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線上故事     網友投稿     線上互動         



張泉靈,從羅布泊歸來


  死亡之海,是人們對羅布泊這片古老神秘土地的比喻,自科學家彭加木、探險家余純順相繼在這裡奉獻出了生命。2002年6月,成都小夥李勇又背上行囊準備徒步穿越羅布泊。對這次挑戰生命極限的壯舉,中央電視臺派出了七人小組進行全程跟蹤拍攝。在這七人中,我們驚奇地看到了一位女性的身影,她剛從阿富汗歸來,還未抖落身上的硝煙;她是此次羅布泊之行40人隊伍中惟一的女性;她用如水的心境感悟著乾涸的羅布泊。她就是中央電視臺《時空連線》的主持人張泉靈。

  作為記者,恐怕這是第一次,一個地方對我的吸引超過了新聞本身

  6月11日,北京,晴,多雲。

  終於啟程了。“終於”是因為期盼了太久,並且在渴盡全力去爭取的時候,心裏始終是惴惴的,並不完全相信我的領導們會同意我加入羅布泊之行。女人如水,羅布泊卻是亞洲腹地的旱極。樓蘭姑娘那歷經3800年的微笑正是被那幹熱的風凝固下來的。在人們的思維定勢中,沒有人會把女人和羅布泊聯絡起來。但是那片神秘之地對我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漂移消失的湖泊,沿著基因記憶中的道路飛來的鳥兒們,終因力竭而墜落乾涸的湖盆。它們的羽毛在幾十年後依然鮮艷如新。在一個月前,當我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幾乎就已經註定了我的行程。這是我見到過的最淒艷的景象,瞬間把我記憶中以雪天裏故宮角樓為定義的淒艷淹沒了,覆蓋了。還有什麼比刻入基因的欺騙更痛徹心底?在這一份驚傈面前,甚至蒼涼的樓蘭,百年後突然再現的小河墓地,都向後隱退成了斑駁的背景。我知道,這張照片撩動了我心底那種本能地尋求人類先祖故地的心弦,如鳥沿著記憶中的水源飛來。

  作為記者,恐怕這是第一次,一個地方對我的吸引超過了新聞本身。

  我無力抗拒這種誘惑。


  這是張泉靈羅布泊之行第一篇日記中的一段文字。7月3日,在張泉靈從羅布泊回來一週之後,記者在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組張泉靈的辦公室裏見到了她。一身紅色的連衣裙,短而倔強的頭髮,堅定而清澈的眼神,嬌小美麗,張泉靈給人的感覺像鄰家女孩一樣隨意自然,同時透著職業女性的幹練和智慧。

  對羅布泊之行,張泉靈用一句話來概括“太愉快”了。一個在常人眼裏充滿死亡和神秘氣息的地方,在她的眼裏卻是豐富人生色彩的一筆寶貴財富。

  成都小夥李勇6月徒步穿越羅布泊,被稱為一次挑戰生存紀錄的壯舉。而這次能去羅布泊跟蹤採訪李勇的穿越活動,張泉靈是頗費了一番勁才爭取來的。她説“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是什麼理由讓我的領導們最終同意了我的請求。在我找他們之前,他們的表情堅毅,努力表現得通情達理:‘我可以聽你講你的理由,但基本沒有可能讓你去。’我心底最衝動的理由顯然在領導那兒站不住腳。於是,我説了一大堆不著邊際的話。諸如,我對直播的熱愛、熟悉,男女都一樣之類的。最後只能運用了剛被司法部門採用的反舉證法:那你告訴我,不讓我去的理由。”

  兩天后,去羅布泊的名單確定下來,張泉靈如願了,但這個消息對她來説仍然感到意外。回憶起那段週折,張泉靈説,也許是那句話最終打動了領導,當時我説我現在還年輕,在體力上和心理上,可以勝任這樣的工作。如果5年以後,我也許自己就會退縮。你不能保證我在5年之內會有同樣的機會。我是記者,經歷是我們最大的財富。

  三天以後,張泉靈在北京度過了她的30歲生日。6月13日,張泉靈與車隊一起從烏魯木齊出發,奔赴夢想中的樓蘭腹地——羅布泊,開始了她歷時十天的野外跟蹤現場報道。

  “都穿整齊點,咱們這兒要來個女的了。”

  在張泉靈到羅布泊之前,領隊馬揮就開始忙著張羅那幫穿著小褲衩走來走去的大男人,“都穿整齊點,咱們這兒要來個女的了”。原來,由於天氣異常炎熱,這幫“男子軍”平日都是光著膀子工作的,張泉靈則是這個隊伍中惟一的女性。

