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觀眾朋友您好,歡迎收看《中國報道》。在人類跨地區活動越來越便捷的今天,其他生命物種也越來越多地從自己的領域擴散到陌生的環境,在中國的歷史上蕃茄、玉米等物種的引進,被認為是外來物種引進的成功範例,但同時一種叫食人鯧的南美魚種在中國遭到查沒,也再次讓人意識到外來物種可怕的一面,有資料顯示,被列為世界瀕危物種名單的植物園中,有35%到46%是部分或者全部地受到外來物種入侵的影響,查沒食人鯧結束了一個南美魚種的中國之行,開始了一場關於預防生物入侵的全面大討論,到底什麼樣的外來物種能構成入侵,誰又該對生物入侵負責,就此話題今天我們演播室請來了兩位嘉賓,一位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蔣志剛博士,您好;另外一位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印證博士,歡迎兩位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前不久發生的食人鯧風波。
第一部分:
幾個月前,廣西南寧一家水族館將兩年前引進的一批食人鯧,作為一個表演項目正式推出,引起了當地有關部門的警覺,這種魚體型雖小,卻性情殘暴,攻擊性強,即使是在它的原産地南美也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生物。人稱"水中狼族"。有專家認為,廣西自然環境與南美類似,食人鯧來到新的環境,沒有了天敵,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可能會大量地“屠殺”水中其他的魚類,形成優勢物種,破壞生態平衡,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一觀點得到了廣泛認同,一時間食人鯧事件成了輿論的焦點,並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2002年12月24日,農業部漁業局發出《關於查處食人鯧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全面圍剿食人鯧。2002年12月27日,國家質檢總局也向各直屬檢驗檢疫局發出通知,嚴防食人鯧等有害生物的傳入。北京、上海、廣東、廣西、陜西、重慶等地都對食人鯧進行全面清查處理。
主持人:許多人對食人鯧事件就發出疑問,既然是為了防止食人鯧流入自然水體,大量繁殖,只要禁止商業行為就能達到目的,為什麼還要對食人鯧趕盡殺絕?像一些科普單位可以限量地留用,只要對它們加強管理就可以了,不是這樣嗎?
蔣:你説的對,對食人鯧來説,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趕盡殺絕,因為對於科學普及、對於科學研究,我們可以留下來少量的活體,像在水族館或者一些科研機構可以留少量的活體,因為畢竟人們還是有認識它的價值,有科學的價值,但對普通老百姓來説,就完全沒有必要養它了。
主持人:其實在中國外來物種造成的危害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就像在這之前,還有像外來物種水葫蘆、飛機草等等,已經見諸媒體了,但是外來物種入侵這個名詞使用頻率最高,還是在食人鯧事件發生以後,這是不是可以説,人們對外來物種入侵的預防意識已經非常地加強了呢?
蔣:對,這的確是個很好的現象,表示廣大公眾對於科學、對國家的生態安全非常感興趣,但是對外來物種入侵這個概念,要正確地定義,一個是什麼是外來物種,外來物種指的是一個生態系統以外的物種進入這個生態系統,就是外來物種,是以生態系統為邊界。另外入侵是個主動的過程,就是一個物種它有密度高的地方,向密度低的地方擴散的過程叫作入侵,或者從原來生長的地方到一個新的地方,這叫入侵,但是很多外來物種並不是主動入侵的,像食人鯧一樣,它是人帶進來的,有時候是人有意引進來的,好比我把食人鯧從南美買到中國,為掙錢,所以就把它帶進來了,還有一個是無意的,無意帶進來的,好比説有時候我們都有這種感覺,比如説你到國外去旅行,特別是你到了郊外,或者是到了森林裏面,回來以後,你的鞋上面帶了些草籽,草籽你可能不注意就帶到中國來了,那些草籽很可能就是外來物種,因為中國沒有,一旦落到泥土裏面,它就生長髮芽,然後就形成種群,所以作為外來物種入侵要正確地定義。它指的只是外來物種主動進入一個生態系統的過程,叫外來物種入侵。
主持人: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好多物種都是境外引進來的,而且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可以説是密不可分,成為不可缺少的食品,像蕃茄、玉米、土豆等等,這就説明並不是所有的外來物種都是有害的,都是不好的。
蔣:外來物種要正確地看待,它有兩面性,有可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益處,就像我們剛才説的蕃茄、玉米、辣椒,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可能它會造成危害,像互葉大米草、紫徑澤蘭、水葫蘆、像食人鯧,它都可能帶來潛在的危害,所以它的危害主要是什麼,就是它擠佔了一個物種在原來生態系統裏面的生態位。
主持人:在中國境內目前已經發現並被確認的外來物種有多少種?
