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國報道》。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3年年會于3月23日到24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舉辦這個論壇的目的是給海內外的權威學者、企業界人士和政府官員之間搭建起一個對話和交流的平臺。今年是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第四屆年會,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就本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具體情況,我們在稍後的演播室裏來請來了《中國報道》的特約評論員盧中原先生,請他就本屆論壇的熱點話題進行介紹和分析,好,首先請看記者發回的相關報道。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3年年會的開幕式上,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致詞中談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中國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仍然是最大的優勢。近幾年來,中國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關係全局的水利、能力、電力、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經濟發展後勁進一步加強,不僅國內資金充裕,而且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看好中國紗劉發展和社會穩定以及中國有一個巨大的市場。
記者:吳儀副總理在致詞中特別提到,擴大對外開放是中國政府長期堅持的基本政策,中國將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逐步取消非關稅措施,擴大外商投資領域,中國實行進出口貿易基本平衡的政策,在擴大出口的同時也為貿易對象國提供越來越廣闊的市場,中國接受外國投資,為國際過剩資本和生産能力提供了新的獲得機會。
本屆論壇的具體議題有五項,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中國工業化的難點與前景,中國的城市化難點與對象,中央地方財政關係與地區協調發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一年與對外開放。這五項議題分別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王春正、建設部部長汪光燾、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和新任商務部部長呂福源。論壇的形式是,先由每位部長做15分鐘的主旨發言,隨後,一名外國知名教授做出10分鐘的評論,接下來是聽眾與主講人互動式的自由問答。會場氣氛熱烈,中國政府部長坦誠虛心的態度,中外學者和企業家熱情務實的發言,便得這種對話一直維持在很高的水平上進行。
建設部部長 汪光燾:發展小城鎮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大的戰略,有利於鄉鎮企業相對集中,更大規模地轉移農業富餘勞動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動,有利於提高農民的素質,改善生活質量,也有利於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更快地增長。
財政部副部長 樓繼偉:國家對土地使用必須有規劃的,我覺得對東部地區發達地區的土地使用的管制適應放鬆,我們應當出現一個比較大的城市帶,在中國來説,糧食等等這些在東部適當的種植,在中部我們可以通過工程措施改善水的供應,中部可以供應糧食,我們可以大量地減少西部地區脆弱環境它在人口上的承載壓力。
由於商務部是在整合外貿內貿基礎上成立的一個新部門,與會代表們都很關注它的政策走向,呂福源還進一步透露,截止2002年底,中國已設立境外中資企業6960家,中方投資金額達100億美元,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在贏得市場空間的同時,也有利於當地的稅收和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中國還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
商務部部長 呂福源: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商品和服務貿易,保持進出口基本平衡,實現貿易雙贏,今年1月至2月,中國貨物進口已達548億美元,增長57.1%,按此規模發展,未來三年中國的貨物進口將達到1萬億美元,相當於過去五年的進口總額,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必將進一步增強。
論壇的分組討論也非常精彩,議題涉及中國信息産業發展的政策,中國的傾向政策與外匯政策,國有資産管理的新體制,西部地區開發的新舉措等,引起了與會代表尤其是外方專家們的重視。同時,一些學術界的知名人士也表現出了對當前時局的關切。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我們知道美國經濟現在是比較疲軟的,它自從泡沫經濟破滅以後是比較疲軟,在這種狀況之下,美國因為開戰而增加支出的話,對美國經濟的復蘇是有幫助的,當然這個幫助有多大我們必須等著看,總的來講是有幫助,如果説美國經濟能夠比較快的復蘇,對整個世界經濟以及對中國將來的出口貿易也是比較好的。但這個前提是説,這個戰爭能夠比較短期之內解決,不過我個人的看法,即使這個戰爭對經濟有好處的話,戰爭總是不好的,所以我們還是不願意看戰爭發生。
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轉軌經濟研究所所長 艾瑞克 伯克勞夫:我們還沒有看到(這場戰爭)帶來的確切的影響,但從二月份到三月份間我們掌握的數據來看,我們發現很多國家大幅度的減少了投資,當然也包括美國,我想這是我們大家已經看到的。
與會嘉賓們還普遍認為,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作為這次論的主題是具有現實意義的,用20年時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的中長期發展綱領,國際社會也普遍希望了解中國社會經濟的基本走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夢奎:世界經濟、世界政治形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可能對我們國家帶來的風險,因為我們現在融入世界貿易體系、世界貿易體系、世界貿易狀況、世界整個經濟形勢變化對我們影響越來越直接,所以這種可能帶來風險,我們要有思想準備的,加上我們體制改革、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各方面制度的完善,都不是很輕而易舉的,所以我對困難、對各種矛盾有很清醒的估量。
我們知道,當前的中國正處於自身經濟發展和自身經濟變革的重要時期,所以,中國政府非常重視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地區經濟共榮,這也成為今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最重要的意義。
記者:正如這次高層論壇所提出的,十六大確定的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符合中國國情和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反映了全中國人民的共同意願,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繁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對世界發展和穩定的貢獻。
主持人:歡迎您繼續收看《中國報道》。就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3年年會的相關情況,我們現在開始採訪特約評論員盧中原先生,盧先生您好,歡迎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我們發現最近幾年,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特別是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以後,給我們的經濟環境各方面都帶來了很大變化,普通百姓就是覺得汽車越來越便宜了,商店的商品越來越豐富了,我不知道您能不能給我們談一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一年以後,給我們的經濟環境帶來了哪些重大變化?
