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24日20:30分,四套播出。
主持人:為期七天的台灣北港媽祖文化之旅4月19日在天津拉開了帷幕,來自台灣的近200名媽祖信徒向天津天后宮贈送了媽祖金身座像,同時,台灣北港的朝天宮與天津的天后宮建立了至親盟的關係,兩岸同胞在媽祖文化交流方面又有了深入地發展,請看記者的報道。
參加此次台灣北港媽祖文化之旅的近200位台灣同胞,主要是來自台灣雲林縣北港朝天宮以及台灣十大媽祖廟的信徒,他們這次到天津的訪問,受到了天津首屆媽祖文化旅游節組委會的盛情邀請,這是迄今為止台灣媽祖信徒到天津祭拜媽祖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在結束天津的訪問後,他們還將前往北京、福州、莆田、泉州和廈門進行參觀和祭拜媽祖的活動。
這次活動中,台灣北港朝天宮為天津天后宮帶來了一尊媽祖金身座像,並舉行了安座儀式。這尊座像是台灣北港朝天宮媽祖聖像的分靈聖像,高109公分,全部由香樟木雕刻而成,專程從台灣趕來的法師親自為分靈聖像舉行了安座儀式,這尊分靈聖像與天津天后宮的媽祖聖像一起,安放在天后宮的正殿之中。將分靈聖像贈送給天津天后宮,意寓兩岸媽祖信徒們心連心,兩岸媽祖廟已經結為一家,建立了至親盟的關係,這算得上是媽祖文化交流中的盛事了。
台灣北港朝天宮董事長曾蔡美佐:希望媽祖能夠作為海峽兩岸的文化媽祖,能夠作為海峽兩岸歷史、文化、民族的媽祖。
從台灣北港朝天宮的媽祖聖像分靈出來,雕刻出一尊新的媽祖聖像並安放在其它地區的媽祖廟中,已經成為媽祖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目前全世界共有媽祖廟4000多座,分佈在日本、美國、朝鮮、菲律賓、越南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説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廟,而這其中大部分的媽祖聖像都是從台灣北港朝天宮的媽祖聖像分靈出去的。
台灣宗教學會理事蔡相輝: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其實有共同的信仰,那麼如果能夠在這種基礎上大家來增進互相了解,是非常有意義的。台灣的北港朝天宮是台灣媽祖信仰的一個最主要的領導廟宇,天津的天后宮我們在史書上也看到是目前中國大陸規模最宏偉、信仰人口最多的廟宇之一,所以今天我們能有這個機會透過海峽的這種交流,拉近兩岸的關係,我想這一點我們能夠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發展我想對我們未來兩岸的這種交流,文化的了解,甚至關係的促進應該會有一定的貢獻。
在天津媽祖文化節的開幕式上,會場中央放着一尊專門從景德鎮定做的青花手繪“四水合一”紀念瓶,瓶上寫有“萬里波平、四海安瀾”的字樣。來自台灣、澳門、天津、福建四地的代表,將從台灣日月潭、澳門濠江、天津海河、福建閩江取來的水一起到入“四水合一”紀念瓶,這四水合一後再倒入海河,匯入大海。“四水合一愛相融,兩岸同心情誼濃”。海峽兩岸人民同根同源,同宗同祖,媽祖的後人又怎能不希望祖國團結統一呢?
臺盟中央主席張克輝:我們應該大家攜起手來,我們是同根同祖,所以大家應該互相交流,更好地溝通。
天津天后宮與福建湄洲朝天閣、台灣雲林縣北港朝天宮並稱為我國三大媽祖廟。天津天后宮始建於元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在天津流傳着“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城”的説法。天津瀕臨渤海,距北京市137公里,距台灣省2100公里,自古以來舟車匯集,扼水上交通要道,內河與海上兩條南北運輸線的形成,奠定了天津作為北方經濟重鎮的地位。元朝實行海運,天津恰是海運的終點碼頭,因此盛行於東南沿海一帶的媽祖信仰很自然地傳到了天津,而元朝政府又不失時機地在天津建立了天后宮,供人們祭祀媽祖。
楊羅月英老人是這次台灣北港媽祖文化之旅中年齡最長者,她今年已是91歲高齡,她在天津天后宮祭拜媽祖的時候,恰巧碰到了也來祭拜的天津南開區76歲的老人楊兆蘭。兩位老人一見面,就拉着手,相互問候着,像久違的姐妹一樣,嘮起了各自對媽祖的崇敬之情。
台灣同胞楊羅月英:來天津好幾次了,都是拜媽祖,在家裏都是我燒香呀,家裏拜媽祖(跟這裡)一樣呀。今天我發現媽祖很漂亮,今天看她很漂亮。
天津南開區居民楊兆蘭:(媽祖像)穿的都是我做的,都是我的,我剛才問,他不知道,戴的冠都是我做的,袍啊,穿的衣服啊,後頭的影、扇子、上頭的龍啊,上頭的燈啊,完全是我做的。
