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柴玉潞: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6月1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香港青年慶祝香港回歸五周年暨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座談會”,來自港臺青年交流會促進會訪問團一行45人與全國青聯、全國臺聯的專家學者們共聚一堂,暢談“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及其在祖國統一中的示範作用。請看記者的報道。
解説:6月13日下午,港臺青年交流會促進會訪問團成員齊聚人民大會堂的雲南廳,與來自臺研所、海研中心、統促會等部門的專家就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施及其對解決台灣問題的借鑒意義進行座談。此前, 12日下午,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在接見港臺青年交流會促進會訪問團時表示,從長遠來看國家的統一、民族的振興都寄託在年青人的身上,。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主任 陳雲林:台灣的問題老實講,好象《紅樓夢》裏説的這麼一句話,兩岸之間的好多事情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就“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兩岸都是中國人。那麼為什麼兩岸要統一?鄧小平先生在回答美國一個著名記者華萊士的時候,他説可能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是一個民族感情問題,所以我今天我看到各位非常高興、非常感動,因為中國的未來是寄託在年輕一代的身上,國家的未來的統一,民族的振興從長遠看也是寄託在年輕一代的身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我們國人的文化傳承。
解説:陳雲林主任的談話也引起了訪問團成員的共鳴,他們説,他們此行正是希望以實際的行動表示對一國兩制的認同。
港臺青年交流會促進會訪問團 團員 龍子明:在我們青年團體來講,我們要跟台灣同胞多交流、多交往,讓他們看我們香港是怎麼樣的,港人治港是怎麼一回事,我們都覺得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是實實在在,我們期待這個經驗帶到其他地方。現在我們國家已經今非昔比了,我們期望統一大業快點完成。
港臺青年交流會促進會訪問團 團員 霍震宇:一國兩制在香港是非常成功的,而且跟台灣的合作更加寬鬆,對私人産業絕對沒問題。所以我們心裏對特區政府非常有信心。
解説:香港回歸5年來,經歷了許多風暴和挑戰。但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香港成功地實踐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方針,基本法得到貫徹執行,原有的社會制度得以延續,社會秩序井然,在經受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和全球性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之後,經濟正在邁向充滿希望的發展之路。這些成就都是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的偉大實踐。
現場:一國兩制是從中國實際提出來的,中國至今面臨一個香港問題,一個台灣問題,而且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兩個方式,一個用談判的方式,一個用武力的方式,用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總要談判的雙方或者三方都能夠接受,香港問題是三方。
解説:而香港特區基本法中以法律的形式,明確體現了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構想。
字幕版: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和其他認得權利和自由;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保護私有財産。
解説:海外有評論指出,如果説香港回歸後有什麼新的變化,那就是與內地的聯絡變得更加緊密了,這種緊密關係使香港的發展充滿了更多的機遇。如今香港人通過羅湖海關到內地消費、經商、投資、就業,每天都人潮不斷。據香港方面統計,迄今至少有二三十萬香港人在內地長期工作和生活。相反,香港人移民海外的人數自回歸以來連年創新低,根據特區政府的統計,去年移居海外的香港市民不足1.2萬人,比1999年下降了7.7%,相對於1992年移民高峰時期的6.6萬人,更是下跌了82%,創21年來港人移居海外的最低紀錄。而與此同時,1997到1999年,移民回流返港者超過30萬人,港人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和對香港社會經濟環境的認同。
港臺青年交流會促進會訪問團 團員 霍震宇:有些朋友那時候勸我父親離開香港,人家往外移,我父親見中國比較艱難的階段,説中國是我們的家,他成立霍英東基金大力投資在中國內地,我們也中國的一部分,大家都想怎麼多幫助國家。
國臺辦港澳局 局長 葉克冬:香港和內地和5年前相比,在各個方面聯絡越來越密切,香港同胞更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就像董建華先生所説的,祖國好,香港就好。這樣的變化對香港的長期穩定有強有力的保障。
解説:香港回歸後,港商在內地的投資區域、領域、質量和檔次都有了新的變化,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這种經濟合作的空間更為廣闊。香港的優勢在於市場經濟的理念、規則、法制、網絡、稅制、金融系統比較成熟和健全;內地則有13億人口的大市場,以及豐富的勞力資源、土地資源,特別是西部開發、擴大內需等政策的實施,都為香港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國務院港澳辦研究所 研究員 陳多:香港和祖國內地關係用一個最簡單的詞來描述的話就是説,應該是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形成一個雙贏格局,一方面內地利用香港,利用香港這些優勢、包括引進資、先進管理,促進內地經濟建設;相反香港依託內地廣闊的腹地,利用內地市場,香港也得以在亞洲金融風暴這麼惡劣的環境下能經濟逐漸復蘇,這是最根本的。
解説:金融是香港主要的經濟命脈。香港回歸之後,便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海外曾有評論説,香港將失去國際金融中心的寶座,國外的金融機構將撤出香港,但事實是怎樣的呢?目前世界前100家大銀行,有80多家在香港設有分行或辦事處,香港的黃金交易量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倫敦和紐約。2000年香港共吸納了644億美元的外來直接投資,較1999年增加了175%。
國務院港澳辦研究研 所究員 陳多:香港作為一個金融中心不是立了幾塊牌子它就是金融中心,它確實從業務、市場功能作用來説,確實是完整的,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它的業務不只局限在香港,輻射到周邊地區、內地、東南亞、全世界,我看香港的銀行存款構成外幣佔很大比重,大量交易以外幣金融結算。這個作用沒有變化。
解説:對很多海外企業來説,香港不僅是外部世界眺望中國內地的窗口,更是它們投資興業的寶地。香港法制完善、通訊暢通、社會治安良好,以及特區政府開放廉潔的形象,這些都決定了香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將繼續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香港作為經商寶地的優勢沒有改變。
港臺青年交流會促進會訪問團 團員 馬逢國:回歸前香港和外國訂立航權協議的有21個地方,回歸後已經增加到56個。
國務院港澳辦研究研 所究員 陳多:新來香港的跨國公司今年有30多家,他們用實際行動投了香港信任票。
解説: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解決台灣問題,可以實行比港澳更寬鬆的政策,比如,台灣可以繼續使用台幣,繼續保留軍隊,繼續作為單獨關稅區;繼續保持政府架構;大陸不會收取台灣一分一厘的稅收,不會調取台灣一分一厘的資金;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保持不變;台灣企業家保有原有財産。總之,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可以充分保護台灣同胞的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
港臺青年交流會促進會訪問團 團員 馬逢國:我接觸下來,他們最擔心的是,大陸發展太好,會把香港吃掉,這是一個心理問題,香港人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心理障礙,我的覺得一定要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國臺辦港澳局 局長 葉克冬:有台灣同胞問我們,用一國兩制的方式統一後,台灣會得到什麼?中央政府多次表示,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台灣可以享有比港澳更加寬鬆的政策。
同期: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政研室主任 朱衛東:中國政府5年來,信守港人治港的政策,未來解決台灣問題,政策會更寬鬆。第二,香港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方案順乎潮流、合乎民意,是成功的。
記者 結束語:與會者表示,回歸5年來,香港作為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依然沒有改變,香港依然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大都市,這表明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是成功,對解決台灣問題有重要借鑒意義。(編導:高輝、柴玉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