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國報道》。世界迄今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中國南水北調工程12月27日上午正式開工建設。開工典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江蘇省、山東省施工現場同時舉行。這標誌著南水北調工程進入實施階段。它對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實現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有關這方面的問題,我們的記者還專程採訪了中國水利部副部長張基堯先生。首先請看記者發回的報道。
國務院批准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提出了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規劃分三期實施。東線工程將利用江蘇省已有的江水北調工程,逐步擴大調水規模,並延長輸水線路,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江都抽取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中線工程將從加壩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陶岔渠引水,沿規劃線路開挖渠道輸水。經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百嘴處穿過黃河,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西線工程將在長江上遊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上遊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遊。全面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的短缺。
中國工程院院士 徐乾清:每年平均飲水48億,在近期就是一期工程的話,就是先修東線和中線的一期工程,這個規模每年要飲水184億,這184億現在已經實現了有50億,那就是説新增加了134億,就這個規模來講,無論在國內外,那都是首屈一指的。
南水北調工程體現的效益明顯,首先較大地改善了北方地區的生態和環境,特別是水資源條件,增加了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其次通過建立南水北調工程新型的運行機制,促使受水地區加大節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變生態環境狀況,再次是能有效解決北方一些地區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質問題。最後有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的進程。
記者:根據南水北調工程的規劃,南水北調的近期目標是解決城市缺水為主,兼顧生態和農業,城市管理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儘管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人們的飲用水量並未增加多少,大部分的水是被洗衣服、洗澡、洗菜、洗車、打掃衛生等用掉的,也就是説城市供水結構不合理,要全面實行污水處、中水回用、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等,南水北調的開工,好比立了一塊倒計時牌,北方城市必須調整好供水結構,迎接長江水的到來。
建立科學的水資源管理體制與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是南水北調工程成敗的關鍵,工程將採用“政府宏觀控制,股份制運作,企業化管理,用水戶參與”的模式,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是決定性的,地方根據出資額度擁有相應的水使用權,體現“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城市供水結構改變後,作為直接受益的用水戶,將參與投資、管理、協調、享有知情權、監督權。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農村經濟發展司司長 杜鷹:中國是人多水少,怎麼樣有效地利用水是始終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非常尖銳的一個問題,為了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遵循水資源的價值規律,這個思想也是南水北調整個工程規劃和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的一個基本思想。
目前,中國北方的黃河、淮河、海河的水資源利用率已分別達到了54%、68%、100%,水資源的銳減不僅影響人民生活,還嚴重制約經濟發展。北方的乾旱狀況從80年代開始持續20多年。而長江平均每年有近一萬億立方米的水東流入海,南水北調三條線路從長江每年總調水量為400-500億立方米,僅佔整個長江入海流域的4%左右,同時,南水北調必須要實現清水北調,因此三條引水線路都將採取高標準的防污措施,確保長江清流北上。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監督處處長 曾大林:這次我們在方案評審當中,還提出了一個指導思想叫人與自然的和諧,建設整個南水北調工程的時候,使這樣一個人工的河道變成了一個更接近於自然的河道,建設一個綠色長廊,所以我們在這方面提出了建議,儘量要減少這些水泥之類的工程措施,增加一些植物工程,來保證南水北調的水質。
南水北調中線取水點丹江口水庫就建在長江支流漢江和丹江的交匯處,現在的庫容水量是174億立方米,一期工程大壩加高14.6米後,庫容水量將增加到290億立方米。丹江口水庫始建於1958年,1968年開始發電,完工後形成了大片水面,被當地人稱作小太平洋,經國家有關部門檢測,丹江口水庫水質清澈,水量豐沛,沿壩做了多項水土保持措施。
長江水利委員會生態建設處處長 韓鳳翔:但是水土流失對丹江口水庫水源、水質的影響,目前來看又不是很直接,為什麼呢?因為從建國以來陸續在漢江的幹流上以及主要支流都修了一些控制性的水利工程,這些工程就把進入丹江口水庫的泥沙就地攔蓄了,所以整個現在目前丹江口水庫的水質應該説是比較好的。
南水北調東中西三條線路縱橫中國的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幾大流域,形成了一個四橫三縱的格局,可以有效調節東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達到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優化配置目標。
記者:中國有句俗話叫 遠水解不了近渴,而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遠水解近渴就會變為現實,這其中有一點是非常清楚的,跨流域調水已經是人類對付水荒的最後幾張牌了,面對嚴重的缺水現實,改變城市用水觀念刻不容緩,從某一點上説,它和這個浩大工程的投資建設同等重要,南水北調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報道》索鏈在北京報道。
記者:您好張部長,首先感謝您接受《中國報道》的專訪。實際上南水北調工程談了很多年了,但是一直遲遲沒有開工,是不是有哪些具體的困難?現在開工了,是不是也意味著這些困難已經得到了解決呢?
