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6日
主持人:1997年許多人共同見證過長江被截流的場面,五年後的今天,185米高的三峽大壩已經矗立在當年江水滔滔的地方,也就是在當年,一個叫導流明渠的人工合槽開始承擔起確保長江水不斷流和航運暢通的使命,而11月6號曾經為三峽工程作出傑出貢獻的導流明渠被徹底截斷,在它的上面將建造起一段大壩,使三峽大壩橫貫烏江,讓截斷烏山雲、高峽出平源湖的暢想最終變成現實。有關三峽二次截流和庫區環境的相關問題,我們將採訪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移民規劃司副司長羅元華先生,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夏青先生。
11月6日上午9點,三峽工程導流明渠開始合龍。據了解,導流明渠上下合龍口直線距離有1200米,在上遊圍堰,葛洲壩集團投入了200多臺套運輸及裝卸設備,在下游承擔合龍任務的武警水電部隊,投入了150多臺套大型施工機械,當天參加施工的武警戰士有1200多位。導流明渠合龍工程採用的是上下游配合進行的方式,上遊龍口首先合龍,50分鐘後三峽導流明渠最後18米缺口全部合龍完成。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等中國國家領導人出席了三峽導流明渠合龍儀式。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李鵬:三峽工程有它的特點,首先在於它的綜合效益,它具有防洪、發電、航運、飲水的綜合效益,而這個綜合效益在世界上所有的水利水電工程中是最全面的。防洪效益是最大的,裝機容量也是最大的,困難也是最大的,因為我們有100萬移民。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因為位於全長192公里的長江三峽河段而得名,工程完工後,年發電量可達847千瓦時,相當於六個半葛洲壩電廠的發電量。長江中下游地區抗擊洪水的能力,會從現在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標準,而由於庫容增加,長江上游水位抬高,長江的航運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記者:從1993年開工建設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過去將近十年的時間裏,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大壩和將近50%發電廠房的建設任務,整個工程量佔到三峽工程總量的70%。這次截流是要實現第二階段的目標,也就是到2003年的6月,三峽水庫要初步運行,水位抬高135米,首批發電機組要開始發電,與三峽工程同期進行的移民和清庫工作的進展,被認為是明年6月份三峽水庫能否按期蓄水和首批發電機組能否順利發電的關鍵所在。
據了解,三峽庫區涉及移民的湖北、重慶兩個省市,共規劃移民113萬人,其中湖北省20萬,重慶市93萬,今年二期移民工作結束時,湖北省已移民16萬,重慶移民48萬,包括14萬外遷移民在內,共計64萬人口完成了移民。同時,庫區內10座被淹沒縣城全部完成了新縣城建設,其中三座縣城已經遷往新址。
湖北省移民局局長 汪元良:我們現在看來,整個這幾座縣城建設起點都比較高,從規劃來看都提前了20年,這個提前20年都來自於三峽工程建設帶來的機遇,如果不是三峽工程建設的機遇,別説我們湖北省搬三個縣城,搬一個縣城就不敢想象。
據了解,三峽工程蓄水涉及搬遷的移民縣,大部分位於湖北、重慶邊境的長江支流兩岸,以山地為主,是中國著名的連片貧困區之一,農村人均耕地不到一畝。90年代,庫區的人均社會生産總值和人均國民收入都處於全國最低水平。移民搬遷後,除了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和改善住房條件,中國政府已計劃于近幾年投入5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用於扶持三峽庫區的柑桔産業和食草畜牧業的發展,在解決幾十萬移民生活和就業問題的同時,實現庫區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重慶市忠縣柑桔産業化項目辦公室主任 趙應明:到2003年,我們就要建一個年加工鮮果能力5萬噸的一個加工廠,到2008年我們要建一個加工鮮果能力在18萬5千噸的一個加工廠,如果我們這個項目這樣順利實施下去,也就能夠真正實現國家提出在庫區建設生態經濟強縣,真正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移民統一。
在各界最為關注的庫區文物搶救工作方面,一年前開始,三峽工程工程二期水文線以下的文物發掘、搶救工作加快了進度。今年10月,三峽庫區最大的地面文物搬遷項目——重慶雲陽張飛廟開始搬家,在施工前,有關單位組織70多名技術人員,對張飛廟3000平方米的建築進行了測繪、編號和攝影錄像,優化搬遷方案,以確保搬遷後的張飛廟保持原樣原貌。據了解,張飛廟的拆除工作將於今年底結束,然後在位於長江南岸、與雲陽新縣城隔江相望的地方,進行新址建設。整個工程耗資7000萬元人民幣,主體工程預計明年6月完工。
在庫區污染物處理方面,整個三峽工程施工現場所有堤壩都進行了整修和綠化,辦公區、生活區的垃圾實現了集中處理,來自環保部門的監測結果是:施工區段的長江幹流水質始終保持在二至三類水的標準,空氣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指標符合國家一級標準。
