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是很多畢業生找工作的關鍵時刻,每到這時,一些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常常會羨慕那些名校生是“皇帝女兒不愁嫁”,手捧名校這塊金字招牌,就能找到金飯碗,可最近一份調查表明,有五分之一的名校生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這是為什麼呢?
記者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著名的高等學府採訪時發現,很多名校畢業生給自己設計的起點相對較高,就業期待值也要高一些。
對月薪要求高是部分名校畢業生找不到滿意工作的一個原因,一位叫劉偉的網友發來帖子説:“現在在某些高校的校園網上,有人發帖子倡議大家建立就業月薪的價格同盟——月薪不低於3000元,不少畢業生響應。前兩天,有位參加同盟的學生以低於3000元的價格與用人單位簽約,於是招來了校園網上的責罵,説他是叛徒。”
名花難找工作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面子問題。一位應屆畢業生發來傳真給我們講了他的苦惱。“我是北大的應屆畢業生,我找工作時基本不會考慮那些不知名的企業。因為當初好容易上了大學,全村人敲鑼打鼓把你送到學校。每次回家,大家都很關心你,甚至把你視為大家的榜樣,你會感到無數的眼睛盯着你,你有壓力呀。如果你去了小企業,我真的很難想象父母會怎麼想,會很丟面子。就算你在三年、五年內幹出來了,有一天你出人頭地了,找回了那份面子。但如果不是呢,如果出了差錯呢,父母的顏面何在?”
期待值高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片面的追求工資,追求面子,就自然會造成競爭激烈,這競爭一激烈,反而每個人都貶值,這樣就可能會失去很多好的機會。其實,畢業生在求職的時候更應該看重的是這份工作是否適合你,是否有發展的潛力。“名花”希望覓“名主”,那名主們又是怎麼看待這些名校畢業生的呢?
我們的記者採訪了位居世界500強的幾家知名企業,了解他們對名校生的看法:單位認為,好的學校只可能意味着他在知識上可能更系統一些,可能更先進一些,學的更紮實一些,但是它只是知識;新畢業的學生的話,沒什麼經驗,而個人能力和名校之間也沒有太大的關係,也許能考上名校意味着在某些方面的能力略強一些,但這並不意味着説你的能力恰恰和那個企業要招的那個位置所要求的能力正好相匹配,所以説不能説名校的人就一定有優勢。而主要是看的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
我們還對名列世界五百強的一些知名企業做了一個調查統計,對企業最看重的員工素質做了一個排序,你們看,他們依次是:
1.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2.在危機下處理問題的能力;
3.堅定的性格和影響他人的能力;
4.領導能力;
5.適應生存的能力;
6.跨文化的意識和能力。
這幾條裏可沒有“名校畢業生”!總之,現代企業是需要一種複合型具有綜和素質的人才。很多名校畢業生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都有很多切身的感悟。
兩年前,畢業於北大的田雨,也夢想去那些知名的跨國公司和國企工作,但最終她去了一家並不知名但很有潛力的公司,工作兩年後,她意識到以前在學校只要學習好就是好學生,可是在企業和公司裏,評判一個員工的優劣可不是那麼簡單:
她覺得要是一個人真的成熟的話,他就應該忘掉一些光環,包括所謂的名校;企業需要自己是要有團隊協作精神,要有主動性,主動地去尋找機會,主動地去創造機會,有創造性,再一個,要從當初的單項思維走向立體地,全面地、宏觀地考慮問題。
看來,很多名花難覓名主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在面試中展示自己的優勢。最近在一項面對大學生的就業調查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剛進入企業時,你最想成為哪種人員”,百分之二十六的大學生希望成為技術人員;百分之二十四的大學生希望成為管理人員;百分之十九的大學生希望成為策劃人員。但是經過面試後,能達到自己預定目標的只佔極少部分。在採訪中我們發現很多名校生對面試還只停留在着正裝、對所要應聘的公司有所了解這個簡單層面上,而他們對現代企業的企業文化、招聘原則和素質模式都不是特別清楚。
今天我們來做一回面試官,向您問兩個問題。一是這些年你犯的最大的錯誤是什麼?這個問題會考察你的誠實品質、公民意識以及社會責任!第二個問題是如果讓你來寫自己的墓誌銘,你會寫什麼? 像這種開放式的問題,考察的就更多了,你對自己的定位,你對人生的設計,以及你的人生觀等等。
面試的時候,面試官要在很短的對話中,考察你的各項素質和能力。比如反應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總結經驗的能力等等,面試的問題往往跟名校沒什麼關係。有時候考官還會問你有沒有女朋友的問題,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你沒有女朋友,就説明你很內向,不善與人交往。在這裡,我也要給那些應屆畢業生們提個醒,不要只重智商,而忽視了對情商的培養。
名校生雖然具備專業知識上的優勢,但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以及科學的職業發展規劃,注意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名校的金字招牌是不會給你帶來金飯碗的,踏入社會的第一步還要靠你自己真正的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