據楊羅月英老人介紹,台灣的媽祖信仰十分普遍,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都信仰媽祖,台灣全島共有大小媽祖廟1000多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規模宏大的如台北關渡宮、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彰化縣鹿港天后宮、台中大甲鎮鎮瀾宮、台南天后宮祖廟等。媽祖廟在台灣的叫法很多,有的叫天妃宮、天后宮、媽祖廟;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聖母壇等等。台灣同胞所奉祀的媽祖,神像來自大陸不同的地方,稱呼也不同,來自湄洲的稱“湄洲媽”,來自泉州的稱“溫陵媽”,來自同安的稱“銀同媽”。很多台灣很早以前就希望到大陸來祭拜媽祖。
台胞蔡輔雄先生今年60多歲,他給記者講起了他第一次到大陸祭拜媽祖時的情形。那是1981年,他與台灣的幾位朋友非常想到媽祖的故鄉福建莆田湄洲祭拜媽祖,但是由於當時兩岸處於隔絕狀態,他們都不敢到大陸來。最後幾個人竟然以抓鬮的方式來確定,一個人先來大陸,蔡先生就是抓到那個鬮的人,於是幾個朋友給他湊了些錢,他便背着家裏人輾轉到了大陸,這一去就是半年,他和家裏人斷了音信,家裏人和朋友們也都以為他出了意外。蔡先生説,自從那次所謂的曆險後,他便下決心要帶更多的台灣人來大陸祭拜媽祖。
湄洲媽祖祖廟名譽董事長蔡輔雄:全省各地北、南、東、西,台灣本島這些人到我們這邊來進香,請媽祖祈求平安,所以我有這個心意一定要找到湄洲島。
1987年台灣當局終於允許台灣居民到大陸探親,蔡先生便每年組織台灣同胞來湄洲祭拜媽祖。人數從最初的幾十人到上百人,一直到現在的一年有十幾萬人。十幾年來,蔡先生一直在兩岸媽祖祭拜活動中做著穿針引線的工作。現在蔡先生是湄洲媽祖祖廟名譽董事長。
湄洲媽祖祖廟名譽董事長蔡輔雄:湄洲媽祖祖廟是我們台灣媽祖的出生地,所以我們希望大家,媽祖的信徒應該到湄洲島,給她發揚起來。
媽祖是宋代福建的莆田人,名叫林默。據宋代史料記載,大約據今1000多年前,福建莆田湄洲嶼,有一位姓林的青年女子,平素急公好義,尤其熱心扶危濟困,救助海難,受到人們敬重。她28歲時有一次為救海難而捐軀,鄉親們在島嶼上給她修建了一座廟宇奉祀。天長日久,林默逐漸演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護海女神”。
我國沿海各地的漁民和航海者都把媽祖奉為海上保護神,在我國綿長的海岸線上,北起丹東、秦皇島、天津、煙臺,南到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香港、澳門等地,都建有天后宮。隨着海外交通的發展,華僑的外出謀生,媽祖信仰也帶到世界各地,與祖國大陸一水之隔的台灣,媽祖的影響就更為深遠。
據史料記載,福建莆田的媽祖信仰傳播到台灣是從宋朝開始的。當時由於連年戰爭,社會動蕩不安,北方人大量南遷,其中渡海到澎湖、台灣島定居的不少。到明清時,出現了更多的閩南人向台灣移民的情況。閩南人把大陸的媽祖信仰帶到了台灣,並在那裏建廟奉祀。到了清代,台灣各縣已普遍建立了天后宮,特別是在莆田林氏族人聚居之地,天后宮到處林立。目前,在台灣的姓氏中,林氏是第二大姓,台灣的許多媽祖廟即為林姓子孫所建,媽祖後人在台灣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靈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儘管台灣有眾多的媽祖廟,但是台灣同胞還是以能到莆田湄洲島拜謁媽祖祖廟,傾聽湄嶼潮音為終生一大幸事。媽祖的故鄉湄洲島位於福建莆田境內,現在已經成為台灣同胞尋根謁祖和朝拜媽祖的聖地。每到媽祖的誕生日和羽化日的時候,台灣同胞如潮水一般涌到湄洲,他們不顧勞頓,不管風雨,爭着向媽祖金身獻上第一炷香,爭着點燃第一挂鞭炮,爭着第一個向媽祖訴説自己美好的心願。台灣同胞在來湄洲祖廟祭祀之前,往往是要捧着北港天后宮的香火,乘車繞行全島主要的媽祖廟,進行接香火儀式,祈求海峽兩岸親人平安。近幾年,每年到湄洲島朝聖的台灣同胞都在10萬人左右,自1990年以來,湄洲島共接待朝聖媽祖的台灣同胞達100多萬人次。
台灣北港朝天宮董事長曾蔡美佐:(在台灣)媽祖的信徒佔60%以上,所以宗教的力量畢竟很大,其實信媽祖也不一定只有宗教,因為畢竟在台灣的媽祖她是一個文化的媽祖,也是民俗的媽祖,也是一個宗教的媽祖,所以我希望讓我們的媽祖能夠在這次扮演兩岸的和平女神。
天津天后宮管理委員會主任蔡長奎:作為海峽兩岸,媽祖文化是同一個文化,同根同源,又增加了互動性和凝聚力,所以在媽祖文化交流當中,對推動祖國的統一,起了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媽祖信仰在台灣非常普遍,在大陸的很多地方媽祖信仰也廣為流傳。作為大陸北方首次舉辦的大規模祭拜媽祖活動,天津媽祖文化旅游節將兩岸媽祖信徒的交流交往活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據了解,天津已經計劃在今後每年媽祖誕生日的時候,舉辦類似今年的媽祖文化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