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24日星期六播出
主持人 李紅:4月底以來,台灣地區的SARS疫情突然大規模爆發,引起了兩岸人士的關注。台灣當局採取了一系列嚴格的措施,但是疫情目前仍然有從北向南擴大的趨勢,因此,今天我們的演播室就邀請到了兩位專家,分析一下台灣目前的“非典”情況,提供一些防治的經驗和建議。他們是北京市預防疾病控制與研究中心副主任賀雄教授和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毛仲偉教授。
據島內媒體報道,台灣衞生主管部門5月24日發佈的台灣地區SARS病例最新統計結果表明,全台灣累計確診SARS病例達到548宗,其中死亡60人。台灣南部的高雄及周邊縣市成為繼台北之後另一個集中爆發SARS疫情的地區,在24日公佈的全台灣新增10宗病例中,僅高雄醫大附屬醫院就佔了6宗。5月22日,台灣曾創下單日新增65宗SARS病例的最高紀錄,23日又有55宗新增病例。世界衞生組織在SARS最新疫情報告中指出,台灣地區在過去一週內每天的病例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台灣的SARS病患沒有集中處理,分散在不同的醫院,而各醫院之間又缺乏協調,同時,對有接觸史人員的追蹤也未能有效進行,造成連鎖感染。世衛組織同時宣佈,周末將加派2名專家前往台灣,協助防範疫情。由於台灣SARS疫情有惡化的趨勢,世界衞生組織決定將原先對台北市的旅游警告擴大至全台灣。
主持人:剛才我們看到了台灣最新的疫情可以説出現了大規模爆發的情況,針對台灣疫情最近的發展狀況,您覺得有一些什麼樣的特點?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研究員 毛仲偉:它這個大概現在有兩個月時間,從3月14日到現在,第一個月的時候好像基本得到控制,二十幾例,沒有死亡,零死亡狀態,應該説是還是挺值得慶幸的事情。那麼到了4月的中下旬,尤其4月下旬開始的時候,突然和平醫院爆發集體感染,一下就呈遞增狀勢,就是蔓延非常迅猛,這樣一個特點就是先抑後揚,發展非常快;台灣疫情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死亡率比較高,説明在救治過程中,感染的情況比較嚴重,恐怕救助的條件各方面也還是有些問題。
主持人:面臨這麼大規模的蔓延,來進一步地防治可能還需要面對很多實際的問題。
北京市預防疾病控制與研究中心 副主任 賀雄:目前能夠造成疫情從北向南這麼蔓延的這種趨勢,實際上牽涉到公共衞生體系本身密切配合也是至關重要的。實際上在北京、在廣東、包括在香港都出現過類似的事情,這是有教訓可以汲取的。那麼就是説在醫院裏面,由於門診或者急診的設置可能針對預防這種疾病來講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得不到及時的控制的話,那麼就很容易造成醫院內部的感染,醫院成了一個污染源,那麼其它病的病人到醫院就診帶回去,那麼帶回家以後就很可能造成整個社區裏邊的傳播。
主持人:其實我們知道,前期島內的防治SARS做得還是比較好的,比如説“零死亡、零輸出,還有零感染”,那麼最近,剛才毛教授您提到,從北到南各大醫院有集體性的感染情況發生,可以説大規模地爆發,您覺得這個原因是什麼?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研究員 毛仲偉:我覺得首先病的發展規律上它有這麼一個特點,就是一開始好像很平穩,等它逐漸幾何速度增加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大規模爆發,這是一個特點,那麼這個特點同時導致台灣的應對措施上可能出現一些問題,經過了將近一個月時間,沒有太大發展,尤其是4月10日到15日沒有增加新的病例,這時候他們已經非常慶幸了,他們的“衞生署”説這時候可以向世衛組織申請,再觀察一段,如果再堅持那麼兩周的話可以摘帽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政府官員他沒有全力以赴認真考慮可能出現的新的情況,而是在開始拿這個東西當一個東西來玩,我覺得這裡面也不能排除這種因素。此外還有一些因素,我覺得就是公權力沒有真正落實的問題。既然是出現了漏洞,那顯然是沒有堵住,有些措施也許是提得晚了,也許是落實不夠,等等這些原因綜合起來。當然我覺得疾病的本身的特點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主要原因 ,後面這一系列都可能引發這個後面大的爆發,顯然很自然的一個現象。
台灣SARS人數從北向南突然增加的原因到底在哪,記者電話採訪了台灣醫事聯盟的理事長高明見先生。他説,病例人數增加的原因是台北在發生感染病例後,南部縣市沒有引起警覺。
