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中國中醫研究院有這樣一位研究員,他從事藥物研究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了,其間雖然有過兩次研究方向的轉變,但都取得了不斐的成就,如今他儘管已是白髮蒼蒼了,但他對中藥研究事業的熱情卻絲毫沒有減少,今天的《醫藥名家》就請您和我們一起走近這位中藥炮製專家--王孝濤。
【解説】走進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王孝濤的辦公室,最讓人感興趣的不是那些滿櫃子大大小小的中藥飲片和藥材標本,也不是到處可見的各種藥物的雜誌和書籍,而是那張用舊木箱墊高了一尺多的老式寫字檯,以及這位老人伏案時多少有些奇怪的樣子。
【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 王孝濤】那是60年代的時候,整理出版《中藥炮製經驗集成》。稿子來以後,三天就得交上去,所以我沒辦法,一個人整天趴在那兒校對,時間長了以後,頸椎四椎五椎滑脫了。這樣的話,一低頭就要暈倒了。沒有辦法,就把它抬高了,這樣的話呢,我就可以再繼續工作了。
【解説】王孝濤後來為人所知是由於他對中藥炮製學的突出貢獻,而1951年畢業於浙江醫學院藥科的時候,他的專業卻是生藥學而不是中藥炮製。畢業後由於工作的需要,他走上了中藥道地藥材研究的道路。創業之初,沒有系統學過中藥的王孝濤一邊鑽研古代藥典,一邊深入藥材産地採集標本。在他至今還保存着的一幅地圖上,用紅筆標出了他的腳步曾經到過的每一個地方。
【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 王孝濤】第一次出去是1953年,1953年從隴海路過去一直到蘭州,到皋蘭山去採集,採集完了以後,這次的目的是要採當歸。當時書上寫着有6個品種,都是引用日本著作,所以要搞清楚這個當歸的正式的(國産)品種,必須要到産地去。
【解説】這次實地考察,歷時三個多月,結果使王孝濤寫出了他的第一篇中藥學術論文,而且在這篇論文中,他首次確定了國産當歸的學名,後來被《中國藥典》自1963年開始的各個版本所收載。當時的王孝濤年僅26歲,幾十年後的今天,王孝濤依然記得當時的一次艱險經歷。
【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 王孝濤】因為下雨,雨季了,我們的汽車過蘭州,過黃河橋以後,有個斜坡,汽車剎不住了,都是黏土啊,剎不住。那時候很危險,但是我們坐在車裏不知道啊。車剎住以後,司機跑到後邊來跟我們講,大家都好,大家都好,我們不知道什麼意思,後來告訴我們,原來車剎不住了,差一點要到黃河裏去喝水去。
【主持人】嚴謹求實的精神促成了王孝濤的這次實地考察和採集行動,而考察結果又為他日後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上個世紀70年代,為了貫徹國家的中醫藥政策,王孝濤主持籌建了中國第一個中藥炮製研究室,將研究方向又轉移到了中藥炮製學的領域。
【解説】中藥炮製是將中草藥原料,通過精選、烘、炮、炒等方法製成飲片的過程。炮製技術雖然自古就有,但在當時還沒有形成一門學科。為了對它進行總結和完善,王孝濤和同事們到飲片廠車間向老師傅學習炮製技術。他的同事吳連英對當時的情況記憶猶新。
【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 吳連英】白天干吧,晚上還得寫,我們都不太願意,説晚上出去玩玩多好,他就還得寫,寫完了以後,第二天帶上寫的東西就問那個老師傅核實對不對,而且告訴我們不要指手劃腳,要虛心學習。
【解説】在總結老中藥師現行中藥炮製經驗技術的基礎上,王孝濤首次把世代師徒之間口傳心授的傳統生産技術轉變為文字,編寫了《歷代中藥炮製資料輯要》等書籍,為中藥炮製研究提供了理論參考。與此同時,他開始採用現代科技手段對中藥炮製進行系統分析與研究。1983年,王孝濤受衞生部委託編訂了《全國中藥炮製規範》,這是中國第一部全國性中藥飲片生産和質量的規範與技術標準,從而使中藥炮製學更加完善起來。而王孝濤也在炮製研究的實踐中提出了中藥炮製主要是"制毒"和"增效"的理論。
【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 王孝濤】你比方説烏頭吧,在西醫方來説呢,這是一個沒有太大前途的一個藥,因為毒性太大,它治療量和致死量很近。可經過炮製以後呢,把這個有毒成分水解了,水解以後變成毒性很低,甚至沒有毒性的成分。這樣就達到我們中醫用藥目的,既能發揮它的藥效作用,又能把毒性去掉,用藥安全。
【解説】由於王孝濤在中藥現代化和中藥炮製學科建設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1991年,世界文化理事會特別授予他"阿爾伯特o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狀。
【主持人】多年來,王孝濤共出版了9部專著,發表論文70余篇,並多次獲得國家、部、局級成果獎,可以説是碩果纍纍,但他並沒有滿足自己已有的成績,反而對中藥的研究和發展更加傾心盡力了,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他還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多次為振興中醫藥事業建言獻策,這使他深受廣大同行的尊敬。
【解説】把幾十年人生都獻給炮製學研究的王孝濤,親歷了新中國中藥事業不斷進步的過程,在1984年六屆全國政協二次會議上,他與醫藥界的其他幾位代表共同提出了由國家組織修訂《中華本草》的議案。
【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 王孝濤】叫盛世修本草啊,你比如從唐代、宋代都是國家修的本草,明代也是,因此的話,我們提議按歷代修本草的方法,繼承再下來,再來修這個本草,但是內容不一樣了,因為不是傳統那個內容,而是包括現代的,表現當代的科學成就的這樣一個新的本草。
【解説】根據他們的提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為此專門組成了《中華本草》編委會,王孝濤擔任副總編,並主持編寫了有關中藥炮製學的內容,到1999年該書出版的時候。王孝濤為此整整工作了近十年,忘我的工作狀態,他的妻子深有感觸。
【中國中醫研究院研究員 王孝濤的妻子 蒙光容】他整天就在那個小屋子裏,就坐那兒動都不動。你有時候問他個什麼事,要商量個什麼事,他都沒聽見,我有時候也生氣呀。弄書啊,整資料啊,天天都這樣,現在也這樣,。
【解説】對愛人善意的抱怨,王孝濤總是笑而不答,畢竟,他事業的成功也有老伴兒一份功勞,當問到他今後的打算時,不知他隨口而出的詩句是不是對我們的回答呢?
【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 王孝濤】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醫藥名家檔案】王孝濤1928年出生,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創建和完善了中藥炮製學科,對中藥傳統炮製技術現代化有較突出的貢獻。
編導:蘭孝兵 攝像:楊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