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海峽兩岸特別節目:台灣往事——台島烽煙


  主持人:8月15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58週年紀念日,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58週年的紀念日。從1895年到1945年,寶島台灣被日本強行割佔長達50年,而台灣人民的抗日鬥爭,也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為紀念台灣光復58週年,《海峽兩岸》欄目將推出8集系列片《台灣往事》,從這周起陸續為您播出,今天請您收看第一集《台島風煙》。

  我們的祖國有著這樣一座島嶼:她與大陸是那麼近,近得清晨從大陸揚帆起渡,傍晚便可登島泡茶聊天,可她與大陸又是那麼遠,遠得遊子當歸,跋涉了五十多年,還難見故鄉的青山;她像一位婀娜的仙女,見過她的人無一不為她的美麗而折腰,可她又像一位孤弱無助的紅顏,承受了太多的屈辱與強暴,這就是我們的寶島—台灣。

  台灣,位於祖國大陸的東南,北回歸線橫穿它的南端而過,自然資源豐富,戰略位置重要。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歷史淵源上,她與祖國大陸都密不可分。早在一千七百多年以前,三國時代的吳王孫權,就曾派遣衛溫、諸葛直兩位將軍率萬名水軍揚帆東渡,管轄、開發台灣。北宋時期,已經陸續有內地百姓遷來台灣定居;元朝時,中國政府在澎湖設立了行政機構“澎湖巡檢司”,將台灣正式列入中國版圖。此後,大陸沿海的人民前往台灣、澎湖地區進行海上捕撈和商貿活動日趨頻繁。進入16世紀,西方的殖民者開始通過航海,從大西洋向太平洋、印度洋擴張勢力,一位遠航的葡萄牙船長竟然把台灣當作他的新發現,以葡萄牙語“美麗島”為名,標在了他的海圖上。

  然而,美麗的名字並沒有給這個美麗的島嶼帶來幸運,有著“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殖民者聞風而來,竟以通商為由,憑藉堅船利炮,強佔台灣達38年之久。

  1662年,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了荷蘭人,收復了台灣。此後,他依照大陸的政治制度和文教制度,在台灣設立了各級行政機構,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這一時期,從大陸移居台灣的人口增多,他們帶來了內地的文化、宗教和先進的生産技術。台灣的開發與進步,這些移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683年,清政府收復台灣,統一了中國。第二年便設立了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大陸與台灣地區的往來更為密切,一個傳承著中華文明與風範的台灣,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開始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奕奕閃耀,她吸引了八方賓客商賈貿易,也招來了四海賊寇貪婪的目光。

  1840年以後,西方列強憑藉著堅船利炮不斷侵略中國大陸的同時,還先後染指台灣,尤其是海那邊被國人稱作“倭寇”的日本,多少年來從未停止過對中國東南沿海及臺澎地區的襲擾與掠奪。

  日本圖謀台灣可謂由來已久,台灣豐富的物産,令資源匱乏的日本垂涎三尺,而台灣重要的戰略地位,更讓“明治維新”後擴張野心急劇膨脹的這個東瀛島國連做夢都想據之為己有。

  1871年11月,兩隻來自琉球的貢船因躲避海上風暴而漂流到台灣,其中一船在台南觸礁沉沒,人員在屏東一帶登陸。由於缺乏溝通,他們在石門村一帶與當地高士佛社和牡丹社的原住民發生了衝突,導致多人被殺,這就是所謂的“牡丹社事件”。當時琉球與中國有著封貢關係,衝突又發生在中國的領土上,與日本毫不相干,然而貪婪的日本竟將此事當作了它入侵台灣的藉口,他們等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日本以“牡丹社事件”為由,一面擺出興師問罪的架勢,一面加緊軍事準備。他們拼湊了三千多人,組成了“台灣生番探險隊”,由一位擁有日本陸軍中將軍銜的所謂“台灣番地事務都督”西鄉從道率領,在政府和軍方的支持下,公開放出話來,要“討伐台灣”。

  1874年5月8日,日軍入侵台灣,他們從恒春登陸後,一路直逼牡丹社石門村。

  5月22日,日軍與牡丹社的原住民遭遇,隨即發生了激烈的戰鬥。當時的牡丹社只有400余名原住民,沒有任何的防備,手上只有原始的狩獵工具,而侵略者卻是有備而來並且武裝到牙齒,他們分三路包圍了牡丹社,他們以為用超過對方三倍的兵力,降伏這群手無寸鐵的原住民應該是手到擒來,可偏偏事與願違,侵略者們聽到了從山林中傳出的吶喊與呼嘯,竟然壓倒了槍炮的轟鳴,他們面臨的,是牡丹社原住民們的拼死抵抗,人們用對付野獸和強盜的方法,依託險峻的山勢重創入侵者,用生命捍衛自己的家園。歷史上把這一天稱做“石門之戰”。

  林金德 (參加石門戰役者的後代)同期:

