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線上故事     網友投稿     線上互動         



“另類”主持人的別樣人生



  他絕對是一個另類,即使是在7年之後,屏幕上出現越來越多的個性化主持人,他仍能給人一種別樣的感覺。1995年,當他戴著眼鏡出現在中央電視臺新創新聞直播節目《新聞30分》之後,便在相當長一 段時間裏別無選擇地陷入了來自觀眾和社會的強烈衝擊。讚揚他為屏幕吹來一股清新之風者有,批評他慘不忍睹者有,包括他在北京廣播學院的很多老師們也在懷疑“他怎麼能行呢?”。

  7年過去了,已經沒有人再發出“他怎麼能行呢”的疑問,他還在屏幕上,隨著他所在的《新聞30分》一同成長為萬眾矚目的“明星”。誰又能想到,這樣一位名主持人大學所學的專業竟是針灸,在走上中央電視臺屏幕之前,他只上過半年多的電視專業課。在人生的道路上,郎永淳還有很多故事,包括他最後5分鐘改變命運的傳奇。

  6月13日,在《新聞30分》欄目辦公室,郎永淳面對記者侃侃而談,親切自然猶如鄰家男孩,讓人感受到了他在電視屏幕之外的特別魅力。

   最後5分鐘,他打開了命運之門

  郎永淳一直把自己的成功歸於幸運,然而機遇卻是永遠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

  1989年,郎永淳考入南京中醫學院,在那裏學了5年的中醫針灸,當時他根本沒有想過有朝一日會走進中央電視的直播間,儘管他非常喜歡播音。大學畢業那年,恰好北京廣播學院“全國第一屆主持人”第二學位班招生, 郎永淳一考即中。才上了一個多學期的課,一個機會擺在了他的面前。

  1995年3月,中央電視臺進行新聞節目的改革,準備推出午間新聞直播欄目《新聞30分》,時任製片人許強帶著人馬扎進北京廣播學院,逐個宿舍地探訪,尋找節目主持人。那天上午,郎永淳偏偏不在學校,等他得知消息趕到試鏡現場時,欄目組的人正在收拾機器準備撤退。郎永淳懇求他們能不能讓他試一下。欄目組的人給了他一摞新聞稿,讓他準備兩三分鐘,播報出來。

  回憶起當年緊張的那一幕,郎永淳十分平靜和坦然,“我那時可以説是一張白紙。學了不到半年的電視主持,連在鏡頭前如何表現都不知道。但那時我的心態特別好,眼前的攝像機和人群都視而不見,心裏只想著怎麼把那一摞新聞稿按我自己的理解播出來。”

  也許正是這種坦然、從容甚至不“專業”的播報風格使郎永淳脫穎而出,試鏡後一週,《新聞30分》欄目打來電話,“你可以來了”。

  就這樣,郎永淳作為惟一被錄取的男主持人入主《新聞30分》。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剛開始上節目,郎永淳就鬧了一個笑話。攝像、導播等在工作上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説法,例如“下一條——小張——出來”,意思就是該小張出圖像了。因為播音員有兩個,一男一女,喊到誰“出來”,其實就是把攝像機鏡頭對準誰,誰就會出現在電視畫面上。這樣喊是讓播音員做好鏡頭切換的心理準備。可郎永淳根本不懂這些電視術語,當他一聽人喊“下一條——小郎——出來”時,竟毫不猶豫地站起身走了出來,大家都愣住了,繼而哄堂大笑。

  “他怎麼能行呢?”在開播最初的日子裏,郎永淳成了“暴風眼”

  郎永淳坦言,在《新聞30分》工作的第一年,也是他人生最緊張忙碌和壓力最大的階段。

  當《新聞30分》正式開播,郎永淳戴著眼鏡出現在億萬觀眾面前時,他不僅成了中央電視臺的“另類”,也成了眾説紛紜的“暴風眼”。首先,形象方面,戴著眼鏡播新聞的播音員在中央電視臺裏還從沒出現過;其次,他的嗓音也明顯與眾不同;再有,他播新聞的時候似乎缺乏專業訓練,摻進了太多個人特色,總之,一句話,他與傳統播音員的標準相差太大。

  很長一段時間,郎永淳面臨著來自社會的強烈反應,一方面是觀眾,一方面是專家。開播最初的那段日子,郎永淳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觀眾來信,信中有褒有貶,包括批評他戴著眼鏡。專家們則集中在他就讀的北京廣播學院,一派認為他根本就不適合做一個新聞播音員,“他怎麼能行呢?”反對態度徹底而堅定;另一派則完全接受他的播音風格,並且認為他的出現是對北廣教育制度的一個衝擊,“我們需要反思。”是不是所有從這裡走出去的播音員都要一種模式、一類面孔、一個聲音,這種“流水線”式的教學體制是否抑制、埋沒了個性?……

