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2003年2月2日)


  導語:

  美國東部時間2月1日上午9時許,“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即將返回地面前十幾分鐘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墜毀,航天飛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正在馬裏蘭州戴維營休假的美國總統布什立即中斷休假返回白宮處理緊急情況。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2日向美國總統布什致慰問電。代表中國政府向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表示深切慰問,對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迄今為止,人類在載人航天活動中遇難的人數已增加到了22人。就美國“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失事的問題在稍後的演播室裏,我們還將採訪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員陳有榮先生。首先請看記者的報道:

  新聞:

  2月1日上午9時許,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失去聯絡,幾分鐘後,藍藍的天空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火球,立即劃出了一個長長的弧光,接著一個火球變為兩個、三個、四個火球,隨即劃出兩條、三條、四條長長的弧光, “嘭”的一聲炸響,“哥倫比亞號”墜落在得克薩斯州的中北部地區,飛機殘骸砸落在草叢上和居民家中。航天飛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

  宇航飛行控制人員在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位於大約66000米高空的時候失去了同航天飛機的聯絡。出事時,哥倫比亞號已返回到了得克薩斯中部上空,航天飛機當時的飛行高度為62000米,航速為每小時兩萬公里,正向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方向飛行著。一名政府官員説,這個高度大大超過地對空導彈的最高飛行高度。目前沒有任何恐怖攻擊的跡象,但是正在進行全面調查。

  有關部門立即向在戴維營休假的布什總統作了彙報,布什迅速緊急返回白宮。美國當地時間2月1日下午14:00時,美國總統布什就“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一事,向全國人民發表了電視講話。

  布什説: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的慘痛消息給全美國帶來巨大悲傷。他説,美國全國人民和哥倫比亞號機組人員的親屬一道感到悲痛。布什説,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機組人員為服務全人類甘冒巨大風險。他説,美國全國都感到哀痛。他表示,美國仍將繼續其航天計劃,對宇宙進行探索。布什説,美國國家宇航局已經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美國航天局發言人奧基夫在新聞發佈會上説,對美國以及美國航天局來説,這是悲慘的一天。 他證實航天飛機上七名宇航員已經遇難。他稱讚遇難同事為科學貢獻了他們的生命。 他補充説,有關方面已經開始蒐集航天飛機碎片的工作,他也呼籲人們提供例如錄像等有關資料。

  美國有關方面已經下令在得克薩斯洲著陸地區進行搜索工作。設在休斯敦的美國宇航局控制中心已要求有關地區的居民,“如在達拉斯沃思堡附近發現航天飛機殘骸,請不要接觸,因為航天飛機上所用的燃料可能對人體有害,發現者應立即報告當地的執法當局”。在美國白宮總統府和美國宇航局所有設施目前都已下半旗致哀。

  哥倫比亞號是在1月16日升空,開始其太空任務的。參加這次飛行任務的人員中包括了歷來首位以色列宇航員拉蒙在內的7名宇航員。這是美國航天史上第三起巨大災難,第一起是1967年1月27日阿波羅號飛船升空時爆炸,三名宇航員遇難;第二起是挑戰者號航天飛機1986年1月28日升空時爆炸,包括一名女教師在內的宇航員全部遇難。哥倫比亞號是航天飛機第一次在即將著陸時發生的災難。迄今為止,人類在載人航天活動中遇難的人數已增加到了22人。

  據報道,在為期16天的飛行中,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機組人員共進行80多項科學實驗。“哥倫比亞”號此次共搭載了包括中國在內的6個國家的學生設計的實驗項目。除中國學生的“蠶在太空吐絲結繭”實驗外,美國、以色列、澳大利亞、日本和列支敦士登等國學生也設計了實驗項目,分別涉及太空飛行對蜘蛛、蜜蜂、魚、螞蟻等的生長及其習性的影響等。

  哥倫比亞號是美國航空航天局使用時間最長的航天飛機,1981年成為第一架進入地 球軌道的航天飛機。在此後的十年裏,美國航空航天局又建造了四架航天飛機,包括1982年開始服役、四年後發生爆炸事故的挑戰者號、1983年的發現者號、1985年 的亞特蘭蒂斯號和1991年替代挑戰者號的奮進號。

