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2003年人才就業趨勢


  主持人:觀眾朋友您好,歡迎收看《中國報道》。根據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由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預計2003年中國將凈增就業崗位100萬個左右,另外由於申辦奧運成功和西部大開發的進一步實施,也會帶動一些行業的人才需求,2002年剛剛過去,2003年的人才市場前景究竟如何?人才市場會有什麼新的趨勢?就有關人才的問題,今天我們的演播室請來了兩位嘉賓,一位是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通訊先生,王先生您好;另外一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先生。好,首先請看記者發回的報道。

  在北京市海淀區靜門北裏煙樹商務樓內,記者見到了剛榮獲第一屆中國十大海外歸國創業人物之一的姜汝祥先生。雖然記者在好幾天前就已經預約了姜先生,但工作過於繁忙的他,由於正準備籌備上海、深圳的新公司,最近正忙著向社會招聘新公司的管理人才,記者只能插空採訪了他。對於回國創業後取得的成績,姜先生表示只能用出乎意料來形容。

  北京錫恩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姜汝祥:我回來這一年多的時間,應該講發展的一種感覺超過我原來的想象,我坦率地講,原來沒有這麼樣一個估計,我覺得會是一個很艱難的環境,但是出乎我的意料,我覺得中國的經濟環境在最近這段時間裏面發展得非常好,比如説我們註冊一個公司,在註冊的時候,一個星期就註冊下來了,我們現在去跟客戶在一起談一些諮詢項目的時候,往往不需要去講個人的關係,一下子就能到主題,這個時候你就會感覺到你有多大的才能在這個舞臺上就可以充分地顯現。

  現年37歲的姜汝祥, 2001年5月回國後,成立了北京錫恩企業管理顧問公司,致力於探索用西方管理學理論去思考中國企業未來,創業一年的業績被業界廣泛認可,成為海外歸國創業者中的風雲人物。他的成功同樣吸引了很多也想自己的創業的年輕人。

  採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嚴峻:因為我在實踐中得到了很多迷茫,很多做銷售的迷茫解決不了,就想回來讀MBA,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是為了解決這個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完了,我覺得還不夠,因為我看到報紙,姜博士寫的文章又引發了我的一些想法,覺得那可能是(解答困惑的)一條路。

  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共有46萬留學人員在海外深造,他們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其中九成以上取得了博士或碩士學位。在他們當中,已有14萬人歸國創業,並且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長。

  北京錫恩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姜汝祥: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到現在為止我初步算了一下,有一半的人基本上都回來了,這一半的人裏面主要其實是三類,第一類是做技術的,這一批人比如説在國外的銀行裏面做電腦,還有在一些生物制藥領域裏面做研究,但是他們非常有技術,所以回來以後在國內大企業或者他們創辦企業,還有一類就是在國外的一些大公司裏面做到相當高的職位,然後國內的一些大公司再吸引他們回來,還有一類就像我這樣的,就是在某一個領域裏面,特別是在諮詢、管理,國內做得非常非常好,而且這個前景特別好,所以這部分人回來的也非常多。

  據統計,目前中國已擁有60多個留學生創業員,留學生回國創辦的企業近4000家,年産值超過一百億元人民幣。數十萬計的“海歸派”正在成為一個加速中國經濟起飛不可缺少的階層。而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更為這些海外歸國人員提供了一個盡情施展自己才能的廣闊舞臺。

  北京錫恩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姜汝祥:我們更重要的把自己看作一個橋梁,也就是説連通中國和世界和國際化的這樣一個橋梁,這樣的話我相信中國的這個橋梁的這種需求是越來越大的,中國進入世界或者融入世界的趨勢是越來越明顯,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回來。

  隨著大量海外歸國人員的回流,中國人才市場的競爭更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記者在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了解到,進入人才市場的人員,學歷層次以大學本科學歷為主,部分熱門的招聘專業還出現了需求的學歷層次逐漸上升的趨勢。

