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13日 星期日
主持人:7月10日,為期三天的台灣立法機構臨時會議結束了,引人關注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因朝野各黨派意見分歧協調未果,未能通過審議,由於此次對該條例的修改關係到“大陸民眾赴臺”和“兩岸直航”等問題,因此受到兩岸各界的關注,那麼,此次為什麼對該條例的修訂未成?各方爭執的焦點在哪?就這些問題,我們邀請到兩位台灣問題專家為您做詳細的分析,他們是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孫升亮先生和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毛仲偉先生。
7月8日至10日,台灣立法機構召開臨時會議,審議包括“財經六法”在內的七項法規,所謂“財經六法”包括“金融重建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草案”、“農業金融法草案”、“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草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不動産證券化條例草案”,由於朝野各黨意見分歧嚴重,臨時會只通過了其中的四項草案。而引人關注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又未能通過,被留到九月份再進行審議。
主持人:我們知道民進黨上臺以後,除了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一些細小的修改之外,可能比較正式地大規模地修改,是去年9月份提出的修改版本,它為什麼對原有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進行修改呢?
孫:我覺得首先是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十年兩岸關係發展,尤其是兩岸經貿的聯絡、發展,無論深度和廣度都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這個現實發展確實是讓它原來定的“法律”越來越落後於現在的需要,台灣的老百姓,尤其是工商界,這個壓力呢,呼聲都很大。另外一個方面呢,實際上還是跟直航有關係,那就是去年大概從五六月份開始,國民黨和親民黨,他們覺得台灣的工商界有這樣的要求,所以他們覺得直航的時機已經成熟了,他們要求自己要搞一個有關直航的版本,準備在“立法院”把它提出來,這個應當説給台灣當局一個很大的壓力,它為了擋住這個版本,它就跟國民黨、親民黨商量,你先別提直航的版本,我們這一次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做一些大的修改,到九月份它才拿出這個辦法。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即《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是李登輝主政時期,於1992年9月18日實施的,其中在兩岸協商、人員交往、經貿往來等方面做出許多限制性規定,從實行至今一直是台灣當局制定大陸政策的主要依據,但近年來,由於祖國大陸經濟的快速成長、兩岸人員往來的日益密切和兩岸經貿依存度升高,島內有識之士不斷要求當局能夠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不合時宜的規定,面對島內要求開放的呼聲,民進黨當局也不得不答應要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進行修訂。
主持人:可以説去年民進黨當局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進行修改的時候涉及了50多個條文,但是修改的內容我們看到,只對枝節部分進行修改,涉及一些重要議題的時候沒有放寬政策。
毛:對,總體上來説等於增加了29條,修改了26條,刪掉1條,共56條,應該説他修改的初衷至少包括這麼幾個因素,剛才孫先生講的,現在台灣的這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政策與現實的需求差距太大,它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在“法律”上是架空的,必須得適應現實,既然是作為一種行為的規範、一種秩序的話,必須接近現實狀況,所以幅度比較大。還有一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台灣有些承諾,在兩岸人員往來也必須做一些東西,所以這個在這裡面也做了。但是剛才你講的很重要,真正的焦點問題,真正解決大的關鍵問題,就是涉及“三通”的條款問題沒有動。
主持人:這次台灣當局的立法機構的臨時會議上討論的這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因為朝野各黨派之間的意見分歧,沒有通過審議。那麼現在很多人特別關心,他們爭議的焦點在哪?
