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觀眾朋友,你們好!歡迎收看中國報道!今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二十五週年,是繼去年實現邦交正常化三十週年進一步發展日中關係的又一個良好時機。兩國的地方交流是兩國多渠道交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探討中日兩國地方交流的成果、經驗以及今後的發展方向,“中日地方交流促進研討會”1月10號在北京召開。就中日地方交流的現狀以及這種交流對中日關係所起到的作用等問題,在稍後的演播室裏,我們還將採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政治室主任高洪先生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林曉光教授。首先請看記者的相關報道。
解説:
“中日地方交流促進研討會”由中國外交部外事管理司與日本自治體國際化協會共同主辦,來自中日兩國的各方人士200余人參加了此次研討會。中日兩國地方交流起步早,發展快,形式多樣,領域廣泛,成果顯著。現在兩國的友好城市已經發展到200多對。友好城市數量的增加和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兩國的經貿,科技,教育,文化合作關係。對於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和個人從事國際交流活動,中日兩國的中央政府給予一貫的支持,並積極倡導兩國地方政府之間開展實質型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外交部外事管理司 司長 吳正龍:因為我們認為,地方政府開展國際合作實際上是雙邊關係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地方交流主要是紮根於民間紮根於民眾,所以它在促進了解,增進友誼,推動雙邊關係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召開本次研討活動是為了慶祝《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25週年,以及日本自治體國際化協會北京事務所成立5週年。1978年8月《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在北京簽訂,24號在日本交換備忘錄的時候,時任中日友好協會會長的廖承志宣佈中國的南京和日本的名古屋結為友好城市。因此南京和名古屋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後結成的第一對友好城市。
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南京市和名古屋市決定在南京建一個飯店,作為中日友好城市的象徵。於是南京市廣州路上就增加了一個叫“古南都”的星級飯店,來南京的日本人特別喜歡古南都飯店,甚至有一些日本客人除了古南都,哪都不肯住。
南京古南都飯店副總經理 小川幸二:這個飯店成立以後,可以吸引更多的日本客人到中國南京來,他們的目的不一樣。對商務客人來説,他是來工作的;但是對於旅遊客人來説,由於這個飯店的成立,日本客人更願意到南京來,希望更加了解中國、了解南京。從這一點來説,對於吸引日本客人來中國有很大的好處。
在飯店的大堂裏,有一面鐘特別引人注目,這面鐘是名古屋市在古南都飯店成立初期贈送給飯店的紀念品,叫木偶鐘。
南京古南都飯店總經理助理 崔南新:一邊是代表南京的中山陵,另外一邊是代表名古屋市的名古屋城,準時報時的時候,它能夠翻開來,一邊是象征南京市的想象中的動物麒麟,另一邊是名古屋市的一種象徵吉祥的動物金(魚虎),中間還有彩虹連接,表示兩個城市的友好交往。
在中日關係的歷史上,南京代表著一段血寫的事實,因此來南京的日本客人不只是要看一看這裡的風土和人情,他們還希望能夠親身了解那一段歷史的本來面目。所以,很多日本人都要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去看一下。據不完全統計,在2001年,來紀念館參觀的日本觀眾達到四萬多人,2002年來參觀的日本觀眾已經超過了五萬,新年伊始的1月上旬,來參觀的日本觀眾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這些日本人中包括學者、老兵、高中生等。1月5號,一些日本歷史老師也來到紀念館參觀。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副館長 王偉民:像這樣的團非常多,而且這個團也正好是我來接待的。這個是一位日本的老歷史教師,他組成的一個日本教育和平協會,把日本的許多高中歷史老師組織起來,到這裡來看這一段歷史,通過了解這一段歷史,把歷史的本來情況告訴日本的青少年。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日之間的經貿往來也日益活躍,但是也有一些日本商人對於在南京投資心存疑慮,認為由於“南京大屠殺”那段特殊歷史的原因,南京人民在感情上不會接受他們,因此投資也不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南京夏普電子有限公司 董事總經理 竹中正:我們這個公司建成五年以來,我們覺得江蘇省和南京市的市民對我們都是比較友好的,我們沒有感到讓我們有疑慮的地方,所以我們覺得在這片土地上感覺到更多的是友好和善意。
