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內容     有問有答         



心理障礙與糖尿病


  1、袁申元 教授 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左圖)

  2、齊寶均 嘉賓 神經科專家 有二十多年糖尿病史(右圖)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你們好!這裡是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心理障礙與糖尿病方面的問題。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保護我們的腎臟,來看一則報道:第一個檢測全世界各個地區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德安”研究項目昨天在北京第一次公佈了研究結果,該結果顯示全世界超過40%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尿液中蛋白排泄量異常,專家解釋説這是腎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信號,據統計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腎病,而腎病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

  潘長玉(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教授):這提示我們應該重視微量白蛋白尿的問題,因為現在有很多研究提示微量白蛋白尿是一個比較早期的腎臟改變,也是一個可逆的標誌,如果能夠及時治療就可以向正常的蛋白尿來轉換,所以意義是很重要的。

  孔靈芝(衛生部疾病控制司非傳染病控制處處長):這個研究結果的價值在於我們可以早期發現一些其他器官損害。我覺得作為衛生部門應該積極宣傳這一結果,然後積極推廣這一技術,使更多的老百姓早點受益。

  主持人:以前我們通常關心的都是有關糖尿病的治療和預防的問題,今天我們要談論的是情緒與糖尿病的關係。

  袁申元:這是個很新穎的話題,也是一個很值得我們每個人都給予關注的問題。

  主持人:齊先生這二十多年來糖尿病控制得很好,因此現在還兼任了一項工作就是接聽糖尿病病友的熱線電話。糖尿病真的和情緒有關係嗎?

  齊寶均:糖尿病確實和情緒有關係,從我自己的體會也能説明問題。我是從八十年代初從外地到北京工作的,工作很繁忙,同時還要準備職稱考試,壓力很大,突然感覺瘦了一些,也沒感覺到是糖尿病,後來在一次中年知識分子普查中發現了我是糖尿病,我認為這和工作的緊張以及思想上的焦慮都是有關係的。

  主持人:實際上很多人都會有工作緊張以及焦慮的時候,是不是都會得病?

  袁申元:糖尿病的病因是很複雜的,其中大家知道就包括了遺傳的因素,心情緊張也會引起糖尿病。

  齊寶均:另外我得糖尿病可能還有遺傳因素,因為我母親就是糖尿病,我母親的哥哥也是糖尿病。當然我覺得遺傳是一個原因,但是另外還有一個誘發因素,我認為心理問題就是誘發因素中很重要的一環。

  袁申元:也有一些人找不到遺傳因素但是也會得病。

  齊寶均:前兩天我接待了一位糖尿病患者,患者家庭關係比較緊張,經過詢問得知患者的親屬中並沒有糖尿病患者。這個人就沒有一個明確的家族遺傳史,但是他有一個明確的心情不愉快。

  主持人:現在有一種説法就是説糖尿病是一種心身疾病,此話怎講?

  袁申元:前幾年我對這個説法也有疑義,我認為糖尿病就是胰島素分泌的問題,和心理沒關係,但現在我相信了心理上的原因,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證明很多糖尿病病人都和心理因素有關係,很多人由於外界的刺激造成了一些心理上驚恐的反應,這種反應造成身體中很多激素的分泌增加了。我們知道身體中能夠降糖的激素只有胰島素一種,但是所有的激素都能夠使血糖增高,長期的外界刺激造成了心理不愉快那麼升糖激素就高了,降糖的激素抵不過升糖激素這樣就會發生器質性改變導致糖尿病。今天我們主要強調的是心理問題,當然還有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問題。

  主持人:來看段採訪:

  患者: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會引出很多疾病,剛開始心理特別緊張,哇哇哭了兩三天。開始有一個月大夫説最好控制一個月飲食,不能馬上用藥,可是這一個月飲食控制得不好,空腹檢查發現血糖不降反升,194了都,現在回憶起來就是心情不好,假如現在進行飲食控制我肯定能夠控制得很好,可是當時這個急轉彎轉不過來。我愛人當時也勸我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不可能馬上治好,既來之則安之,要面對現實,只要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控制就可以了。這樣一年多後情況才有好轉。

  齊寶均:我覺得不穩定的心情對於血糖的控制影響是很大的,比如我在職稱進級考試的那一階段心情非常緊張,而這一階段的血糖也是很難控制的。

  袁申元:我在工作中也能碰見很多這樣的例子,有的人為了排隊掛號一夜睡不著覺,第二天血糖控制就非常不好,當時就能很明顯反映出來。

  齊寶均:另外我知道有些患者得了糖尿病後也知道控制飲食,但是控制得過了頭,什麼都不敢吃,這也是不對的。實際上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只需要控制總熱量就可以了,在這個前提下飲食控制就算是可以了。

  主持人:糖尿病病人過了開始這一段時間後心理上還會碰到哪些問題?

  齊寶均:還有就是當病人碰到並發癥的時候對心理上的打擊也是很大的,在我們病房裏面常常住著一些腦血管病的病人,他們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糖尿病引起的並發癥,這些病人剛開始得病的時候就是一個偏癱,給自己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痛苦,所以我們有時候查房的時候發現病人心情都很低落。本身的疾病狀態再加上這種心理壓力所以這時候的血糖很難調控。

  主持人:可是病人的現實問題都擺在這兒,這種心情可能控制好麼?

  齊寶均:我覺得心理問題是可以控制好的,比如過年的時候我們常説的一句話就是“祝您萬事如意”,我覺得這只是一個良好的願望,人活著不可能事事順心,總是要遇到一些問題,可是遇到這些問題後自己需要進行自我調節。我自己遇到一些矛盾的時候有時候是採取躲開的態度,暫時回避。還有就是找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來做,這樣可以淡化這些矛盾。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心情就會平和下來,我總的體會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袁申元:應該這樣,病人自我的心理調節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應該是佔主導地位的。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來聽聽一位曾經接受過您幫助的病人的話,現在他的心態調整得非常好。

  患者:我得了病後脾氣確實不好,生氣的時候即使吃藥以及進行飲食控制血糖仍然很難控制,曾經達到過十九點多,我覺得這肯定和心情有關係。我現在也想開了,我不生氣了,現在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馬上自己就能夠控制得很好,馬上就能想到病情的危害。

  袁申元:是這樣的,如果患者心情不好,緊緊依靠吃藥和控制飲食血糖也是下不來的。這是個很好的例子,另外家人也要重視怎樣幫助患者化解心情上的不愉快,家人的幫助對於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人要多體諒患者,要用出幾倍的心情給予患者關愛。

  主持人:劉女士 40歲 南昌 我女兒14歲得了一型糖尿病,現在人很瘦,經常口渴,吃的很多,請問像她這麼小就患上這個病今後該怎麼生活?

  袁申元:家長的心情是屬於正常的心理反應,因為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輩子都幸福,能夠和正常人一樣生活。作為我們醫務工作者需要告訴這位母親相關知識,讓她知道怎樣幫助孩子應對疾病,只要能夠讓孩子控制好血糖就可以讓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和工作。

  主持人:山東萬女士 71歲 我得糖尿病20年了,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並發癥,但是我一直很擔心,我也知道這種恐懼心理對疾病沒有好處,但是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辦,請專家指導。

  袁申元:既然已經知道了心情對於疾病的重要性因此就應該注意一旦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就要找機會進行合理的宣泄,比如諮詢專家、找朋友談心等。

  主持人:醫院諮詢電話 (010)85110558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