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 曹廣晶:過去是強調征服自然這麼一種概念,與自然搏鬥、征服自然、人定勝天的這麼一種概念,現在基本上是追求與自然的和諧,利用自然規律、利用自然的資源這麼一種概念,在三峽工程當中我們實際上是追求這麼一種理念。
據了解,整個三峽庫區,政府將投入293億元人民幣的環保項目。
記者:按照三峽工程建設的規劃要求,明年6月份三峽水庫的水位將達到135米,圍堰的擋水能力將達到140米,水庫的防洪效應開始顯現,同時明年將有4台千萬千瓦的發電機組投産運行,當年的發電量就可以達到55億度,馬上就可以見到經濟效益,另外長江作為一條重要的通航河流,明年6月份啟動永久性船閘恢復通航後,從重慶到三峽大壩這一段河道的航運能力將會大大提高,也就是説從明年6月份開始,雖然三峽工程並沒有完全建成,但是它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的作用將會陸續地顯現出來。《中國報道》記者楊海莉綜合報道。
主持人:圍繞三峽二次截流和庫區環境的相關問題,我們現在開始採訪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移民規劃司副司長羅元華先生,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夏青先生,三峽導流明渠截流後,長江水已經被徹底地阻斷了,這在長江的歷史上可以説是前所未有,三峽導流明渠截流時的長江水的落差和流速都比以往要大好幾倍,相比之下,這次截流的難度有多大?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羅:這次導流明渠的截流的難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個就是它截流的流量相對比較大,根據設計它的流量達到10300方/秒,其次它相對的落差,高差也是比較大的,達到4.11米的高度,另外它的流速也相對比較快,還有因為這些要求相對我們這次截流它的拋段的強度要比較大,這是第一點。第二個就是這次截流的工期比較緊的,截流以後它後續的工程量也相對比較大,第三方面因為這次是在導流明渠上截流,導流明渠是通航的,由於過往的船隻要對這次截流有一定干擾,所以也增加了這次工程的難度,儘管有這些方面的難度,但是由於精心設計和精心施工,應該説到現在這些難度都已經克服了,所以大江截流已經大功告成。
主持人:三峽庫區也遇到一些像滑坡、泥石流這樣一些地質災害問題,在工程前期規劃的時候,這些方面的問題是怎麼考慮的?
羅: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總的進展情況是這樣,一個首先編制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總體規劃》,這個規劃在今年年初得到國務院的批准以後,已經正式實施,按照規劃的要求,整個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的防治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個就是崩塌跟滑坡,主要是滑坡的治理,這個應該也算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最主要的部分,根據調查,在三峽庫區內,就跟咱們三峽移民工程建設有關係的崩塌、滑坡體有2490處,數量還是比較大的,當然這些滑坡體我們在進行防治的時候,它是採取分類的防治措施,基本上是三種方式,一個就是工程治理,主要通過工程措施把滑坡不能讓它滑動,來控制它,第二個方面就是有一定危險,(庫區)上面的只要居民不是太多,主要是採取搬遷避讓的措施,還有一部分看不出特別危險徵兆的崩塌滑坡,主要是採取監測預警,這樣一些措施,這是第一個方面的內容。第二個方面的內容就是塌岸防護,三峽蓄水以後,有些地段由於地質條件不太好,土層比較鬆散,可能會産生一些失穩現象,産生一些崩塌現象,這樣就會影響到後面的建築,這方面也要實施坡岸防護工程,現在按規劃統計的結果,要進行防護的、有潛在危險的440公里,我們規劃(過程中)就覺得危害比較大,應該實施工程防護的是139公里,第三方面高邊坡的防護和深基礎技術的處理,這個應該説在三峽庫區有它的特殊性,為什麼這麼説呢?特別是在巫山、奉節和巴東,三峽庫區裏面中心地段,地形都比較陡,所以在新縣城選址的時候,它沒有特別很開闊的地方可以選,只是相對比較平坦的地方建設新城鎮,在建設過程中因為要蓋房子,要修路,自然後緣就形成一些高邊坡,由於地質條件不好,如果不進行防護的話,有可能就會對這些建築物,對整個城市安全構成威脅,所以要進行治理。根據規劃,近期要治理的是198處崩滑體災害,目前已經除了少數幾個以外,已經全部開工建設,另外兩方面就是塌岸防護和高邊坡的防護也都開始實施了,按現在這樣一個工作進度,應該説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不會影響到三峽工程的按期蓄水。
主持人:其實人們現在除了關心工程本身之外,還關心三峽二次截流之後,三峽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比如説像97年,大江截流以後,導流明渠就承擔起了江上航運的這樣一個任務,現在導流明渠也被截斷了,航運情況怎麼樣?