  主持人: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中國報道》節目。就美國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失事的有關問題,今天我們的演播室特別請來了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的副研究員陳有榮先生,陳先生,作為一個研究航天方面的專家,我不知道您聽到這個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失事以後,您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陳:我的第一反應感到非常震驚,這是人類載人航天、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悲劇,因為儘管是從我本人的意願,很希望他們能夠生還,但是根據載人航天歷史的經驗來説,發生這麼大的事故,他生還的可能性非常小,後來報道也證實幾位宇航員已經遇難。

  主持人:從你們專家的角度,您覺得要發生這麼一個大的事故,在空中解體,這麼大一個事故,從專業來看,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才會導致這樣的事情發生?

  陳:關於這次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切的原因,事情發生以後,美國政府立即成立了獨立的調查組,正在進行各種細節的調查和分析,最終結果還沒有公佈,國內外有關專家對事故可能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目前認為有這樣幾種原因,一種是防熱瓦可能脫落了,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主持人:防熱瓦的作用是什麼?

  陳:防熱瓦是隔熱,因為航天飛機返回大氣層的時候,由於和大氣層激烈地摩擦,産生非常高的溫度,可能造成機體的破壞,防熱瓦起著隔熱的作用,第二個原因就是載入的時候它的載入角可能發生了偏差,這種可能性還是有可能的。

  主持人:您的意思就是説在操作方面有可能失誤。

  陳:有可能。第三個原因就是有可能在遭受了太空碎片的撞擊,導致這次失敗,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是太大,因為如果遭受碎片撞擊的話,它很早就會向地面控制中心報告。這樣三種原因,現在目前還沒有定論。

  主持人:根據您的分析,哪一種可能性更大一點?

  陳:可能是防熱瓦脫落,載人返回的時候角度可能不一定對,這種可能性會大一些,甚至有人説跟恐怖有關。

  主持人:現在美國政府説已經基本上排除恐怖的可能了。

  陳:但是老百姓可能會有這種猜測,實際上從美國對航天飛機採取的安全保障措施上來看,跟恐怖基本上搭不上界,因為自從911事件以後,美國把航天飛機的發射,安全防護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來考慮,在航天飛機發射場的周圍部署了各種設備和人員,來進行安全的保障,地面有防空雷達,空中有直升機和戰鬥機來護航,海上有戰艦執勤,在發射場周圍48公里以內,所有的民用航空停止飛行,所有48公里以內的航空機場要關閉,恐怖分子是即使有這種想法,也難以做到對航天飛機做恐怖的手段和措施。

  主持人:航天飛機的發射,從安全的角度上來説應該要做到萬無一失,哥倫比亞號曾經在去年的時候,因為某些方面的原因,推遲發射了,我不知道這個事情發生以後,人們可能會對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本身會有很多猜測,你有沒有這方面的一些想法?

  陳:航天飛機它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一個系統,有成千上萬個部件,它的每一個部件都要求各個狀態都最佳,要做到萬夫一失,任何一個部件或任何一個很小的環節,要出現差錯的話,會導致整個航天飛機失事,很可能的,實際上航天飛機這麼多年,20多年的運行情況來看的話,除了86年那次航天飛機失事,一個重大的災難性事故以外,幾乎每次發射都有大大小小的各種各樣的小的故障。

  主持人:您説的是每一次發射其實都有故障。

  陳:包括它發射以前、發射的時候,在軌運行、返回的時候,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這樣那樣或大或小的故障,但都不是致命性的,比較嚴重的是99年的7月份,也是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它發射上去五秒鐘就發現,有一根電線包皮破損了,發射電線短路,導致計算機停止工作,這個計算機是控制航天飛機三台主發動機的計算機,是很關鍵很要命的,幸好航天飛機的三台主發動機有兩台計算機來控制,這台電腦發生故障,備份計算機還能正常工作,使得99年那次哥倫比亞航天飛機還能繼續升空,在軌完成任務,順利返航,回來以後一查,哥倫比亞航天飛機當時懷疑可能是電線老化,後來發現其他航天飛機也有類似包括奮進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電線老化問題,美國航宇局及時採取了措施,進行了電線的修復,及時排除了故障,類似這樣的故障大大小小挺多的。

