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有一種説法,名人是因為被無數次曝光才成了惹人關注的大人物的。他們一向是遭到最頻繁聚焦的被攝者,不過他們也有手癢癢的時候,那麼,當這些大人物在聚光燈以外拿起相機,把鏡頭對準普通人和日常生活時,作為攝影者他們會記錄到什麼樣的風物人情呢?
內容
在看這些照片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它們模糊、粗糙,沒什麼意思,但是如果你知道拍這些照片的人都是政壇和文藝界的重量級人物,也許你就會忘了挑剔照片的質量,轉而關注起照片的內容,這的確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問題:當這些生活在公眾焦點下的名人舉起相機的時候,他們又會把焦點對準哪?他們最關注的又是什麼呢?
46年前,美國人大衛 齊特林就已經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了,他在《生活》雜誌當了22年的通訊記者,專門和大人物打交道,工作之餘,齊特林開展了一項大規模的通信調查,從美國總統到好萊塢巨星、文化名人,幾乎20世紀上半葉的美國名人都被列入了他的名單,這些名人把他們的攝影作品寄了回來,並且在回信了講述了拍攝這些照片的情況,以及對攝影的看法。這是特魯門總統的回信,他寫道:"親愛的齊特林先生,回復您的第十封來信,我記得一生中只拍過唯一的一張照片,就是這張白宮前的集體照,現在底片也沒有了。很抱歉,我不是一個攝影迷。"遠嫁摩納哥的格蕾斯 凱麗雖然已經貴為王妃,但是卻始終沒有放棄攝影這個愛好,除了以前拍電影時抓拍的快照,她還寄來了為丈夫和女兒拍的照片,就連忙碌的化粧時間她都不忘為自己拍一張照片,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模糊了一點,但是神態抓得相當傳神。
這些一般攝影師很難拍到的畫面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比如這幅照片,是電影《老人與海》的製片人利蘭 海華德應這位女士要求特意拍攝的,她想讓在國外旅行的丈夫趕快回家,結果這張照片奏效了。
大衛 齊特林在1956到1958年間和上百位美國名人簽訂了合約來彙編一部書,並把它起名為《名人手下的快門鍵》,準備在1959年出版,遺憾的是,直到1998年,齊特林本人已經辭世七個年頭了,這本書才和讀者見面,經過他的遺孀重新整理編譯,共有75位歷史上最被關注的人在這裡展示了他們關注的世界,其中包括艾森豪威爾、希區柯克、貓王和梅紐因這樣的精英,他們大部分已經過世,但是就像筆跡一樣,名人拍攝的這些照片也是讓普通人了解他們個性的一條線索。
我們可以發現,名人拍攝的照片存在共性:首先,他們因為工作的特殊便利,更有機會到世界各地遊歷,在旅途中他們也許會想家,會因為熱情的影迷圍觀而傷腦筋,也會為奇特的異國風情深深吸引,這些都在照片中暴露無遺,我們也可以順便看一下日本擁擠的公墓、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街頭、威尼斯聖馬克廣場的建築和羅馬大競技場。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加利 庫柏,他除了在美國本土拍攝,還在南美、中東和歐洲大拍特拍,留給人們三千多幅照片。工作之外,名人們幾乎都為自己安排了充裕的假期,調養生息,和家人、朋友團聚,這些照片表現出了濃濃的親情。
孩子天真爛漫,不光普通人喜歡拍,名人也不例外,他們拍攝自己的兒孫,捕捉孩子生活和成長中有趣的瞬間:無憂無慮的嬰兒,他哪知道給他拍照的是大影星柯克 道格拉斯呢?你看這對青梅竹馬的小夥伴,從5歲開始一直是好朋友,他們手牽手竊竊私語,多麼可愛;陸軍司令布萊德利將軍的兩個孫子把自己打扮成士兵的模樣,人雖小,倒也有幾分威風,高興的爺爺馬上把這個畫面拍了下來;除此之外,旅途中偶遇的孩子也會帶給名人拍攝的衝動,和大人相比,孩子更純凈,他們不去理會紅塵俗世的名利地位,而是很直接地傳達情感,這一點也更能吸引那些常常處在漩渦中心的名人。
有人説,名人攝影佔盡了先天的優勢,因為他們有能力擁有最好的相機,比常人更有機會接觸其他名人,隨便按幾下快門,拍幾張打打鬧鬧的家庭照片就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其實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名人有比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他們拍攝的照片相當不錯,有的甚至接近當時的專業水平,為我們留下了許多佳作。我們有機會欣賞這些作品,應該感謝大衛 齊特林,雖然他沒能親眼看到這部著作,但是他熱情、和善和堅決的精神將永遠在書頁中閃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