孫:焦點也就是兩岸直航的問題,外界也最關注這一點,台灣當局行政部門搞出來的這個修正案恰恰沒有。所以也不光是一般的臺商,台灣的經濟界的人有這樣的要求,國民黨、親民黨覺得台灣經濟發展到這一步,如果不開放兩岸直航,台灣經濟要想有大的改變,很難。實際上這個爭議也不光是現在的臨時會在爭,從去年九月份台灣當局搞出這一個修正案以後,從去年11月份“立法”第二會期,到今年“立法”的第一會期,然後到臨時會,一直爭議的主要一個焦點,就是涉及兩岸直航的問題。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方面,像大陸新娘的身份取得,在現行的條例,去年它剛拿出來的時候,外界的批評就很多,因為原來的限制就比較多了,限制年限就比較長了。按照現在新修的“法”,大陸新娘在台灣,配偶要拿到身份要延長到11年,比外籍的那些人士要更長,覺得這個很不合理。根據去年它的統計,2002年整個台灣結婚的大概是有17萬對,其中涉及大陸配偶的大概將近三萬對,我算了一下,幾乎到了六分之一,涉及人口比較多,這些人身份要(等)那麼長時間,會影響他們在台灣的生活、工作,實際上他們的權利是受歧視的,而且去年我們看到,也不斷地有大陸新娘抗議、游行。
據台灣媒體報道,在此這臨時會上,朝野各黨派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的爭議主要圍繞四個議題展開,即對島內公職人員進入大陸的進行限制的規定;大陸居民申請赴臺定居以及大陸配偶申請在臺定居的規定;如何管理兩岸通航的規定;對臺商赴大陸投資和大陸資金入臺實行管制的規定。另外各黨派對一些枝節問題也揪住不放,如“臺聯黨”就聲稱要去掉在該條例第一句中的“國家統一前”的字樣,否則,就要阻擋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修訂。由於各黨派分歧一時難以彌合,終於導致協商破裂,條例修訂再度擱淺。
毛:我覺得這次之所以最後沒有通過,還有這麼幾個情況,一個是臨時會本身時間短,六個財經法案,三天時間,實際上是很大一個工程。再有一個確實有部分條文,就是所謂“行政院”修改的條文、條款裏面和實際的要求,和在野(黨)的需要還有一定落差。另外一點我覺得也是一個不得不提出的一個原因,也是沒有修訂成的原因,這裡面確實有一些選舉的因素,因為已經到了選舉期,這裡已經成為一個表演的場所。在選舉期到來的時候,有很多東西他不能不在選舉的考量下進行利弊評估。
主持人:這次臨時會(審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沒有達成一致意見,除了在某些條款上意見分歧以外,可能還有背景的原因。
毛:我覺得原來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實際上在李登輝時期制定的,當時等於是依據“國統綱領”三個進程,三個進程實際上是一個很難逾越的臺階,有人説“國統綱領”屬於沒有樓梯的閣樓,之間有一個嚴格的限制,從第一進程到第二進程有嚴格的限制,“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是在這個基礎上定的這個條例。因此它的第二十八條、二十九條,台灣的船舶、航空器未經許可不得到大陸,大陸不得到台灣,包括它的飛航情報區等等,這是純粹禁止的。在這個進程沒有變化的時候,這個條文就是阻礙“三通”的一個根本障礙,從法律上來説是根本障礙。那麼陳水扁上臺之後,等於是現在他要重新修訂,所謂“大翻修”,在這個關鍵點上沒有動,為什麼沒有動?從李登輝那個時候,“三通”是他的一個談判的籌碼,現在陳水扁、民進黨仍然把它當作一個籌碼。
台灣當局曾在1991年制定“國統綱領”,將兩岸關係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開放“三通”是中級階段,當時台灣當局認為兩岸關係只是處在初級階段,所以在1992年制定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就將各種限制性措施、包括對“三通”的限制納入其中。隨着兩岸關係的發展,條例中的許多規定已經遠遠落後於現實的發展,台灣民眾對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呼聲強烈,特別是對修改限制“三通”的條款寄予很高的期望,但經過立法機構的三個會期都沒有完成修正案的審定,讓期待着的人們一次次失望。
主持人:這次台灣當局召開的這次臨時會議,有六項議題被稱作是“財經六法”,其中就包括“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顧名思義這個“財經六法”應該探討一些財經方面的問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為什麼會納入其中?
毛:前年“經發會”的時候,共識裏面要求必須進行這個修訂的事,當局必須執行這麼一個政策,你得趕快做這個事情,因此可以跟財經還是相關的,挺急迫的一個事情。再一個就是上一個會期沒有通過,台灣當局把這個説是在野黨在那阻撓,製造障礙,所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沒有通過,它既然表示它在很積極地推動這個事,這次它把這個拿作當成一盤菜,大夥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這次會把這個拿進到這裡面,還是有它一定的道理。
孫:還有一個,這次通過的一個“法”,跟它是有關係的,很有意思,“財經六法”排順序,他把自由貿易港區的設置和管理這個條例放在最優先的,而這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他放在倒數第二個,排優先順序的時候就排在後面。實際上這兩個法,島內的媒體都分析了,這兩個“法”有關聯性,前面一個雖然説過得可能性比較大,但是這個“法”過了,自由貿易港區設置,就像台灣媒體説的,你這個東西是屬於下游的東西,上游的,自由貿易港區想成功的話,需要從大陸引進這些船舶,然後運去這些貨物,進行轉口,首先前提是要開放直航,不管是臺商還是大陸的這些(企業家),才會經過你的這個自由貿易港區轉運,這樣你設的這個自由港區功能才算真正地發揮。
主持人: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的條款進行修正,觸動了台灣朝野敏感的政治神經,也反映了台灣社會政治生活中的複雜多變的一面。台灣社會的普遍願望是發展兩岸關係、實現兩岸“三通”,如果台灣方面不能將那些不合時宜的限制性措施祛除,那麼,受損害的將是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張軍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