王:按照前一段時間國家環保總局公佈的整個有16個種。
主持人:有害的這是?
王:有害的,就是危險性比較強的外來入侵物種,有16個種,但是這個數量還是相當不完全的,還有許多還沒有包括進去。
蔣:應該説動物方面造成危害,我説的動物就是脊柱動物這一類,包括鳥、魚、哺乳動物有數十種,加上昆蟲或者是植物,就數以百計了,這是兩個數量級的概念,準確的數字目前還沒有統計出來。
王:我們國家現在對這個基本資料掌握的還是相當地全。
主持人:在中國的西南地區發現了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我們先來看一下記者從雲南發回的報道。
第二部分:
雲南省自然生態環境多樣,適合多種生物種類棲息、繁衍,也為一些有害的外來物種提供了溫床。四、五十年代,雲南南部臨滄地區運輸貨物的馬匹因為得了一種奇怪的哮喘病幾乎死光。幾經查證,才發現是因為馬誤食了一種有毒性的草,它的名字叫紫莖澤蘭。更為可怕的是,這種草的生長速度極快,借助熱帶季風的傳播,從緬甸等東南亞地區進入雲南後,歷經五十餘年,紫莖澤蘭已遍佈雲南、廣西、貴州、四川等很多地區,而且還在以每年50公里的速度向北擴展,每到一地,就和當地植物爭奪陽光和水分,其他的草不再生長,侵佔宜林荒山,堵塞河渠,妨礙交通。牧草大量減産。一些名貴的中藥材幾乎絕跡。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昆明分部劉倫輝八十年代就開始研究這個不速之客,然而幾十年過去了,至今沒有找到辦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消滅它。
採訪: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昆明分部研究員 劉倫輝:當時我們採取的辦法一個就是化學防除,用化學農藥去殺死紫莖澤蘭,表面上看起來是殺得死,是有效的,但是在實際應用上,群眾不太接受,不太可行,還做了一個就是生物防治,引進了澤蘭食蠅,我們國家沒有,就是用蟲來治草,這個我們引進來以後它寄生率太低,現在引進了一二十年,澤蘭食蠅並沒發展起來。有人嘗試利用這種植物做纖維板和殺蟲劑。以利用促防除,終因各種原因擱置了。
在雲南另一種令人大傷腦筋的外來物種是一種叫水葫蘆的水生植物,水葫蘆又名鳳眼蓮,原産南美,一百年前被作為花卉引入中國,後逸為野生。水葫蘆主要分佈于河流、湖泊等水域,無性繁殖速度極快。近些年,水質富營養化導致了水葫蘆瘋長,使得滇池的大部分水生植物瀕臨滅絕。每年昆明市政府花在打撈水葫蘆上的錢就不下百萬。雲南省曾做試驗引入水葫蘆在原産地的天敵象甲蟲吃水葫蘆,效果很好,但又害怕象甲蟲成為新的外來入侵生物,這項試驗未能深入下去。
主持人:蔣先生,除了剛才我們片中看到的一些外來入侵物種之外,在中國造成危害的還有哪些?