南京夏普有限公司目前的主導産品包括液晶電視機,液晶數據投影機,數字攝像機等。産品出口到日本、東南亞、歐洲、美洲、大洋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五年來,南京夏普實現銷售收入超過44億元,其中出口創匯3.5億美元,是南京市的主要創匯大戶和利稅大戶。
南京市外事辦公室主任 傅成:我們跟日方交往中常常説的兩句話就是“前事不忘,後世之師”,但是我們同時也講“銘記歷史還要面向未來”,友好和平和發展是有利於中國人民的事情,所以我們作為南京有著特殊歷史的一個城市,更應該為中日友好去做出我們特殊的貢獻,起到特殊的影響,在這個方面我們去積極推動,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日本是中國締結友好城市最多的國家,而且交流的內容非常廣泛,不僅僅局限于你來我往,參觀訪問,而是有很多具體的交流項目,這對於推動兩國地方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日本國內仍有一部分人不希望看到中日友好,不願意正視歷史,連續發生歷史教科書和靖國神社等問題,使中日關係受到了嚴重損害。2002年12月24號,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表示,他將不顧亞洲國家的一致反對,計劃在2003年參拜靖國神社。另外,日本防衛廳一直在醞釀修改自衛隊法,並將派遣陸上自衛隊前往伊拉克協助美國打擊伊拉克。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先進的宙斯頓號“霧島”號已經開赴海灣。在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問題上,日本防衛廳也表示日本將緊隨美國加緊開發和部署海基和陸基攔截系統。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最近一系列的行動對地區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眾所週知,中日兩國有著兩千年的友好交往歷史,如何在新的世紀裏,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進一步加強兩國在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成為中日兩國政府和人民十分關注的問題。在本次研討會上,日本自治體國際化協會理事長二橋正弘先生認為中日兩國有著傳統的友誼,在新的世紀裏,中日地方之間交流將更為深入和親近。
日本自治體國際化協會理事長 二橋正弘:中日之間是一衣帶水的鄰國,歷史上的交往源遠流長,對日本國民來説,這種關係是任何國家所無法比擬的,是非常富有親近感的,而且兩國有著相同的文化背景。有這樣的基礎,便於兩國人民深入地親近地交流。
在日本國內,雖然右翼勢力在極力美化侵略和否認侵略歷史,但是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敢於正視歷史,並致力於中日友好事業。60多年前,日本老兵山口成太郎將南京紫金山下二月蘭的種子帶回日本,種在自家院子裏,起名紫金草。懷著贖罪的心情,他免費向人們贈送花種並四處演講,揭露戰爭的殘酷,呼籲世界和平,如今紫金花已經在日本廣為繁衍。他去世後,他的兒子山口裕博士組織了紫金會,還成立了紫金合唱團。2002年3月,團員們來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奠30萬中國死難者的亡靈,向死難者謝罪,並含淚唱起《紫金草的故事》。歌中唱到,花的故鄉呦,燃起過濃煙烽火,微風聲聲呦,鐵蹄下哀歌綿綿,往事慚愧呦,如噩夢不堪回首,手捧花兒呦,以表示深深歉意!
主持人: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結合中日地方交流研討會的相關情況,就中日關係發展的相關問題,現在我們開始採訪高洪教授和林曉光教授,首先歡迎兩位到我們的演播室來接受我們的採訪。前面的新聞中我們也看到了,中日兩國舉行了地方交流的研討會,所以第一個問題我想請教一下,地方交流和兩國間中央政府的交流有什麼不一樣?它對於兩國關係的發展有什麼樣積極的作用?高教授。
高: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區別,因為中央政府它作為國家主權和利益的代表,它掌管的是整個國家統一的立法權、外交、軍事、經濟、財政,最高政策制定這些權限,而地方政府它是中央政府的分支機構,它掌握的實際上是一個固定區域內的一些地方性事務,或者説叫作不具有國家的外部特徵,所以在地方對口交流這個層面上説,那些涉及到國家主權的一些直接的矛盾衝突不是直接顯現出來的,它只是作為一個大的背景,這就意味著地方之間的這種對口交流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主持人:就是説地方交流是比較靈活的。
高:比較靈活。
主持人:對於兩國關係的發展能夠起到比較適當的補充作用,是這樣嗎?
