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張學良將軍珍貴史料首度公開


  記者 柴玉潞: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日前公佈了張學良將軍在1990年和1991年所做的“口述歷史”和其它一些珍貴史料,吸引了不少史學界學者前去閱讀,那麼這些珍貴史料究竟包含了哪些內容?張學良將軍又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他對故鄉又有著怎樣的眷戀之情呢?請看記者的相關報道。

  解説:日前,美國哥倫比亞圖書館首度公開了張學良將軍生前收藏的5000件文字史料,以及10年前所做的兩部“口述歷史”,並邀請張學良兒子張閭琳以及兩位孫子參加了公佈酒會。這次對外公開的張學良將軍“口述歷史”,是根據張學良將軍受訪錄製的100多盤錄音帶整理出來的,哥倫比亞大學將其裝訂成冊,按人名、地名、事件和機構編寫目錄,全部採訪記錄約4800頁,每頁近200個中文字,共約96萬字。公佈的張學良將軍的日記和往來信件涵蓋了從1936年到2002年的珍貴史料,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內幕。哥倫比亞大學的東亞研究在全球數一數二,張學良先生生前在這裡也辟有一間書齋,收藏個人的文稿資料,哥倫比亞大學按照張學良生前的要求,日前正式對外公開這批珍貴的史料。

  解説:據了解,在這一次張學良將軍的“口述歷史”中,有關西安事變的許多細節特別引人關注。在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危機時刻,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將軍毅然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了西安事變,促成了挽救國家民族危亡的統一戰線。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又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把自己當作人質,毅然決然護送蔣介石返回南京,在蔣介石的唆使下,國民黨的軍事法庭判處張學良終身監禁,後由監禁改為軟禁,從此張學良失去了人身自由達40餘年之久。在“口述歷史”中,張學良將軍談到西安事變時説:“你(蔣介石)跟日本人打,我打;跟共産黨打,我不幹。蔣先生説安內攘外,我説攘外安內,倒過來。我把蔣送去南京,我也知道可能把我槍斃。槍斃就槍斃,我的事我負責,決不退卻或諉過於別人。我恨透了內戰,只有日本人才願意中國打內戰。”關於這次西安事變內幕的披露,研究中國近代史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同新談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人民大學 教授 張同新:張學良和楊虎城合作發動西安事變是被逼出來的,是由於蔣介石頑固不化地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儘管從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後,蔣介石的方針政策有所轉變,他在國民黨內部答應領導抗戰,但是他並沒有停止剿共,張學良一心要救國,他認為必須得首先停止內戰,所以他就想和楊虎城合作,對蔣介石進行勸諫、苦諫、哭諫、跪諫,但是蔣介石仍然不答應停止內戰,他逼得沒辦法了,出了這麼一個手段和楊虎城合作進行兵諫。

  解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同新還説,西安事變是轉變中國時機的樞紐,也是中國能夠實現全民族共同抗戰的一個關鍵事件。在哥倫比亞大學公開的張學良的日記中,有一篇是他1937年1月6日寫的,也就是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移交南京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的第三天,他在日記中寫道:“西安之事使我憂悲萬分,夜不能睡。余希停止內戰,恐內戰又來,抗日無期。余救國有心,處事乏策,惜國難家仇未報,中國人30歲為高齡,余已36歲,還有何惜乎。”這段文字寫于西安事變後僅25天,張學良雖然命運未卜,但慨然面對一切,以日記表明心志。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同新認為這篇日記是張學良將軍的愛國情操和正直、剛毅性格的充分體現。

  中國人民大學 教授 張同新:他認為一切主張抗日的都是中華兒女的寶貴的財富,張學良認為為了救國敢做敢為,好漢一人做事一人當,決心很大,手段很果斷,但是他又沒有個人要求。

  解説:張學良將軍的愛國情操和正直、剛毅的性格在其它重大歷史事件中也得到了印證,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專列從北京返回瀋陽,日本關東軍引爆炸彈,張作霖被炸身亡,張學良便擔當起了東北軍統帥的重任。

  解説: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向瀋陽中國駐軍發動進攻,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由於蔣介石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僅4個月,中國的東北三省就淪陷在日本人手中,當時張學良雖被迫撤離瀋陽,但始終沒有向日本人低頭。

  張學良:東三省素來是中國的一部分,在歷史上可以考察的,同新英格蘭在美國的一部一樣的,現在有3000萬人民,在東三省是他們的故鄉土,所以他們這3000萬人民,有九十九分都是中國人他們也願意為他的鄉土而奮鬥,就是剩一個人他們也很願意。

