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輸了,但歐洲又贏了,最後歐洲還是輸了。
依靠歐洲足球的營養,各洲球隊在世界盃賽上展開了有力的反撲。
歐洲強隊再也不能在八強賽中一手遮天,以往四強有3隊來自歐洲的局面不見了,亞洲球隊第一次闖進了四強,南美洲以其一貫的強勢也預訂了一個席位。至於土耳其隊,明顯就是一個歐亞的混血兒。只有一個衰落的德國在維護歐洲的榮耀,儘管這榮耀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弱。
八強中真正的歐洲代表應該是英格蘭和西班牙,但他們無一例外地輸了。儘管英巴之戰成為了本屆最經典的比賽,但英格蘭隊也因他們的保守而付出了代價。
但歐洲又贏了,進入四強的球隊無一不是從歐洲吸取了寶貴的力量。土耳其自然不用説,儘管他的國土只有3%在歐洲,但幾十年脫亞入歐的經歷,使他的足球已經徹底歐化了。經過多年磨練,以加拉塔薩雷為代表的一大批土耳其俱樂部已經在歐洲俱樂部站穩了腳跟,而以巴斯圖爾克、哈坎 蘇克為代表的頂尖球員已經成為歐洲頂級俱樂部爭奪的目標。
韓國人在荷蘭人希丁克的調教下已經有了荷蘭隊的影子,雖然他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己的主場,有人説還有裁判因素,但不可否認,他們的實力已經足夠與歐洲球隊抗衡。或許,韓國人還稍微在經驗上和個人技巧上有點欠缺,但揉合了韓國人特有的堅韌精神,使得他們完全有了對抗的本錢。安貞煥、薛琦鉉這兩位在歐洲學藝的殺手,也將自己的“鋼刀”指向了歐洲。
連超級的巴西隊也不例外,當首發11個人中有9個人在歐洲效力的時候,你還能説什麼呢?
或許從成績上,非洲足球成為了最大的輸家。他們的實力早就達到了四強的水平,但始終無法捅破這最後一層紙。散漫的非洲足球從來不缺乏天才,自由放縱的性格給他們帶來成功,同時也帶來致命傷。他們很難全神貫注地完成全場比賽,更多的是依靠即興的天才發揮來奪取比賽。這一點,在世界盃賽走到最後就越來越困難。在世界盃賽的最後,首先應該是不失誤。
隨著博斯曼法案的出臺,歐洲足壇能夠最大限度地吸收各大洲優秀選手,這在為歐洲職業足球帶來滾滾利潤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侵蝕著歐洲本身足球的基礎。此前歐洲集體領先的局面不見了,以阿賈克斯這樣培養年輕選手出名的俱樂部漸漸沒落,而他們的國家隊,那支偉大的橙衣軍團,甚至連世界盃的大門都沒有摸著。
神秘的非洲,人口眾多的亞洲,無不蘊藏著雄厚的足球人才資源。此前還因為足球底蘊和優秀教練的缺乏無法展示自己的潛力,但現在有了歐洲這個“超級保姆”,亞洲和非洲足球飛速地成長著,並很快向歐洲亮出了自己的牙齒。
德國是傳統歐洲的一個代表。儘管他們進入了四強,但全場被來自足球沙漠的美國人打得潰不成軍。這次僥倖成功了,但他們這種好運還能堅持多久呢?德國隊雖然號稱是一支年輕的球隊,但他們隊中已經沒有超級明星了,全隊名氣最大的居然是33歲的守門員卡恩,這徹底反應了德國足球的沒落。與之相反,德國俱樂部在歐洲賽場依舊威風八面。
就在這樣的顛覆的年代,世界盃的四強産生了。或許,這代表一次秩序的重整,在“混血”的基礎上,各大洲的球隊開始奪取自己應該擁有的位置。(樹文 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