張基堯:應該這樣説,南水北調前期工作已經進行50年了,這50年來圍繞著整個工作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包括大量的地質勘探、資料收集、方案對比,這都是需要時間的,但是最重要的有四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國家的實力,南水北調三條線路總的投資將近5000億人民幣,沒有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高,是很難實現的,第二個就是技術水平的提高,剛才我們談到了,南水北調實施過程中,還有些技術的難題,這些難題又隨著我們國家整個綜合實力的提高和技術水平的不斷上升,逐步地得到了解決。第三個就是人們對南水北調認識的日趨統一,北方地區缺水,缺到什麼程度?用什麼方式解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認識上是不太一致的,有的人認為北方地區通過節水就可以完全解決了,也有的人認為,北方地區不完全缺水,也有的人認為從南方調來水會對南方長江流域造成巨大的危害,所以正因為這樣,我們通過這些年的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地求得思想上的統一,第四個方面就是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以前我們調水工程都是國家出錢建設,用水是無償用水,各個省都等著中央建設,我就用水就是了,但是現在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我們在建設資金的籌措,工程建設機制的建設,以及建成以後的運行管理,都用了市場經濟機制。對資金的籌措,我們用市場融資的方法,對今後運行是用市場機制價值規律的辦法來測算用水的水價,所以這樣就使得人們對南水北調不僅僅是一種依賴,更多的地是通過這個工程,促進我當地的節水,促進我當地的治污,促進我當地水資源的挖掘,所以這樣南水北調的意義遠遠超過了調水的本身,所以我覺得正是由於我們三代領導人,對南水北調的高度關注,正是由於我們歷代水利工作者和全社會對南水北調的支持,正是由於我們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大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南水北調迎來了盛世,才具備了開工的條件。
記者:為什麼説急需南水北調工程來增加中國北方的供水能力呢?
張:1952年10月30號毛主席視察黃河的時候,給當時黃河水利委員會的領導幹部説了一句話,就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從南方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這是南水北調這個構想的開始,為什麼要實施南水北調呢?因為北方整個的是黃淮海地區,水資源比較短缺,我們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是2200立方米,但是黃淮海地區只有501立方米,海河流域只有348立方米,由於這個地區又是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非常重要的地區,人口、土地、糧食産量和GDP都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但是這個地方的水資源量只佔全國的7%,所以由於水資源的短缺,對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形成了很大障礙,尤其是近幾年來,由於北方地區連續乾旱,由於水資源的短缺導致了整個城市、工業、生活用水緊張,導致了大量的超采地下水,形成了地下水的大量漏斗和整個河道的大量乾涸,帶來了巨大的生態問題。所以不管從維持這個地區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還是這個地方的生態平衡,都需要在節水的基礎上,增加一部分外流域的水源,增加這個地方的水資源承載能力,為此來説我們就規劃從豐水地區的長江流域,調一部分水到水資源比較短缺的黃淮海平原地區,這就形成了南水北調這樣的概念。
記者:張部長,可以説這個南水北調工程,它因為現在備受關注,我不知道世界上其他的國家有沒有這樣相似的調水工程?我們的南水北調工程又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張:這樣的工程在世界各地都有,比如説澳大利亞的雪山調水工程,就是把上遊的水接到下來,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的調水工程,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調水,但是我們的南水北調有什麼特點呢?這裡面有這麼幾個特點,第一個我們南水北調是一個流域性的調水,它是東中西三條線路,而且都是從長江流域跨過了淮河流域、黃河流域向海河流域調水的,所以它調水範圍非常大。第二個就是我們調水的規模非常大,涉及到9個省市和44個地級以上城市,相當於中國大概國土的十分之一到八分之一這麼個面積。第三個這個調水投資量很大,咱們三條線路總的調水量是448億立方米,整個投資是將近5000億人民幣,這在歷史任何國家的調水規模都沒有這樣的先例。第四個調水工程實施的週期很長,我們前後規劃就作了50年,工程的實施恐怕也得有30年到40年,整個工程建設週期很長,所以從這幾個方面説,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比國際上其他國家的“南水北調”工程規模更大、時間更長、調水量更多、涉及面更廣,是有著它的特殊性的。
記者:張部長,您剛剛提到整個工程的投入是巨大的,那麼南水北調工程這麼巨大的一筆投入,它的資金是怎麼籌措來的呢?