  主持人:這次事故出現之後,對美國整個的航天方面的研究和發展,您覺得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陳:最直接的影響是對美國載人航天的影響,現在美國載人航天就是國際空間站的建造,是由美國牽扯頭,有16個國家一起共同組建的,航天飛機是國際空間站在軌組裝的主要的運載工具,現在哥倫比亞號失事之前有4架航天飛機,包括哥倫比亞號、奮進號等四架航天飛機輪流地往國際空間站運送部件,運送各種有關設備,這次哥倫比亞號失事以後,美國只有三架航天飛機,可能對組裝國際空間站有比較大的影響,我估計有可能的話,美國可能還會再建造一架航天飛機。

  主持人:有可能再建嗎?

  陳:有可能的話,就像86年的時候,一個航天飛機失事以後,美國又造了奮進號航天飛機來替補它,因為到目前為止,美國的航天飛機運輸系統載人航天技術主要是航天飛機,它想研究更新的下一代的可充分使用的航天運載器遇到了很多困難,計劃在不斷調整,但是它去年10月份新做出的計劃,航天飛機飛行到2015年,至少是2015年,它下一代的航天運載器才有可能投付使用。第二個影響就是可能對美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或者對世界各個國家的載人航天宇航員或者是與航天有關的航天工作者,信心是一個打擊,但是這個事情也不是那麼可悲、那麼可怕,從另一個角度説這也是正常的事,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説也是難免的事,遇到這樣的事,歷史上這事也曾經發生過,這個事發生過以後,我們的探索太空的步伐也不會停止,也不會因為怕出現故障,發生災難性事故我們就停止探索太空,實際上最直接的是今天晚上俄羅斯同樣要發射一艘載人飛船,要往國際空間站上運輸設備和燃料。

  主持人:各位觀眾,就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失事,我們的演播室正在採訪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副研究員陳有榮先生,歡迎大家繼續收看。

  主持人:既然像您所説的,對太空的探索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也許很多人就不明白人類對太空的探索究竟有什麼樣的作用?目前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發展階段?

  陳:人類探索太空是人類拓展生存空間必然的一步,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人類自古就有這種夢想,要跨越這個搖籃進入到空中,還要進入太空裏面去,目前來講,如果從大的太空探索來講,我們日常生活從看電視、看天氣預報、打電話等等,都跟探索太空是離不開的,通訊衛星、導航衛星、氣象衛星,每天都為我們日常生活服務,可以説地球上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太空了,從小的方面講,載人太空探索方面講的話,探索太空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實際上前景是非常遠大的,按照設想的話,人類還要衝上月球,甚至還要載人上火星,比較近的是太空旅遊,太空旅遊觀光,在2001年美國的富翁已經花2000萬美元到天上去轉了一圈,在去年的時候,南非的一個富翁又上去了,接著後面還有計劃正在實行,人類探索太空的求知欲或者是好奇心是沒有止境的,這個還會繼續探索下去。

  主持人:也許人們不明白,這些宇航員都在太空上幹了什麼事?比如説這次哥倫比亞航天飛相就搭載了幾十個實驗項目,其中也包括中國學生他們設想的一些項目在上面,您能不能説一説這些方面的情況?他們都在幹什麼呢?

