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台灣往事——曠世浩劫


  主持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也是台灣光復58周年,為此《海峽兩岸》推出系列節目《台灣往事》,今天為您播出的是第五集《曠世浩劫》。

  中國的寶島台灣,素來以物産眾多、資源豐富而聞名。然而,自日本帝國主義強佔台灣後,為彌補本土資源的匱乏,確保軍事侵略與擴張的需要,對台灣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大掠奪,其瘋狂程度舉世罕見。

  日本割佔台灣之後,最先盯上的是制糖業。日本殖民政府先是大舉鎮壓抵抗運動,大肆屠殺和驅逐民眾,而後又借“土地調查”、“林野調查”為名,強行奪得大量土地,隨即以所謂的法律形式轉到日本人手中,他們還動用警察,以威逼利誘等手段,為日本的資本家廉價收購土地,建立甘蔗種植園、興建制糖廠。以日人開辦的“台灣制糖公司”為例,僅1920年一年的利潤就達2212萬元。在台灣,至今還能看到這些仍然散落在各地大大小小的制糖廠遺址,它們,就是日本殖民主義者瘋狂掠奪台灣的見證。台灣同胞被強迫從事勞動強度高、危險性大的工作,但日本人的工資收入卻是台灣同胞的7倍以上。台灣人民的土地與血汗就這樣化為雪白的蔗糖源源不斷的運到日本,運到日軍各個部隊。

  台灣土地肥沃,盛産稻米。由於農民們的辛勤耕作,加之不斷修建農田水利設施,悉心改良水稻品種,至20世紀30年代,台灣的稻米産量迅速增長。然而日本殖民統治者卻將稻米源源不斷地運回日本,或送到軍隊充當軍糧,這就是臭名昭著的“飢餓輸出法”。

  毛春壽 (台南縣白河鎮關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那個時候我們非常困難,東西沒有,也沒有米吃,都是吃那個地瓜。

  台灣的稻米産量年年提高,而台灣人均稻米消費量卻逐年下降,大部分人只能以劣等米和地瓜為主食,掙扎度日。

  日本殖民者掠奪的瘋狂與貪婪是罕見的,他們不僅將現有資源統統攫為己有,還不顧一切地進行毀滅性開發,大片的森林被砍伐,造成了台灣資源的巨大損失。

  為了更方便地攫取資源,日本殖民者還修建了深入台灣腹地的鐵路和公路。

  陳小衝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教授)

  他所謂的建設並不是為了為台灣人謀福利,而是為了更有效的來掠奪台灣,我們打個比方;他想從阿里山上掠奪走木材,他就必須修一條路,這就是所謂的日本人在台灣所留下來的遺産,那另外一方面,他也為了從台灣更多的掠奪財富,他要把台灣作為日本的糧倉和糖庫來進行建設。

  毛鑄倫 (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日本在台灣的建設,當然不是為了造福台灣這個地方的人而做的,對不對?第一:他是為了他能夠萬年的統治台灣,鞏固這個地方,另外:使台灣成為他南進的一個重要的基地、根據地。

  這些四通八達的鐵路、公路與橋梁,血管般地鋪滿了整個台灣,台灣島上的資源如同抽血似的流出體外,被掠奪到了日本,這就是日本在台灣建設的真正目的。

  “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為了適應戰局的發展,開始實行戰時經濟體制,台灣作為殖民地也被包括在內,日本帝國主義在台灣投資了大量工業,尤其是金屬、化工和電力工業。1938年4月,日本公佈“國家總動員法”,加快了對台灣掠奪的步伐,尤其加緊掠奪與戰爭密切相關的礦山資源和石油資源。與此同時,他們更開始了新的侵略與掠奪

  1937年8月,台灣總督府發表所謂“皇民化”聲明,要從物與心兩個方面徹底去除從前台灣本土的思想信仰和民風民俗,使台灣完完全全成為日本殖民地。

  在台灣,有許多地名和建築都找得到當年所謂“皇民化”的影子,這一處處日本殖民時代的機關、郵局、專賣局、車站、學校、金礦等等,無一不是日本的風格,無一不在靜靜地提醒着後人,半個世紀前,這裡曾經是日本的殖民地。那時的台灣,人們被強迫穿着日式服裝,參拜日本神社,學習日本的禮節和生活方式。日本殖民者還把手伸進原住民的聚集地,改變他們的民族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強行推廣所謂“皇民化”,把原住民兒童送進“番學校”去接受奴化教育。

  陳映真(台灣作家)

