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作為一種技術成熟、可大規模利用的清潔能源在世界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但是在人類利用核電的過程中,始終存在著“擁核”與“反核”兩種聲音,目前在台灣關於“核四”電廠是否續建的問題就成為島內的一個熱點,民進黨當局甚至提出要舉行“核四公投”,由台灣民眾投票決定“核四”電廠的存廢。那麼現在世界上開發核電的基本情況是怎麼樣的?核電有什麼優勢?為什麼會有人反對核電?核電安全性如何保證?台灣不發展核電行不行?就這些話題我們的演播室邀請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實驗快堆工程指揮部徐米總工程師。同時,今天參與我們訪談的還有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係的張世賢教授、美籍華人、知名學者李樺先生,他們將通過電話連線參與我們的節目,在節目的中,我們還將電話採訪島內的有關人士。
主持人:
徐教授在利用核能發電的問題上,在台灣島內有支持和反對兩種聲音,持反對態度的人士他們有這樣的顧慮和擔心,就是核廢料是否會洩露,以及處理問題,還有核能源是否會對人體造成輻射等,那麼接下來我們就電話連線一下台灣的反核人士,我們聽聽他們反對核能源發電的理由,喂,你好,喂,您好,是韓先生嗎?我們是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欄目,我們要做一個關於核電的節目,我們知道在台灣島內您是反對核能源發電的人士,您談一下反對核能源發電的理由好嗎?
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 韓選棠:
雖然研究核電的人認為它是非常安全的一種能源,世界上我們看到有非常多核電廠的事故發生,當然還不談到一些天然的災害,或者戰爭所帶來的對核電廠可能産生的一些影響。因此在核能發電方面,可以説它是一個帶有危機的一種發電方式。
主持人:
徐教授,接下來我們再來聽聽台北的朱先生,他是怎麼看的?
《中國通》雜誌社社長 朱高正:
總的來講核電最大的問題在哪?就是它的成本、風險有很多是沒辦法事先評估的,比如説核廢料的處理,到現在困擾著台灣,困擾到現在,第二個事實上台灣是處在地震帶,所以説如果發生地震的話,像上一次“9.21”大地震,那時候核電廠沒發生意外,那是不幸中的大幸。所以説這種預算外的成本很難估算,所以在台灣這種地方,基本上能夠避免用核能發電,就儘量避免用核能發電。
主持人:
徐教授,剛才我們聽到了島內一些反核人士他們的一些顧慮和擔心,都是在安全性上的考慮多一些,現在我特別想了解的是,用核能源來發電,是否具有那麼大的危險性呢?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實驗快堆工程指揮部總工程師 徐米:
公眾對核能的擔心,我覺得並不是沒有道理。我知道不外兩種情況,一個是對核電站一點不了解,他以為核電站就是原子彈在這,當然他不願意這樣來建在他的家鄉,這麼一個原子彈放在這,這是一個誤解,因為他不知道,核電站跟原子彈完全是兩樣東西,用的燃料儘管都是裂變的機理,都是裂變,但是裂變的反應,一個是控制的,一個是不控制的。一個是材料裏面的濃積度,原子彈是非常高的濃積度,而核電站濃積度是很低的。還有一個就是怎麼樣控制它的問題,這都是跟原子彈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不會有一個核電站會像原子彈一樣爆炸起來,不會的,所以這是這一類公眾。另外一類公眾,他是比較懂得核的裂變,核物理這樣一些有知識的公眾,這批有知識的公眾,他是擔心核電站管不好,會有放射性的東西漏出來,這個我覺得是完全正確的估計。
解説:
我們不妨假定每天自然界對人體的輻射量為100,那麼一座火電廠對人體的輻射量為自然界的1%,而一座核電廠對人體的輻射量僅為自然界的0.33%。
主持人:
徐教授看來建核電廠並沒有像原子彈那麼可怕,但是島內的一些人士,可能主要擔心核廢料的處理問題,特別是對於台灣島這樣一個多地震來説,核廢料的處理一般是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呢?比如説現在有人提出要採取深埋的方式,是否合適呢?
徐:
實際上是在十多年前,世界上就開始研究核廢物怎麼處理法,核廢物不是核電廠出來那麼一點點東西,就是厲害的這一部分,怎麼處理法?有些國家提出來也不做核處理,就讓它包得好好的,然後把它埋到地質層裏頭,比如説100米以下很深的地方,但是這種埋法對環境的安全性不能夠接受,什麼道理呢?因為如果是三、四百年,這麼一個建築物底下,我們講完全有這個可能,做到牢固、沒問題。因為我們現在知道一些古廟、歐洲的一些教堂,幾百年還是好好的,沒任何問題。但是那種放射性它的壽命,它要衰變幾百萬年,就不知道這麼長時間,會不會地殼變動,大的地震來了以後,放射性跑出來,跑到環境來,這是不得了的事。所以這種辦法我們國家不會同意,那麼個別的國家這麼想,但是也沒有真正實施,真正實施的辦法就是把它處理出來,把它嬗變掉,這裡有個特殊名詞叫嬗變,實際上我們説的普通話就是把它燒掉,燒成沒什麼害的東西,再把它處理掉,是這樣一個辦法。當然也有些國家想出來把它放到太空裏去,還有説放到深海裏去,這都不是辦法,深海裏你怎麼知道幾百萬年不會腐蝕開,破掉以後把整個海洋污染了。所以哪個國家要這麼幹,肯定就會有國際公約限制它,不許這麼幹,放到太空裏也是問題,太空裏將來那麼多飛船,臟的東西萬一碰撞了,散開來都是事,而且費用也不得了。所以這個現在總的一個趨勢還是把它分離、嬗變,國際會議已經開過多少次,我們沿著這條路走,將來就把整個核工業把它封閉起來,真正做到核工業對環境無害。
主持人:
也就是説台灣島內處理核廢料方式也是這樣一種方式?
