都發展得很好,像以前講的安居樂業,安居樂業了以後,作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她是一種很自豪而且是一種很幸福的心態,有點兒像做母親養孩子養得很好的那種心態。

  這些年來張照平的生活變化很大,但是有些東西卻始終沒有改變。這是他的獻血證,來到北京以後,張師傅每年都要義務獻血一到兩次,雖然不是北京人,可是他早就將自己的血液融入到城市發展的脈動裏。

  2002年,楊海潮創作的《月牙泉》獲得了第九屆中國歌曲排行榜最佳作詞獎。回想起十年的曲折,他説原來感覺苦現在覺得甜。他説他越來越喜歡北京了,喜歡這個和他一起成長讓他圓夢的地方。

  我們的十年

  祖國的十年

  (編導:於春)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