蔣:在我們中國造成危害的外來物種,一個是互葉大米草,這個當時引進來是為了除淤保灘,在海邊除去淤積的泥沙,保護海灘,起這麼一個作用,防止海浪把海堤給衝壞了,所以引進來一種植物,但是現在已經蔓延到很大的面積,而且把其他的植物給擠掉了,這是一個問題,而且危及到漁業生産,危及到紅樹林,像我們其他的,像紫徑澤蘭,在南方也造成很大的危害,另外在國內,有些魚類的引種也造成了危害,像四大家魚,鰱魚、鯽魚、草魚引到雲貴高原以後,把當地一些土著的魚種給擠掉了,因為當時引種的時候,一方面是四大家魚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不小心把一些雜魚,生活在別的地方的,比如生活在南方的一些小魚,引到雲貴高原以後,把當地小魚的魚籽都吃掉了,擠佔了它的生態位,這樣的例子很多,還有像松材莧蟲,松材莧蟲號稱是松樹的癌症,得了以後很難治愈,把松樹給毀滅了
主持人:有統計嗎?現在造成松樹有多大面積或者是多大的量?
蔣:多大的量,現在可能是造成數以億計。
主持人:現在世界上有沒有個黑名單?比如説這些斷定已經明確了,它就是外來物種不要引進了,有嗎?
蔣:目前沒有,好像沒有。因為物種數目太多了,由於有些還處於入侵的初期,有些入侵不成功,有些雖然是外來物種,但是它離不開人類的照料,好比栽培、養植,離開人類的照料就死掉,像玉米就不會成為入侵物種,辣椒、蕃茄也不會,它必須要栽培,好比經過施肥、除草、殺蟲才行,我們知道的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是什麼,就是那些物種它能夠進入這個生態系統,而且不需要人的照料,能夠自己生長,而且繁殖很快,而且能夠很快地把其他物種擠掉,這個物種叫作外來入侵物種。
王:它已經規劃??了,就像我們當地的野生物種一樣,它在自然界隨便分佈了,實際上外來入侵物種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有些物種的入侵性是相當強的,有些入侵性並不是太強,最近我們搞了一個對比研究,有兩個種,一個就是合貝莧??,有一個是藿葉指甲草??,合貝莧??是莧科的,貝類??植物莧科的,還有一個是藿葉指甲草,是貝類植物裏面石竹科的,這兩個種很有意思,都是7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後期發現的,到現在藿葉指甲草主要就發現在廬山植物園,到現在我們其他地區還沒有見到這個藿葉指甲草,在江西廬山周圍還沒有見到。
主持人:它的危害是什麼?
王:很難説它有危害,只是它已經規劃??了,就是已經在廬山見到了,它不是我們國家自然分佈的種物,這是從外面入侵過來的,或者已經規劃??的,但是好像這20多年它就原地不動似的,它沒有很迅速地擴散,像有些外來種的擴散能力是相當強的,從我們最近研究來看,有許多外來入侵物種,主要是植物方面,可能要有15到20年的潛伏期,這個潛伏期之內,它可能要適應當地的生態條件,大概過了這個潛伏期以後,如果有擴散潛能的,它就會迅速地擴散,而且擴散速度相當地快,從我們這個點圖,過了15年、20年,它的擴散速度相當快,你想最近我們看到,一個就是剛才説的藿葉指甲草??,這20多年,它大概是1974年第一份標本材料,到現在已經是有28年了,它幾乎是原地不動,就在廬山,另外一個合貝莧,傳播速度相當快,它是1979年在泰安採到第一份標本,它作為山東的特有種發表的,一個外來種作為特有種發表了,後來發現它是外來種,1979年到現在大概是23年時間,第一個是在泰安,標本在泰安看到,到現在已經擴散到山東全省境內,以及安徽的北部。
主持人:它擴散出來以後造成危害了嗎?
王:現在還不是太清楚,現在只知道它的擴散速度是相當快的,而且速度是相當驚人的,現在我們北京郊區都有。
主持人:王教授講的是植物方面的,動物方面有什麼例子沒有?
