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南方週末》採訪崔永元時,有一段話涉及當前各種藝術演出中場景的豪華,他把這種豪華“實話實説”成一種“腐敗”。電視劇何嘗不是如此,給人一種印象,中國的普通人都住進了豪宅,坐上了奔馳車,出入高檔酒店,在高雅的咖啡館閒聊巳是“日常生活”……一位批評家説得好,我們不能用“口彩”代替現實,現實是什麼呢?我們還有幾千萬貧困人口,比歐洲一些國家的總人口還多。
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大哥》是一種清醒的、明智的選擇,表現了對於“三個代表“的深刻理解,表現了對歷史、對人民的高度負責的精神。它把鏡頭對準大城市高樓大廈夾縫中的低矮平房,沒有豪華的場景卻並不缺乏藝術,因為藝術的生命是真實,而美是真實的昇華。
《大哥》與二戰以後的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有相倣之處,基本情節由一連串苦難或者説困難與麻煩鏈結而成,找不到出乎意料的奇聞,點點滴滴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平凡小事,甚至夫妻的口角、兄妹的摩擦、父子的慪氣、一個老八級工生了病拿不出醫藥費等等。那麼,這司空見慣的一切,靠什麼來吸引人呢?《大哥》的編、導、演走上了一條艱難的藝術追求之路,這就是在真實中發現善,發現美,在真實的善和美中寄寓人間的理想。這追求集中表現在大哥陳文海身上、又以他為中心,如一石入水一圈又一圈的漣漪向外盪漾開來。
不必把《大哥》説成稀世傑作,但是它畢竟昭示了一條堅實的藝術之路:直面真實,在真實的土壤中培植鮮活的藝術之花!單憑這一點,它就值得讚賞。(沈敏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