  過去日本人侵犯到牡丹鄉,可是我們原住民沒有武器, 用什麼對付他們呢?只有爬到這個山頂,把石頭一個個綁起來,等日本人要進來的時候,一聲令下切斷繩子,所有石頭從山頂滾下去,很多日本人就這樣被砸死了。

  日本武力侵臺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北京,紫禁城內舉座皆驚:清政府當即照會日本外務省,提出強烈抗議,嚴厲要求日本馬上退兵,一貫妥協忍讓的大清帝國在台灣問題上態度之強硬,讓日本以及在背後暗地支持它的西方列強大感意外,心懷鬼胎的日本惟恐其陰謀敗露,也開始心虛了。

  毛鑄倫(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中國附近重要的島他們都想拿,他站在這個島上,他可以進入大陸,這個島如果在他手上的話,他進可以攻、退可以守,他不能攻的話,他掌握這個島他還可以鉗制你,你想想看,如果今天台灣在一個中國的敵國的手上的話對不對,那麼長江以南,東南半壁的安全,國防安全就差很多很多的啦,很不一樣,這是中國人絕對不能讓台灣落入敵人的手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5月29日,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楨受命出任辦理台灣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全權處理“牡丹社事件”。沈葆楨赴臺就任後,一面派員與日軍談判,一面佈置全島防務,用清政府緊急調撥的20萬兩白銀,購買了10尊大炮,親自督造台灣歷史上第一座西式炮臺。沈葆楨深知,若沒有強大的武力作後盾,想與日本人打交道,無疑是“與虎謀皮”。

  西鄉從道也在密切關注著中國人的一舉一動,二鯤身炮臺上中國軍隊高高昂起的炮口,讓他感受到了對手旺盛的鬥志,相比之下,自己的隊伍連日來因不服水土、疫病流行、士氣全無,已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他意識到,這場戰爭已無法再進行下去,如不及時調整策略,日本將會在這場不義之戰中輸得精光。不如順勢主動提出“重開外交談判”以擺脫困境,待到他日再捲土重來。

  日本人撤退了。可沈葆楨卻難卸一身的重負,他繞著炮臺巡視良久,揮筆題下“億載金城”四個大字,以示炮臺固若金湯、歷久彌堅之意。

  然而,軍民用槍炮保住了疆土,朝廷卻想要息事寧人、破財消災。1874年10月31日,恭親王奕訢代表清政府,日本全權大臣大久保利通代表日本政府,在北京簽署了《北京專條》,日本承認台灣為中國領土,軍隊撤出台灣;中方向日方賠償撫恤費50萬兩白銀。

  日本公然入侵台灣,使清政府意識到台灣地位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台灣防衛力量的空虛,武器裝備落後,必須急起直追。1885年10月,清政府決定在台灣正式建省,劉銘傳為台灣第一任巡撫。清政府一改過去消極防守的做法,積極致力於台灣的近代化建設,國家出資鼓勵閩粵的百姓遷來台灣耕墾並輔以優惠政策,僅僅10個月,全島的耕地面積就增加了4倍,稅收增加了2倍。1887年6月,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在台北破土動工;此間,中國的第一條海底電報線纜在台灣開始鋪設,中國的第一盞電燈也在台北街頭亮起。經過近20年的休養生息,台灣的政權職能完善,軍事設施完備,社會經濟逐漸繁榮,躋身為當時中國最進步的省份之一。

  然而,隔海相望的日本在這20年裏從未放棄過佔據台灣的野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因北洋水師被日本艦隊所擊潰而定下敗局,清政府只得呼籲通過外交途徑停戰談判。可是一個戰敗了的弱國又能奢談什麼外交!在日本馬關春帆樓的談判桌前,受命議和的李鴻章、李經方父子,竟然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要求只能説“允”或“不允”兩句話!1895年4月17日,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清政府出於無奈,被迫將:……台灣全島及所屬諸島嶼、澎湖列島之各海口及各府縣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一切屬公物件,……割讓于日本。

  王曉波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同期:

  雖然台灣同胞在近代中國衰落的歷史過程裏面,首先為祖國擔當苦難,淪為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清國奴,但是卻刺激了祖國自救運動的開始,那麼,所以這一段台灣的歷史不僅僅是意義,並不僅僅局限于台灣,而且是影響了整個近代中國的民族自救運動。

  台灣淪陷了,在其後五十年的漫漫長夜裏,那裏的同胞承受了多少血雨腥風,飽嘗了多少痛苦磨難,産生了多少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又涌現出多少不自由、毋寧死的剛強鐵漢!我們或許不知道他們,但是,我們決不應該忘記他們,正是他們,率先吹響了中國人民救國救亡運動的號角!

  主持人:

  今天我們為您介紹了《台灣往事》的第一集《台島風煙》,了解了台灣論為日本殖民地的這段歷史,明天,我們將為您播出第二集《拒倭守土》,請您繼續關注。(製作單位:華藝公司 責任編輯:翟鈺)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