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木偶藝術連兩岸


  2003年6月13日星期五播出

  主持人:中國木偶劇源於漢代,興盛于唐宋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直到今天,無論是在街頭還是在劇院,這種傳統的表演,仍然受到了兩岸民眾的喜愛,這小小的木偶究竟有怎樣獨特的藝術魅力,兩岸的木偶藝術,又有著怎樣的淵源呢?今天我們的演播室特別請到了兩位嘉賓,他們是中國木偶藝術劇團總經理謝啟光先生和中國木偶藝術劇團一級演員,何玉琴女士。今天我們的演播室特別熱鬧,因為二位帶來了不少的道具,給我們演播室增色不少,我知道二位帶了很多優秀的劇目曾經到過台灣去進行演出,有關這方面的情況,先讓我們的觀眾一起來先睹為快,一起來看一看。

  2001年8月7號,中國木偶藝術劇團首次赴臺演出,這是大型木偶劇《美人魚》的演出盛況,這種傳統藝術與現代表演的巧妙結合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美人魚》的舞臺布景龐大,真人與大型木偶同臺演出,這種創新的表演形式與傳統的布袋戲有很大的區別。這次中國木偶劇團赴臺演出,準備時間長達1年,藝術家們還帶來了《長袖舞》、《鬥雞》等傳統劇目。在台灣演出期間,觀眾場場爆滿,盛況空前,首場演出觀眾多達3000多人。

  主持人:那麼謝總,我們剛才從片中看到,您是在2001年帶隊到台灣舉行了一次規模盛大的交流活動,當時的情況還記得嗎?

  中國木偶劇團 總經理 謝啟光:這次我們中國木偶藝術劇團是應台灣“小西園掌中劇社”的邀請,于2001年8月初到台灣去演出,一行25人,我們帶的劇目,一個是我們自己稱是大戲《美人魚》,就是《海的女兒》這個劇,還有帶來十幾個小的戲,首先在台北市演出,以後到了高雄市、到了台中市,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們到了南投市的演出,首演觀眾將近3000人,第一場演出結束以後,外面還有將近1500多人,還在外面等候,而且第一場演出,座席坐滿以後,所有的走道臺階上全都坐滿人,那場戲結束以後,已經是夜裏快11點半了,臨時我們又決定再加演一場,這場戲結束以後,將近(夜裏)1點了。

  主持人:雖然很辛苦,但是心裏確實感到非常欣慰,何女士您是劇團的主演之一,這次台灣之行,給你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情是什麼?

  中國木偶劇團 一級演員 何玉琴:我們在八月份參加了2001年的“第三屆説唱藝術兩岸情”,在這個巨大的活動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台灣的觀眾非常喜歡大陸的木偶,當時我們演員的激情,通過演出,尤其是在南投市,剛才謝總講的這個,就在南投市的演出,當時臨時加演一場,我們的演員雖然都是滿頭大汗,累極了,因為我們一場戲下來,一共是一個半小時,下來以後,就是相當相當累,每個人都是汗流浹背的,但是要重新再演一場,我們的演員二話沒有説,立即為我們海峽對岸的朋友們,能看到這場演出,我覺得當時那種情節,就是非常振奮的。

  主持人:具體來説,我們今天也帶了不少的道具,能不能應用這個道具,給我們演示一下,主要的,中國木偶劇團秉持的這種風格?

  中國木偶劇團 一級演員 何玉琴:這個是我們中國木偶劇團演的一個傳統的節目,叫《梁祝》,這個舞蹈在台灣演過了,演過了以後,就受到他們觀眾的喜愛,謝幕很多次,就是在各種場合上都是這樣。

  主持人:首先它是外型上比較大一點。

  中國木偶劇團 一級演員 何玉琴:但是這個在我們中國木偶團來説,它還算是一般的。

  主持人:算是一般的。

  中國木偶劇團 一級演員 何玉琴:我們大的木偶有一米大。

  主持人:最小的呢?

  中國木偶劇團 一級演員 何玉琴:最小的就像咱們現在這個木偶,甚至有的比這還再小一點,就是一般為幼兒園服務的。

  主持人:按照分類來説,我們一看這個造型,就和我們很多的玩具娃娃非常相似,操作上相對也比較簡單吧?

  中國木偶劇團 一級演員 何玉琴:對,比較簡單,這種也是小杖頭,杖頭木偶,你看它的命桿,更加複雜一點,這是頭球,(操作)頭的動作,動哪,眼動(操作)哪,裏邊專門有機關。

  主持人:給我們介紹一下這種木偶的類型。

  中國木偶劇團 一級演員 何玉琴:這就是一個手桿,右手可以掌管頭部,還有它的眼睛,用右手的中指,裏邊有機關,非常傳神,非常生動。這個《梁祝》的節目,是演員直接舉著木偶,和觀眾直接見面的。

  主持人:這也是一種創新的方式,因為在我們小時候的記憶當中,肯定是有一個大的一種舞臺,有木偶在上面表演,可是我們演員是幕後英雄,而且操作起來非常複雜是嗎?

