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6日星期二播出
主持人李峰:日前台灣當局專門召開經濟會議,重點商討了解決台灣經濟面臨的失業加劇和投資下滑兩大問題,並且提出了相關的措施。那麼目前台灣經濟面臨哪些困境,台灣經濟走出困境的出路在哪呢?今天《熱點透視》節目邀請到兩位嘉賓——清華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殷存毅教授和清華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巫永平副教授和大家一起談談這些問題。
11月18日,台灣當局特別召集了台灣財經部門的高層人士舉行會議,會議就擺脫台灣經濟面臨的困境做出多項結論,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項,一是決定由當局撥出經費,提供10萬個短期就業機會,希望能夠在一年內把失業率降低在4.5%以下。根據統計,今年以來,台灣失業率始終超過5%,而9月份的統計也顯示,失業人口有53萬人,並且有116萬人受到波及。第二項結論是要在未來5年內,確保台灣每年重大建設投資額至少12000億新台幣。目前台灣當局及民間的投資率是雙雙下滑,使得台灣今年以來投資率僅佔國民生産總值的17%,創下40年來的新低,因此會議決定,加強吸引外來投資,將在2003年上半年舉行大型的國際招商大會,由當局提供獎勵措施,爭取外商投資台灣各級産業。
主持人:首先我要請問殷教授,台灣經濟曾經創造過非常輝煌的歷史,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但是台灣經濟發展到今天出現這種不景氣的狀況,所以很多人都非常感慨,有那麼輝煌的一段歷史,但是今天又出現這麼大的反差。所以大家就要問,台灣經濟到底出現了什麼樣問題?
清華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殷存毅:應該説是有它很深刻的一些時代背景的原因。台灣當年創立加工出口區,搞外向型經濟,這些都是在東亞地區,就是説在體制的變化,經濟體制的變化、市場化這個方面是走在最前面的。那麼當時東亞這些其它國家和地區,都處於一種封閉或者半封閉的狀態,尤其是中國大陸幾乎與世界經濟是隔絕的。但是今天不一樣,今天你看台灣周邊的地區,或者國家,基本上全都搞了體制改革,都是市場經濟,都直接跟國際經濟接上軌了。實際上我們可以換句話説就等於是競爭者多了,環境變了。相對而言,台灣這種角色和地位,我覺得是在這種變化當中,變得相對比以前分量減輕了一些。
主持人:那麼巫教授您怎麼來看目前台灣經濟它呈現什麼特點,或者説台灣經濟它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清華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 副教授 巫永平:我覺得基本上它的問題還是因為在産業結構調整,或者變化過程中,過渡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就是台灣原來最早是製造業,後來轉向了高科技,以信息産業為主的高科技,也是製造業,現在它這個優勢慢慢在喪失,其它的亞太地區在這方面已經上來了,台灣它現在面臨重新定位的問題,我覺得它的問題就是怎麼樣從一個以生産高科技産品為主的社會,向更加注重研發,提高研發能力,甚至經營品牌,注重管理這麼一個經濟轉變的,我覺得它的問題在這種轉變過程中所出現的。
現在很多台灣人感嘆工作難找,因此有任何工作機會就會出現報名者大排長龍的情況,無論是招聘清潔員、河流管理員,還是高速公路的收費員,在經過層層篩選後,應聘者還要進行一場體力大比拼。這種場面好像是哪家公司在開運動會,手中抱着15公斤的沙包,前後跑30公尺,不小心還會摔個大跟鬥,實際上這些人都是來應聘清潔人員的,雖然只錄取300人,但是報名的就有6000多人,簡直比大學聯考還難。不久前,台北縣招考河流管理員,比的就是耐力,雖然不少人已經上了年紀了,還是跑完了200公尺,而錄用後的薪水不過1萬元新台幣。
主持人:我們再來看它最近一次會議,提出了台灣經濟面臨兩大難題,一個是失業率在不斷上升的問題,一個實際上投資意願在不斷的下降,首先來探討關於失業率的問題。那麼您認為台灣失業率出現現在這種大幅上升最主要原因是什麼?巫教授?