夏青:原來導流明渠的那塊地方,現在要開始截斷了之後,裏頭留出中間的基坑,來興建大壩,所以在這個時候,今年冬天對三峽是非常關鍵的,它必須要今年的汛期把這個大壩搶出水面,而且搶到135米高層以上,將來好形成(通船航線),2003年真正蓄水的時候,那時候就真正都走通船的航線。
羅:這一段時間裏面因為長江導流明渠已經截斷了,它的船主要是通過臨時船閘來通過,按照設計能力,這個臨時船閘應該能滿足當前這個航線的要求,有一些可能還要採取別的措施,2003年4月10號到6月17號,這67天裏面是要完成斷航的,影響要大一些,但是到了6月份以後,就是三峽真正蓄水到135米水位,航運走永久船閘就可以,整個三峽庫區的航運條件能夠得到大大的改善。
主持人:這個工程對三峽庫區的環境究竟會有多大影響?具體影響哪些方面呢?
夏青:像剛才羅司長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地質災害的問題,現在國務院專門成立了治理委員會,來解決135米高層以下的(地質災害問題),接著再往後解決,因為一蓄水,水位高了,或者突漲突落,都會造成地質災害在原來頻發區有新的災害,所以這個及早已經由國土資源部開始做了,另外去年國務院朱鎔基總理在現場開會,成立了環境污染治理委員會,由環保總局牽扯頭,一年投資20個億元人民幣,連續治十年,第一批重點在2003年蓄水之前,重慶要完成的是27個污水處理廠和28個垃圾填埋廠,這個治理委員會連續要工作十年,所以這是庫區大家最感興趣的。
主持人:三峽移民和清庫工作關係到它是不是能夠按期蓄水,而且首批機組能不能按期發電,而且還關係到將來水庫建成以後的水質和環境問題,人們也就是像您剛才説的,最關心的就是移民以後這個庫區的清庫工作,像居民的住宅、工礦企業還有醫院等等,它肯定有一些具體的清理辦法,是嗎?
夏青:現在清庫工作應該説是嚴格按照原定的計劃,希望在2003年水位蓄水之前,能夠把135米水位以下的該清除的垃圾全部清除掉,據了解,現在新鮮的可致病、可致防的大概有1700多處,一般的垃圾有1萬多個污染源,現在處理了一半以上了。
羅:庫裏清理工作很重要,涉及面很廣,從我們管理上來説,給它分類,大概分了四個方面,一個就是建構築物的清理,主要是房子,還有一些管線工程,第二個就是固體廢棄物的清理,主要是生活垃圾一部分,還有工業廢物,第三方面就是林木清理,第四個就是衛生清理,主要包括這四個方面,衛生清理應該説還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主要是針對一些污染源,一些有污染的對象,進行衛生消毒,這四個方面,目前的進度大概是這樣的,我們現在統計的數字,建構築物的清理的完成情況,總的來説已經完成了80%,固體廢棄物的清理現在完成的進度是48%,衛生清理主要剛才説的衛生消毒這一塊,現在還是比較快的,現在已經完成了85%,關於林木清理這一塊,大概在55%左右,現在的進展是這樣的,總的清理的效果應該説還是比較好的,預計不會影響我們三峽水庫的按期蓄水。
主持人:三峽水庫蓄水以後大約有600多平方公里的陸地被淹,同時還有三峽的著名景點,現在好多人去三峽看,就是為了看看即將要消失的景點,要是實現明年135米水位蓄水後,在三峽(庫區)這些獨特的景觀會具體發生哪些變化?
