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李峰:人説山西好風光,其實山西不僅僅是自然風光好,那裏的晉商文化也馳名海內外,令人矚目。8月25日,40多位台灣同胞來到山西,開始了為期5天的“華夏文明看山西暨晉商文化之旅”活動。那麼,此行臺胞在山西看到了什麼?有著怎樣的感受呢?
參加“華夏文明看山西暨晉商文化之旅”活動的台灣同胞,有大學教授、有工商界人士也有在臺的山西籍臺胞。8月25日,在山西晉中的常家莊園,當地人用特有的民間文藝表演,來迎接千里迢迢來訪的台灣同胞。常家莊園位於山西省榆次市車輞村,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群。在晉中一帶,早有“喬家一座院,常家兩條街”的説法,以形容常家大院規模之宏大。常家大院的主人常氏家族,是清代著名的晉商之一,當年主要從事對俄羅斯的貿易。自清代中葉經商致富以後,開始大興土木,修建新居,一直到清光緒初年,形成規模巨大的建築群。目前,常家大院有九個院落、六百餘間房屋主體基本完好。參觀之餘記者發現參訪團的成員中有位叫常中天的臺胞,他與山西榆次的常家有無關聯呢?帶著疑問記者採訪了常中天先生。
臺胞 常中天 同期:非常明確,還好。當初因為對日抗戰、逃難,經過“國共戰爭”,我的父親跟伯父到了台灣,但是這個祖籍是非常的明確,我從小就曉得我的籍貫是,山西省榆次縣的車輞村,那就是常家,沒有錯。也因此我的父親跟我講,我們常家在老家是非常大的一個人家,今天總算印證,這個事實應該沒有錯。
記者跟隨著常先生來到了常家祠堂,高聳的雙鬥旗桿,似乎在訴説著常家曾有過的顯赫。240個書寫迥異的壽字組成的八字照壁、氣派威嚴的石制欄杆、巍峨的常家戲樓,處處體現著常家昔日的輝煌。常家祠堂,院寬達25米,進深更長達160余米,三門四進,上下兩院,正廳、戲樓、遊廓、配院齊備,結構雄渾大度,佈局精巧幽深。石刻、木雕、匾額、楹聯點綴其間,使常家大院更具儒雅書香,被人譽為“中國民居第一祠堂”的確並不為過。
同期 這是我的伯父,所以他已經,人(名字)在這邊了。這就是我的祖父,常乃德,是非常有名的大儒,是中國青年黨的創辦人之一。很快,一進來我第一眼就看到了。
幾十年的返鄉尋根之夢,今天終於得以實現,常中天先生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同期:因為從小中國大時代的關係,我一直生在台灣,長在台灣,從來沒有機會,也沒有運氣回到老家,參拜一下祖先。今天有這個榮幸也是非常高興的。我覺得凡是中國人,有很多人跟我的整個生長過程是一樣。我都鼓勵他們能夠回到他們老祖宗所在的地方,來好好跟同一家人,好好見個面,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參加這次“華夏文明看山西暨晉商文化之旅”活動的40多位臺胞,有近一半人的祖籍在山西。祖輩們留下的豐厚歷史文化遺産令台灣同胞感到自豪與驕傲。山西省臺辦主任李永旺告訴記者,山西每年都要舉辦兩岸的文化交流活動活動,一方面邀請在臺山西籍同胞回家看看,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更多的沒有來過山西的臺胞,有多一些來山西的機會。
山西省臺辦主任 李永旺:從1996開始,我們每年都搞一個,能體現中華文化的大的項目,大同古都之旅、民俗之旅、根祖文化之旅,特別是還有佛教文化之旅。晉商文化在我們華夏文化,晉商是稱雄500年的歷史,是華夏文化裏重要組成部分,在內涵上,特別是愛國上、民族感情上,這個我覺得很一致。內涵是很深厚的,我們就把它聯絡到一起,通過小的看大的,通過大的體現小的深刻內涵。
為了讓參加“華夏文明看山西暨晉商文化之旅”活動的臺胞,對晉商以及晉商文化有個整體的了解,山西省臺辦的領導組織了一次學術交流會,學者為臺胞們介紹了晉商發展的歷史。晉商,泛指舊時的山西商人。山西人自始善於經商,這在史書中屢有記載,早在堯舜禹時代晉商就開始出現了。晉文公時,山西的榆次、就是有名的商業重鎮;秦漢時代,山西的太原、平遙等地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集散市場;隋唐五代又出現了大同等新興商業城鎮。《馬可波羅行記》載稱,當時元朝的“太原到平陽(今臨汾)這一帶的商人遍及全國各地”;尤其在明清以來五百年間,晉商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在明朝,為了防禦蒙古族的襲擾,朝廷大量駐軍及加強邊境重鎮建設,山西的太原和大同都是重鎮之一。重鎮建設的糧餉需求,形成了晉商逐步發展的基礎。這一階段的晉商尚處於商業買賣的範疇,直到商人雷履泰發現匯兌的秘密,成立“日升昌”票號,建立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晉商開始過渡到金融業,並以金融業為代表産業鑄成百年輝煌。晉商最多時票號數佔到全國的五分之三,壟斷了中國的金融匯兌,並將觸角伸到東南亞、東北亞、美洲、歐洲。商業與金融業的結合及過渡,使晉商的經營規模獲得極大擴展,最大晉商僅僱員就達到近4萬人,全國分支機構數百家。