  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市場部經理 郭衛東: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的供求情況看,高端人才主要是呈這種資源束縛型,也就是説高端人才的需求大於供給,低端人才主要是呈這種需求束縛型,也就是説它是供給大於需求,剛剛加入世貿組織的時候,有一些媒體報道,就是説我們加入世貿組織,人才可能有一個跳躍式的發展,實際上我們觀察還是這種漸進式的發展。

  儘管北京市的中高級人才市場才開業不久,但每星期舉辦三次的招聘會仍然吸引了不少人,四十多個招聘單位的展位前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應聘者。從湖北來的陳思源先生已經是第二次參加這裡的招聘會了,他認為參加這樣的招聘會能給自己帶來更多擇業的機會。

  應聘者:我本人除了工作以外,我自己還發明了個專利,我就想通過這個招聘會,找到一個我的合作夥伴,能夠儘快地把我的專利轉化為生産力,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類。

  在招聘會現場,記者發現每一位應聘者在進入招聘會時,都會刷一張卡。原來這是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新設立的人才卡,每一位應聘者的所有資料都已經建立在這張人才卡上,應聘者在參加招聘會時只需要刷一次卡,招聘會現場所有的招聘單位的電腦裏就能能了解到應聘者的相關資料。這種科學的招聘手段為人才的管理提供了最便捷的方式。

  北京市中高級人才市場經理 馬新軍:這種人才卡現在一共累積建立3萬張了,將近3萬人次了,當然人才市場屬於雙向(選擇),我們是一個人才服務機構,單位需求量上升給代表著個人的供應量要上升。

  據了解,由於網絡與先進科技的介入,手機也成為求職者的“掌中寶”,深圳、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先後開通了“手機短信求職服務”,為求職一族找工作開闢了一條新通道。

  北京市人才網工作人員 宋堯天:這是北京市人才第一家推出的手機短信求職服務,就是説求職人只要在這裡填一下他的個人基本情況,在後邊勾一下他欲從事的職位,這樣我們系統裏如果有適合他的最新招聘崗位,就會在第一時間內發送到他的手機短信上,也就是説他找工作不用四處奔波了。

  由於網上招聘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求職者所接受,因此網絡也逐漸成為反映人才走向的晴雨錶。

  北京人才網經理 李群英:從今年的情況來分析明年2003年的行情來看,我們預計一個是信息類,一個是市場營銷類,另外一個就是建築類,相對來説可能比較火爆一些。

  據有關人才供求資料顯示,目前招聘專業數量排名前20位的分別是:計算機硬體、信息工程、土建、市場營銷、保險、機械與儀器儀錶、行政管理、中西醫、輕工糧食食品、廣告、會計、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市場管理、計算機軟體、飯店管理、中等職業教師、計算機網絡、翻譯、國際貿易。

  此外,房地産建築、醫療器械、管理方面的人才也將成為2003年新的熱門。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急需的各類人才將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漸增多。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有關人士認為,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申博、申奧的成功,以及中國西部的進一步開發,肯定會影響到2003年的人才市場,兩位對2003年的人才市場前景怎麼看?

  王:我有個看法,總體來説我們的市場前景是看好的,也可以這樣説,四個字來概括,叫作供求兩旺,這是為什麼呢?經濟學上有這麼一個道理,就是説如果我們經濟發展得好,人才市場就繁榮起來,由於我們加入世貿組織,由於我們申奧申博成功,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我們的很多因素就在拉動經濟,使得經濟發展得更好,這麼個總背景之下,人才市場肯定會繁榮起來的。細講的話還可以有差別,比方説我總認為是這樣,高層人才市場,就是高端市場供小于求,但是低端市場供會大於求,如果這麼來分析問題,非常可能明年的市場就是説明年的市場高層人才特別是雙高人才,指的是什麼呢?一個是企業經營管理者,一個是專利技術的發明人,這兩種人才會短缺的,但是低端市場,一般勞動力市場這個人才的供給可能比較多一些。

  蔡:我們把人才市場再擴展一些,我們看勞動力市場,我認為由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申奧申博的成功,以及西部開發的實施,我們從勞動力市場的角度看,也應該是供求兩旺,為什麼説呢,首先由於我們獲得了新的經濟發展機遇,我們的投資都要加快,生産的開工率會大大提高,這樣對勞動力的需求會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勞動力非常豐富的國家,而且我們目前還有1-2億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城市還有一部分在等待工作的職工,這兩個方面匯成一股力量,我預計2003年的勞動力市場上會是相當活躍。

  主持人:就像兩位前面儘管提到了人才市場供求兩旺,但實際上就就業崗位而言,還是出現了供大於求這樣的局面,中國求職人數基數的增長最主要的原因在什麼地方?

