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晉印象:在我以往的印象中,老人們至少在外人看來顯的更為內斂,很難把握。老人是些不愛説話的孩子,有人甚至可能會覺得孤獨的老頭很可憐。可謝晉給我的感覺正與此相反,我感覺到身上那股不服老的氣息,他還在為自己一生的電影夢想燃燒着。
燃燒生命就像一支煙
不知不覺間
它已經漸漸縮短到
能夠突然
燙傷你的手……
當八十歲的謝晉平靜地走進《藝術人生》時,當我們親眼目睹伴隨中國電影風風雨雨半個多世紀的電影人時,當我們細細的回味他那些在電影史上有着里程碑意義的電影時,我總是不禁想到上面的那首小詩,也許是它能夠貼切地讓我感受到生命是何等的短暫,與電影的"永恒性"相比,它僅僅是那麼倏忽即逝的一日罷了。然而,我眼前的謝晉仍在用血液裏的激情燃燒着生命,造就齣電影的“永恒的一日”。
我始終認為,人的一生就像緩緩流動的河流,總是越走越寬廣,越來越磅薄,最終百川歸海,回歸本原。我們可以不假思索地稱謝晉是這樣的一條河流,在平靜的表面下,流淌着為電影而澎湃的激情。
探索謝晉的童年足跡,展現他為電影燃燒的軌跡
《紅色娘子軍》、《高山下的花環》、《牧馬人》、《芙蓉鎮》、《清涼寺的鐘聲》、《鴉片戰爭》……這些經典的電影是否曾在你的心靈深處或多或少的留下些痕跡。《藝術人生》的目的其實就是想借他的電影談談謝晉的人生,好的電影都能做到把人講得很通透,可它們往往只能講述生命的片段,沒法讓我們看到人生的全貌。《藝術人生》想做的就是把它們像珍珠一樣穿成一串,讓你看看謝晉在電影中燃燒生命的藝術軌跡和人生遭遇。
童年對每一個人都至關重要,因為任何一小片不被注意的陰影都有可能成為一個人一生都無法逾越的障礙,因此,我們需要的可能是一個完美的世界。這個世界永遠不可能“完美”,擁有一個近乎完美的童年的開始,也許就已經足夠了。謝晉作為長房長孫降生在浙江上虞的大戶之家,可以説是福星高照,得天獨厚。祖父謝佐清既有和巾幗英雄秋瑾共事之榮,又有和光復會首領徐錫麟深交之樂。老先生在長孫身上傾注了無限的寵愛,寄託了無比的希望。
謝晉10歲生日時,祖父的禮物是一套小學生萬有文庫,謝晉説就是這五百本書影響了他的一生,也是從那時起他的骨子中就注入了人文主義的情結。《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説岳全傳》、《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魯濱遜飄流記》,在他眼前打開一個又一個神奇的世界,帶給他一個又一個的夢想,童年的他是否也曾為了那形形色色的人物魂牽夢繞。
為了這期的《藝術人生》,我們的編導走訪了謝晉兒時的故鄉。在我的想象中,江南的水鄉應該是柔情嫵媚的。歷經滄桑的小鎮在現代商業文明的衝擊下,早已失去了往日柔情似水的人與景,但我們仍能從點點滴滴的痕跡中體味出屬於謝晉童年記憶中那最柔軟的根基。
錄製現場我們能強烈感受到他肩上擔子的沉重
少年的謝晉跟隨父親舉家遷居上海,這個熱鬧,繁華,思想新潮的大都市帶給他的不僅是眼花繚亂,還有對成人世界的審視和對電影最初的迷戀。謝晉的母親非常愛看電影,所以經常帶着他去電影院觀看,《漁光曲》、《魂斷藍橋》以及卓別林的電影,他幾乎看遍了30年代能看到的電影作品。從此,銀幕和電影的魅力也深深勾住了謝晉那顆年輕激情的心,堅定了他投身藝術的願望。
1941年夏天,剛剛讀完高中二年級的謝晉,不顧父親的強烈反對,堅持自己的選擇,獨自南下,繞道香港、廣東、廣西、貴陽進入四川,報考了從南京遷往川南江安縣的國立戲劇專科學校。他對電影戲劇的心馳神往像是聖徒奔赴自己的麥加。偏遠的小城,簡陋的校舍,然而就在這麼貧瘠的地方卻集中了中國戲劇界的一批名流,洪深、曹禺、焦菊隱那熟悉的聲音,那揚起粉筆灰的手勢,猶如束束火把,引導他摸索着進入藝術宮殿之路。他孜孜不倦,如饑似渴地追尋着自己的夢想。在校內他手不釋卷,到劇團他幾乎什麼都學:龍套、場記、劇務,哪兒空缺,他就在哪兒填上。他的踏實勤奮,不但給老師們留下深刻印象,還使一個默默觀察着他的姑娘把心扉向他敞開,謝晉遇到了一生的知己和伴侶——徐大雯。一年後,謝晉從重慶中央青年劇社回到上海,在大同電影公司擔任副導演,正式開始了電影導演的藝術生涯。
我們很難界定電影是謝晉的一個夢想,還是它賜予了謝晉無數個夢想,在電影裏活着或者説為電影而活,也許都可以説明這種狀態。余秋雨先生曾在《足跡》的序言中這樣寫到:“回想一下,在這風風雨雨的半個世紀,中國人的文化生活中如果沒有謝晉,一大批中國人如果沒有《紅色娘子軍》、《舞臺姐妹》、《天雲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等等電影可看,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失落?在我看來,評論謝晉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因為他早已成為當代中國人集體審美歷程的一個組成部分。”
