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見過不會過期的食品?不會過期的食品?不會吧!任何一種食品都有生産日期和保質期,你説的不會是塑料食品吧?是真的食品,而且食品名稱是鮮肉。奇怪吧?欲知詳情,請聽以下分解:
北京市某大型商場的地下一層超市,有一家主要銷售各種肉類製品的連鎖店。這裡每個産品的外包裝上都清楚地標注著生産日期和保質期。然而記者在無意中發現,無論哪天去,所有的産品生産日期都是當天的。這種高度的一致不禁讓人懷疑它的真實性。於是,我們《生活》的記者起了個大早,緊隨著上早班的員工來到了他們的操作間。
不問不知道,原來他們的員工要在早7點前就到班,真夠辛苦的,可商場要在九點才開門呢,這其中兩個多小時不知道都要準備些什麼?
按理説,一大早上班,工作人員應該是包裝鮮肉,沒想到他們的工作卻是從撕掉外包裝開始的,從這些外包裝上我們得知,這些都是前一天沒有賣完的肉製品。
好好的包裝就這樣拆掉了。肉還是原來的肉,盒也還是原來的盒,所要進行的加工也很簡單──重包。把剛剛拆完舊包裝的肉食品換上新的保鮮膜。換完了保鮮膜,還要在機器上打出當天的新標簽。當然,生産日期和保質期可以很輕鬆地設置,並隨時打印出來,於是,改頭換面後的一盒盒鮮肉就可以新鮮出爐了。當然,還得貼上新的檢疫合格證。這樣,“今天的肉”就這麼被完成了。員工們天天早早的勞動,也就意味著肉要天天早上都得這麼重新包一下。
天天換新裝,肉製品的真實生産日期當然就無從查起了。那麼哪些可以換上新裝,哪些換了也不行呢?經驗豐富的店員們用先看後聞的方法加以判斷。
肉的顏色是白的,又沒有什麼異味的話,就可以重包,繼續銷售。
肉是沒有臭味就算新鮮,但內臟呢?動物內臟放久了以後,會滲出血水來。甭著急,有辦法,把內臟包在紗布裏擠一擠,再換個包裝盒,照樣按新鮮的賣。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工作,這些前一天賣剩的肉,就基本上處理完了。到快八點的時候,當天的新肉也到了,分切加工之後。店員把新肉和前面已經處理完的那些肉食品,一起放進陳列商品的貨櫃。這樣,顧客在貨櫃上看到的,就既有當天的鮮肉,也有昨天或者前天的肉。而它們的生産日期和保質期卻都是一樣的。
在對前一天沒賣完的生肉進行分檢、換包裝、打新標簽之後,員工們會發現,有些肉是怎麼看也不新鮮了。這顏色不好的,甚至都發灰了的肉,換包裝換生産日期的辦法是肯定行不通了,讓人看出來可不大好,沒辦法,倒掉了吧。不行,那多浪費呀,我們醬!醬?噢,做成醬肉。勤儉節約讓他們做了個十足,一般情況下的肉是能不扔就不扔。
我們記者在操作間靠近門口的地方,記者看到了亂竄的蟑螂和飛來飛去的蒼蠅。幾口看上去已經歷經磨難的鋁鍋放在鍋臺上。這裡也就是店家加工醬肉的場所。
由於衛生防疫部門查得比較嚴,所以他們一般在下午三點左右才開始加工醬肉。醬肉做起來就沒那麼繁瑣了,多加點鹽和醬油不就什麼都看不出來了嗎?
什麼豬肉、口條、耳朵,什麼雞珍、排骨、雞爪子,什麼都有,一應俱全,只有您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在他們操作過程中,記者從他們取得的衛生許可證上發現,除了有資格經營幹鮮果蔬以外,他們只能進行現場燒烤,根本沒有加工醬肉的資格,在那樣一個空間狹小的操作間裏,肉製品生的和熟的並沒有太嚴格的界限,而直接盛放熟肉的大鋁盆用自來水洗完就放在桌子下邊,加工好的醬肉都要先放在鋁盆裏涼一會兒,然後用一次性餐盒包裝後進行銷售,就連直接夾肉的夾子也不時地跟地板親熱一下,對這種做法,這裡的員工早已習以為常了。
什麼?消毒?哪有什麼消毒,不消毒都加工了四年了,還用得著嗎?
肉食隨意包,消毒用不著,那哪能不出事。據記者了解,早在去年就曾有一位消費者在食用了店裏的肉食後出現不適。後來店家自知理虧,員工們自己每人掏了幾十元趕快賠錢息事寧人。沒想到他們現在還在這麼做。看來,對於店家的這種天天換包裝,永遠不過期的做法,是該管一管了。對於加工熟肉製品,尤其是對於醬肉等工藝比較複雜的食品製作,衛生防疫部門有嚴格的規定,要求生産企業有獨立的操作間、要固定專人、有專用的加工工具、消毒設備以及紫外線空氣凈化設備等。比如説醬肝,就首先需要有一個非常嚴格的清洗過程。而超市作為一個銷售單位,有限的場地面積是無法滿足這些要求的。因此,北京市目前還沒有一家超市獲准在營業場所加工熟肉製品。一邊賣生肉,賣不完又加工成熟食繼續賣,更是不能被允許的。
無論如何,老百姓是不會輕意知道這樣的內幕的,我們只能依賴於衛生防疫部門永不停止的檢查和監測了。可商家是不是也應該在賺錢的同時想一想,如果您也吃這裡的肉會怎麼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