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8日星期四播出
(5月8日改版第一集:時長為:20分鐘:晚:8:40分播出)
主持人:目前台灣島內各政黨正在為2004年台灣領導人的選舉緊鑼密鼓地準備着,民進黨為了爭取連任,不斷釋放出所謂執政三年來的“業績”,以此來賺取更多的選票。那麼民進黨執政三年來情況到底如何?陳水扁上臺時的承諾到現在兌現了多少?目前台灣島內政治、經濟、社會、軍事以及在兩岸關係等方面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狀況?從今天開始,《海峽兩岸》推出系列節目,全面評析陳水扁執政三年來的情況,在今天的開篇中,我們請到了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許世銓先生和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陶文釗先生,來為我們做一個全面的介紹。
不久前,在台灣政黨輪替三周年之際,台灣《中國時報》對民進黨執政三年的表現在台灣地區做了一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不論是政治改革、經濟發展、兩岸關係與社會發展,民眾多數認為今不如昔。首先就政治改革來看,只有14%的受訪者表示民進黨執政三年來的政治改革有成效,34%的人表示比以前國民黨執政時還差。其次就經濟景氣來看,大多數民眾認為民進黨對經濟長期陷入低迷束手無策,更讓許多原本滿懷期望的民眾叫苦不迭。調查發現,只有6%的受訪者表示政黨輪替三年來的經濟發展比以前好,高達58%的民眾則表示民進黨執政後經濟不但沒有發展,更可以説是在開倒車。在兩岸關係方面,只有16%的人認為有所改善,42%的人覺得沒有改善,甚至倒退。在社會發展方面,調查顯示只有13%的受訪者認為社會整體發展有進步,但是卻有高達46%的民眾認為比三年前退步。另外根據台灣TVBS民調中心交叉分析顯示,20歲至49歲的民眾不滿意陳水扁施政的比例都高於滿意的比例,不滿意的比例超過半數以上。其中20至29歲的不滿意度為51%,滿意度為39%;30至39歲的不滿意度為57%,滿意度為33%;40至49歲的不滿意度為54%,滿意度為33%。
主持人:民進黨執政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那麼對它執政三年中總體的業績,總體的情況,二位專家能不能給打一個總分?
全國台灣研究會 副會長 許世銓:從台灣的評論來看,可以概括為四個字“乏善可陳”,如果具體説,從總的情況來看,民進黨執政之後,有兩個大起大落,第一個它的聲勢上漲,當然是2000年3月選舉,當時它意外上臺,主要是由於國民黨的分裂,它自己實際上思想準備也不足,但是畢竟勝選了,因此它氣勢大漲,那麼自己也覺得非常躊躇滿志,這應該説是一個高潮。但是緊接着就是一個低潮,它執政不久,(2000年)7月份,就發生了“八掌溪事件”,四位台胞眼睜睜看著被洪水奪去了生命,所以在島內引起了輿論的譁然,説明它施政有很大的缺欠。那麼到了(2000年)10月,他們又片面宣佈停止第四核電廠的建設,再次引起一個大的危機,這個時候它不得不廢除它已經宣佈的政策,宣佈續建“核四”,使它聲望受到很大打擊。應該説這是一個低潮。那麼到了2001年底,“立法院”的選舉,它獲得87個席位,從第二大黨躍升為第一大黨,應該説這也是它一個比較大的所謂勝利。當時民進黨應該説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期,但是很快又出現了問題,經濟不景氣,施政方面也接連出現了失誤,從台灣同胞的反應就可以看出來,應該説在2001年政爭激烈,群眾的抗議浪潮此起彼伏,到了年底,陳水扁民調的支持率降到了31%,他最高的時候達到了70%,那麼就説明他在執政之後,真的是施政出現了一些錯誤。
主持人:我們知道陳水扁在上臺的時候,曾經做過很多承諾,那麼現在回顧他執政的措施,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全國台灣研究會 副會長 許世銓:我覺得他承諾就很多了,最重要的是兩岸關係和發展經濟了,那麼從兩岸關係來講,他曾經做了很多承諾,釋放了一些所謂的善意,比如説他認為“四不一沒有”是“善意”呀,另外他有一個所謂“大擔島講話”是個“善意”呀,但是在兩岸關繫上,我們發現陳水扁政策的特點,最大的特點是沒有誠信可言,就是説他今天可以這樣講,就是説可以講“四不一沒有”,明天他又可以説“一邊一國”,那麼今天他釋放出一些所謂的善意,明天他又發表一些敵視、污衊大陸的一些言論,就是説他的政策是變來變去,沒有一個穩定的大陸政策,也就是説他對如何處理和大陸的關係,他心中沒有底,因此就沒有一個既定的政策,在這種情況下,他講他穩定了兩岸關係是他最大的一個業績,真不知道從何而來。那麼在經濟上更是這樣,比如説在“經發會”上,經濟界人士曾經提出300多項建議,但是落實到今天,大家看到了什麼?沒有看到太多,而且也是看到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一個長遠的經濟發展規劃。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 副所長 陶文釗:許教授提到一些陳水扁所謂釋放善意,那麼他有很多的表態,都是台灣島內人民強烈要求之下他才採取的措施,比方説他取消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就是因為大陸跟台灣兩岸之間的經貿關係現在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戒急用忍”這個政策已經太不能夠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太阻礙了台灣本身經濟的發展,這個政策已經完全不能維持下去了,已經完全不得人心了,所以他把這個政策取消了,所以他有時釋放一點“善意”,這是因為台灣民眾強烈呼籲,強烈要求,但是從這個政權本身來説,我覺得也確實是這樣,它自己沒有一個確定的政策,到底應該怎麼做。
主持人:我們知道陳水扁他的執政理念裏“台獨黨綱”和“反核”可以説是他的兩大“神主牌”,那麼他執政三年了,他這種執政的理唸有沒有過變化?