張:這個工程的投入,因為跨越的時間很長,所以當前我們就考慮在2010年以前這個資金怎麼籌措,2010年我們實施工程建設東線我們要搞東線的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中線要實施中線的一期工程,這些工程總量需要投資1240億人民幣,1240億資金怎麼籌措呢?其中有20%就是248億人民幣是靠中央政府撥款的,另外有45%是靠銀行貸款的,還有35%是靠建立南水北調建設基金來籌集的,南水北調建設基金就從現在受水區,這44個城市現狀用水量中每一方水提價三毛線到五毛線這個水平,有的地區還要更多一點,建立的這個南水北調建設基金,在建設階段就用於建設資金的一部分,建成以後這個資金繼續提取,用它來償還一部分貸款,這樣就使得水價有比較大的下降,使得受水區的群眾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所以資金的籌措應該是既有政府撥款的因素,又有市場集資、融資的因素來組建的。
記者:的確,我們確實考慮到這個南水北調工程它關係國計民生,就像您剛剛談到了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就是水價,那麼水價的確定包括沿途各個省份的水價一致嗎?或者説這個水價具體要怎麼樣科學的定價才合理?
張:工程的水價實際上是這個工程成敗的關鍵,假如我們通過多年的建設,最後形成的水價不能收回一定的成本,償還貸款、保證工程的正常管理費用和運行費用的話,這個工程就不能正常運行了,但是這個水價假如太高,用的時候不能承受,我們調來的水不能用,這個工程就是失敗的,所以我們在確定水價的時候就考慮了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就是這個水價必須能夠還本付息,保證工程正常運行,不能説建成以後還需要國家再財政補助來運行,第二個就是這個水價能夠為各地的用水戶所接受,所以基於這樣,我們在水價的測算當中,主要採取了容量水價和計量水價兩種方式,容量水價就是與你的用水量不銜接,以開始認定的水量為基礎來設定的,另外與你的水量相銜接的計量水價,所以這樣一來,兩個水價的總和形成我們供水的原水價,經過測算在南水北調中線,最遠的一段就是到北京,它的原水價只有一塊兩毛線一方,中線到山東一期工程的平均水價就6毛線左右,再加上管網的配套,再加上水廠,再加上還有到各個用戶的自來水龍頭,北京這樣最遠端的水價也就是兩塊五到三塊錢的水平,在山東當然更便宜一些了,因為這次我們南水北調的主要供水目標是城市,所以根據城市的生活水平和各地的承受能力,這個水價是一般用水戶都能夠接受的,所以各個地區的用水戶完全可以放心,隨著經濟發展,人民收入不斷提高,到2010年城市人均收入水平肯定比現在還要增長,這個水價到2010年是兩塊到兩塊五的話,我認為各個用水戶(承受)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記者:張部長,我們也注意到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説法,説南水北調的實施會改變人們的用水觀念,我不知道您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
張:這個説的是很對的,我們在做南水北調整個規劃的時候,不僅僅是把長江的水調來多少到北方來,不是這樣的,我們前提就是先要節水,然後再調水,先要治污才通水,先要做好環保才用水,這就是平時所説的“三先三後”的原則,假如要解決本地的水資源,一定要立足於本地節水,所以我們整個規劃當中,做了整個受水區的節水規劃綱要,而且通過農業的、工業的、生活的各種節水手段,把用水量控制到最少,同時也加強了水資源污染的治理,大量回收了工業的廢水和中水,有些地方還採取了充分利用雨洪資源、海水和苦鹹水的辦法,在當地水資源無法解決的前提下,再從長江流域調水來,水資源它既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資源,又是一個重要的經濟資源,它不像以前,水從門前過誰用都不錯,是老天爺賦予我們的,現在水是一個重要的資源,所以要加強節約,加強保護,加強對它使用效率的提高,正因為這樣,水也就不再是以前可以無償使用的,所以水通過了工程措施、各種措施,已經形成了一種商品,商品就要遵循著商品的價值規律辦事,所以我們測定的這個水價,就是按照價值規律的原則,結合了各個地方人民的生活水平來確定的。
記者:這麼遙遠的路途把水調來,我們當然希望用上的也是清潔的水,針對環境保護和防止水污染方面,又應該採取哪些必要的措施呢?
