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艷陽高照,秋天是一年之中金黃的季節,在盡情地享受金秋的愜意和溫暖的時候,很多人都有個習慣,就是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做些準備,人們大都會把棉衣棉被拿出來曬曬太陽。在馬路邊或者小區裏,一排排的棉衣棉被也隨處可見,大家都還記得小時候用棒槌敲打棉被也是很開心的一件事,不過從十月一日開始,在北京,晾曬衣物也有了限制性規定。
從十月一日開始,新頒布的《北京市市容衛生管理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禁止在道路和其他公共場所的護欄、電線桿、樹木、綠籬等處晾曬衣物或者吊挂物品。違反規定的,責令改正,並可處20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該條例第二十六條還規定,主要街道兩側和重點地區的建築物的頂部、陽臺外和窗外不得吊挂、晾曬和擺放物品。
其實上海在今年4月1日也出臺了相關規定對晾曬衣物進行限制;上個月南京也制訂了類似的法規。在這些城市,居民晾曬衣物要依法晾曬了,很多人不禁要問,晾曬衣服這樣的小事至於用法規來限制嗎,這管的是不是也太寬了,其實有關部門之所以出臺這樣的規定主要是為了維護市容環境。那麼隨意晾衣服對市容環境到底有多大影響呢?。
説起晾曬衣服,很多人馬上就會想起來上海的“萬國旗”,一根根竹竿橫空出世,挂滿了大街小巷,五顏六色的衣物迎風飄揚,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這些萬國旗所構成的風景幾乎成了上海的標誌。在北京市區一幢臨街的居民樓,有不少居民把衣物晾曬在了陽臺外邊,從這幢樓所在小區的大門外面,就能看到裏面的院子裏也滿滿地挂了一排衣服。在一條主幹道邊上,不少居民拉起橫七豎八的繩子、鐵絲來晾衣曬被,還有人把被褥、衣服等直接晾在護欄上,使本來就不太寬敞的街道顯得更加擁擠、雜亂 。據了解,在北京隨意晾曬衣物的現象主要集中在一些老式小區和城鄉結合部,雖然這種現象並不是很嚴重,但是對城市的市容環境造成了不小的危害。
在外面晾衣服已經是很多居民多年養成的生活習慣,不能隨意晾曬衣服了對很多人的生活都有可能産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新規定要求居民改變自己的習慣,他們能接受這項新規定嗎?
在這項新規定出臺之前,為了聽取了市民的意見,北京市人大在報紙上發佈了公告,設立了熱線電話,還走訪了一些小區,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當初公佈的條例草案規定所有建築物的陽臺外和窗外不得吊挂、晾曬和擺放物品。這一規定引起了較大爭議。
條例草案公佈後,北京市人大接到了大量的市民來信來電,不少市民表示這樣的規定過於嚴格,很多老式住宅樓沒有陽臺或陽臺太小,只能在陽臺外面或窗外晾曬,而且在小區內不臨街的居民樓晾曬對市容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市民的這些意見和建議最終得到了採納。
北京市人大法工委充分聽取市民意見,把所有建築物改成了主要街道和重點地區的建築物。城管部門是這項新規定的具體執法部門,由於這項規定直接涉及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城管部門表示在執法過程中還是會有一些困難。老百姓的習慣不好改啊。為了解決居民晾衣服的問題,宣武區和豐台區城管大隊還發動小區居委會在小區內辟出專門的場地,居民的衣被可以在這裡定時集中晾曬。
在上海,很多小區也設立了專門的晾曬場地,他們也發現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因為只有讓居民有晾曬衣服的地方,才能真正消滅“萬國旗”,要解決亂晾曬問題,光靠強制性的“堵”是不夠的,“疏堵結合”才是解決之道。我這裡還有一份傳真,建築設計師陳先生説,現在的建築在設計時大都沒有考慮晾曬衣服的問題,造成居民沒有地方晾衣服,陳先生建議在大樓設計時,應規定配套設施必須有集中晾曬點,設計師在設計陽臺時也要更加人性化,使居民晾曬衣物更方便。不亂晾曬衣服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真要把它做好,還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為了我們的城市更加漂亮更加文明,讓我們協起手來,共同創造人與自然環境相和諧的人性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