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康,84年到美國留學深造,90年在斯坦弗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位,之後一直在美國教書,人生似乎進入即定程序,從此過上標準的學者生活。但94年一次偶然的回國探親,讓他的生活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覺得國內的商業開始復蘇個人應該順應潮流否則就會被淘汰。”
探親結束回到美國,莫小康一直考慮一輩子怎麼也要在商海弄把潮兒,但究竟做點什麼呢。一個學者,平日裏接觸的最多的就是書,那年,他發現圖書館的書架上有關互聯網的書每幾個星期就翻一倍,而且行業進展神速,他感覺自己嗅到了一點什麼,互聯網也許能給他帶來巨大的商機。事不宜遲,96年他辭去了教書的工作,回到中國做上了互聯網。
“剛回國的時候有兩方面的不認可,你是個學者有是從國外回來的,無能的代名詞,你需要用事實來證明自己不是無能的。”
在他的海歸派朋友中,很多回國成了外企的高級白領。但這不是他的路,既然回國就是創業,再艱辛他也要跟朋友創辦一家互聯網公司,由於不懂經營,從沒經歷商海,他賠進了所有積蓄,甚至有段時間自己的生活都成問題。沒錢應酬朋友,業餘生活就只能是看電視,他最愛看中央2套的節目,這是一扇窗戶,是他了解中國經濟和國情的窗戶。
“資金、市場、技術,優勢沒有想象中得多。”
從哪失敗就從哪爬起來,天塌下來自己扛。既然選擇了,就勇敢的面對一切。他堅信,IT行業一定會有發展。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迫使他尋找投入少,附加值高的領域,他發現軟體行業在中國剛剛起步,政府也相當扶持,如果讓軟體開發和各行各業聯絡起來,讓它成為日常使用的工具,就能大大提高行業效率。金融行業尤其需要電子化,金融成為了他攻克的重點。
現在公司經過兩年的發展,已經是具有50多人規模的中型企業了。在莫小康字典裏,“沒有不可能的事。”公司就是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做大的。
“在我的性格裏有固執的一面,不做到低心不甘總是在希望再試,在動搖和試試之間把路走出來。就像龜兔賽跑。”
莫小康現在笑了,回國是對的,他的人生從此更加豐富、精彩,雖然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他無怨無悔,他覺得自己和生養的這塊土地更親近,他堅信創業之路會海闊天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