  有相當長一段時間,郎永淳處於一種不太自信的狀態,但他不斷告訴自己:有這麼好的機會,我一定要把握住。實際上,郎永淳的優勢很多,他的鏡頭感非常好,自然本色,從容不迫,他相信觀眾們在看慣了同一種風格之後,將會慢慢喜歡上他的“另類”。這“另類”並不是著意的,它是讓新聞的每一個條都經過播音員的理解和凸顯之後融進了播音員的氣質,這個出發點一定會贏得好的效果,對此,郎永淳深信不疑。同時,《新聞30分》本身就是一個改革性的午間新聞欄目,它一開始就要以一個嶄新的面目面對觀眾,而他顯然也是這新面目的一部分。他的另類形象、聲音、播音風格將與《新聞30分》一起被人們所接受。

  7年過去了,幾乎已經沒有人再説郎永淳“另類”了,更沒有人懷疑他“怎麼能行”。但對過去那段歲月,郎永淳有著萬千的感慨。他告訴記者,前一陣他妻子接受採訪時,他才知道了這樣一個故事。那是1995年3月《新聞30分》剛剛開播之後,郎永淳的妻子也是他在北京廣播學院的同學在食堂吃飯時,聽到許多學生邊吃邊議論説“你看雙學位班的郎永淳那麼差,還上中央電視臺當主持!”他們言辭間的不屑和諷刺深深傷害了郎永淳的妻子。此後,每天中午吃飯的時候,食堂裏再難見她的身影,原來她跑到附近商場去看郎永淳主播的《新聞30分》。當時,學校裏沒有電視機,她每到中午早早來到商場,一到12點,她就求售貨員把電視頻道播到中央一套,從頭到尾把《新聞30分》看完,然後等下午或者晚上郎永淳回廣院上課時,再把他在這天節目中表現好的地方和差的地方一一指出來。

  講起這段往事,郎永淳非常動情。他説他很感激那段日子同學朋友給他的鼓勵和支持,更感激《新聞30分》的領導對他一直的鼓勵,否則很難想像今天他還能站在央視屏幕上。

  做直播就是與自己較量,他希望成為老牌新聞主播

  郎永淳的理想是做一個老牌新聞主播,像國外許多四五十歲的金牌主播那樣,不僅僅是把一條新聞播出去,而且以自己的閱歷以及對新聞的敏感和感知能力等等把新聞“講”給大家。

  《新聞30分》是一檔直播的新聞節目,郎永淳説,“每次直播都是與自己較量”,怎麼能讓自己和所播新聞融合到最自然流露的狀態。郎永淳經常問自己的一句話是“你的內存還夠不夠”,他認為一個好的播音員應該不只是比觀眾提前幾分鐘早知道新聞,而是比觀眾知道得更早、更多。於是,他的業餘時間除了在家靜靜讀書補充知識外,更從上網、看球賽等諸多活動來豐富和充實自己。

  郎永淳唸唸不忘他的新聞情結,他渴望能夠深入到生活的底層,親自去採訪、接觸實實在在的生活原態。他竭力爭取那樣的機會,每年總要抽出一點點時間下去實踐、採訪,雖然由於工作時間的限制,每次出去都不超過兩天,(這兩天只能請別人代播),但這已足夠讓他安慰了。最讓他感到驕傲的事便發生在這短短的“兩天”之內。

  那是1995年10月,他去河南新鄉做了一期獨立的採訪,採訪對像是一個臉長得特別醜的高考學生楊宏偉,他的成績很好,可是卻只因為貌醜就沒有一所大學肯收。郎永淳懷著一個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良知做了系列報道——《貌醜能不能上大學》,新聞播出以後,立即産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最後,蘭州大學錄取了楊宏偉。後來,楊宏偉的父親還給郎永淳打來電話,告知他,由於楊宏偉在校成績突出,已被免試保送讀研究生了。這樣一件事,讓郎永淳感慨良多,他覺得自己借助於媒體的力量為社會做了一件事,因為這雖是個個例,但它完全有可能影響到社會上其它類似情況的孩子的命運。他多希望自己能多一些這樣的機會,為社會做更多的事情。

  在《新聞30分》已經呆了7年,日復一日的工作讓郎永淳渴望創新,渴望突破自己。

  對於生活,郎永淳的態度永遠是務實積極的。採訪結束時,記者希望他能給央視國際的網友説幾句話,郎永淳特別誠懇,他希望現在的年輕人都能夠成功,第一,一定要有務實的人生觀,要踏實地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必須踏實;第二,要相信自己能夠做成事情;第三,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要付出不斷的努力。

  (央視國際記者 侯美紅)


  郎永淳簡歷

  1971年生於江蘇睢寧。

  1989年考入南京中醫學院攻讀針灸專業五年,獲醫學學士學位。

  1994年畢業後即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係,攻讀新聞學專業(節目主持人方向)第二學士學位。

  1995年入中央電視臺主持《新聞30分》節目至今。


   郎永淳個人主頁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