清華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 副教授 巫永平:我覺得談到台灣失業率,還有它的投資率下降的問題,我們一定要考慮一個資本的邏輯,或者我們經常説的經濟規律的問題,資本家根據什麼來選擇他的投資地方。我覺得台灣現在很多事情,我們如果從資本的邏輯去考慮,台灣企業大量外移都很正常,可以理解的。但是問題是,對於一個社會,尤其像台灣這種社會來説,帶來直接的後果就是島內投資率的下降,失業率的上升,我覺得這是問題的根本。
主持人:但島內有人把失業率歸咎於大量的臺商到大陸來投資,從而影響了廣大民眾在島內的就業問題。
清華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 副教授 巫永平:這種説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對的,因為確實現在這麼多臺商到大陸投資,這種現象是存在的。其實這個過程在這以前早就出現了,臺商到島外去投資早就發生了,在來大陸以前,臺商已經到東南亞,到別的地方去投資,這不是因為臺商到大陸投資才出現的情況,我覺得這是資本的邏輯,商人在選擇他的投資對象,做出他投資決定的時候,他根據的是資本的邏輯,到什麼地方投資對他有利,可以獲利,我覺得他是根據這個原則來做的。所以臺商不到大陸投資,他也一定到別的地方投資,到投資環境更好的地方投資,因為島內的投資環境,已經讓他們覺得在島內投資已經不合算了,不能獲利,所以他必須往外移。只是後來大陸的投資環境可能更好,所以臺商到大陸投資,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因為現在台灣也一再強調全球佈局,我覺得這是臺商全球佈局,他們自己一個自然的選擇,根據資本的邏輯所進行的選擇。
主持人:但是我們也看到,很多台資企業,通過到大陸來投資,把自己做大了,做大之後反過來,一方面産品希望返銷到台灣,同時也會在台灣島內設立相應的廠,實際上對台灣的經濟來説它還是有一定的作用。
清華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 副所長 殷存毅:台灣的企業大量出來投資,是它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的一種必然的現象,舉一個例子説,日本當年也是全世界投資的,而且投資量也是非常大的。但是日本在海外的投資跟它日本國內的失業率,就業矛盾衝突,好像沒有台灣這麼明顯,或者那麼激烈。日本它有一點關鍵的,它投資出去了以後,由於它的經濟、它的科技能保持不斷的創新能力,所以它不斷有新的産品,新的産業,或者新的技術層次的東西出來,實際上出去的那些東西是成熟的東西,然後這邊還在不斷創造。台灣實際上現在的矛盾是什麼呢?如果只用它以前那點外向型經濟的概念,它永遠只是接點訂單生産,只是這種層次的經濟,它發展到今天,它肯定要面臨這個問題,而面臨這個問題剛才談到是資本選擇的邏輯,就是市場規律的問題,你人為想阻擋是根本阻擋不住的,十多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了。那麼怎麼辦呢?實際上是經濟應該怎麼儘快提高創新能力,提高更高層次發展的上臺階的問題,如果你老在製造業這個層次循環,你肯定要遇到這個問題。真正的問題不是在這些人的出走,真正問題是你這個經濟怎麼樣上檔次,因為你的出走是必然性,是必然規律。
據台灣經濟部門公佈的數字顯示,自1963年有統計以來,台灣的投資率幾乎都在20%以上,1972年至1981年間的平均投資率更高達30.9%,此後一直在22%至26%之間,但是到了2001年投資率大幅降至17.3%,今年再降至17%,為近40年所罕見。與1997年至2000年平均每年21000億新台幣的投資額相比,今年台灣的投資額劇減4000億新台幣,這一縮減規模,也是40年來最低的。 投資是影響下一期生産的重要因素,根據調查一直到明年,多數製造業廠商對投資仍採觀望態度,這一投資連年不振的情況,已引起台灣經濟部門的關注。
主持人:按照二位專家的觀點,台灣現在面臨的經濟癥結問題,是要重新考慮它的經濟定位的問題。剛才談到投資意願(下降)必然會産生失業率大幅的攀升,那麼這是一種必然的因果的聯絡,那麼我們來探討關於投資意願的問題,一方面有島內它自身投資的意願,更重要是吸引所謂的外資要進入島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這次會議當中提到了,如何吸引外資,是它們採取的一個重點,您怎麼來看待這個措施問題?