晉商創造如此輝煌的主要秘訣是什麼呢?帶著疑問臺胞們來到了平遙古城的票號博物館。也就是昔日造就了中國金融系統典範的日升昌票號。
導遊 同期:所謂票號是在封建社會末期成立的一種私人金融機構,早期的私人銀行,所以人們説,票號也就是銀行的前身。銀行的鼻祖,同時在那個時候它做的業務跟銀行很相似,三大業務,銀行的異地匯兌和存款、貸款。
日升昌創建的原始資本為白銀36萬兩,而它的常年流水卻達到了資本的數十百倍,達上億兩白銀。發展速度和擴充規模著實令人驚嘆不已。在現今保存完好的院落中,依稀可見它往日的輝煌。這是一個三進四合院,有臨街鋪面5間,走進前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連柱上的迎聯,“輕重權衡千金日利、中西匯兌一紙風行”它透露著創業者對前無古人的行業,抱有的義無反顧的信心。而後院兒的“匯通天下”如同是主人對自己事業成功所做的最為貼切注腳。
信房是總部發佈指令的機密部位,書手以特製的密碼和獨有的暗號方式,確保了所有票據的保密性、可靠性。百餘年中從未發生過偽造、冒領的意外。
賬房,這又是一個重地,是千百萬兩往來出入會計、審計及各分莊業績的匯總,這是銀窖,小型的供現銀支付,至於用作準備金的大窖究竟設在何處,是難解之謎。日升昌的建築大方、質樸無華,透露著初期票號的穩健作風。
同期:有100多年,109年,1823年創立,1932年衰落;100年是很長的時間,一個世紀還要多,所以在我們今天來講,一個企業能夠興盛一個多世紀,那也不是很多見的。
異地匯兌必須保持一定的商業秘密,還要以防假冒,在這方面日升昌的經營者所創造的守密與防偽技術,可以説是妙不可言,令人叫絕。這就是一份當時密押的複製品,幾行字,看上去像是告誡僱員的打油詩,實際上卻是,貼在墻上的密碼指南。“謹防假票冒取,勿忘細視書章”,這12個字代表著每年的12個月;“勘笑事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圖自利,陰謀害他人,善惡總有報,到頭必分明,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後行”,這30個字代表著一個月的30天。最後幾句似乎是沒有頭尾的話,卻是匯兌錢數的暗語。趙氏連城壁,由來天下傳。它們是1到10的代號。而國寶流通則代表了萬、仟、百、拾這四個字。例如,某人9月9日,匯了6000兩銀子。那麼,9月為細,9日為公,6為由,仟為寶。只要寫上“細公由寶”四個字,旁人一頭霧水,而日升昌分佈在各地的分號中人卻是一目了然,如數取兌。這一巧妙設計既變化萬千,又益於必要時更改順序,貌似簡單卻暗藏玄機,票號文化的高深莫測,由此可見一斑。
臺胞 同期:我以前曾在銀行呆過,所以你講的東西,我完全很了解,跟現代銀行裏面的控管,押密這些東西幾乎都沒有什麼差異。
導遊:道理上是相似的。但是(日升昌)密押比(現代金融業的)密碼,保密性還要好。
臺胞 同期:對
山西商人在明清時期經營的地域廣泛,經營的項目繁多,由雜貨、布匹發展為絲品、綢緞、錢莊、當鋪、鹽店等,而且是科技含量高,在對算盤、茶葉的生産技術改進上,聞名於世。晉商在清朝時發展到鼎盛,富可敵國。鴉片戰爭前後,清政府的年財政收入為7000萬兩白銀,而晉商中的渠家、曹家、王家、喬家、常家等大家的總資産都在1000萬兩以上。明清晉商雄踞徽商、湖商、粵商等十大商幫之首,盛極一時,以雄財善賈而飲譽海內外,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經濟力量。
臺胞 郝士英:不是偶然的,絕對不是偶然的一個。山西人非常勤儉、非常任勞任怨、能夠吃苦耐勞,這是我從我的父親,或者從我們山西長輩身上我所看到的工作精神,而且特別講信用,所以這幾點精神,使得日升昌這麼興盛、而且那麼久,而且票號到全國。
參加“華夏文明看山西暨晉商文化之旅”活動的臺胞們告訴記者,來到三晉大地,是幸福的。人們誇獎陜西説,一低頭就能看到一片秦磚漢瓦;山西不同,就算你昂首挺胸決不左顧右盼,五彩繽紛的古塑、懾人心魄的琉璃的光韻也會撲面而來。炎黃古帝、堯舜禹三聖這些閃光的名字,表裏河山、帝王之鄉、華夏之祖、炎黃之根這些充滿敬意的稱呼,都和山西緊緊聯絡在一起。前人在山西留下的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産,使得山西被稱作是中國最大的“地上博物館”。山西現有地面各類文物古跡有31401處,佔全國地面文物的一半以上。
臺胞 許銘成 同期:今天我到這裡看了以後,(了解)五千年的文化、四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文化、兩千年的文化、一千年的文化,哇!甚至了解山西地上有中國大陸70%要看的(古跡),我們才看了九牛一毛。還有很多沒看到的地方。將來有機會有時間還想來看一看。
在山西,40多位台灣同胞通過參觀遊覽,親身感受了那裏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底蘊。在採訪臨結束的時候,一位臺胞告訴記者,短短幾天的時間,遠遠他看完山西的風景名勝,他還要不止一次地回來接近她。(編導 安倍含 攝像 李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