徐:
我想也是這樣,台灣因為它的核電站是美國人幫助建的,所以它的核燃料的後處理自己沒有處理能力。
主持人:那是怎麼處理?
徐:
他現在還存在那,放在水池子裏頭,儲存在那,將來總要找到途徑。
主持人:
這種存儲的方式會不會對環境,或者對人體造成傷害?
徐:
在核電廠裏存儲在那,或者在核處理廠儲存在那,不會有任何傷害,不在運行狀態,放射性很低的。而且儲存的水池子,都是經過各種安全性的估價,比如地震情況下,你不能塌掉,水不能漏掉,還有防止建築也不要有外面的衝擊波,這些都經過計算,不會有事情。
主持人:
徐教授,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台灣島內目前核電的總體情況,以及第四核電廠的一些情況。
目前台灣正在運營的核電廠有三座,分別是位於台北縣東北端石門鄉和萬里鄉的第一核電廠、第二核電廠,台灣南端屏東縣的第三核電廠。目前正在興建的“核四”廠,位於台北市的貢寮鄉。正在運營的三座核電廠共有六部機組,裝機容量為514萬千瓦/時,這個數字相當於台灣地區用電總量的三分之一。現在“核四”的工程進度已完成三分之一,完工後,預計裝機總容量為190多萬千瓦/時。
島內圍繞興建“核四”的爭議從未停止過。上個世紀80年代,國民黨在島內立法機構通過了“核四”1600多億元新台幣的預算,並向外國購買了機組設備,前期工作已經鋪開。2000年3月18日,民進黨取代國民黨在島內“執政”,而民進黨的“反核”主張是人所共知的。因此,陳水扁上臺後,朝野圍繞是否繼續興建“核四”的較量便日趨激烈。2000年10月3日,台灣行政機關負責人唐飛便因反對停建“核四”,而被迫下臺。同年10月27日,台灣當局決定停建“核四”,遭到在野黨派的一致反對,導致朝野對立和社會動蕩。為了打破施政僵局,台灣當局被迫於2001年2月14日宣佈“核四”復工續建。目前,民進黨當局出於選舉以及“台獨”的目的,極力推動“核四公投”,再次引起島內動蕩。
主持人:
徐教授從剛才的短片當中,我們也看到島內關於第四核電廠的興建頗有爭議,那麼島內人士對於台灣島現在是否需要核能源也持有他們不同的看法,我們來聽聽他們到底是怎麼看的?您對於興建第四核電廠是怎麼看的?
朱高正:
依目前台灣經濟發展的需要,有沒有“核四”現在已經不重要的,因為一些比較高耗能的這種産業,都已經外移到包括大陸在內的,包括東南亞國家。對這種高耗能的産業它有嚴格的限制了,然後有種種的節能措施,提高用電效率。我在這裡舉一個例子來講,在日本每生産1美元的GDP所需要的電量還不到台灣生産1美元GDP,電量的大概40%。換句話講,日本能源使用的效能是台灣的2.5倍。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是應該要好好地來針對節約能源方面要多用功夫,我不贊成盲目地去搞核能發電。
主持人: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們連線美籍華人李樺博士,來聽聽他的一些看法。
美籍華人 李樺:
常常有人在問,為什麼台灣的民眾還是這麼支持反對“核四”,我感到他們完全是被民進黨所利用了,他們現在完全沒有考慮到,如果台灣工業發展,進一步發展下去的話,如果需要電的話用什麼電來解決?這個他們不講。他們也不去分析一下,台灣也沒有煤,台灣的水力發電相當局限,沒有大規模的水力發電廠,這個電價將來怎麼辦?我感到台灣現在雖然民眾是反對核電的呼聲很高,實際上主要是因為背後有人來做一些不正當的宣示。
主持人:
張教授剛才我們也聽到了島內一些反核人士的理由和觀點,您怎麼來看待他們的這種觀點呢?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係教授 張世賢:
這是有些人,他有比較很明顯的意識形態。他雖然看各種科學的報道,像日本、像北歐、像歐洲,他們都已經有很多的科學知識證明,核能污染已經降低到最低最低了,但是這一些意識形態很強的人,他始終心存疑慮,沒有辦法接受,就是在這裡,這是心理的問題,而不是説科學問題。
在世界範圍內,核電是電力生産方式的一個重要支柱,它具有清潔、安全、高效的特點,得到世界越來越人的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