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22日星期五播出
主持人 李峰:隨着兩岸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來大陸參觀、旅游、學習的人數在不斷地增多,他們當中有演員、律師、商人、還有電視工作者,崔慈芬女士原來是台灣華視知名的女主播,從事新聞工作有15年之久,今年她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在北京攻讀博士學位,她説到大陸來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發展,那麼她為什麼會到人大來讀書,她在這幾年的學習生活當中還有什麼樣的打算呢,今天我們特意請到了崔慈芬女士。
崔慈芬女士是台灣知名女主播,從事電視工作15年之久,工作期間曾前往美國攻讀大眾傳播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工作中她多次獲得台灣廣播電視最高榮譽的“金鐘獎”,2002年9月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傳播學博士研究生。崔慈芬女士從事電視工作的過程中,不僅播新聞、主持訪談節目,而且多次來大陸參與兩岸之間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新聞報道。然而在所有人認為她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她卻放棄了島內的工作,來到人民大學攻讀新聞傳播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主持人:首先祝賀你考上了人民大學,讀博士,謝謝,我們知道女博士的光環非常地耀眼,像您第一次到北京來求學成為電視界第一個到北京來發展的女博士,您這種舉動對周圍的朋友他們有什麼樣的影響,他們是不是覺得很詫異呢?
崔慈芬:的確,第一個反應説Why,就是説為什麼你工作的好好的,已經有小小成績在,還要再出去唸書,尤其是選擇中國大陸唸書,對他們來講又是新的選擇,新的一個思考方向,第二個反應就是How,那你怎麼去準備,整個過程該怎麼去了解,他們就很感興趣,第三個What,就是那你去念什麼東西。我想這個一般來講,對我的反應大概是這樣子,有很多人都打電話問我,怎麼樣才能夠到大陸來唸書。
主持人:你怎麼回答他們,為什麼你會到北京來呢?
崔慈芬:為什麼來唸書,我想基本上就是一個,我的人生觀就是規劃永遠比不上變化,變化永遠比不上來一通電話。我當時是一個好朋友他要來考試,打來電話要我陪考,結果既然要陪考,那就不能考太爛,沒有面子。於是乎我就真的又跑到大陸來買了書回去看,回去看這個教科書,好好地準備了半年之久。
主持人:是在哪個地方考試的?
崔慈芬:在香港考試。
主持人:考試非常緊張,據您説這次考試讓您終身難忘。
崔慈芬:沒錯,你要知道我畢竟比不上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在考試,這次考試怎麼講不僅是毅力更是體力,一個毅力就説你是不是能夠準備了半年之久,是不是在考試兩天當中就是在一氣呵成,另外一個體力的考驗,你要知道,在那個教室裏頭,每一門科目都要考三個小時,光在那邊坐三個小時一直寫、揮筆寫那個文章,那不得了,好累。所以考完第一天手背就酸疼,趕快去買藥來噴,脖子也酸疼,趕快熱敷,第二天趕快繼續加油,把它考完,考完之後,如釋重負,接下來就等着考試成績出來了。
主持人:考得怎麼樣?
崔慈芬:考得怎麼樣,我想基本上這個成績並不是自己能夠去預估的,完全是看是不是有這樣的機會,所以一直等,等到七月份的時候,終於收到錄取通知書,好興奮,畢竟在職場上工作十幾年之久,還有機會再回到校園裏頭去,做專業上的學習,真的是非常興奮,所以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後,趕快就打電話給我的先生,趕快就打電話給我的小孩,打電話給我的朋友,他們都替我很高興。
採訪中崔女士告訴記者,2002年9月14號對於她是個特殊的日子,那一天她走進了人大校門,成為一名真正的中國人民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採訪中她説,復習了半年之久,經過嚴格的考試、幾個月的等待,終於收到了人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從那天起,她就抑制不住地興奮。
崔慈芬:千辛萬苦盼到了這一張(錄取通知書),好高興,真的很高興,因為讓我有機會到這裡進一步的學習,跟世界接軌,然後跟新聞傳播領域的人士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太棒了。
崔慈芬女士告訴記者,她之所以這麼興奮,一方面是因為人民大學是她仰慕已久的高等院校,另外一方面因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談到當時考試的情況,她説她滿懷信心走進了考場,但是沒有想到題目那麼難。
崔慈芬:一進到考場之後,那個壓力馬上來了,原本覺得説我應該有信心,但是一下筆的時候,壓力馬上來了,因為其實那個題目都不簡單,關於外國的新聞史、或是我們中國近代的新聞史都要非常的了解,而且要融會貫通,你才能夠把題目答好。
採訪中她説走進人大的校門難,從人大的校門走出來更難,她們班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都是非常優秀的電視工作者,可謂“藏龍臥虎”,老師們也是人大非常知名的教授,每一堂課她都認真地聽、仔細地記,希望獲取更多的知識,她説她不但要以出色的成績畢業,而且還要結交許多新聞專業的優秀人才。
崔慈芬:我覺得在職場上工作十多年之後,能夠有機會回到學校裏頭,尤其來到北京的校園裏頭,可以跟老師學習,還有這麼多優秀的同學,非常棒,這跟以前我在美國念碩士班又是不一樣的情形,你看我同班同學都這麼優秀,比如説有電視臺的、有人民日報、有新華社的、咱們交流起新聞的工作內容就覺得説,特別有意思。
主持人:你在人大這個主攻的方向,研究的方向是什麼?
