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11日星期一播出
主持人李峰:10月25號,台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和所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異口同聲地提醒民眾不要對“三通”或者直航寄望過高,這並不是台灣經濟的萬靈丹。10月31號陳水扁又説兩岸“三通”談判必須涉及“公權力”,民間無法取代。這些講話無疑對島內越來越熱的“三通”議題澆了一盆涼水,那麼台灣當局為什麼會給“三通”政策踩剎車,就這一話題,今天《熱點透視》演播室請來兩位嘉賓,他們是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余克禮先生和福建社科院現代台灣研究所的所長吳能遠先生。
面對台灣民眾和企業界關切的“三通”議題,10月31日上午,陳水扁説,任何形式的直航,都涉及政府“公權力”的行使,民間無法取代政府的功能。在此之前,陳水扁與游錫堃還異口同聲稱“兩岸三通並非經濟發展的萬靈丹”。 陳水扁23日上午到苗栗視察外埔漁港擴建工程時,苗栗縣縣長傅學鵬主張外埔漁港可以作為兩岸“三通”後的對口港口。陳水扁卻説,兩岸“三通”是一個嚴肅、重要也很複雜的問題,“三通”議題很重要,但台灣安全及利益也要有所選擇和堅持。陳水扁並以日本和香港為例,指日本與大陸早就“三通”,但日本經濟10年來不見起色,另外香港房地産的市值目前也縮水,因而得出結論説“三通”或直航並非台灣經濟的萬靈丹。
陳水扁:“三通“對日本來講,你説他們的經濟發展,有沒有得到什麼樣的好處,這是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不能夠太過天真。
游錫堃同日在台灣所謂的“行政院”院會上,與陳水扁不約而同地強調,不要將“三通”過度化變成解決兩岸問題的萬靈丹,而忽略三通“的敏感性與複雜性。
台灣“行政院院長”游錫堃:勿將“三通”過度化約成解決兩岸問題的萬靈丹,而忽略它的複雜性與敏感性。
主持人:那麼首先我要請問余所長,就説陳水扁在這個時候對這個“三通”問題踩剎車他是在一種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呢?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余克禮:台灣國民黨智庫蘇起先生最近講陳水扁是能不通就不通,能假通就不真通,能小通就不大通。因為“三通”和他的“台獨”是根本對立的。現在我們對“三通”釋出了最大的善意,因為原來台灣當局一直在航線上做文章,錢副總理公開地講兩岸“三通”,兩岸直航,就是兩岸航線,在這種情況之下,陳水扁有點措手不及,所以他只能公開地跳出來直接地反對“三通”,所以他講“三通”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萬靈丹,這是一種本能的拒絕“三通”的反應。
主持人:台灣輿論之所以認為陳水扁現在這番表現是對“三通”踩剎車是針對他前不久在大擔島講話説“三通”是一條必走的道路而言的,那麼大家都認為就説既然你前面能説出這樣的話,那麼現在做這樣的行為是在做一種自我否定,是為自己在做某些這種解釋性的工作,吳所長你怎麼來看待他這樣一些言行呢?
福建社科院現代台灣研究所 所長 吳能遠:台灣的“三通”形勢現在大家都很清楚,是台灣人民急當局不急,在野黨在那邊推動,那麼執政的民進黨和陳水扁在那邊阻撓,在過去他為了欺騙人民可以説一些好聽的話,像大擔島講這個“三通”是必走的路這些,可是現在這個時候,面臨着到底要不要“三通”,面臨着這個“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就要修改。
主持人:面臨着需要這種實質去解決的時候了。
福建社科院現代台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對你必須表態了,那麼這個時候,他真正內心的東西就表露出來了,實際上他不想通。
主持人:那我們再來分析分析他提出的這種所謂的理由,他提出了其中一個理由就是説兩岸“三通”談判必須涉及到“公權力”,民間無法取代,那麼余所長您怎麼來看待他這個解釋?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余克禮:他不想通,不想通,他還要找出他的不通的理由來,拿出一些大陸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條件來拒絕“三通”,陳水扁很清楚我們是不可能接受他的所謂什麼“一邊一國”這個主張的,我們是堅決反對他搞兩岸“一邊一國”,搞“兩國論”,他是想用“兩國論”的模式來逼我們和他談,我們不可能跟他談,這樣就達到他不通的根本的目的。“三通”是屬於兩岸經濟事務,兩岸經濟事務完全可以通過民間的方式來解決,因為江總書記在1995年1月30號就曾經講過,不以政治分歧干擾兩岸經濟合作。我們“三通”既然是兩岸經濟事務完全可以通過兩岸的公司,通過兩岸的行業部門、民間團體進行談,並且這個已經有先例。
陳水扁近期關於“三通”的言論,也讓台灣媒體和民眾感到了台灣當局在“三通”問題上缺乏誠意。台灣《中國時報》在題為《若非萬靈丹 藥方在哪?》的署名文章中説,“三通”不通,是台灣業者心中長期以來的遺憾,也是有意來台灣發展的外商心中的遺憾,文章質問,台灣當局害怕“三通”會因為業者外移帶走所有資源,那麼“鼓勵南向難道不會招來同樣的結果嗎”?10月24日,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針對兩岸“三通”再度發表看法。他説,如果兩岸再不“三通”,大陸臺商的經營優勢在三年內將會消失。
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拜託決策者要有正確決策,台灣此時此地是最重要,機會最難得的時候,大概再有三年,台灣就沒有機會了。
解説:民眾要求兩岸“三通”的呼聲正日益高漲。據島內最新的一份民調顯示,目前有72.3%的受訪者認為兩岸應該直航。
主持人:那麼吳所長島內的民眾,島內的輿論對於“三通”問題有什麼樣的評價呢?