高:是。還有一點就是説因為國家是由不同地方組織起來的一個聚合體,地方交流繁榮發展,對整個國家關係來説,它是一個量的積累,久而久之,如果搞的很好的話,它也會産生一種質的飛躍。
主持人:高教授,您認為中日兩國這種地方交流它主要是集中在哪些層次和領域?它有什麼特點?
高:從層次上説,因為中國的國家體制和日本的議會制度,它實際上從政治學角度説,都叫作單一政府體制,最高的是中央這一級的權力機構,二級權力中國方面咱們知道有省、市、自治區,日本它叫作都道府縣,再往下我們有鄉、區,還有村鎮,日本叫作市町村,就是説從層次這個意義説,中日之間有完全對口對等的這種交流平臺,作為領域,不同的經濟領域,不同的企業集團之間,也仍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互通有無,調節餘缺,或者説相互發揮各自優勢這些原則去開展一些靈活多變的這種交流。兩國之間的地方交流還是有很多明顯特徵的,一個是起步比較早,從民間外交時候地方和民間就有過廣泛的交流,並對政府國家間交往的恢復有過很好的推動作用,這是第一。再一個兩國之間的覆蓋面和增長速度都非常好,我看了一下去年一年中日兩國地方交流的城市和地區就有很長足的發展,比如説遼寧對日本釜山縣、神奈川縣的交流,還有天津對日本四日市的交流,還有河南南陽對丘田縣的??這很具體的很小的兩個區域之間的交流,應該説都是很有意義的,再有一點就是兩國地方交流從一般意義上的友好往來,逐漸走向經濟合作,並進而發展到科技含量比較高的合作項目,剛才談到去年搞的那些地方交流,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環境保護、城市發展、災害防治還有農業科技合作,應該説整個水平在不斷提高。
主持人:這是中日兩國之間的特點,林教授對這個問題有什麼補充?
林:比方説去年作為中日邦交正常化30週年這個慶祝活動,雙方都派出了很多互訪的交流的團體,其中很多就不一定是由國家對國家來派出,很多就是地方對地方,很基層的,在日語它叫草根的交流,在草根的交流我想它對日本國民的影響,對日本國民對中國的認識可能更細微,也更直接,可能更深刻。
主持人:高教授,兩國政府對於這種民間的或者説地方的這種交流,是持什麼樣一種態度?有什麼樣的經驗可以總結?
高:毫無疑問,地方的交流離不開中央政府的支持,因為從結構上説,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下屬機構,是分支機構,反過來説,之所以中日兩國地方的民間的交流能做得比較好,能走到今天,恰恰是中央政府支持的結果,恐怕今後中央政府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日本政府,對發展兩國關係,支持地方交流上,還會採取一種繼續支持,給更寬泛的、更好的政策,這樣一個方向,對地方來説,如何開動腦筋,如何爭取走出新的亮點,簡單説就是如何用好這個政策的問題。
主持人:高教授,我們知道您在日本剛剛講學回來,在日本呆了一年,您這種交流屬於文化或者教育方面的交流,這種交流和地方交流對於兩國關係的這種影響,怎麼樣去看待他們之間的這種不同?