台灣醫事聯盟理事長 高明見:當時我們全部都注重在台北防治SARS,有一點不太注重高雄,所以這次高雄一下發現蠻多的病例,最近病例比較多,也是以前我們沒有確定的(病例),現在檢驗的方法比較進步了,就是PCR的方法,所以以前沒有確定的病例現在給他確定,有的排除掉,表面上看起來病例好像多出來一樣。
為了降低醫院內部感染,台灣也加緊了防治措施。
台灣醫事聯盟理事長 高明見:現在我們加緊第一線的醫務人員比較充分的防護措施,支援第一線的醫務人員人力,以前不夠,現在增加支援,在高雄長庚或者榮總醫院我們也是加強他們的醫療防護措施。防疫的漏洞、感染源我們也是在繼續追蹤,希望不要再有大型的傳播。
台灣疫情什麼時候能夠得到控制,高明見先生也給我們做了一個預測。
台灣醫事聯盟理事長 高明見:一般流行病學的一般趨勢,防控好的話就是三到五個星期,防控開始警覺性不高、危機感不夠的話,可能會拖到六到八個星期,所以我們預測台北疫情可能在一、兩個星期就慢慢趨緩,高雄、南部的縣可能要到六月中旬或六月底以前就會慢慢趨緩。
目前台灣在防治SARS的疫情過程中,醫用的口罩和防護服比較缺乏。
台灣醫事聯盟理事長 高明見:比較嚴重的醫院裏面的防護措施,比如説口罩、防護衣到現在還是比較充足,但是有一些其它醫院可能還是不太夠,現在我們也提供給海基會,請他們跟大陸的海協接洽,適當時候他們就會補充口罩、防護衣這些的。
主持人:那麼到目前為止,台灣的疫情可以説是大規模蔓延,不知道這個效果是不是,有的防治措施起不到它應有的效果?
北京市預防疾病控制與研究中心 副主任 賀雄:評價疫情控制所採取的措施的效果時候,你要考慮一個信息是不是靈,第二個方面就是,效果要看我們是不是落實了,就是説我要評價一個措施是否有效的時候,首先我要看這個措施是不是真正得到落實了。舉一個實際的例子,就是我們在控制疫情的過程裏邊,我們牽扯到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病人被隔離了,他在發病的前兩天,或者是發病以後到住院以前這一段時間裏邊,大概有一個禮拜左右的時間,他接觸了哪些人,接觸的這些人,實際上他已經説明他有一定傳染性的時候,這些人完全有可能發病,那麼就是説,這些人我們要對他進行醫學觀察,那麼公共衞生系統可以提供醫學服務,那麼其它的系統,社會其它的部門、其它的系統,包括一個社區裏邊的基層組織應該來負責,在一定範圍裏面限制他的行動自由。這些條件滿足不了的話,那麼疫情肯定會擴散的。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研究員 毛仲偉:台灣當局一開始提出五大措施之一就有一個隔離,隔離這個措施,政策是都在做,但是落沒落到實處,台灣現在看,很多問題是出在這上頭。因為我在北京生活的社區,我覺得管理非常好,雖然有很多不便,正常的生産、生活受到影響,但是這種隔離確實是必須的,進出要拿個證,要量個體溫,甚至區域進行限制,台灣現在幾個大的情況看來都跟隔離沒做到家有一定關係,比如好像它最新的電話調查,就是你是不是按規定隔離,大概有二成以上的人沒有按照規定,該居家隔離就居家隔離,甚至有的確實是到過和平醫院的,他還在別處活動,甚至坐公交車,甚至到別的醫院,而且不報這個情況,這是非常有危害的。所以這個措施沒有落實,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主持人:那麼除了解決落實這個實際的問題以外,現在台灣防治SARS病情可以説還有很多的困難,比如説口罩和防護服的短缺。那麼據二位的觀察和了解,它還有一些什麼其它的困難嗎?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研究員 毛仲偉:防護品的(短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直接接觸SARS病的,現在都出現不夠的這種局面。我看它這個報道,比如臺大醫院,台灣防治SARS在台北市屬於龍頭老大的地位,第一例就是它接治的,也治愈了一些,現在瀕臨到一定要封院的這種窘迫的地步了。它現在很多醫護人員紛紛遞辭呈,當時都是衝在第一線、有着奉獻精神的,現在提出辭呈,我覺得這裡面有些是管理上的問題,就是你的配套措施、後勤,就是我這個主管的人是在後面看你衝鋒陷陣,還是我做好後勤保障,包括對你的生命安全的保險、社會保障,包括對你的防護用品足夠的提供,這點都做得不夠,他們有的説,醫護人員還暴露着皮膚,我不知道這個是不是很準,自己拿毛巾給圍住,就是沒有很好的、足夠需要的這種防護服,口罩甚至有的是説很難做到一天更換,有的都幾天,這種情況。第一線的沒有這個基本保障,你等於讓這個衝鋒的戰士實際上就是去白白送命。
