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探訪東北辣椒第一村(2003年11月3日)


  很多人喜歡吃些辣的東西,像泡菜、烤肉、湯什麼的,總少不了放些辣椒面。的確,在人們生活中,辣椒面是最常用的調味品了。然而,《生活》欄目記者在東北辣椒第一村卻發現,紅紅的辣椒面裏面大有文章。

  遼寧省瀋陽新民市大民屯鎮南崗子村 ,號稱“東北辣椒第一村”。沿著刺鼻的氣味,記者來到了村裏一戶加工辣椒面的人家。這家正忙著伺候地上的紅色的辣椒面,一個工人正在給辣椒面澆一種液體。

  記者上前跟工人聊了一會兒,工人説,給辣椒面上澆的是我們所吃的豆油,這樣能讓辣椒面又香又好看。澆完了油,工人開始了一下道工序:穿著膠鞋在辣椒面上踩,儘管又是吸煙又是咳嗽,但看來,他們對這種方式已經習以為常了。

  這個時候,南崗子村北邊的一戶人家也正在忙著,院子裏,一些村民正在收拾已經晾曬好的幹辣椒,有的辣椒已經發黴了。他們説,這是去年的辣椒。

  在這家,記者看到辣椒堆旁有兩口大缸,缸是盛著紅紅的液體,缸下面放著兩個塑料瓶。這些紅色液體是什麼東西?用來做什麼?這位婦女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淩晨一點,記者又來到了一戶人家,在這裡看到了類似白天看到的那種紅色液體和塑料瓶。這回終於解開了謎底,原來這是色素。

  記者清楚地看到,瓶子上寫著“胭脂紅”、“檸檬黃”,那些紅紅的或是黃黃的辣椒面就是這樣染出來的,而且,用多少量的色素,要看市場需要而定。這裡的工人説,要摻多少色素,要看市場而定,並不是固定的。

  其實,辣椒面里加的不僅僅是色素,工人們還在往裏面加另一種東西,鹽!像這一堆700多斤的辣椒面裏,鹽就佔了200斤。

  第二天上午,記者又來到了一個加工戶家,這家看上去規模更大,還有些機器設備,但加工辣椒面的工序與前幾家一樣。在現場我們看到,一位工人正在把紅色和黃色的辣椒面混在一起。

  紅、黃兩色的辣椒面摻好後,昨天見過的一幕再次上演了。一位工人開始往辣椒面裏撒鹽。工人説,加點鹽可以讓辣椒面的保存時間長點,而且鹽便宜啊,為些鹽都是用大粒鹽磨的,大概四毛錢左右一斤。

  色兒也染了,鹽也摻了,為了賺的再多點兒,在東北辣椒第一村,不少人打起了玉米麵的主意。他們説,用純辣椒打出的辣椒面造價高,這樣價格就不合適了,所以必須搞假料,在100斤的辣椒面裏面摻上30斤的包米麵。他們算了一筆帳,30斤的包米大概十五元,而30斤辣椒面要賣上120元。

  玉米麵染上色,加工者們還給這種低成本的辣椒面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名叫麻辣玉米粉,就是一半辣椒面,一半包米粉,價格也便宜,只有一元多錢一斤。

  記者了解到,不僅是遼寧省瀋陽新民市大民屯鎮南崗子村在這樣加工辣椒面,附近的其它幾個村子裏,也有的加工戶在這樣做。這樣的辣椒面流向了哪呢?加工戶們説,他們的辣椒面賣往河北、雲南、天津、上海等地,哪兒都有。

  在剛才那家加工廠,工人們告訴了記者辣椒的去處。他們的辣椒是在瀋陽的西塔市場賣,有一個號稱“辣椒王”的門市。

  按照工人的指點,記者來到了瀋陽市的西塔市場,整個市場只有一家寫著辣椒王的門市,只見這裡各種等級的辣椒面貨色齊全,老闆熱情地介紹起了他們家廠子的生産情況。老闆説,這裡的辣椒純度是百分之百,絕對不賣假貨。他的工廠比城市都乾淨,而且是全封閉的。聽著辣椒王老闆的一席話,記者怎麼也沒法兒把他説的和在他家工廠的所見所聞聯絡在一起。

  至於這些辣椒面到底都賣到了哪去了呢,這位辣椒王的老闆説起來更是如數家珍。他説,有北京、牡丹江、開元、大連、佳木斯、本溪、撫順、太原、長春、葫蘆島,還有鞍山、通化、四平等地。

  從節目中記者了解到,他們給辣椒面上色用的是,一種名為胭脂紅的色素。根據我國食品加工的相關規定,辣椒面裏是不允許加入任何色素的。而胭脂紅這種色素通常可以在飲料、酒、糕點中使用,但使用量有嚴格的限制,每公斤不得超過0.05克,如果過多過長的食用了胭脂紅,不僅會導致人慢性中毒,還可致癌、致畸形、導致基因突變。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