高:毫無疑問,廣義上的地方交流也包括文化交流,或者是科研機構、高校之間的交流,我自己是這樣來看這個交流的,就是説日本同中國開展友好合作交流的地方民間團體,它大致分成兩類,一類是發自內心的對中國持友好態度的,比方説深刻懺悔戰爭罪責的老兵,非常感謝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養育的一些學者,還有一些積極從事友好活動的人士,這是一種。還有一種是經濟利益誘導型的,比如説經濟團體,認清了兩國的長遠共同利益,知道在中國崛起發展過程中,積極參與、積極支持,能夠取得雙贏效果,我把它一種叫作懂得大義,一種叫作識得大局,這兩個是有區別的。
主持人:林教授,您怎麼看待未來中日兩國的地方交流發展的前景?有哪些領域還可以值得開拓您覺得?
林:從大的方面來説,我個人認為恐怕現在兩國之間地方交流經濟方面可能是大家比較互相注意的一個重點,我覺得可能在文化教育上的交流,在重視經濟交流的時候,不應該忽視文化教育上的交流,特別是年輕人、下一代人、中學生這些交流,如果加強的話,恐怕能夠對於兩國國民之間加深對對方的了解,建立這種互相信任的關係,可能有更好的、更大的益處。
主持人:在節目一開始我們談到了,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25週年,在新的國際形勢下,兩位專家怎麼樣看待這個條約對於兩國關係發展的現實意義?
高:我覺得儘管這個和平友好條約已經歷時25年了,應該説它的現實意義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就兩國的長遠利益説,保持一個穩定良好的國家關係,取得共同繁榮,這個大的方向不會發生變化,堅持兩國友好關係,在友好合作當中取得雙贏,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國家黨的十六大現在定的對外交往的時候有八字方針,我們的態度叫做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日本作為一個我們最大的一個重要的鄰居,一個鄰國,我們當然要和它搞好關係,這一點應該是不會有變化的。
林: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在1978年簽定的時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有一個“霸權條款”,就是兩國共同反對在亞太地區推行霸權主義,雙邊條約裏邊寫上這一條很少,當然寫上這一條有當時的國際背景,但是這一條過了25年來看的話,仍然沒有失去它的意義,冷戰之後國際上、世界上仍然有霸權主義,仍然有強權政治,所以這個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有了這一條,就是反對霸權主義這一條,恐怕只要世界上沒有消除霸權主義政策行為,這一條就是有意義的。它不僅對中日雙方有意義,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甚至對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意義,我想可以這樣説,如果説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時候,通過中日兩國政府的聯合聲明,對台灣問題作出了一個解決,基本上一種解決的話,那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實際上反映了兩國政府對維護地區安全要承擔共同的責任,這樣一層意思。
主持人:觀眾朋友, 就中日地方交流的相關情況,我們正在採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政治室主任高洪先生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林曉光教授。,稍後歡迎繼續收看。
主持人:説到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確實是中日兩國人民都有著世代友好的良好願望,但是確實中日之間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解決,比如説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在前不久小泉純一郎表示要在2003年就是今年要再一次參拜靖國神社,高洪教授,您是怎麼樣看待這個問題的?他為什麼要提前宣佈這一消息?是什麼目的?
高:小泉首相在日本秋季國會開幕時間不長,就匆匆忙忙地宣佈要仍然繼續參拜靖國神社,我想他這個做法是出於這樣幾個動機,一個在經濟政策並不十分奏效、政權不夠穩定的這樣一個形勢下,打出一點政治上的強硬態度,取悅政界、財界的鷹派勢力和極端民族主義勢力,這是第一點,再一個就是他宣佈參拜靖國神社就能夠贏得神道系統的各種利益集團,還有遺族會這樣大型的利益集團的這種支持,從對外的意義上説,他提前宣佈仍然要參拜靖國神社,等於是放出一個空氣,試探周邊國家的反應,當然這裡邊也包含著他早一些放出風來,減少突然參拜帶來的震動的意思在裏邊。
主持人:林教授。
林:我覺得作為小泉他去參拜靖國神社,恐怕與他本人的政治理念,也有很大的關係,就是他加入政界以後,他的所謂的導師式的人物,就是??,而??的前輩是安心潔,所以即使在日本保守的政黨自民黨裏面,安心潔這一派也是比較保守的,可能是最保守的一派了,所以這樣一以貫之的話,他抱著這樣的理念加入這樣一個派系,又多年來堅持這種理念,他不會輕易地改變自己這種政治理念,他要通過自己的政治行為,來實踐這種政治理念,還有一個原因,也跟國內政治有關,就是今年9月份自民黨要進行總裁選舉,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如果小泉要爭取競選連任的話,他要在黨內取得支持,要在國內取得支持,他自然要像剛才高教授所説的那樣,採取很多行動,來爭取那些比較右的利益集團對他的支持。
主持人:確實在日本國內有一些人對中國非常地友好,並且身體力行地去推動中日關係的發展,但是也有一些人不能夠正視歷史,並且經常散佈中國威脅論,在釣魚島問題上頻生事端,林教授,您覺得為什麼在日本國內(對中國的態度)有這麼大的反差?