北京市預防疾病控制與研究中心 副主任 賀雄:實際上談到防護,從防護這個的角度來講的話可能牽扯到一些具體的辦法,對於醫生、護士,或者叫醫務人員,他的防護本身就要求有一定規格,那麼就是説,現在國際上有一個通行的一種標準叫作N95,就是顆粒物質有95%的可能性能被這個口罩過濾掉,對人體實際上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對於這種疾病來講,原則上應該有保護作用的,但是前提是什麼?原則上,對於病人和醫務人員來講,在病房裏邊,這種口罩的更換,原則上4個小時就應該有更換。如果我們連量都跟不上的時候,那麼也難怪我們的醫務人員,可能就是説面臨的危險可能會更大,那麼面臨那麼大的危險的時候,我還要救治病人,實際上拿自己的生命去抵,那麼我們的醫務人員如果都倒下的話,誰來救病人?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祖國大陸在全面防治SARS的同時,始終牽掛着島內同胞的生命安全。
5月12日,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王立忠致函台灣紅十字組織負責人陳長文先生,對台灣地區SARS疫情表示關注,並準備提供必要的防治SARS醫用物品。
中國紅十字會秘書長 蘇菊香:我們大陸的一些企業得知有關的情況以後,也都紛紛跟中國紅十字總會取得聯絡,希望提供一些醫用的物品給台灣。像安徽的一家企業,它們願意提供100萬人民幣的干擾素,就是滴眼睛的那種干擾素;還有廣東的一家企業,他們也提出要支持一次性的快餐盒,還有一些藥品。好多企業都是比較關心台灣那邊SARS疫情。我們分會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像福建省紅十字會,他們得知情況以後,金門、馬祖地區急需防疫口罩,他們聽到以後,他們就馬上組織一些社會捐贈,第一批8000隻口罩已經通過廈門運往了金門和馬祖。我們現在時刻保持着跟台灣紅十字組織的聯絡,經常也是電話詢問他們還需要什麼,如果他們一旦需要,我們會把我們募集的一些醫用的一些物品會及時運給他們。
5月23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致函台灣海基會。函中表示,現我會受委託,通過貴會向台北、高雄等疫情較重市縣的醫療單位,首批捐贈醫療防護服二十萬套(配二十萬雙鞋套)、符合N95標準的口罩十萬隻、具有負壓隔離功能的救護車五輛。其它有何急需,亦請告知。我會願盡力協調,續行提供。疫情如火,盼獲速復。同日,臺盟中央向台灣中國統一聯盟發出慰問信,希望兩岸攜手合作,共同防控非典蔓延。現在,祖國大陸已經在醫療技術、物資,防護裝備、預防用品以及醫護人員支持等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隨時可以支援台灣同胞抗擊SARS疫情。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研究員 毛仲偉:台灣現在目前在防治SARS的過程中的困難還有一點就是,它對醫療資源的整合不夠。醫護人員疲憊不堪,沒有更換替補,剛才講醫療用品不夠,同時各方面因素,就是説沒有一個整個社會、全島的醫療資源怎麼整合,重點災區、重點的疫區,我集中各種各樣的力量。它好像是文章也在做,但是沒有實際到位。實際上那些醫務人員已經是實在撐不下去了,“上下同禦者勝”,似乎在這裡面表現出,上一層政府和台北市政府之間的協調作戰上也有一些落差,現在有些人還在追究責任,所以這裡面就是説,確實也不是同心協力在共同對抗SARS,這裡面缺少凝聚力,這是一個很大的困難。
北京市預防疾病控制與研究中心 副主任 賀雄:其實台灣在公共衞生領域裏邊的實力毋庸置疑,實力還是比較強的,實際上跟世界整體水平它並不落後,從某些角度來講,他們的設施,基本條件可能比大陸的很多地方可能還要強,那麼能不能利用這些已經有的設備、設施、人員、技術力量,來多開展一些工作,那麼在專業角度,我們認為,隨時都可能我們跟他們進行交流。
主持人:我記得在4月份,台灣的醫學界人士何美鄉女士也曾來大陸,與我們大陸的醫學專家進行過交流,那麼類似這樣的情況是不是還有很多?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研究員 毛仲偉:我覺得現在多倒不多,因為現在真正面對面的機會很少,台灣的“醫界同盟”,還有咱們這兒衞生部下屬的幾個機構和香港的一些專家搞了個視訊會議,通過電視的方式共同切磋防護、治療、點滴的經驗,互相交流。那麼這裡面我覺得實際上還是應該再走近一步,溫總理也提出過,兩岸可以合作防治SARS,在這裡面還是有很多空間可以做,醫療上合作,甚至説有些物品互相支援,比如台灣那方面不夠,我們這邊因為我們畢竟整個比較大,相比較來説,尤其我們提前發生,已經預做了一些這方面的準備,防護服方面、口罩方面是不是也可以互相支援一下,包括研製的,很多都在各自研究的方案,我看咱們都把它放在網上共享,研究的一些心得,共享,我覺得兩岸在這方面合作的機會是很大的。
主持人:看來,在抗SARS方面兩岸合作還是非常必要的。(編導:賀亞莉、汪朝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