張:對於受水區來説,它對環境來説是有利的,因為整個受水區增加了它水資源的承載能力,我們以前超採的地下水不再繼續超採,我們侵佔的河道裏的生態用水,我們償還于河道,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十分有利的,不利的那一點可能出在調水區,對於調水區來説,重點的就是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的下游會不會帶來影響,所以我們也採取了一些對下游的補償工程,比如説我們準備把長江和漢江連接起來,形成引江濟泰工程,還要做一些區劃的改造,做一些樞紐,使得下游的整個在涸水區的水量不但不減少還有所增加,整個工程投資大概是69億元人民幣,在丹江口的下游,同時對丹江口上遊的水源地加強保護,減少了對整個水源的污染,現在丹江口的水質是非常好的,除了個別指標以外,幾乎可以達到一類水的水平,凈水一定要把它保護好,使它永續地利用。對東線來説,因為它在揚州,江都堤水岸提水,那個地方水量非常豐富,我們增加這部分水量,不會對那裏形成什麼樣的影響,所以在生態環境的問題上來説,我們充分考慮到對調水區生態環境的影響,所以在整個調水當中我們是採取了適度從緊的原則,一定控制調水規模不要太大,不要造成災害的搬家,不要造成對調水區形成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記者:中國的地形很複雜,而且地勢高低起伏,我們在地圖上看,南水北調這個過程中,很多地方的水是由低處向高處調,這個工程到底有多大的難度?對科技水平的要求有多高?
張:應該從技術的角度來説,南水北調本身的難度並不是很大,它最困難的就是這個工程本身穿過一些大江大河的立體交叉,比如説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都要穿過黃河,這個黃河和長江的隧道要在立體進行交叉,有的提出來要從上面做大量的渡槽,有的是要從黃河的下面挖渠道,像這樣都是有一定的工作難度的,因為調水規模很大,這個工程的斷面也就很大。第二就是南水北調在實施過程中,管理上的難度很大,因為它涉及到九個省市,每個省都有每個省的一些具體利益,每個省都有每個省的具體情況,而且南水北調的水除了長江的水,還有淮河的水,在汛期除了往北方供水,還有防洪的問題,還有排澇的問題,所以怎麼樣把這個大的調水系統,按照科學管理的原則,能夠給它管好、維護好,這比起建一個工程更困難,所以我們把南水北調的難點並不是放在工程的建設上,而是放在工程的管理上。
記者:張部長,人們從南水北調工程引發了對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關注,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樣認識這個概念呢?
張:所謂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就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在我們國家因為水資源分佈非常不均衡,各個地區對水資源的需求也不一樣,所以我們首先立足於當地的水資源來解決當地的問題,那就必須要加強節水,加強治污,加強水資源的管理,這些手段都使用了,而且還不能解決當地水資源的問題的時候,我們必須採取遠距離的水資源優化,就是説可以採取跨流域調水,在跨流域調水的問題上,我們必須考慮到這個水資源應該向它的經濟效率最好,投資效率最好的方面轉移,所以我們調來的水,這次南水北調重點是來解決城市的生活用水,和城市的工業用水,而沒有把這個重點擺在解決農業用水問題上,而農業用水現在佔我們全國用水量的將近80%,我們是立足於通過節水的方式來解決,加強農業的節水改造,加強了一些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加強了對供水機制和水費機制的建設,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水資源優化配置這個概念,實際上就把水作為一種資源,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它最好的資源效益,這個思路上來加強水資源利用率的提高的。
記者:建設南水北調工程對中國民眾的社會生活會産生哪些積極的影響呢?
張:因為南水北調不僅僅在於增加了北方受水區的水源,更大的在於構成了我們北方地區的大的水網佈局,我們國家的地勢正如你剛才説的,西面高東邊低,河流都是從西向東流,每個河流之間都有分水嶺阻隔,這就形成了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互相不連通的狀況,往往在汛期的時候,長江水源非常豐富,造成洪水災害,而這個時候整個海河還是乾涸的,南水北調三條線路東中西就把整個黃河、長江、淮河、海河連係起來,形成了一個水網佈局,這樣就能做到南北兼顧、東西協調,在南方水多的時候可以增加北方的供水,來解決北方的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或者彌補北方的地下水,那麼在長江和海河同枯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通過黃河或者淮河來形成水資源調節和配置,所以這樣就對於整個北方地區可以起到三個作用,一個作用就是它增加了北方地區的水資源承載能力,對北方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水資源支撐作用,第二個由於北方地區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增加,同時對地下水的超採進成了限制,對河道生態用水進行了補給,對整個黃淮海地區生態環境的修復和建設也有很重要的保障。第三個因為這個地區是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區,城市化在不斷增加,由於增加了這個地方水資源的保障,所以對促進城市化不斷提高,對促進這個地區生活環境的不斷改善,對促進這個地區的穩定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記者:張部長,我們今天就談到這,非常感謝您接受《中國報道》的採訪。
主持人:南水北調工程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它的投資建設將更加有力的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觀眾朋友,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結束了,歡迎您明天同一時間繼續關注《中國報道》。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索鏈 導播:滕雙雙 字幕:寧小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