  王:我認為有兩條,第一條就是什麼呢,就是我們高校招生擴招以後大學生畢業了,第一輪開始了,使得我們的大學生每年有大量的學生要走向市場,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數字,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國內的産業結構調整,有些職工要下崗,下崗之後他要重新就業,這麼個狀態之下,使得我們供方就明顯地大概要膨脹起來,今年北京市就是三個蘿蔔一個坑,三比一,供求比是三比一,像這麼一種比例情況之下,就會使得有些人感到就業有點為難。

  蔡:這些因素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就是説只有在有一個勞動力市場發育了的情況下,才會有這種供需兩旺的狀況,而且在這種人才的競爭和勞動力的競爭中,勞動力市場才能進一步發育,因此是一種好事,比如説高校擴招的學生進入勞動力市場以後,他們首先其實和前幾年已經不一樣了,前幾年他們只是一個中學畢業生,四年以後他們成為一個有更高的人力資本素質的一群新的就業者,這樣他們對新的産業結構變動,對新的經濟機會的適應能力就大大提高,與此同時,他們可能不僅是一個被動的求職者,他們可能還是創業者,可能是就業崗位的創造者。

  主持人:有關專家預計,在未來幾年中國將迎來又一個高潮,就是留學人員回國潮,這些留學人員回國以後,會不會對中國的人才結構産生一定的變化?

  王:我認為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是個利好消息。為什麼呢?因為留學生歸國,他們不是一般的人力資源,一般的勞動力,他們是經過大學教育,乃至於碩士、博士這個教育的這樣的一些人力資源,人力資本,因此我們説,他們回國以後,對優化我們國家的人才結構很有好處,同時因為他們就業不是單純就業,他要創業,他們很多是創業的,創業的過程中不僅自己就了業,而且給更多的人、更多的學生提供了就業機會,因此我們説這實際上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蔡:人才勞動力是有一個結構的,這個結構就需要不同層次的人我們都要有,比如有的處在管理崗位,有的在技術領域,有的是普通的熟練勞動力,也有一些普通的非熟練勞動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還有我們要舉辦奧運會,要舉辦世博會,都是意味著我們要加入國際競爭,國際競爭意味著要有懂得國際競爭知識的人才,留學人員他們的外語水平和國外工作學習的經歷,都使他們賦予了這樣的特殊的人力資本,所以他們是我們特別需要的。

  主持人:新世紀的人才競爭可以説是一場沒有國界的人才競爭,國際性的人才競爭得最激烈,中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吸引和留住這些人才呢?

  王:現在我們正在貫徹這麼一個人才戰略,叫什麼呢?三種方法留人,第一種就是要事業留人,要給大家一個事業舞臺,第二種就是感情留人,讓他們感到這很溫暖,這是一個需要他的地方,第三個就是適當待遇留人,就是給他們相應的經濟報酬,現在看來這三條加起來實際上是一個好的環境問題,我們在國內要造成一種環境,這種環境適合人才成長,能夠使人才在這發揮他的才華,能夠有一個事業舞臺。

  蔡:招攬人才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叫事業留人、事業招人,事業招人和我們中國經濟有沒有競爭力,有沒有發展前途有密切的關係,因為首先我相信大多數,比如説留學歸國人員,或者説我可以有很多機會工作,但是我選擇了在中國工作,這樣的一些人來説,我認為第一個影響他們選擇的動因還是中國經濟有潛力,有發展前景,是最有事業可幹的,在如何保證中國經濟繼續發展,有可持續性,我想這裡也包括一個發揮中國比較優勢,其中包括人才優勢,從這個意義上説,我覺得中國人才勞動力的優勢在哪呢?應該説在現階段不應該是高科技或者説去跟別人拼比博士、專利、碩士等等,而是説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們有一支比較高素質的普通勞動者隊伍,因此我們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這個勞動大軍的作用,就是中國的比較優勢。

  主持人:人才的主流,特別是高科技人才現在一般都是從中小地區往大地區流動,好多人就認為戶籍制度改革會對這些人才流動産生很大的影響,您也這麼看嗎?