  現實與夢想總是有距離的。羅布泊的天氣是一成不變的,炎熱、乾燥。白天,地面溫度高達五、六十度,滿眼是一望無際的戈壁荒灘,嚴酷的環境使得這裡幾乎找不到生命的痕跡。李勇這次成功穿越羅布泊還真是有賴於天公作美,幾十年不見降水的羅布泊居然下起了雨,而那一天正是余純順的忌日。

  每天的工作也可以説是一成不變的。早上7點多開始收營、裝車,使上起伏不平的道路。在羅布泊,車只能沿著以前留下的石油測線的車轍行使,除此別無他路,車速也只能保持在每小時10公里。每天的中午,車隊都會有一次與李勇的謀面,然而攝製組都儘量不去打擾他。顛簸一天后的傍晚時分,攝製組到達目的地,安營紮寨,搭設拍攝儀器,準備直播。

  每天的食品也是一成不變的。進湖心之後,食譜更單調到由娃哈哈礦泉水、雙匯火腿腸、豆豉鯪魚罐頭以及根本嚼不動的囊擔當主打。於是報菜名成為大家在車上的一大消遣,從焦溜丸子、四喜丸子開始報起,而大家最嚮往的是紅燒肉的汁拌飯吃,就這個“紅燒肉的汁拌飯吃”大家可以念道十幾遍。

  工作、食品是一成不變的,而衣服卻與往日有了極大的不同。無論是什麼樣的衣服,到了洛布泊,穿在身上一天就會變成盔甲。高達五、六十度的氣溫能夠蒸出你體內的一切水分,汗水雖然一齣來就被蒸幹了,但還是會沾上大量的塵土。於是當衣服脫下來時,它居然能以人形站立著。

  水在羅布泊就意味著生命。於是就有了不成文的規定:在羅布泊只有飲用水,沒有任何生活用水。刷牙、洗臉在羅布泊是不可能實現的奢望。説到這兒,很多朋友會把這樣一群奔波于羅布泊的人想象成“出土文物”,可是用張泉靈的話説,“沒什麼,抖落抖落還成。”人是可以抖落抖落,而碗可真是越吃越小,筷子卻是越吃越粗。吃飯時,大家每次都先把熱飯盛進碗裏,把上次留在碗裏的嘎巴化開,吃進去。吃完飯後,打碗水,涮一涮,喝下去。碗要扣著放,不然這碗可就真成出土文物了。

  説到筷子,還有個小插曲。大家出發時走得急,忘了帶勺子,而是帶著一次性筷子。也許在城市,你會在每次用餐後很自然地扔掉那雙一次性筷子。而在羅布泊這樣人跡罕至的地方,你就會看到人類這樣的做法會給大自然帶來多麼驚人的垃圾。隨隊的大師傅幫大家算了一筆帳,此次參與穿越羅布泊的一共有40人,一日三餐就要耗費120雙筷子,十天就是1200雙,而他們沒有帶這麼多筷子。於是,大家每次對筷子的處理方法就是舔一舔,下次接著用。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平時看來理所應當的事情也成為一種美好的嚮往。張泉靈在和大家聊天時談起最想什麼,攝像説,最想一天三頓飯,頓頓有羊肉;張泉靈説,最想太陽下山,這樣比較涼快;編導説,最想回烏魯木齊洗個熱水澡。於是大家評價,攝像最實際,每天可以三次滿足願望;其次是張泉靈,每天可以盼來一次太陽下山;而編導最不切實際,要等到任務結束願望才能達成。

  大自然的威力遠遠超出了我們在城市的感受,而人團結的力量卻可以超越它

  提起野外的團隊精神,張泉靈回憶起兩次難忘的經歷。“我很久沒有這樣感動到衝動的地步了,而那兩次經歷真的特別感動。一次,我們的頭車陷在地裏了。那天天特別熱,車外的氣溫高達57度,可所有車裏的每一個人都趕忙下來推車,沒有人想到偷懶,以至於車後推車的位置都不夠了。推不動,大家就鏟土,又用另一輛車來拽。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想到逃避責任,一切都要靠這種團隊精神。還有一次,我們在余純順的墓地趕上了沙塵暴,七八級的大風吹得人站都站不穩。我們就開始猶豫還搭不搭直播設備,而網通的工作人員堅決地説,‘我們來就是幹這個的。’於是十個人就在這樣的大風中搭帳篷,那帳篷隨時會帶著這十個人走,可他們居然在十分鐘內搭起了帳篷,支上了設備。那時候感覺大自然的威力遠遠超出了我們在城市的感受,而人團結的力量卻可以超過大自然的威力。”