  皇民化有幾條,第一個,在宗教上廢除從中國來的民間信仰,媽祖這些都不準拜,拜日本的國教,天照大神,宗教上面有神社崇拜,所有的廟宇都沒有了,這當然是根除中國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傳統信仰的做法。第二就是語言;他鼓勵你講日本話,你講日本話門口就可以挂一個牌子,叫國語家庭,那麼你可以得到一點好處,戰時配給的時候,可以多配一點東西。這是語言的同化,第三個就是創氏改名;氏就是伏羲氏、神農氏的氏,重新創造一個姓跟名,就是把中國名字改成日本名,可是中國人畢竟是中國人,很多人創姓改名,還是儘量想保持中國的痕跡。比如姓陳的,沒辦法,叫安東,因為陳有個東字嘛,叫安東,像這種故事很多。比方説還有一個字,劉先生的劉,劉姓改成姓龍,龍虎的龍,這為什麼呢,日本人裏面有龍姓,姓龍的,龍的日本話叫“六”,那劉先生的劉也叫“六”。所以他就諧音,像這種也很普遍。

  日據時期,日本兒童上小學校,台灣兒童只能上“公學校”。

  丁楨祥 (原台中市彰化縣鹿港鎮小學校長)

  因為他們日本人是限制我們台灣人教漢書的,雖然有很多鹿港人還是在家裏開私塾,教五、六個、十幾個小朋友,大人也有的學那個漢文,但是被知道了都會被禁止的,有時還會被抓去關起來。

  和服裹上了台灣人的身體,屈辱的陰影罩上了台灣人的心靈,但是骨髓裏積澱的畢竟還是祖宗留下的中國文化。在台灣,地下的私塾教學從未停止,在沒有日本人的場合,依舊是中華文化的天下。

  周青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日本人向學生灌輸軍國主義思想,也就是説日本民族是大和民族,大和民族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民族,主要是給我們灌輸這樣的東西,不讓我們去想祖國,老師走過來我們講日語,老師走過去之後,台灣孩子之間就講台灣話。

  在推廣所謂“皇民化”運動的日子裏,漢語在公開場合下是被禁止的,學校裏一律以日語教學,女孩子還要學習日式禮教。

  鄭堅(原全國臺聯副會長)

  有些女學生,十六歲,十七、八歲的女學生,受“皇民化”運動的影響,他們當時並不知道誰是祖國,唐山是我們的祖家,所以呢,這個“皇民化”的運動一直教育啊,雖然能暫時蒙蔽一些年輕人,但是很快只要你一説,她就轉過來了。

  日本人在台北開辦了台北帝國大學,本島學生卻寥寥無幾,足以見日本人對台灣人的欺辱與歧視之深。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了新的階段。日軍加緊對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侵略擴張,對各個殖民地的經濟掠奪進一步加劇,對台灣的掠奪也上升到新的階段,開始掠奪台灣的人力資源。當時台灣成立了所謂“皇民奉公會”,目的是讓台灣徹底地“殖民化”,為日本帝國盡忠,他們建立了形形色色的“挺身隊”、“義勇隊”、“奉公團”,驅趕台灣人去為“大東亞聖戰”賣命。到日本戰敗時,已有8萬多名台灣青年,尤其是原住民青年被日本殖民統治者強行推上亞洲的各個戰場,還徵召所謂的“陸海軍特別志願兵”,強拉“軍夫”上戰場服勞役,甚至用暴力脅迫或誘騙等手段,徵召台灣女子充當慰安婦,給日本留下了千古罵名。

  這些被強迫去充當炮灰的人們大部分一走就再無音訊,許多人最後都是這樣返回故里。

  台灣淪陷50年間,日本殖民統治者對寶島的狂徵暴斂真可謂“罄竹難書”。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侵臺五十年對台灣的經濟掠奪為:

  總産量55%以上的稻米

  總産量90%以上的蔗糖

  超過千萬立方米的珍貴木材

  價值超過億元的黃金

  30304條台灣青年寶貴的生命

  然而,佔領一塊土地並不難,但要徹底征服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則難於上青天。曆盡劫難的台灣山河依舊,而夢想征服她的日本人則一去不復返,空留下各式各樣帶有東瀛風情的古舊建築,無可奈何地傾聽着中華舞獅的喧天鑼鼓,傾聽着參拜華夏神靈的虔誠祈禱,傾聽着國粹瑰寶的美妙旋律,傾聽着那越來越多、越來越洪亮的中華民族之音!

  (製作單位:華藝公司 責任編輯:翟鈺)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