  解説:在展出的張學良將軍1955年5月9日的日記中他反躬自省,説自己的弱點是:年幼生活優裕、少年即握有權勢,錢財任意、一路風順,因之不能充分了解人間善惡;不事學問研討,僅憑一己小聰明;性情急躁,有時過於天真任性。但自覺還有一點優點,即良心純正,每遇大事,總是把國家、大眾利益作為思慮主點,自己利益置之度外;富貴不淫、威武不屈,否則早成為滿洲土皇帝。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同新認為雖然張學良將軍的大半生是在失去自由的歲月中度過,但他的愛國熱情始終如一,周恩來總理曾高度評價張學良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愛國將領。台灣“中國統一促進會”會長梁肅戎是張學良將軍的老朋友,曾在1998年親自到夏威夷為少帥祝壽,他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説。

  台灣中國統一促進會 會長 梁肅戎:歷史事實是不容抹殺的,他曾經告訴我,日本人在張作霖被炸以後,慫恿他和中央對抗,派特使遊説他,他(張學良)告訴他(特使)説:你日本人替我想的很週到,怎麼保護我、幫助我,但是你不了解我是個中國人,我不能做出來違背國家的事。所以我在他(張學良)的紀念會上我寫個文章,我説張學良是永遠的中國人,我們大家都很以他為榮。

  解説:梁肅戎先生還保留著一段珍貴的影像資料,這個資料的文字內容也在本次展覽中展出了。

  張學良:我這個人一生可以説,不怕死,不愛錢,丈夫決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人漢,光明磊落度餘年,這是我現在做的一首詩,做的歌,磊落光明度餘年,我現在度餘年。

  解説:張學良這位見證了一個世紀風雲際會的百歲老人,在度過了101個春秋之後,帶著對祖國、對民族的一片赤誠,于2001年10月15日離開了人間。噩耗傳到張學良將軍的家鄉遼寧省大洼縣,鄉親們懷著悲痛萬分的心情,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儀式,追思張學良將軍在國難當頭的危機時刻,挺身而出,為挽救國家的危亡所立下的豐功偉績,追思他在東北大力興辦教育,為推動東北農業發展做出的貢獻。

  解説:張學良將軍在主政東北時期,注重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教育思想,這是他1928年在大洼縣建立的新民小學,當時所有的孩子都是免費上學,而且他還在全東北創建了50多所小學和中學。張學良將軍1928年還和其他幾位將領一道在大洼操辦起了“營田公司”,他們拓荒萬畝,引遼河水灌溉,將鹽鹼地改造成良田,為改造家鄉鹽鹼地種植水稻奠定了基礎,如今大洼已有了“關外魚米之鄉”的美譽,並被國務院確定為沿海開放縣,2000年又被評為全國生態農業先進縣,大洼的父老鄉親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張學良將軍的家鄉遼寧省大洼縣縣委書記許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遼寧省大洼縣 縣委書記 許加:張學良將軍恩澤百姓、惠被鄉里的一些業績,始終在我們全縣人民心目當中去傳頌,同時張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始終在激勵著我們家鄉大洼縣為兩個文明建設在不懈地努力,我們學習他的精神,就是要把家鄉的經濟建設搞好,我們制定了發展經濟的一個思路叫“以資源為優勢,以市場選項目,以項目引資金,以資金促發展,以發展增效益”;同時,我們也要很好地發展家鄉的精神文明建設,張將軍一貫倡導文化教育,我們要在他過去辦的新民小學的基礎上把我們全縣的教育抓好,也把其它的科技衛生事業抓好。

  解説:張學良將軍晚年雖然在美國的夏威夷定居,但他對故鄉、對國家卻情難割捨,他多次表示,希望有一天在身體狀況許可的情況下,以老兵的身份回東北與鄉親們敘敘舊。祖國大陸一直邀請張學良返鄉,他本要從香港進大陸,結果因為身體原因,最後竟不能成行。他在1991年寫信原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對國家邀他回去的盛情表示“無限欣快”,他在信中寫到“良寄居台灣,遐首雲天,無日不有懷鄉之感。一有機緣,定當踏上故土。” 張學良將軍在故鄉的親人也一直盼望著少帥能重回故里,但始終沒能如願,這一次在哥倫比亞大學展出的張學良將軍珍貴史料,無疑是緬懷這位愛國將領的最好紀念,記者在採訪張學良將軍的侄孫張志軍時他説:

  張學良將軍的侄孫 張志軍:我們全家人早就盼望他老人家來回鄉看看,同時他老人家早有這個心願回家看看,回鄉祭祖,在2001年的時候,我爺爺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醫院不幸仙逝,當時噩耗傳來,我們全家人心情是非常悲痛的,同時東風鎮的人民也心情非常悲痛,都懷念他老人家。

  記者 結束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開張學良將軍口述歷史等一批珍貴的史料之後,前來閱讀的人可以説是絡繹不絕,為了妥善保存這批珍貴史料,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規定,閱讀張學良“口述歷史”的訪客必須提前預約,並且規定每天最多只接受10位讀者,而且不得拍照、影印和借出。史學界的有關專家指出,張學良將軍“口述歷史”等一批珍貴資料的公開,為研究中國近代史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好,感謝您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下期節目我們再見。(編導:畢輝)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