盧:我想第一個重大的變化是我們中國經濟的增長勢頭更加強勁了,支撐這種成長勢頭的重要的因素是經濟內在的活力增強,根據市場需要來調整生産的能力在逐步地增強,集中地表現在,現在有幾個成長速度非常高的産業,包括汽車、住宅,還有電子通信産品,增長速度都創下了近些年來的一個新的高峰,而這些高成長産業,它最直接聯絡就和居民的直接消費,比如説老百姓要改善住房條件,要買很多的移動通信産品,家裏面要更新電腦,再加上更多的人越來越希望買一輛家庭用的小汽車,這個就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後,它必然出現的消費需求的升級換代,企業看準了這個市場需求的變化,往這方面轉向,調整産品結構、投資,就是根據市場內在需求的變化,來上一些新的産品,這樣經濟增長的持久性就會比較強。還有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民間投資的成長速度在加快,1998年以來政府通過發行建設國債,拉動了很多的基礎設施投資,同時有一種擔心,怕把民間的投資擠出去,事實上政府的投資為民間投資的擴大創造了比較好的環境,同時由於民間投資自身,它也看中市場需求的變化,它也主動地去加大自己的投資,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居民的消費結構在升級換代,民間投資在加速啟動,全社會根據內部經濟規律的變動,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力量在逐漸地增強,這是第一個積極的變化。第二個積極的變化是政府加快了轉變職能的步伐,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們要認真地履行對世貿組織的承諾,提高我們政策的透明度、統一性,依法來管理經濟運行,就是我們鼓勵外商直接投資的産品目錄,鼓勵類的由186條增加到262條。
主持人: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盧:是啊,限制類別在縮小,這表明中國政府在逐步地改善我們的投資環境,來吸引外商投資。
主持人: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的重大變化?
盧:我想那就是中國的投資環境確實在改善,這個改善是通過外界的評價我們感覺到的,去年就2002年美國有一家著名的諮詢公司,叫科爾尼公司,對全球1000家大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做了一個問卷調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達到了1.99,第一次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位,我想從這三個方面可以看出來,這一年來中國經濟的非常明顯的三個突出變化。
主持人:我也聽過業內人士的一些分析,他們統計了一下,覺得中國的經濟增長和世界經濟增長的比率是0.185,這個數字是非常小的,這説明中國的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增長它是一個相對較弱的影響關係,這是不是説明中國在世界經濟的作用中也是非常小的呢?
盧:從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來看,它在東亞成為一個增長的火車頭,因為它在東亞經濟當中佔的比重比較大,因此在區域經濟的影響份額上中國的表現一枝獨秀,這是外界的評價了,當然我們自己還不好這麼説,主要是指在區域性經濟的影響,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來説,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經濟總量非常大,但是按照人均一算,它的相對指標都很低,這樣在整個世界經濟當中,它的分量和影響與發達國家,甚至與中等發達國家都有很大很大的差距,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建設,我們已經奠定了一個初步的小康,這樣一種基礎,但是總體它是處於一種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這麼一種狀況,現在全國只有四分之三的人口過上了小康生活,還有12%的人勉強達到小康,低水平就是我們人均GDP2002年才只有900多美元,與世界中下等(發達)國家收入相比,我們只是在它的低線,我們到2020年目標是達到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你想這裡面還有2000多美元的差距,發展很不平衡那就更清楚了,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再有經濟發展、物質生活的改善與精神生活、政治文明的建設方面,生態環境的改善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發展差距。
主持人:現在很多國外的大型企業公司都在海外的投資和業務發展時,把中國當成一個首選,我想知道為什麼這些國家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如此關注呢?
