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很多人可能對它都比較陌生,聯合國的專門機構指定二月的最後一天,做為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目的就是為了推動各國政府和社會進一步重視人們的居住環境和條件,並通過開展種種活動,為社會解決一些問題。
説到居住條件,大家更容易和住宅面積聯絡起來。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在90年代到2000年的戶均居住面積:瑞典是72平方米,英國為97.9平方米,法國是86.4平方米,日本92平方米,美國177.5平方米,原蘇聯72.4平方米,那麼我國現在的城市戶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65平方米國。可是在二、三十年以前,我們的居住環境還是比較簡陋的。在80年代,我國的人均居住面積還只有3.6平方米,而現在的人均建築面積已經達到21平方米。鄉村的土坯房,已經從被別墅式的磚瓦房取代;內蒙古的游牧民族,也已經在定居的草場蓋起了幢幢小樓;生活在城市裏的人們,城市規劃帶來的拆遷,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不斷的變化。
中國中央電視塔位於北京市航天橋附近,在10年以前,那裏還是一片平房,隨着城市規劃的變化,居住在這裡的二百多戶居民,在1994年終於等到自己企盼已久的拆遷。張女士就是這二百多戶中的一家。拆遷後他們一家三口搬到了中塔園小區一套三居室內。每次提到拆遷,張女士總是要對比一番:平房的暖氣都是土暖氣,趕上煤不好,就是挨凍,樓房的暖氣二十四小時常溫。平房拆遷搬到樓房後,最讓張女士滿意的變化,就是他們一家再也不用在下雨、下雪的時候,趟着泥水在房間和廚房、廁所之間來回跑。居住條件的改善,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真實的變化。
向張女士一樣,體會着拆遷帶來的居住條件改善的人,在我國還有很多。但是拆遷也帶來了拆遷戶的安置問題,那麼在北京,北京市政府為了滿足動遷危改居民的住房需求,開始在全市範圍內徵集廉價房信息:
今年二月二十五到三月十五日,北京市住房置換中心,受北京市政府委託徵集低價房信息,這次徵集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廉租家庭以及國企困難職工和動遷危改居民家庭的住房需求。徵集活動一開始,北京住房置換中心的電話就沒有停過,各種房子的信息源源不斷的匯集到這裡。這次徵集的房源,售價不超過4500元,出租不超過1000元,戶型以每套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為主。據了解,僅25、26日兩天時間,北京市住房置換中心已經收集整理了300多條信息。同時,參加徵集活動的還有北京市房地産開發市場,徵集活動結束後,這些信息將由北京市政府提供給符合條件的家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住房體制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原來的公有房已經越來越多的被私人買下。目前,廣東城鎮8成家庭擁有了自己的私有住宅,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24.5平方;在上海,市區內人均住房的使用面積已經達到18.1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7.6平方米”;在北京,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18平方米,比5年前增加3.64平方米;江蘇省常州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已達18.85平方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大城市房屋自有率已達70%—80%,房屋已經是家庭財産的重要部分。
人們住房面積增長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居住品質的提高。除了開始在裝修上大下文章之外,大家對居住小區的環境也越來越挑剔。在德國,這種對於居住品質的提高,大約在1987年。它的標誌是第一次出現用於住宅維修、改造的資金投入要大於新建住宅的資金投入。
現在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談到“小康住房”,但是到底什麼樣的住宅是小康住宅呢?建設部住宅産業中心的梁小清主任告訴我們:考慮到我們國家的財力和可能達到的水平,人均居住面積八平方米,住宅的設計佈局在一套房子裏,功能要配套,環境要好等標準都應該是建設小康社會當中的,住房發展應該達到的狀況。
其實,現在大家在選擇住房時,已經不再是一位的追求大面積,而是在80到100平方米的這個區間,是比較經濟、合理、適用的套型。這些年來,大家關心的已經不僅僅是自己家裏的那幾十平方,社區環境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在購買房子時,消費者已經把居住的節能、無污染、社區的綠化、周邊的設施做為購房的重要參考指數。另外,還有許多人開始選擇自己工作、居住、養老的城市。那麼,在我國人們的心目中,哪是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據一項對2002年小城鎮居民生活調查表明,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是小城鎮居民認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我們來看一下調查結果:
小城鎮居民評選中國最適合居住城市所考慮到的因素
基於針對7省2624名小城鎮成年居民的多段隨機抽樣調查。
前五位中國最適合居住城市
特別關注-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
城市
|
百分比
|
北京
|
12.8
|
上海
|
11.4
|
大連
|
8.5
|
蘇州
|
6.5
|
基於針對7省2624名小城鎮成年居民的多段隨機抽樣調查。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42.5%的人,認為環境是人們選擇最適合生活城市的首要指針;21.5%的人認為經濟因素比較重要;15.8%的人認為個人感情是選擇居住城市的首要條件;14.8%的人則看重城市建設的情況;還有人看重城市的政治文化!看來,現在的人們在選擇居住的地點時,已經不僅滿足與自家房內的大小和周邊的小環境,也開始對社區、城市大環境的各個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環境、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元因素均衡發展的城市才是最適合我們居住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