蔣:對動物來説,特別是哺乳動物來説,它的擴散速度與它的經濟價值有關,我舉兩個例子,一個例子就是麝鼠霍家鼠,它是一種毛皮動物,它的皮可以做衣服,所以前蘇聯就從北美把它引到蘇聯,養在一些池塘、一些河流裏面,野生動物就慢慢擴散,從密度高的地方,向中國境內擴內,向中國的東北、三江平原,向新疆這些地區,因為麝鼠它是毛皮動物,人們可以捕捉它,剝它的皮賣錢,所以它快速地就慢得多了,因為人們可以利用它,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霍家鼠,在新疆原來是沒有霍家鼠,就是小老鼠,在新疆沒有,我們修了鐵路,修到烏魯木齊以後,霍家鼠就沿著鐵路,跟著鐵路跑,列車帶進去,慢慢地帶進去,它的擴散速度就非常快,而且現在向南疆擴散,向沙漠一帶擴散,為什麼?它沒有利用價值,因為霍家鼠人們可以剝它的皮來賣錢,可能擴散速度要慢一些,它沒有利用價值,再加上它繁殖能力非常強,所以它擴散的非常快。
主持人:只要這些外來物種入侵了,控制它是很難的是吧?
蔣:一般它成功地入侵,往往它繁殖能力非常強,它的採食能力、競爭能力都非常強的。
主持人:食人鯧事件發生後,人們很自然地會問,既然這種魚這麼可怕,為什麼沒有把它擋在國門之外?那些給中國帶來災害的外來物種,都是怎麼進來的呢?物種入進一般有兩個途徑,除了物種自然的擴散,就是人為的引進,撇開非法走私不説,任何外來物種及其産品要進入中國,都要經過中國檢驗檢疫部門的嚴格檢驗,剛巧一批來自法國的魚苗最近到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讓我們跟隨記者到那去看一看。
第三部分:
10箱2萬尾法國大鯪鲆魚苗作為種用繁殖將被引入山東省。經過各項審批,順利通關,準備接受首都國際機場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現場查驗。為了加快通關速度,現場查驗階段一般比較簡單。
首都國際機場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科長 王永衛:臨床檢查時包括核對數量,查驗包裝,看看它的成活情況,還有有沒有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症狀,口岸檢驗檢疫臨床檢查做完以後,就運送到目的地,由內地的檢驗檢疫部門再對其進行後期檢疫工作。
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物檢驗檢疫處副處長 王松:這批貨物在通關之後,還要進行隔離,我們要求現在對大動物要求是隔離45天,對其它動物要求是隔離30天,在隔離期間我們對動物還要做進一步的臨床檢查,以及疫病的檢查,有必要還要進行抽血檢查,對動物産品我們要求在動物産品進境之後,要進入我們指定的生産加工企業和冷庫,我們加強進境動物和動物産品的檢驗檢疫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國外的動物傳染病和寄生蟲病不進入我國,保護我們國家的農業、牧業、漁業的生産和人民的身體健康。
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植物檢驗檢疫處處長 種焱:進境植物檢疫和動物檢疫是相似的,主要是為了防止國外的危險性有害生物隨進境植物傳入我國,危害我國的農業生産,保護我國農業的健康安全。
主持人:也就是説如果食人鯧從海關進入的話,根據現在的法律法規和部門的規章制度,食人鯧如果它本身並沒有什麼疫蟲、也沒有什麼病蟲害的話,那它是不是可以安全地過關?是不是這樣?
蔣:應該説是這樣的,為什麼就是我們目前的動物檢疫法、植物檢疫法、防疫法這類,都是看你進來的活體上面是不是攜帶著病源體,是不是可以導致疾病、導致傳染病。
主持人:如果食人鯧沒有病蟲害,沒有疫情,它就可以安全合法地入境?
蔣:對。
主持人:如果一個外來物種已經進入國門了,有沒有一些部門直接對它跟蹤,進行監控,使它的危害減小?有這樣嗎?比如説發生任何問題,都有部門來對它負責?
蔣:目前沒有,比方説大家可能發像我們的城市裏面,最近這幾年草地多多了,而且草長的很好,這些草大部分都是外來的,都是北美引進來的草,對這些草引進來以後,沒有人監控它,好像沒人監控。它們就是外來物種。
主持人:那現行的規章制度、法律法規也沒有明確地規定嗎?