盧:第一它是市場容量非常大,13億人口本身就是巨大的一個市場容量,當然這還是一種潛在的,光算人口是不一定準確的,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水平提高以後,他的購買力增強了,這才表現成為一種現實的市場容量,因此這個市場容量在不斷地擴大,潛在的向現實的市場容量在轉變;第二個非常吸引外商的,就是中國有非常充裕的,又非常便宜的勞動力,勞動力成本低,我的商品賣價就可以低,在國際市場我就有競爭力,因此我覺得這兩條是吸引他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時這兩條也是我們中國經濟內原性的增長,最堅實的一個支撐因素。所謂內原,就是依靠我們內部的有利條件,對外部不需要依賴過多,有這兩條,我們可以維持很長時間的經濟快速增長,因此把它叫做內原性的,不像有一些國家它的面積比較小,資源又比較缺乏,它只能選擇出口導向、貿易立國這樣的辦法,我們就可以立足於國內的巨大市場和廉價的勞動力,以內需為主,這個內需不是臨時措施,而是長期的一個戰略方針,因為中國的國情就是這樣,它是有利的,不僅外國人看好我們,我們自己也要認真地立足於我們自己這個有利條件。
主持人:就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3年年會的相關情況,我們正在採訪特約評論員盧中原先生,廣告之後請繼續收看。
主持人:我們知道前不久我們國家舉辦了2003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而且這已經是第四屆了,我們把這屆的主題定為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主題呢?
盧:選擇這樣一個主題首先是黨的十六大明確地提出來,未來20年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國內老百姓要關注,這個宏偉的戰略藍圖跟我個人有什麼關係呀,國際上也很關注,中國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他們有什麼新的投資機會,對世界經濟會産生什麼影響,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但是又帶有非常長遠的意義的一個重大的題目,所以我們在今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持了這樣一個主題的發展高層論壇,想廣泛地聽取社會各界,包括海內外企業家、學者還有官員的一些見解。
主持人:目前我們國家把目標定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樣一個主題,這樣一個目標,會不會對周圍其他國家産生一些影響?
盧:對周邊國家或者對世界經濟的增長,中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會帶來,短期的來看有很多直接的比較積極的影響,從長期來看這種影響也仍然是相當積極的,我們的人均GDP要從低水平向較高的水平發展,我們就要保持一個相對快速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現在根據預測,到2020年我們要達到人均GDP3000美元的水平,我們年均增長應該達到7.2%,如果再有20年我們保持7.2%的年均增長速度,那對周邊國家區域經濟的拉動肯定是依然可以稱它為是一個火車頭,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大,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必然會加重它的分量,而且中國經濟要是穩定,世界經濟就多了一個穩定的因素,很明顯的例證就是1998年我們承諾人民幣匯率不貶值,這樣對穩定周邊國家,區域經濟乃至整個世界經濟都産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國際上也給予非常積極的評價,現在中國整個市場環境正在改善,容量又很大,大家都看好中國,繼續往中國加大投資,中國經濟又給他們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巨大的盈利機會,這是至少在短期來看,那麼從長期來看,中國的經濟增長它還會産生巨大的進口需求,我不光是出口,據分析,從1990年到2001年大約有十多年的時間,中國的出口和進口速度都快於全世界進口和出口的速度,據亞洲開發銀行的行長預測,到2005年中國將成為亞洲最大的進口國,這就是一個中期的預測,五年的一個預測,再往後,如果中國繼續保持這種持續高增長的經濟發展態勢,對周邊國家乃至世界擴大向中國的出口是非常有好處的。
主持人:也是其他國家的一個機會。
盧:是很大的一個機會。
主持人:剛才您提到這個出口問題,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一個朋友跟我講,在一次聖誕節上,美國的朋友全家在一起拆禮物,拆開禮物以後,突然間發現所有的禮物上面寫的都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所以當時他們也比較驚嘆,説中國出口商品的質量已經到達了一個這樣好的程度,而且東南亞國家現在也興起一股中國熱,看來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確實給周邊國家帶來很大的一個機會,我們很想知道十六大的時候,我們提出了一個要建設新型的工業化道路這樣一個方針,這個新型工業化的新字它體現在哪呢?
