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羅布泊一直被看作是生命的禁區。李勇希望能打破這個神話,希望能創造一項新的紀錄。劉洪濤用遙控觀測儀關注著李勇的每一個生理指標的變化。而這只是他最普通的工作。這一天,羅布泊的地面溫度超過了50度。
多年來,羅布泊吸引了眾多的科學工作者和探險家,而樓蘭的神秘傳説更激起了人們的遐想和嚮往。羅布泊是我國最大的漂移湖,乾涸的湖盆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這裡地區氣候複雜惡劣,夏季最高地表溫度記錄為80攝氏度,還不時有沙漠風暴發生,所以人們認為在夏季是無法徒步穿越羅布泊。
但就在6月23日,成都小夥李勇成功地穿越了夏季羅布泊,與此同時,科學家也在這裡做了一些科學考察,中央電視臺記者對整個穿越過程進行了全程跟蹤。隨著李勇穿越羅布泊的成功,環境醫學家劉洪濤也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野外工作經常要帶上藥包
因為工作的需要,劉洪濤經常呆在野外,他説“在野外太惡劣的氣侯條件下,説心裏話,畢竟不舒服。有時候工作承擔的任務有一定的責任感在支撐。”
這次來羅布泊,劉洪濤為自己準備了一個藥包,他第一條想到的就是安定。離李勇徙步穿越羅布泊的日子越來越近,劉洪濤的睡眠不太好起來,“這兩天的情況比較差一點,所以每天要靠吃一片安定,或者兩片安定。”
就是這樣一個藥包,劉洪濤常帶在身邊,包括他的愛人都知道他的習慣。劉洪濤説在有工作、責任大的情況下,如果休息不,好第二天工作狀態不好。所以必須保證睡眠。而且我的神經屬於脆弱性的,沒有安定是安定不下來。
在中學的時候,劉洪濤就有兩個理想:當兵和當醫生。這兩個夢想終於在他考上軍事科學院的時候成為了現實。那以後,在中國的邊境哨所多了這位身穿迷彩服的醫學家的身影。
劉洪濤的這個選擇意味著他需要經常出現在常人很難想像的一種環境下,他第一次到野外是在西藏。當時是研究生剛畢業,劉洪濤對西藏還抱有一個很模糊的認識,他也沒有經過系統的適應性訓練,突然從平原達到4370米的高度工作。工作組的大部分人都吐了。劉洪濤説“當時對我的診斷,有點輕微的肺水腫。”
第一次去西藏患上肺水腫
肺水腫在西藏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作為學醫的來説,劉洪濤很清楚這一問題,肺水腫容易感染,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已經到了西藏了,他不想後退。回憶起那段經歷,劉洪濤説“看到戰士們確實比我們還辛苦。戰士們到了西藏以後,適應時間很短,就開始集中訓練。我們到的第二個禮拜就開始做實驗。我做完實驗以後,馬上躺在床上,一邊吃著藥,一邊看著實驗過程,就基本上這樣堅持下來了。”
那時正值夏天,外面的溫度達到38度以上,相對濕度達到80%。人坐下來,在不勞動的情況下,在靜止狀態,都感覺非常憋悶,非常難受。因為濕度很大,坐下來都大汗淋漓。
就在這種狀態下,為了要取得第一手數據,劉洪濤他們必須上坦克。因為只有上坦克以後,才能體會到內部環境的惡劣程度,才能體會到真正的戰士持續作業的時間,做出來的實驗結果才更有價值在。這種狀況下,很多人都噁心嘔吐,甚至要被摔傷。
劉洪濤告訴記者,當時非常有趣的事就是,我們科研人員上去之前先發一條毛巾。發毛巾的意思就是説,噁心可以,吐可以吐,要吐在毛巾上。 劉洪濤也吐了,比他年輕的同事也有受不了吐的。但是實驗一直做了下去,沒有停下。
“我要繼續下去!”
劉洪濤説從事軍事醫學研究,不僅需要科學精神,重要的是一種在科學精神的基礎上一種奉獻。這不是大話。如果從事軍事醫學研究的個人,都有深深的體會。有時候非常的艱苦,甚至是危險。
記得在一次水上實驗的時候,我們實驗所的一個同志那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就是夢見他姥姥和奶奶。他姥姥和奶奶已經去世了很多年了。他第二天早晨告訴我,因為我帶隊。他説,我歷來沒有夢過這兩個老人。但是今天夢見了。他在心裏特別嘀咕這事。我作為課題負責人不得不給他打氣。我們就到現場去了。到現場去了以後,結果管裝備的同志就告訴我,這種裝備要經受劇烈的振動或衝擊要突然下沉的話,就會面臨著很大的危險。
當時在海上,作為軍人來説,劉洪濤和他的同事沒有其他的選擇,還是按照計劃進行。幸運的是那天沒有出事。
有人問劉洪濤“您經常實驗各種極端環境下別人的反映,經受這種實驗對象通常都是年輕人,而且通常體質都不錯。你有沒有想過,您幹這工作,也許要幹一輩子?”劉洪濤對此的回答是“根據需要看情況,只要是我還能幹得動的話,就是説,要繼續下去!”
劉洪濤説,李勇完成穿越羅布泊,打破夏季無人穿越的神話,是他該做的事,也是他的心願。這次的實驗數據將會對開發大西北、研究那裏的生存狀態有重要可借鑒作用。
(央視《東方時空》欄目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