  陳:宇航員在天上主要是進行各種科學試驗,就拿這次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來説,它是一次科學試驗的任務,它載有86項包括天氣問題、流體力學還有生物學等等科學試驗,其中比較注目的就是有6個國家的中學生設計的蠶、魚、蜜蜂等生物試驗,其中蠶在太空吐絲結繭這個試驗就是由我們國家北京的一個中學同學設計的,他利用微重力因為太空和地面不一樣,地面受重力影響,結絲過程可能在太空微重力情況下不一樣,研究這個過程。

  主持人:換一個環境來觀察一個蠶吐絲結繭的過程。

  陳:對,離開科學試驗以外的話,還包括生物醫學試驗、包括人體上去以後,在微重力環境下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對人體的骨骼生長、發育有什麼影響等等,還包括上去以後可以從天上對地觀察,也可以進行天文觀測等一些試驗。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這次哥倫比亞航天飛機上有七名宇航員,基本斷定都是全部遇難了,人們對他們的生命當然非常惋惜,其實每個國家在培養一個宇航員方面都非常不容易,可能觀眾都非常想了解一下,一個宇航員他能夠成功地飛上天,他的成長經歷一般是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陳:一個宇航員他需要苛刻的條件,包括身體素質的,業務素質的,美國宇航員早期是從空軍和海軍裏面挑選的,後來它也從科學家裏面挑選一部分,現在美國宇航員比如航天飛機上,它分幾類,一個是機長,負責整個航天飛機的指揮控制,一個是駕駛員,是操縱的,隨飛機的一個工程師,負責維修,保障工作的。

  主持人:這些人是不承擔科學試驗任務的?

  陳:這些人也可以承擔一部分試驗任務,但另外一類就是專門的科學家,身體素質比較好的,經過訓練以後也可以上航天飛機。

  主持人:他們一般要經過什麼樣的訓練?經過多長時間的訓練?

  陳:短的幾個月,長的可能兩三年。在選拔的時候,前面那幾類,機長、駕駛員、隨飛機的工程師,都是要從飛機駕駛員裏面選拔,而且經過非常嚴格的訓練,然後上天之前也要經過反反復復地面的模擬訓練,然後才能上天呢。

  主持人:就載人航天飛行來説,大家都知道美國和俄羅斯是處在世界領先水平的,除了這兩個國家之外,當然中國現在也加入進來,不知道世界還有其他國家都在進行什麼方面的研究?水平怎麼樣?

  陳:現在除了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大家以外,其他還有幾個國家也在搞載人航天技術,比如説歐洲,它是在日本、歐洲、加拿大包括巴西,他們目前正在參加美國和俄羅斯牽扯頭的國際空間站的組裝活動,歐洲它是建了一個艙,叫作哥倫布艙,日本建了一個日本試驗室,加拿大建了一個艙,巴西提供一個貨架,他們通過與美國、俄羅斯合作,來發展自己的載人航天技術。

  主持人:但是他們自己還沒有單獨完成他們自己的單獨的飛行。

  陳:原來計劃就是通過先與美國合作,建立一個國際空間站,掌握相關技術後,再獨立發展自己的載人航天技術,當時他們也有一些具體計劃,比如説歐洲曾經準備研究航天飛機,日本也研究航天飛機,但是日本的航天飛機幾經調整,目前也沒有完全放棄,只是規模在不斷縮小,加拿大他們也設想通過和美國合作,以後時機成熟的時候再發展自己獨立的載人航天技術,在90年代載人航天發展曾經進入一個相對低潮,這些國家曾經相繼放棄了獨立的載人航天計劃。

  主持人: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放棄的?

  陳:80年代初的時候,曾經對載人航天商業應用前景有一個比較樂觀的估計,經過幾年的摸索以後,認為載人航天還是處於探索試驗階段,主要還是應該把航天經費投入到應用的國計民生跟人民生活比較密切的方面,載人航天方面發展熱潮有所退減。

  主持人:什麼原因又導致他們又熱衷這個載人航天的研究呢?

  陳:載人航天是航天技術發展的必然,也是人類跨出地球搖籃向太空進軍的一個必由之路,所以技術是必須要發展的,他們一直沒有放棄,一直在發展,時機成熟他們還會發展自己的載人航天技術,這是一個必然,只是步伐有所減緩。

  主持人:謝謝陳先生,謝謝您來到演播室接受我們採訪,也非常感謝觀眾朋友收看這一期的《中國報道》。明天同一時間再會。

  主持人:徐俐 責任編輯:朱同合 導播:滕雙雙 字幕:寧小鴻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