  在羅布泊這樣的沙漠戈壁,更能夠讓人深切感受到“人是社會的人”。一次,車隊照例安營紮寨在一個雅丹前面,以便擋風。這個雅丹有十層樓高,人要上廁所就得繞到雅丹的另一面。荒漠的夜幕降臨,詭秘而寂靜。張泉靈獨自一人繞到雅丹的背後,很少怕什麼的她感受到了強烈的恐懼。“突然發現一個人在一片曠野裏,看不到營地,看不到團隊的時候,心裏的那份恐懼你很難阻擋。我在想,要是我繞回來的時候發現那個營地根本沒有存在過,這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不是害怕,是恐懼。我們在城市中也有一個人的時候,但不是在種那種環境下,如果沒有其他人的話,你是完全孤立無援的。”

  我希望能夠儘量利用我的環境和職業的功能記錄下更多的中國的變化

  説到如何成為一個新聞人,張泉靈與一般人有著不同的經歷。張泉靈就讀于北京大學外語系的時候,報名擔任晚會——《中華文明之光》的主持人,很順利地入選。畢業後,有過主持人經歷的她經過考試進入中央電視臺,成為一名電視人。2000年11月,《東方時空》改版,張泉靈進入新聞評論部,成為一名新聞人。放棄所學專業,走上新聞之路,張泉靈無怨無悔,“我可以為新聞事業奉獻一生。”

  作為一個新聞人,張泉靈為肩負的使命感到興奮不已。談起阿富汗之行,張泉靈由衷地説:“那次從職業上的收穫,我覺得我真正感覺到了一個記者站在一個你自己非常渴望去,觀眾也非常想知道,但又的確很難去的地方時的那種快感。那種愉快,我想對於一個新聞人、一個製片人來説,會有很強的推動力。”而我們也的確看到了張泉靈深入阿富汗災區,為觀眾作現場報道時,在那張清秀而堅毅的臉上我們找不到一絲恐慌。“另一方面,在阿富汗我真正看到了和平的意義。生活在和平環境下的我們並不知道和平有如此大的魅力。而當你站在一片戰爭的廢墟上,看到一群經歷了23年戰爭的人的時候,跟他們聊天,聆聽他們的感受的時候,感受到的那種和平的魅力,真的是震撼心靈的。”

  如果説阿富汗之行讓張泉靈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了和平的魅力與意義,那麼羅布泊之行則讓她對人生有了頓悟。

  “當你真正去了一些脫離人物環境,脫離正常生活環境的地方,你會有很多反思。你會覺得以前那種生活狀態壓抑了你自己,你會找到一些人本身的快樂,一些非常本質的快樂。你就會重新判別哪些事情對於你更重要。人都會有慾望,但在羅布泊我有了一個機會來重新判斷這些慾望的價值,從而人會變得平和。在羅布泊你會看淡物質的慾望,因為你會發現靠非常簡單的東西也可以活得非常快樂。每天晚上就睡在地上,有時候連帳篷都懶得搭了,看著星星就睡著了。你説苦嗎?你説後不後悔?絕對不後悔!因為待在這裡非常快樂。在都市裏,我們要遊戲機、要上網、要DVD、要HIFI,而在羅布泊,我們每天的娛樂就是拿著對講機講笑話、報菜名,也很快樂!所以你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非常簡單的快樂,而我在羅布泊最深的感受就是簡單而幸福。”

  面前的張泉靈,年輕的臉上不施脂粉,一如鄰家女孩。而談到對事業的追求卻有著令人折服的成熟。

  “這跟心態有關係,幾年前我還在想,自己要成為中國最好的主持人。後來我覺得是不是中國最好的主持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新聞恪守的原則,就是我希望能夠儘量利用我的環境和我這個職業的功能記錄下更多的中國的變化,讓老百姓了解新聞,了解新聞背後發生了什麼。這是結果與過程的關係,我沒有放棄正在攀登的那座高峰,但我最大的快樂不是把旗插在山頂上,而是每走一步都要把沿途的事情做好,做紮實。至於是不是能達到頂峰,那不重要。也許我在半路就已經沒有力氣往上登了,但這一段我做好了。這兩種心態不一樣,做法也不一樣。前者永遠想登上最頂峰,想把紅旗插上山峰,你會有很多辦法,也許你會找直升飛機把你拉上去,而這樣也就失去了攀登的意義。”

  這時,我們回過頭來看張泉靈的日記,也許就不難理解她為什麼那麼強烈地要求深入羅布泊了,正是如她所説的“經歷是最寶貴的東西”。

  (央視國際記者:侯美紅 戴昕)


  張泉靈的個人主頁

  (嚴正聲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