作為一名電影藝術家,在《藝術人生》的現場,從他的談話中,我們能強烈地感到他肩上擔子的沉重:如何才能將歷史留下的思考、啟示以及引發的教訓融入到藝術作品中,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謝晉認為,作為一名真正的藝術工作者,不但要有藝術感覺的創新精神,更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創作出真正具有精神價值、人文關懷,在觀眾中産生震撼、經得起歷史檢驗的作品。
親密接觸“當今國際影壇上最有名望的中國人”的澎湃激情
我深刻地感受到,在謝晉漫長的藝術探索道路上,他始終堅持並執着地去實現自己的藝術信念,就是致力於藝術對生活的獨特發現,呼喚被歷史扭曲的人性美,呼喚常被遺忘的高尚和正義。即使面對來自不同方面的種種壓力,他也不曾動搖過對這一藝術真諦的追求。電影已經深深的融入了謝晉的骨髓,流淌在他的血液中,用他的生命造就着藝術。面對生命和電影,他深信“一部電影必須傾注導演最大的激情,是藝術家人品、修養的結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燒。”
如果把二十世紀分成前後兩半,要舉出後半個五十年中影響最大的一些中國文化人,那麼,即使把名單縮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謝晉。一代有一代的文化,在二十世紀,電影成為無可置疑的文化強者,同時文化的層次也變的很多,但其中最令人神往的實現方式,則是社會大眾的群體性投入。無可置疑一部優秀的電影上演,常常成為一種全民的節日,謝晉和其他傑出的電影藝術家,就是這種節日的執掌者。
人無分老幼,地無分南北,誰都叫得出他們的名字,誰都可以評説他們的得失,因此,這片茫茫大地,給了他們最真實的文化地位。與其他電影藝術家相比,謝晉的特殊性在於他整整工作了五十年。按説工作五十年的人也不少,但謝晉從青年時代一齣場就快速地成了主角,此後一直有聲有色地保持着指揮若定的主角地位,從讓人眼睛一亮的《女籃五號》到讓人熱淚盈眶的《鴉片戰爭》,始終讓萬人矚目,這種情況在世界上並不多見。
由謝晉導演的許多影片曾頻頻在國際、國內獲獎,他是目前中國獲獎最多的電影導演。1983年、1985年和1992年法國、美國、印度分別為他舉行“謝晉電影回顧展”。他的作品得到國內外幾億觀眾的承認和喜愛,海外影評家們讚譽謝晉為“當今國際影壇上最有名望的中國人”!謝晉的影片充滿着人性、人情、人道主義精神,具有深刻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他説:我拍影片更多的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 ,希望對祖國、對人類貢獻美!"
在中國人好不容易過完一個世紀的時候,一切細微的光點都已黯然失色,只有那些連貫的努力、不懈的追尋、密集的成功,才能被歷史認知。謝晉己被歷史認知了,因為他結結實實的擁有半個世紀。
有人説老人是不愛説話的孩子,可謝晉給我的感覺恰恰相反
謝晉生平愛酒,在《藝術人生》的錄製現場,他還興奮的談起要送給國足隊員的三瓶名酒的價值不菲。謝晉説,美酒慶佳事,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他將贈送給足球健兒3瓶名酒慶祝勝利。這3瓶價值不菲的名酒也記錄着謝導的輝煌電影歷程。
第一瓶是1987年,謝晉導演的影片《芙蓉鎮》在法國蒙德里埃中國電影節上榮獲大獎,法國主辦者送了這瓶出産於馬賽的葡萄酒給他。
第二瓶是1993年,謝晉榮獲軒尼詩“傑出創作及成就獎”,在北京的頒獎典禮上,軒尼詩公司總裁吉米 軒尼詩向他贈送了這瓶拿破侖白蘭地酒,附送的兩個酒杯上有這位軒尼詩第七代傳人的簽名。據介紹,這瓶酒裏勾兌了200年前釀製的白蘭地,當時在歐洲的拍賣價高達5000美元。
第三瓶是60年代釀製的“葵花牌”茅臺酒。1997年秋天,謝晉導演帶着自己導演的影片《鴉片戰爭》赴美國訪問期間,當時的中國駐美大使李道豫贈送了這瓶茅臺酒給他。這3瓶酒,謝晉導演一直捨不得喝。在中國足球隊躋身世界盃之際,他決定請中國足協將這3瓶美酒轉贈給國家隊的健兒,讓他們開懷暢飲。
也許謝晉對足球的熱愛源於它和電影都是需要激情但同時又産生激情的緣故。我們的編導恨不能和愛酒的謝晉換盞共飲,好讓他開懷暢談,但沒想到兩杯清水也能喚出他的激情,看來一個人的力量和激情都是來源於內心深處,只有這種來源於內心的力量和激情才能支撐一個人如此癡迷的執著在電影的藝術道路上。
在我以往的印象中,老人們至少在外人看來顯的更為內斂,你很難把握。他們的悲憫來自冥冥的蒼穹,但也有可能你説什麼都是一廂情願的猜測。老人是些不愛説話的孩子,有人甚至可能會覺的孤獨的老頭很可憐。可謝晉給我的感覺正與此相反,我感覺到身上那股不服老的氣息,他還在為自己一生的電影夢想燃燒着。
我相信,謝晉還有許多的東西要傳達給這個世界,關於藝術,關於電影,關於生命,關於對它們的愛。用他自己的話來説,他要拍一部留的住的電影,他希望自己的生命結束在攝影機旁。藝術是需要激情的,激情是用生命燃燒出來的;時代是有謝晉的,謝晉是無時代的。
(《藝術人生》欄目 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