  王:是的,我認為傳統的計劃經濟之下,有三個東西在制約著人才流動,第一個就是住房制度,第二個戶籍制度,第三個檔案制度,隨著我們改革的深入,這些年來住房商品化了,我們的戶口問題正在研究,正在改革,我看到一個消息,就是江蘇省已經把城鄉戶口給取消了,這麼一個大的舉措可以説對廣大的農村來講,對於農村戶口來講,對這些人,對他們流到城市,加快城市化進程,非常有好處的。因此我説我們的改革逐步深化,我們的改革一步一步往前推進,這個障礙越少,人才流動的頻率、半徑都會擴大的,因此我説戶口制度改革對我們人才流動,整個的經濟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主持人:觀眾朋友,在前面的時間裏,兩位嘉賓就中國的人才市場給大家作了分析預測,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們繼續就有關問題進行採訪,稍後見。

  主持人:據我們了解,上海率先推出了叫人才指數體系,這是不是現在評聘人才的標準都不一樣呢?

  王:上海市搞了一個人才指標體系,這是為什麼呢?實際是國際慣例,包括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去,你這個人能不能進來,值得不值得引進來,人家是很理智的,我們中國人一般把人才標準理解為是個學歷,是個職稱,實際上一個人有沒有本事,值得不值得引進,值得不值得把他弄過來,不能專門看學歷的,可能要看他有沒有本事,有沒有專利,有過什麼閱歷,這個東西是更加內在的,更加重要的,我想上海推出這麼一個政策、這麼一個制度來講,反映了上海的人事部門他們用人的一種理性。

  主持人:在21世紀中國的人才資源配置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王:三點大的變化,第一點全球化趨勢,第二點市場化趨勢,第三點科學化趨勢,所謂全球化,就是指的我們21世紀的人才資源配置,國界的這種概念越來越小了,因為外國資本進中國,外國企業進中國,因為我們國家還可以出去,出去到國外去辦企業,所以搞來搞去,我認為將來自然人流動這個障礙會越來越少,所以全球化的競爭會在我們本土來展開,很多國家的人可以到中國來,我們中國人也可以到國外去,這就是我們全球化的經濟造成的全球化的人才流動的一種必然,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市場化,現在我們的市場化程度還是很低的,行政命令、長官意志、各種障礙還是有的,我們往前走,21世紀越來越市場化,什麼叫市場化呢?市場化就是價格信號引導,你的工資信號,人往高處走這是個規律,價格信號來引導情況之下,使得很多人他的人力資本價值得到實現,如果我是個人才,我有比較高的價位,如果你的人才的素質比較差,你要低就,這叫市場調節,這種規則叫市場規則,這種規則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充分地貫徹,越往後貫徹越好。第三點就是所謂的科學化,科學化就是按照科學規律來用人,來配置,比方現在我們很多企業盲目地要高學歷,什麼都要高學歷,博士最好,碩士次之,大學還可以,大專就不要了,這個東西是不行的,這不科學的,人才使用需要有一個結構概念,這個地方需要一個大學生就用大學生,這個地方需要一個博士生就用博士生,你不要把任何一個地方都弄上一個博士,弄上一個碩士,我聽説有的地方收發室收發信件的要碩士,那就錯了,因此我們説越來越使得人們認識到,用人是門科學,人才資源配置要講經濟效益,這種理念如果深入人心了,那麼就是科學用人。

  主持人: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包括一些外資的進入,會給中國的個人提供一些什麼樣的就業機會呢?