盧:新型工業化的道路首先是奠定在我們已經有了一個新的起點上面,經過幾十年的現代化建設,我們的製造業實力比較強大了,與一般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工業門類是相當齊全的,因此它不大受制于外界的一些制裁,我們可以用我們國內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製造出國內市場需要的機器設備,重大的一些原材料,包括能源,現在都已經比過去有明顯的改善,在這樣一個新的基礎上,我們再發展工業化我們有了一個比較好的起點。另外它的新是和傳統的工業化道路相比較的,傳統的工業化道路大量的消耗自然資源,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和人力投入,甚至在更早期的世界工業化的歷史表明,還要開拓海外市場,也帶來侵略性的戰爭,在中國和平的建設道路上,是不能走這種傳統的工業化道路的,因此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新型的工業化道路,強調的是一個節省資源、降低環境污染,更充分地利用人力資源,我們有這麼多的勞動力資源的供應,特別強調科技含量要提高,經濟效益要改善,這樣一條工業化道路,而且我們不能去向海外擴張,主要立足於國內的市場,來發展我們自己。還有一個新表現在我們的機遇,也有很多新的機會,特別是世界新技術革命,還有産業結構的調整,大量的製造業向中國轉移,我們要利用這個機會,用信息化來帶動中國的工業化。
主持人:因為中國的人口基數比較大,有13億的人口,在發達國家發展工業化的過程中,就經常會面臨的一些問題,比如説像資源問題,比如説像環境問題,如果中國這個問題處理不好的話,這個後果會非常惡劣,也會影響到我們國家可持續發展這樣一個戰略,我們國家是怎樣處理二者之間的關係呢?
盧:這個新型工業化道路其中特別強調的是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這個口號很多年我們就一直在提,一直在這樣要求,但是這裡面最基本的是要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因此在發展我們的製造業也好,還有高新技術産業也好,我們都要把控制污染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要辦一個廠必須有一定的成本投入是治理污染的,不能污染周邊的環境,另外我們在西部開發的時候也特別強調,東部和中部向西部轉移的一些産業,包括廠房設備不符合環境控制標準的不得轉移,我們在發展新型工業化道路當中,還要考慮跟中國的勞動力資源密集,傳統産業還有大量的改造任務,要和這些國情結合在一起,就是把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與傳統産業的改造結合在一塊,把資金技術密集型産業的發展和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發展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走一條非常巧妙的加速工業化的道路。
主持人: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的發展,我們的政府也在不斷地探索新的發展道路,面對現在這麼複雜的政治和經濟環境,有報道認為,中國的政府應該進一步放開管制,引導企業自主發展,您覺得在這種新的經濟環境中,我們的政府應該如何定位呢?
盧:今後政府還要進一步地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適應對外開放的要求,進一步使政府職能合理化,機構的設置更為合理和高效,我想下一步政府在這樣一种經濟環境下,它重點要發揮的職能是為各種市場主體平等的競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包括完善我們的法律體系,整頓市場秩序,對各種各樣的企業,不管你是什麼所有製成份,都要實施完善的財産法律保護制度,實施公平的國民待遇,凡允許外商進入的領域,對國內的所有的民資都開放,這樣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平等地進行競爭,市場的活力就會增強,包括內部的,我們自己內部有很多競爭的因素在成長,開放又引進了國際上的競爭因素,政府在這為大家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第二個重要的方面政府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失業者和失去勞動能力的人,還有一些弱勢群體,使他們能夠保障基本生活,促使那些有勞動能力的人努力地尋找工作,為了改善自己將來的境遇而努力地去尋找,去奮鬥。
主持人: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也探討了一個中國建立自由貿易區還有次區域合作的問題,您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呢?
盧:這是近些年我們對外開放走到了一個新的較高層次的一個標誌,以往我們擴大開放主要講擴大開放的地域,還有一些行業的範圍,給外商的一些優惠的政策,現在我們就逐步地要考慮,大家要在一個統一的透明的環境下平等地競爭,其次我們在必要的時候,我們的競爭能力增強了,我們也要走出去,參入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現在國際經濟一體化它真正能夠表現出來的實質性的是區域經濟的一體化,我們能夠主動地參與進去,我們就能夠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主持人:盧先生,今天咱們探討了很多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聯問題,非常感謝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同時也感謝觀眾朋友們收看我們本期的《中國報道》,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主持人:耿姝 責任編輯:索鏈 導播:滕雙雙 字幕:寧小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