清華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 副所長 殷存毅:吸引外資,從思路上對於解決台灣現在的經濟問題,我覺得是一個比較客觀的思路。問題是怎麼吸引外資的問題。國際資本,它對投資的選擇,它有一套規律的,而且有一套要求的。你提出這個想法很好,要吸引外資。但是你怎麼落實你吸引外資,你怎麼創造環境,或者氛圍,讓外資能夠來,投資環境要給人感覺到非常開放。其實台灣在其它方面可能也很開放,由於它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做了很大的體制方面、政策方面調整。但是它在跟中國大陸這麼重要的一個大的經濟市場,在這個問題上它恰恰顯得很不開放。
主持人:所以大家很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台灣當局現在做出這種姿態,就是加大吸引島外資金。但同時它又在堵陸資入島這個門,您怎麼來看,陸資入島對台灣經濟的正面作用。
清華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 副教授 巫永平:我覺得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台灣目前所面臨的投資率下降的問題,投資不足的問題,對台灣直接的意義有這個意義。從長遠來看,剛才殷教授説了,台灣要吸引外資,它必須樹立一個很好的形象,一種開放的經濟體,一種開放的形象。如果台灣在對待陸資方面採取不開放的做法,我覺得不利於它在全世界面前樹立一種開放經濟的形象,而且跟台灣經濟另外一些開放性很高的性質也不相稱,我覺得這是台灣可能面臨很大的問題,跟其它的問題,比如“三通”的問題,還有其它的問題,我覺得都可能是同一種性質的問題。
主持人:關於這次會議當中提到了關於台灣失業率上升的問題,它們提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就是要政府予以大量的撥款,提供短期的就業機會。您怎麼來看政府它有沒有能力來支持就業這樣一種行動?
清華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 副教授 巫永平:通過增加政府投資,公共投資來擴大就業,我覺得這是值得考慮的一個措施,我們大陸在幾年前也做過,通過擴大投資來擴大內需,而且有效果。具體到台灣這種情況,我覺得這種思路可能有它的可取之處,但是問題是現在台灣整個財政狀況是不是允許政府來做這樣一件事情。
主持人:據我們了解,現在台灣當局負債是非常高。
清華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 副教授 巫永平:對,我也聽説,我們看到的情況也是它的負債的情況非常高,財經狀況不是很好,而且我還聽説一個例子,一個朋友的丈夫在某一個鄉鎮級的政府裏工作,他們那裏已經兩、三個月發不出工資了,也是公務員,可見政府的財政狀況。所以在這麼一種情況下,政府有多少能力來擴大投資,而且通過政府的公共投資來擴大內需,來提高就業率,我覺得這是一個問題。
主持人:所以聽起來似乎是比較合理一種説法,但是似乎有空中樓閣之嫌。那您認為這種目前台灣經濟要擺脫困境,它的出路在哪?
清華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 副教授 巫永平:台灣所有問題都被政治化,我覺得台灣首先可能要把這個問題怎麼想辦法解決。經濟的問題就是按照經濟的邏輯來處理。現在很多問題從經濟角度是很好的一些措施或者做法,可是一具體到變成政策層面就政治化了,當局從自己的角度考慮,怎麼來一個政治算計的問題,一個做法怎麼樣對我有利,怎麼樣對我不利,然後決定我做還是不做,還有涉及到反對黨的問題,我覺得台灣現在面臨很多問題的根源在這兒。還有台灣一再強調要全球佈局,我覺得如果它真正全球佈局,就不應該有意排斥大陸這一塊兒,我覺得大陸這一塊是台灣企業全球佈局非常重要的一塊。
主持人:在節目的一開始我們就談到了台灣曾經創造了經濟的奇蹟,台灣人民也是非常具有創造力的。那麼對於未來台灣經濟的前景二位怎麼來判斷?
清華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 副教授 巫永平:台灣還是有它的經濟優勢,在很多方面還是有優勢。它研發的能力,它跟國際市場的聯絡,尤其對國際經濟規範的了解,它還是有很多優勢。我覺得現在的問題是台灣怎麼樣利用它的優勢,然後參與到整個亞太經濟整合過程中,而不是試圖繞過中國大陸這一塊,而是真正利用它的優勢,尤其注意跟大陸經濟的整合。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它的優勢還可以繼續保存下去。但是如果它要繞過這一塊,我覺得它的研發能力,比如研發能力的優勢,在10年、20年以內是不是還能保持,我覺得都是一個問題,因為大陸在這方面成長非常快。
清華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 副所長 殷存毅:我相信台灣經濟它的前景不是那麼悲觀的。而且關鍵有一點,台灣的民眾通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在經濟發展方面是非常有智慧的,世界都公認的,這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對於台灣民眾來説,目前的就業壓力確實非常大,連高速公路的收費員這個崗位也變得非常搶手,據台灣媒體報道,過去高速公路的收費員僅限於女性,今年第一次允許男性來參與,結果報名的人數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男性。(編導:高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