  王:隨著外國仲介機構進中國,外國資本進入中國的服務業,就導致我們人才打開了一扇大門,什麼大門呢?就是在更廣闊的領域裏面還發揮他的才能, 比方過去我們只能在中國企業工作,現在我可以到中國的外國人舉辦的企業來工作,過去我只能在中國工作,現在我可以通過仲介機構到國外工作,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説,我們中國人才的舞臺就更大了。

  蔡:我們先要看外國人在中國投資他出於什麼樣的考慮,什麼是他的動機,我想通常有兩個,一個是外國人看中中國龐大的市場和潛在市場,因為我們人口太多了,我們收入增長太快了,未來他們會想到中國人是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消費者市場,因此他們的産品在中國製造,這是一個最快捷的方式,達到中國老百姓的手裏,他們還看中一個就是中國的比較便宜的但是又有一定素質的勞動力。我們就可以看到,外國人在中國投資在某種程度上他就不會是全都在那些高精尖的那樣的投資領域,他還會包括很多吸收了廉價勞動力,但是有一定的素質的勞動力,也就提供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因此我想至少對中國的人力資源開發和進一步擴大利用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主持人:未來究竟哪些人才最搶手?需要哪些方面的專業人才呢?

  王:就專業而論和就類別而論,就層次而論,是不一樣的,就專業而論是什麼專業人才容易走俏呢?這麼一些人才,比方説計算機人才、金融人才、法律人才、商貿人才、高科技人才,乃至於旅遊人才、教育人才等等,這些人才比較走俏,這是就專業而論。就層次而論什麼人才走俏呢?高層人才走俏,高級的(人才),比方説現在我們入世了,但是高級的談判人才就極少,高級的法律人才,能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之下活動的人才很少,高級的世界貿易組織人才就法律而言,高級人才沒有10個,中國沒有10個,太缺了,能夠代表我們國家,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之下進行談判的商務人才,高級的也沒有10個,因此我們説高層人才是我們中國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非常之短缺,就類別而言什麼人才走俏呢?我想這三種人才走俏,第一種創造性,有創造力的人,第二種是複合型,就是多功能,懂外語又懂金融又懂法律等等,叫複合型,第三就是外向型,外語好的,能夠在國際市場活動開的。

  主持人:據我們了解,在2002年的時候有6家國外的獵頭公司已經進入中國了,在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洋獵頭進入中國,搜尋和網羅人才,對中國人才市場來説這意味著什麼?

  王:這意味著人才大戰開始了,過去我們由於國內的市場還不是太發達,另外我們國內的服務業也不是太精,因此我們國內的競爭不是那麼激烈,洋獵頭進中國,就意味著他有比較強的實力,進來了,就等於一個航空母艦進來,我們的小舢板小船就感到受不了,競爭的對手強大不是個壞事情,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人家強人家大,我們想一想為什麼我們不如人家呢?所以不要怕,不要害怕人家,而且歡迎人家,在競爭中向對手學習,這才是一個正確的態度。

  蔡:洋獵頭進入中國有一個好處,也就是説因為我們講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的時候,我們講的是市場,市場意味著什麼?第一要有流動,第二每一個人要根據他特有的人力資本,有不同的價格,而當我們市場沒有發育起來的時候,我們流動就不夠,我們的價格就不準確,正是因為外國人進來了,他來跟我們競爭人才的時候,這時候我們要保住人才,所以我們必須進行改革,我們必須改革我們的激勵制度,我們要根據每一個人的表現和他的人力資本、水平,去給予他們不同的報酬,我們也要鼓勵他們流動,他們既可能被人家挖走,但是我們還要想辦法把他們挖回來,因此説人就真正流動起來,流動起來價格就不是統一的了,就變動起來了,這樣我們的市場也就形成了,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競爭可以幫助我們加快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的發育。

  主持人:剛才兩位結合2002年的人才市場情況,分析了2003年的人才走向,謝謝兩位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謝謝。觀眾朋友,也感謝您收看今天的《中國報道》,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孟濱 導播:滕雙雙 字幕:寧小鴻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