蔣:沒有,如果能夠採取一種登記的制度,什麼時候進來了,引到哪個地方去了,如果你要監測的話,你可以有目的的進行監測,要不然的話你不知道到哪去了。而且引進來一段時間以後,你可以繼續注視他們,好比説你再次轉給誰了,轉到什麼地方去,應該有記錄在冊。
主持人:也就是説一個外來物種能不能引進,應該有一個科研部門,或者是專門的部門進行蒐集整理,列出一個名單,提交有關部門,現在有這樣的部門嗎?
蔣:目前沒有,像我們引進草籽的話,我們發現它能不能栽活,能不能長好,發現它是不是會造成危害,會不會成為雜草,沒有人關心那一點。
主持人:既然這樣,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有關外來物種的問題,中國的法律體系方面還是空白,可以這樣説嗎?
王:幾乎是空白。
蔣:像國外注意到外來物種這個問題,也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像在生物多樣性公約裏面,納姆薩公約裏面,關於捕鯨的公約裏面,有關外來物種或者是人們捕鯨的時候、漁業生産的行為準則裏面,都是最近一二十年才有相關的條款,我們國內對這個問題的立法目前還沒有,只是在21世紀議程裏面提出對外來物種的危害要有充分地認識,對物種引種的時候要進行評估,但這只是建議而已,我們還沒有相應的法規。
主持人:到目前為止,這些法律法規裏頭,涉及到外來物種入侵這樣的條目有嗎?
蔣:現在我們國家的法律系統裏面好像沒有,像21世紀議程實際上是一個政府文件,我們現在目前活的動植物進出口,我們關注的就是它是不是攜帶著病源體,好比説像你剛才説的,是不是有莧蟲,是不是有寄生蟲,有沒有致病的微生物、病源體,只是關心這方面,沒有關心這個物種引進來以後還會大量繁殖,排擠其他生物,沒有關心這個物種引進來以後,它是不是會向周圍的環境裏釋放一些毒素、有害的化學物質,危害其他生物的生存,沒有關心到這一點。
主持人:到底缺少了哪一塊使得食人鯧能夠順利進入中國?
蔣:我們目前沒有一個外來物種法或者叫物種法,我們應當有一部這樣的法律,就是對瀕危物種的保護,對資源物種的利用,對有害物種的防制,和外來物種的引入,對這種行為加以規範,一個是我們今天談外來物種,一個外來物種引種應該走什麼程序,首先是向哪個部門申請,然後什麼樣的機構進行登記,進行監測,最後看這個物種能不能成功地在中國的生態系統裏面生存下來,它會不會擴散,這個過程我想應該引進一個物種,需要10年或者20年的監測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它的入侵危害不是一兩年,不是一兩天能表現出來的。
王:上一次在國家環保總局提到這個建議了,我們對外來物種,我們引進外來物種要實行登記制度,你登記了以後,總知道是哪個物種已經引過來了,將來它如果入侵到自然系統的時候,我們知道它什麼時候引過來的,至少這個信息我們清楚。再一個方面,從法律方面我們還要對有危害潛能的這些外來種,是要檢測的,不能讓它進入我們的生態系統,自然的生態系統,比如説一些物種它作為外來入侵物種,在我們的周邊國家已經造成很大危害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以法律手段,把它拒之在國門之外。
主持人:通過剛才兩位談話,也就是説要想制止外來物種的入侵和危害,還是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是這樣的。感謝兩位就外來物種的問題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兩位。食人鯧並不是第一個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食人鯧事件算得上中國預防外來物種入侵的一個成功案例,要使紫徑澤蘭的悲劇永不再發生,靠少數從業人員的職業敏感是不行的,保護生態安全、預防生物入侵必須有法可依,我們的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有關部門正在為此努力,農業部漁業局正在起草一個水産苗種引進管理辦法,國家環保總局聯合中國科學院,前不久已經擬出一份重要外來入侵物種的名單,並提交了國務院審批。好,感謝觀眾收看今天的《中國報道》,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