福建社科院現代台灣研究所 所長 吳能遠:我很喜歡看台灣的漫畫,因為我覺得台灣有一些漫畫家用寥寥幾筆,能夠把當局的真實的內心世界或者事實的真相把它揭發出來,當局千方百計給自己做了很多偽裝,它寥寥幾筆就把它剝光,我這裡兩個漫畫,這個第一幅漫畫是陳水扁站在這裡,那麼邊上是一個桶寫着他上臺兩年,那麼他拿着一個刷子蘸了一些墨水,在一堵厚厚的墻壁面前畫了一個“三通”的這樣一個門,一批台灣人排隊在那裏急着要“三通”,最後陳水扁對他們説,你看你滿意了吧,這是我兩年來的政績,政績是什麼,政績就是在厚厚的墻上畫一個餅,畫餅充饑,來欺騙人民,説我就是這樣做“三通”的。另外這裡還有一張漫畫,這個漫畫也很有意思,背景是兩岸經貿的列車一輛緊接着一輛,匯成不可阻擋的潮流,那麼這裡面呢台灣想“三通”已經是個憔悴的老太婆了,已經都盼到憔悴的老太婆了,那麼旁邊這裡寫着當局,他就説不急不急他説你現在很年輕,很漂亮,所以用這樣還是要阻擾“三通”。那麼第三幅這裡有一幅漫畫,這也等於是,窗口外面的花轎已經等着急着要抬走了,那麼窗口這裡的台灣已經是年華老去的一個女人了,還坐在那裏故作姿態不想上轎,旁邊的媒人就勸她説你已經不是少女了,你還認為自己是少女,你沒有價碼了,趕快還是趁早嫁了吧,説明台灣當局就是不肯上路,實際形勢人民的要求都已説了,你早該“三通”了。
主持人:實際上反映了民眾的這種強烈的呼聲。我們知道現在台灣經濟並不是很景氣,很多民眾對於恢復台灣經濟這種希望都寄託在“三通”上了,但是陳水扁包括游錫堃都是公開地説“三通”問題並不是解決台灣經濟的萬靈丹,説什麼比如説像日本,香港這樣的實際上和大陸早就通了,但是經濟現在情況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那借此來否認這個“三通”對台灣經濟的一種重要性。余所長你怎麼來看待這個問題?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副所長 余克禮:台灣經濟和日本經濟完全是兩回事,今天台灣經濟發展很多是卡在兩岸“三通”的問題上,你比如説臺商在大陸投資,因為不能“三通”,他的運輸成本各方面的附加的成本是相當高的,有人統計如果是兩岸“三通”了,每年臺商光運輸成本可以節省100多億。
福建社科院現代台灣研究所 所長 吳能遠:我覺得説這樣的話,不是表明對經濟問題一竅不通,那就是有意地在東拉西扯胡説八道來欺騙人民。日本的經濟問題自從1992年日本的泡沫經濟破滅之後,那麼日本經濟基本上出了很大問題,我個人認為日本的經濟最主要問題是出在政府對經濟干預太多,它的以財政赤字為主的這樣的宏觀調控政策的失誤,所以它造成了政府的財政赤字已經是非常龐大。金融財政基本上處於一種癱瘓狀態,所以財政杠桿的作用就失去了,從貨幣政策來看它的不良債權實在太大,也使得貨幣的運轉機制也失靈。所以日本的問題完全是它內部所造成,跟“三通”一點扯不上邊。香港的問題也可以説基本上是亞洲金融危機的後遺症,受到了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當然這中間因為香港本身經濟結構有些問題,它的製造業的基礎不是很健全,整個結構存在着後勁不足,那麼也影響着第三産業,金融服務、保險、房地産受到了影響。所以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呢香港的房地産價格一直在縮水,在下降。那麼在這過程中間,低工薪的,低收入這樣的人,因為他居住的都是政府提供的房屋或者是居室,那麼佔人口10%高薪的階層受經濟不景氣的波動影響也比較小,所以受到比較大的影響的是香港的中産階級,這個原因也是香港本身內部經濟一些問題跟“三通”毫無關係。如果説要説到“三通”,我倒是説香港今後它經濟一定會有好的發展,因為它依靠內地的大力的支持,跟內地加強經濟合作,特別跟廣東的珠江三角洲加強合作,今後它能夠發揮自己的比較利益優勢。
主持人:應該説現在的困境只是暫時的。
福建社科院現代台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暫時的,香港經濟一定會,因為跟大陸的密切聯絡一定會有光明的未來。