  中國木偶劇團 一級演員 何玉琴:它不像戲劇,戲劇就是我本人和觀眾直接見面,而我們的木偶演員就不是,是由它的二次傳導,在傳導當中,運用木偶操作的技巧,來完成它戲劇的行動。

  木偶藝術源於漢代,興盛于唐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根據木偶的形體和操縱技術不同,分為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和鐵枝木偶四類,現代木偶戲多采用戲曲調演唱,有的採用對話或歌舞,其中福建的龍溪布袋木偶,泉州的提線木偶,廣東的杖頭傀儡戲,以及湖南、陜西、北京等地的木偶戲劇目豐富,表演形式靈活,在技師的手中,聲 旦 凈 末 醜,被表現得活靈活現。台灣的木偶戲是光緒年間,福建一個名叫陳婆的師傅渡海傳到台灣去的,因為陳婆帶去的是掌中木偶,所以台灣藝術家們繼承的是泉州原汁原味的掌中戲。如今台灣百姓還保留著看木偶戲的習俗,島內大大小小的劇團有近百個,只要鑼鼓聲一響,戲臺一搭,男女老少都聚在一起觀看。小西園木偶劇團的創始人許王告訴記者,因為台灣民眾信奉關公、媽祖等歷史人物,每當節慶或祭祀前,都要戲班演出助興,他的劇團一天最多演出四場,一年365天,從台北演到台南,演出任務應接不暇。

  主持人:據您對台灣木偶戲的研究,您認為,台灣木偶戲主要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木偶劇團 總經理 謝啟光:主要都是源於大陸,民間的藝人,最早是一個家族,父子到了台灣或者是香港地區、台灣地區、澳門地區都有,都是一种家族形式的,這次我們看的小西園掌中劇社,我們也參觀了整個劇社的情況,他們就是幾代,一直傳到現在的第三代、第四代了,都是從事掌中戲,一般的不外傳,不搞成社會的大規模的形式。

  主持人:從兩岸排演的劇目上、內容上有什麼樣的一些異同呢?

  中國木偶劇團 總經理 謝啟光:它的語言還有它的一些劇目,都是傳統的東西多,像福建的地方戲,再有些過去中國歷史比較悠久的一些傳統的,或者是我們一些名著的改編,《三國演義》《西遊記》,這些劇目他們比較看中。

  主持人:在台灣的木偶戲普遍嗎?

  中國木偶劇團 總經理 謝啟光:台灣的木偶戲比我們大陸要普遍,都是一個小的劇社,三兩個人,或者家族式的,有個小舞臺,觀眾也就是三五十個人、百十來個人看,(觀眾)再多木偶就看不到了,小木偶這麼小,表演起來就跟過去我們的扁擔戲,有點類似這個。

  談到兩岸木偶界的交流可以説非常熱絡,每年兩岸都互派團體參加木偶表演,其中福建泉州每次舉辦國際木偶節,都邀請台灣的小西園、亦宛然、侏羅紀等劇團來泉州聚會,他們見面格外親切,用手中的木偶互致問候,同時泉州的木偶劇團曾去台灣演出過五次,每次去都吸引近千名百姓前來觀看,演出不但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還吸引了近百人前來泉州拜師學藝,李天祿先生曾是台灣著名的木偶藝術家,1990年他就把兩個兒子送到了泉州,投師在黃奕缺門下學習提線木偶表演,由此開始擅長掌中木偶藝術表演的藝術家們,開始研究提線木偶藝術。

  主持人:現在台灣的木偶戲和大陸傳統的木偶戲藝術之間有怎樣的一種淵源關係?

  中國木偶劇團 總經理 謝啟光:表演形式有一些改變,也有了一些利用聲、光、電的一些表演,我們去了以後,電視臺正在演《射雕英雄傳》,木偶戲拍的,也是一種飛來飛去,吐煙、吐火,是掌中戲跟現代的一些手段結合起來了,但是他的真正表演形式,你比如它的語言、還有它的一些劇目,傳統的東西多。

  主持人:從劇團本身來説,有沒有和台灣的業界進行交流合作的問題?

  中國木偶劇團 總經理 謝啟光:尤其像這次我們去,台灣人講,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木偶戲,裝臺要裝一兩天,燈光、音響也是很複雜,布景也很複雜,所以這次我們這種交流形式,應該説震動或者是震撼了台灣木偶界,為什麼一些政界的人都要來看看大陸的戲呢?也是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從那次以後,我們到現在,這種交流一直在不斷,他們原來計劃今年我們5月份廣東有一個全國木偶界的一個比賽,我們還跟台灣的一些同行約好,請他們過來,也答應了,因為特殊原因今年就沒有搞。

  主持人:這種交流的方式,除了到台灣去演出,或者是邀請台灣的劇團到大陸來演出等等,還有什麼其它的方式嗎?

  中國木偶劇團 總經理 謝啟光:一個是,通過一些劇目的信函、雜誌,現在通過網絡上一些信息的交流都有。

  主持人:我想對很多大陸的成年人來説,我們都有一段木偶情結,因為我們對於很多歷史故事,歷史典故的掌握,都是從觀看木偶戲開始的。我想同樣對今天的青少年來説,它有著同樣的意義。小小的木偶舞臺,展現著大千世界,細細的木偶提線,牽動著千萬觀眾的心靈,木偶表演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兩岸木偶藝人表示,他們將攜手把這門藝術發揚光大。(編導:翟鈺)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