崔慈芬:研究方向就是電視新聞的比較。我比較美國的,比較台灣的,比較在這兒的。做一些文化上的比較,社會上的比較。
主持人:我們知道您曾經是在美國讀的是碩士,到北京來讀博士,那麼有沒有做一種比較,就是説像台灣,像美國,還有在大陸來學習,這種不同的一種環境,學習環境。
崔慈芬:我想學習環境,一個就是説我到美國去念碩士班的話,接觸就是不同的異國的文化,美國的文化。我想每個文化都有它的優點,美國文化它是非常開放,所有資訊也非常透明跟公開,到這兒來學習,基本上我覺得,一個是咱們中國人的文化,總是比較熟悉一點,咱們中國人是最熱情的,這個也是感覺上就好像家人的感覺,另外一點我覺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因為時代在改變,所以以前我們在美國所看到一個非常新的趨勢,現在我們在中國大陸所看到是更宏觀,因為我們的市場更大,我們的人才更多。在跟國際間會有更多的交流,所以我覺得是時代的潮流變遷了,我覺得現在全世界我們要看的就是説,所要關注的,一起要來貢獻,一起來豐富這一塊大市場,就是我們中國大陸。
主持人:我很想知道一個問題,就是説您是作為台灣電視界,第一個到北京來讀博士的,像您這樣一個舉動,對於你周圍的朋友,他們有沒有一種影響。
崔慈芬:可以分在職場上的,在職場上已經稍微工作有點成就的人,給他們另外一個思考就是説,除了在職場上繼續衝刺之外,也不要放棄可以再進修學習的機會,告訴他們説。跟我一起來學習,進修。因為現在21世紀,一切都非常的競爭,你不斷地去進修的話,提升你本身的競爭力,這是一個,第二個提供給年輕學子,年輕朋友,告訴他們中國大陸也是一個學習非常很好的一個場所,應該是這兩點影響非常大。
主持人:對他們來説有很大的觸動,所以由此可能也帶來一批新的學生是嗎?
崔慈芬:有可能,因為我在台灣應網站之邀,還有報紙之邀,幫他們寫專欄,寫的就是我到這兒來學習的心情。那麼很多的年輕朋友看,看了之後,就會激發他們想到這兒來學習的一個動機。
主持人:聽説你對中國文化非常的感興趣。
崔慈芬:是,我本身浙江人。我想文化歷史是我本身的興趣,雖然説我念的是新聞專業,但是儘管,比如説我到國外去旅游的話,比如我到當時的東歐,現在是歐洲的話,我肯定去到一個地方,先看它的歷史博物館,先看它的有文化展覽的地方,然後進到人民的生活裏頭去觀察這個人民他所呈現出來的文化的樣貌。咱們這麼廣大物博的地方,這麼多的文化要去認識,要去銜接,過去沒有機會銜接的部分,現在剛好有這個機會可以銜接得起來。
主持人:非常喜歡去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外灘是嗎?
崔慈芬:那裏就是純粹是湊熱鬧,到那兒我並不是只是去看熱鬧而已,我想除了眼睛看之外,另外去用心去體會,我們這裡所有的人,都是向上,不斷去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生活也都改善了,我想很多的事情不是光用眼睛,我們新聞人,除了用眼睛看之外,用心去感受,也是格外的重要。
崔慈芬在北京求學期間有兩大計劃,一是學習,一是逛遍北京城,了解北京的發展、北京的文化。閒暇之餘,她來到了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大街是北京非常繁華的街道,這裡不僅有高樓大廈,還有一些傳統特色的小店,這家店是賣筷子的,店裏擺滿了各式各樣、顏色各異的筷子,在這裡,她不但為新婚的好友選擇了禮物,而且還了解了筷子中蘊涵的文化。
崔慈芬:我相信我買這一對筷子送給我那對新婚的夫妻(朋友),他們一定很開心,為什麼呢?這其實是有典故的,這裡頭説,筷子筷子快生貴子,這是一個吉利的話,而且古人還説不可一日無此君,雙木即成林,象徵夫妻就可以相伴到永遠,希望他們能夠很開心,收到這份新婚的禮物。
王府井的小吃街不但可以吃到冰糖葫蘆、北京的爆肚、新疆的烤肉、還可以吃到陜西的麵食。聽説她是從台灣來的,熱心的店主送給她一串冰糖葫蘆,請她品嘗。在這裡她向我們介紹起了台灣的小吃街。
崔慈芬:你要去找的話,最容易找的地方就是到夜市去,比如説台北,台北的夜市像士林夜市、像通化街夜市,士林夜市最有名的是大餅包小餅,還有一個青蛙下蛋,什麼是青蛙下蛋你知道嗎?就是一個黑黑的粉圓,圓球,好像青蛙下的卵,下的蛋一樣,所以叫青蛙下蛋還有像基隆夜市,基隆夜市很有名的是泡泡冰,什麼花生加大豆泡泡冰、什麼牛奶泡泡冰,夏天吃起來特別特別好吃。