林:我想一個是日本國內的社會現實反是映出來這樣一種情況,就是日本社會現在也正在進入一個轉型的階段,在轉型的這個歷史時期當中,各種各樣的言論或者思想、主義、流派,可以説是層出不窮,反應在對中國的認識上恐怕這兩個極端就比較明顯,特別是隨著中國最近幾年經濟不斷持續地增長,兩國在經濟實力對比上的差距在縮小,而在中國的國際政治影響不斷擴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未來如何發展,日本將怎樣看待中國的發展,成為在日本可以説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代表各個利益集團的各個階層的這種思想觀念很多,我想這是不足為奇的,而且日本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任何一種觀點都有表達自己的渠道和機會,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是跟日本社會發展轉型時期相關。
高:對待中國發展,歷來日本的政界、財界還有整個社會上都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一個就是説把它看成是一種積極的、自己也能從中發展的機會,還有一個就是實際上是以鄰為壑的態度了,把中國的發展看成對自己的威脅,這兩種反應在日本社會應該説是處於兩個極端,客觀地説,更多的經濟界或者是社會其他領域人士,或者叫作社會主流,還是持一種居中態度的,但是兩個極端表現得比較明顯,所以就給人一種反差很強烈、很大的這種印象。
主持人:剛才我們談到了在日本國內,在對中國態度上的這種反差的原因,您覺得怎麼樣正確地看待日本國內這種反差,這種態度?怎麼樣正確認識中日兩國關係的現狀和今後的發展?
林:第一我想是客觀地、全面地去看待日本國內對華認識、對中國這種認識發生變化這種情況,特別是就像剛才高教授所説的,實際上持中間態度的這種人或者説力量,在日本還是大多數,持友好態度的和對中國不友好態度的,恐怕都是少數,但是一般來説,媒體它報道的時候,它當然報道那些活動比較多的,能夠有影響的、極端的、兩頭的東西,而大多數中間的東西它可能不太報道,而這兩國的國民又都是通過媒體去了解對方,去認識對方,所以這樣一來,我覺得比較全面地報道、比較全面地認識和冷靜地分析,可能是我們去分析日本國內情況的一個最基本的應該把握的尺度。
主持人:高教授您對未來中日關係發展的前景怎麼看?
高:我同意他的觀點,作為方向當然兩國政府和民間都應該朝著良好方向去努力,因為我們常説歷史是凝固了的現實,現實是流淌著的歷史,我們今天的現狀到明天看,給我們明天的子孫後代看,它仍然是一個歷史問題,我們應該通過雙方的努力合作,為子孫後代留下一段友好合作、共同繁榮的歷史,這才是方向。
主持人:好,非常感謝高洪教授和林曉光教授到演播室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你們二位。觀眾朋友,剛才兩位專家結合中日地方交流研討會的相關情況,就中日關係發展的問題作了詳細的分析,今天的《中國報道》節目就到這裡結束了,感謝您的收看,明天的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主持人:王世林 責任編輯:張立勇 導播:趙妍妍 字幕:寧小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