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內容     有問有答         



分餐制與飲食健康 (2003年6月3日)


  李強 教授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社會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其著述先後在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評獎中獲獎,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的重點課題。(左圖)

  徐筠 主任醫師 北京市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所 對人群膳食營養狀況和食品營養成分分析有深入研究,對食品衛生質量評價有豐富經驗,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項,發表論文10余篇。(右圖)

  觀眾朋友們,您們好!這裡是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直播節目,今天我們來聊的是分餐制與飲食健康方面的問題。

  主持人:自古以來中國的合餐制的情況是怎樣的?

  李強:合餐作為我們民族的一種飲食習慣一般認為是從隋唐以後逐漸興盛起來的,首先合餐的形成與餐具是有一定關係的,漢代以前一般都是在自己的條案上進食,隋唐以後中國的文化融合比較頻繁,胡人文化被帶了進來,其中就帶來了很多高大的桌椅,稱之為胡桌胡椅,逐漸也形成了合餐的飲食形式。這樣使得吃飯本身的意義降低了,而利用吃飯來形成人們的社會交往和交流的意義反而是上升了。

  主持人:合餐到底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徐筠: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三個基本因素,即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合餐的時候就是傳播傳染病的這樣一個傳播途徑能夠很快實現的一個過程,首先密集的人群使得近距離的接觸增多,而且在共用一種食品的時候我們的食用方式實際上是在不斷地互相污染,如果就餐者之間有一個病人,隨著病人的頻繁食用就可能把他口腔裏或者唾液中的病原微生物通過這個途徑傳播給其他健康人群。

  李強:至少應該是使用公筷、公勺,不要共用餐具或者共同在一個餐具裏取食。

  分餐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形式

  1、 從後廚端上來的菜已經分好在各個餐具中。

  2、 菜上桌後由客人或服務員分到各人的餐具中。

  3、 使用公筷、公勺。

  主持人:分餐的由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李強:實際上在中國尤其是城市居民很多都是在進行分餐,比如食堂在傳統上是實行分餐的,甚至過去比現在做得更加細緻,比如餐具過去一般都是自己帶,而現在一些單位食堂又出現了一些共用的餐具。但是應該説現在普遍的用餐形式分餐並不普遍,大多數還是採用的合餐的形式。

  徐筠:我們一直在提倡分餐制,分餐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切斷就餐者之間的傳播途徑,特別是可以嚴格阻斷一些消化道傳染性疾病。

  主持人:來看看分餐到底都存在哪些阻力?

  鴻賓樓飯莊總經理:分餐制在單間裏應該説80%的客人都比較歡迎,因為我們這裡宴會比較多,有些宴請檔次比較高,但作為有一些朋友聚餐,在一起很長時間沒見面,在喝酒助興的時候實行分餐有的客人就很反感,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會破壞桌面上比較熱烈、親切的氣氛。我們一般遇見這種問題就會放一個公勺,讓客人在不影響酒興的氣氛中增加食品衛生的觀念。

  李強:我覺得分餐之所以在實施上有一定的難度是有很多原因的,最核心的原因有兩點,首先就是一個習慣的問題,多年養成的合餐習慣要想改變並不容易。另外還有一個群體壓力的問題,很多人本身是想分餐的,但是由於群體壓力,礙于面子最終也就隨大流了。其它原因還包括由於多年的合餐制,中國飲食也強調飲食的完整性,比如上整支的魚、雞、拔絲菜等在分餐上就有一定難度。

  徐筠:我覺得很重要一點還是大家對合餐制可能引起疾病的情況不夠重視,如果都想這次SARS給人的警示一樣印象深刻,我想大家是願意改變自己一些壞習慣的。

  李強:人們習慣的改變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在一種情況下習慣的改變是完全可能的,也就是在受到了重大衝擊的情況下習慣是可以改變的。比如最初中國的飲食習慣由分餐改為合餐就是由於胡人文化的侵入,也就是説當時是受到了一種很重要的衝擊而改變了飲食習慣。我覺得分餐是一種行為習慣,如果沒有養成分餐的習慣可能在所有場合都做不到這一點。

  主持人:來看看一位何先生的故事:何先生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一位教師,SARS流行期間在他參加一次社會活動的一次聚餐中有一件事情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何先生:“我們一共是5個人,有一位老同志,一開始老同志提出來最好是吃盒飯,由於當時沒有盒飯我們就找了一個飯館,這個飯館分為店堂內部和店外露天兩部分,老同志主張在露天環境天下吃飯,在吃飯以前老同志準備了一雙公筷、公勺,我們當時沒有注意這個細節,菜上了以後我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筷子夾菜,而老同志用的是公筷夾菜,當時我們感覺很失禮也就跟著使用公筷了,但是在吃的過程中過了一會兒我們又忘了,不由自主就用自己的筷子夾起菜來了,這種情況發生了大概三四個回合,這樣才慢慢習慣用公筷夾菜。

  李強:用公勺、公筷也是一種分餐形式,而且是一種簡便的分餐形式,目前看來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分餐形式正是這種公勺、公筷的形式。

  主持人:分餐制的這些困難有哪些解決的方法?

  李強:我覺得作為一種新的飲食習慣的推行我們應該充分考慮到它的難度,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首先在公共場所的飲食中應該通過公共規範來實施分餐,所以現在中國飯店協會和中國烹飪協會都分別推出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另外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已經向全軍頒布了分餐制。餐飲業在這方面應該承擔很大的責任,因此他們應該給服務員很好地進行培訓。甚至以後還可以多做一些公益性的廣告,經常對分餐制的好處進行宣傳。

  主持人:很多人也很贊成分餐制,可是總覺得分餐制實行後就缺少了氣氛,是這樣的嗎?

  徐筠:我覺得什麼時候我們把吃飯能夠單純作為一種生理需要的時候,氣氛的重要性也就不那麼重要了,但是在現階段吃飯還是一種社會交流的手段,因此我們建議盡可能地使用公筷、公勺,應該不會對吃飯的氣氛造成太大的影響。另外我們大家不要用一些表面的健康狀況來判斷自己或者別人是否會傳染疾病,因為每個人的健康狀況是在不斷變化中的。

  主持人:北京張先生 42歲 我現在在外面吃飯,如果餐館沒有提供分餐制,我有權利要求他們這麼做嗎?

  李強:現在餐飲業應該提供分餐的條件,至少也要提供公勺、公筷,這是一個行業規定。至於要求服務員來把食物分開,一般來説服務員在有時間的情況下是完全可以滿足客人的要求的,但是個別情況下如果服務員確實忙不過來,客人也應該體諒一下他們,可以自己用公筷、公勺把食物分開。

  主持人:北京劉女士 30歲 SARS是呼吸道傳染病,通過飛沫傳播,只要大家在一個桌子上吃飯就有可能被傳染,分不分餐意義不大,為什麼這時候要提倡分餐制呢?

  徐筠:SARS實際上是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警示,我們不要只是考慮到SARS這一種傳染病,實際上我們還有很多的傳染性疾病都可能通過不好的生活習慣進行傳播。分餐制並不是僅僅針對SARS而言。

  分餐制與飲食健康

  1、 合餐存在很多健康隱患

  2、 非典期間去公共場所用餐應做好防護

  3、 分餐是切斷傳染途徑的一種有效方式

  4、 分餐制是飲食文化進步的一種體現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