全國台灣研究會 副會長 許世銓:我覺得這就涉及到了理念和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了。那麼主導民進黨政策應該説還是基本的一些理念,比如説他還堅持分裂主義的“台獨”路線,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兩岸關係就沒有辦法根本改善,兩岸關係無法根本穩定,永遠潛在着危機,隨時有爆發的可能。第二就是“反核”的問題,在台灣“反核”的民意,仍然不是主流的民意,還是相對少部分人的一個主張,另外你貫徹“反核”的主張,你要結合台灣的實際,台灣經濟發展的需要,台灣民眾的接受程度,如果説脫離了實際,主觀地來貫徹這樣的理念,那就要出問題了,結果造成了一個巨大的政策失誤,使自己陷入了極大的被動,最後不得不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宣佈“核四”續建,就説明他們政策制定的過程,非常粗糙。
主持人:陳水扁執政三年以來,可以説經濟是他解決不是很好的一個問題,二位專家認為他的癥結在哪?
全國台灣研究會 副會長 許世銓:我覺得民進黨施政的主軸,仍然是拼政治,拼選舉,所以從他當選的那一天開始,他施政的主軸應該説怎麼樣為四年之後選舉來鋪路,為他的競選連任來鋪路,所以很清楚的一條脈絡,就是在拼選舉,一切為了選票,一切為了選舉,而且恰恰是拼選舉,是民進黨最熟悉的一項業務了,如果説真要拼經濟的話,那麼“三通”你就會採取一個正確的政策,兩岸關係你就會採取一個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的政策,那麼對內你就會改革措施,完全是朝着有利於經濟的發展,而不是你得多少選票,這樣一個標準來施政。我想如果你真是拼經濟的話,台灣的經濟情況不至於這樣壞。
主持人:陳水扁在拓展所謂國際空間方面是延續了李登輝的那種“務實外交”,那麼對於這方面您能不能綜合地做一下評價?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 副所長 陶文釗:説老實話,台灣這些領導人在“外交”上已經是很虛榮的一種地步。比方最近有一個例子像歐洲議會,陳水扁明知他不可能到布魯塞爾,到歐洲國家去訪問,人家是不會給他發簽證的,但是他通過他的一些熟人,在歐洲議會裏的一些熟人,甚至給予商業上的好處,那麼歐洲議會給他發了邀請,説歡迎他到歐洲議會,到布魯塞爾去演講,發了以後歐洲國家都不同意了,説這是跟歐盟一個中國的政策是不符的,都反對他去,不給他發簽證,而陳水扁也説我現在沒有訪問的計劃,他希望人家給他一個邀請,他自己有一點虛榮,而實際上他沒有什麼可做,實際上他也知道去不了,但是他就要這個東西。所以第二個方面就是,想各種辦法到這些國家去,或者是過境,或者是度假,哪怕是去不了,人家給他發個邀請,説我讓你來,他實際上去不了,他也覺得是一種心理的滿足,第三個就是希望打進一些國際組織,尤其是世界衞生組織,但是我們看到也沒有取得什麼成果。最主要的還是保持跟美國的密切關係,這個事情台灣一直認為是台灣最根本的一個東西。陳水扁説現在的美、臺關係是最好的時期等,我覺得無非也是往自己臉上貼金的事情,而且確實去年8月3日,陳水扁“一邊一國”論的講話,我從各個途徑知道,美國政府和美國的學術界,美國的民間對這個事情還是很生氣的,台灣惹出這麼一個麻煩,可以説當時給美國惹了一個麻煩,是對美國部署的一個干擾。
主持人:不久前陳水扁就政黨輪替三周年發表講話,説“拼經濟、大改革”是民進黨現階段全力實踐的目標,不過這種口號對台灣民眾來説,已經沒有什麼新鮮感了,在過去的三年裏,陳水扁做了很多承諾,人們看重的還是他到底實現了多少。(編導:高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