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中國虎文化
|
|
虎文化作為古代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內容豐富多彩,反映了我國人民的審美情趣、價值觀念、倫理道德規範和內涵極為鮮明的民族心理特徵。我國虎文化的內容也非常豐富,無論文字、語言、詩歌、文學、雕塑、繪畫、小説、戲曲、民俗,以及更為廣泛的民間傳説、神話、故事、兒歌等傳統文化的各個領域中,虎的形象無所不在,早已深入人心,成為古老中華民族的圖騰之一。
|
更多... |
|
|
|
|
|
|
老虎的傳説典故
|
|
宋朝大詩人陸游在《劍南詩稿 嘲畜貓》自注中寫道:“俗言貓為虎舅,教虎百為惟不教上樹。”這個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小人。至於以虎為地名、人名,繼而演繹出的故事傳説、趣聞逸事,就更是數不勝數。
|
更多... |
|
|
|
|
|
|
器物中的虎形象
|
|
虎的形象在我國幾千年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佔居頗為顯著的地位,常常與龍並稱,在許多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在《周易 乾卦文》中就有:“雲從龍,風從虎”的説法。因為龍飛于天,虎行于地,所以虎與龍結合一起成為雄偉強盛的象徵和美化權威的典型形態,是人崇拜並畏懼的對象;有時也充當逐妖、怯邪、鎮宅的角色,構成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族風俗文化特質。
|
更多... |
|
|
|
|
|
|
童話裏的老虎
|
|
儘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麼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一手……
|
更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