邊走邊了解這裡的文化特色,這些各式各樣、做工精細的泥人、手工藝品同樣得到了她的喜愛,瑞蚨祥旗袍店是一家老字號的店,主要經營絲綢的生意,這裡的旗袍歷史悠久、做工精細,崔慈芬説她想買上幾米綢緞,做一身旗袍,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逛街讓崔慈芬覺得興奮,但是碰見台灣的老朋友,她就更高興了,她説,最近幾年有許多台灣的朋友都到大陸來定居,北京、上海是大家最熱衷的地方。
崔慈芬:北京這個地方肯定你要到這裡來,呆上一段時間,跟這兒的人相處,跟這邊的每一個事情都産生一點關係,你才會有點比較深刻地感觸,這也就是我到這裡來讀書之餘,我希望能再獲得更多更多的收穫。
主持人:我聽説您剛剛報到不久,中途又溜了一趟,逃學、逃學,參加了在金門舉辦的這個海上過中秋的聯歡活動,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崔慈芬:我覺得特別有意義,像我們新聞工作人員經常參與各種的活動,有很多代言的活動,我這次是很榮幸擔任金門的形象代言人,那麼今年中秋節是非常有意義的一次,我們金門,我身為金門的代言人之一,跟廈門的兩艘船會了面,彼此人員到對方的船上去交流,送大月餅,送很多金門的高粱酒,那麼作為見面禮,然後共賞海上明月,一家團圓,我覺得多麼合好,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希望年年都能這樣子。
主持人:我知道你在台灣做主播的時候,也曾經做過一個專欄節目就是名人訪談,採訪了很多台灣各界的知名人士,非常成功的人士,那麼從中你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就是他們對於中國文化的一種認同,能不能給我們具體介紹一下情況?
崔慈芬:我想採訪經驗非常多,如果提特別難忘的一次的話,就是專訪,現在他現在是國民黨的黨主席連戰先生,專訪他的時候,聊了很多。當他靜下心來跟你聊天的時候,他是話匣子一開,就是滔滔不絕可以講個不停的,跟我們在電視所看到的連戰先生,是有點不太一樣。屏幕上看到是,他可能有點嚴肅,但事實上私底下他是非常隨和的一個人,話匣子一開,嘩啦嘩啦講個不停,當他進入到某種思緒的時候,當時我就提了一個問題,我問他,我説連先生,你因為身份的關係還不太方便,回到大陸去,但是假設今天你能夠走一遭的話,你最想做的是什麼事,他説他好想回來尋根,那麼他很想來看一看。那麼講到這兒,我看到他臉上的表情,他陷入某種思緒當中,那麼肯定他心裏面所想的也是這個,但是限於一些事實,限於一些現實,還沒有辦法完成這個心願,他是在陜西,那麼他很想來看一看。那麼講到這兒,我看到他臉上的表情,他陷入某種思緒當中,那麼肯定他心裏面所想的也是這個,但是限於一些事實,限於一些現實,還沒有辦法完成這個心願,我想在一個這麼重量級的人物的訪談當中,我們能夠把他的思緒拉到他的內心世界,讓他去用聊天的方式,把他內心所想的話給講出來,我想這個專訪也是成功的,也能夠讓很多的社會大眾聽聽他的聲音,而不是只有看看他平常是嚴肅的,政治的身影,就好像他也是我們的家人,他也是我們的朋友,他也是一般的平凡人士,他也有他的心聲要講出來。我想那一次的專訪經驗,我是印象蠻深刻的。
主持人:其實做電視主持人其實有一個優勢,就是説他可以透過鏡頭,透過這樣一個特殊的途徑,了解更多人的心聲,所以對您個人是不是也有這種影響,所以到了北京來。
崔慈芬:我想這是一個文化認同的問題,本來就是中國人嘛,對文化認同,本來就不應該存在文化認不認同這個問題是不是,只是説你在這個認同的基礎上,你是不是有機會,再去做更多的了解,世界在變,中國在變,每個地方都在變,台灣也在變,在變化的過程當中,我們怎麼樣能夠有機會再進一步,近距離地去了解,甚至去投入,我想這是一個關鍵。
主持人 結束語:在此我們也祝你早日學業有成,謝謝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在談話當中呢,崔女士告訴我們説,作為一名學生她希望學業有成,作為一名百姓呢,她希望融入北京的生活,而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她希望把大陸的發展變化,大陸的文化介紹給更多的台灣朋友。(編導:翟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