主持人:那麼對陳水扁來説,他不僅舉了兩個非常不恰當的例子,他對內的政策上他也在大肆地做一些宣揚,比如説他要求就是在台灣島內要改善投資環境,要吸引外資,然後呢要求台灣的這種企業家把資本要留在島內,這樣的話才能對台灣的經濟有所貢獻,那余所長您怎麼來看待他這個觀點。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余克禮:因為陳水扁他很多事實上是一種競選語言,因為你要想改善島內的投資的環境,最根本你要使政局穩定下來,而島內在民進黨執政之後,政局一直動蕩不安,最根本的就是它意識形態挂帥,在這意識形態挂帥這樣每逢選舉,就挑起省籍矛盾,挑起統獨矛盾,挑起族群矛盾,陳水扁從去年6月選舉以來,他的一系列的言論是在激化兩岸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兩岸關係不穩定,哪有人敢到島內去投資。這兩年僑外資不僅到島內投資在減少,而且已經在投資的在大量撤資。你比如美國在島內的投資大概原來有五、六百家,現在已經撤掉了25%,有些人還正在準備撤資,兩岸“三通”不了,這個島內的投資環境自然是很糟糕,這也是外資撤資和臺商到大陸投資的根本原因之一。
主持人:陳水扁還是把很大的希望寄託在這種外資對台灣經濟的帶動上,那麼一般對於這種外資來説他們對這兩岸“三通”持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
福建社科院現代台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應該説多年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外資對台灣當局提出了一個最大的要求,就是你儘快地實現“三通”。 9月18號,美國在臺協會台北辦事處的處長包道格做了個講話,他就是講,他説現在的跨國公司對台灣的投資,它是從整個大中華經濟區這樣一個趨勢來進行佈局的。那麼利用大陸,香港、台灣的各自的一些優勢,它在這裡進行一些佈局,所以這三個地方的經濟越來越密切,你要儘快地實現“三通”,外資才能夠來進行投資。著名的經濟學家波特,包括日本的著名的未來學家大前研一,在他寫的書裏,在他最近發表的文章講話裏面都一再提到兩岸經濟問題的時候都説要儘快實現“三通”,這對兩岸經濟特別是對台灣經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因為這是一個符合經濟規律的一種做法。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余克禮:歐洲原來有四、五家航空公司飛台北,現在幾乎都撤光了,就剩荷蘭一家公司,就是因為兩岸不“三通”,歐洲的一些商人,客人到台灣去,越來越少,四大航空公司賠本飛不下去了,所以這個基本上在台北的美國商會,和在台北的歐洲商會,它們是每年都有一個報告,給台灣當局一個建言書,就是希望儘快“三通”。
20多年來,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貿易、臺商來大陸投資以及兩岸間的産業合作不斷擴大,促進了兩岸經濟的共同發展,成為聯絡兩岸關係的重要紐帶,兩岸貿易額已經從1978年的不到5000萬美元發展到2001年的323億美元,今年1到9月份,兩岸貿易額達320億美元,基本上和去年全年持平,估計全年可超過400億美元。台灣已經成為大陸的第四大貿易夥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而大陸則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臺商對大陸的投資金額也從1989年的1.5億美元發展到2001年的30億美元。今年1至9月份,臺商在大陸的投資達到28.3億美元,比去年有較大幅度增長。
主持人:那麼最後我們再來探討一個問題,就説兩岸“三通”,真正對於台灣民眾來説它到底意味着什麼,對台灣的經濟來説也意味着什麼呢?
福建社科院現代台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台灣經濟現在發展到了極限,台灣經濟的未來它絕對回避不了跟大陸之間的經濟的合作和雙方的經濟往來,因此“三通”現在成為台灣未來經濟前途的所寄,陳水扁説“三通”不是什麼台灣經濟萬靈丹,我跟很多台灣經濟學家一致都認為,“三通”是台灣經濟的再生丸,只有“三通”台灣經濟才有前途,才有未來。
主持人:“三通”議題之所以出現一種高漲的趨勢,它絕對不會是一種人為的一種因素,而是一種客觀經濟,客觀規律的這種要求使然的。今天謝謝二位嘉賓光臨我們演播室謝謝。兩岸“三通”關係到台灣2300萬人民的福祉,面對民眾越來越強烈要求“三通”的呼聲,台灣當局卻澆涼水,踩剎車,置民意和民眾利益於不顧,這樣只會使已經陷入困境的台灣經濟更加雪上加霜,嚴重損害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編導:賀亞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