羅:三峽它的風景的特點主要是以它的比較雄壯、壯麗(著稱),它的山相對來説都是比較雄偉的,它的高差都比較大,山的海拔標高一般都在1000-1500米這樣一個高度上,三峽蓄水以後和現在沒有蓄水相比,它的水位上升的幅度一般都在30-80米這樣一個幅度。
主持人:不會説由於蓄水了,顯得山也小了。
羅:就是説1000米跟幾十米這個比例,應該説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所以從人的一般的感覺上不會有太大變化,從河道本身的寬度來説,它的變化也不會太明顯,所以三峽雄偉壯麗的風光還是依舊的,這是從蓄水的影響角度。另一方面來講,就是應該説還是對旅遊比較好的方面,一個因為三峽蓄水以後,水相對流速比較緩一些了,水也變得清亮多了,所以這樣正是體現高峽出平湖的景色。
夏青:剛才羅司長説,1500米的高峰如果相比是差幾十米的話就微不足道,人的眼睛感覺不出來這種差別,不管是一次截流還是二次截流,還是到三峽大壩修起來,如果照一張照片的話,三峽庫區、三峽大壩和巫峽、瞿陵峽、錢塘峽這幾個峽整個的景觀沒有變化。
主持人:除了自然景觀以外,還有一些文物古跡,像我們知道一些地面上的建築已經整體的搬遷了,但是還有一些大量的文物,比如説地下文物,它要是搬遷很困難,而且保護起來也比較困難,這些在這個具體方面有什麼措施嗎?
羅:對文物的保護還是針對不同的文物採取針對性的措施,像地表文物主要包括寺廟、祠堂、民居,這些類型,我們採取的方法一個就是搬遷保護,剛才説了像張飛廟,一個是原地保護,還有就是留取資料,主要是採取這三種方式,關於地下文物,主要採取的方式一個是勘探,一個是發掘,重點勘探、重點發掘,就是這樣盡可能的我們已知的文物能夠發掘好、保護好。
夏青:該保護的現在該移走的,像張飛廟,連個木榫頭,還有就是張飛的頭,都給它清洗好了,爭取遷到新的地方給它重新復原,所以能保護的儘量按原樣,有價值的,有一些是現在沒認識到或者還沒發現的,就封存在(水庫)下面了,等到日後我們的子孫後代,有那個先進的科學技術,願意去考察一個地下的文物,也許能發現一個本世紀咱們還沒有發現的古城。
主持人:特別的景點還是建築物是不是有一些專門的保護措施?
羅:像我們通常説的就是在三峽庫區提出的三大項,所謂的三大項實際上就是三處最為重要的文物,這三處一個就是雲陽的張飛廟,第二個就是涪陵的為鶴梁,第三個是忠縣的石寶齋,可能知名度是比較高的,張飛廟大家前些天也聽到報道,就在10月8號已經禁止遊人參觀了,開始進行搬遷,我們採取的方式就叫作搬遷保護,廟裏邊的一些樹木首先要把它拆下來,要進行編號、消毒、除蟲處理,然後裝箱,並且再把它運到新的重建的地方進行建設。
主持人:二期工程離三峽工程全部完工還有多大的工作量?
羅:工作量統計情況大概這樣一個情況,因為它共三大塊,一個就是樞紐工程,還有輸變電工程,現在大家都看到三峽大壩左岸已經建到壩頂的高層,就是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樞紐工程的下一步主要在機電安裝,機械安裝這方面是主要的任務,應該説樞紐和輸變電這些工程都是按計劃順利進行,移民這一塊,按我們統計的情況,就是目前三峽的移民工程建設按規劃要動遷人口是110萬,目前已經遷出了64萬人,佔到總量的57%,這裡邊還包括有14萬的農村外遷移民,另外從房子的復建這一塊,現在已經建成的房屋面積是2844萬平方米,已經達到規劃總量的77%,所以按這樣的工作進度,今後從2003年到2009年還有七年的時間,應該説就移民工作按期完成應該説是能夠保證的。
夏青:移民實際上就反映了三峽最後的工程量,是跟工程同時並駕齊驅的重點,它在2009年完成110萬移民全部工作,那就意味著2003年(蓄水之前)在2002年以前搬,135米水位以下(移民)全部移完,到2009年他要把175米水位以下的(移民)全部移完,到2010年(完工)提前一年,三峽工程就將進入全部蓄水發電,發揮防洪效益、發揮發電效益,那個時候就將出現最後的勝利。
主持人:關於三峽工程在今後的施工當中涉及到的環境問題,想聽一聽夏院長您的意見。
夏青:如果要談施工,現在三峽總公司已經有一套成熟的經驗,從取沙石料到混凝土拌合到送上壩,以及廢棄物的處理、綠化等等,應該説都已經成為旅遊區了,已經有一套施工管理措施,保證按照國際水平,按國際環境管理體系的要求來解決,現在人們還關心的是庫區,移民的影響、清庫底的影響,還有污染源的影響,以及當蓄水蓄起來之後,岸邊有一些死水區,死水區學名叫滯留區,在這些區域會不會累積營養物,造成局部的風氧化等等,這些就靠整個庫區周圍今後的城市農村通過工業結構調整、農業結構調整等等來解決,就不是施工的問題了。第二個就是重慶市、四川省要特別注意他們的排水系統,他們的灌溉系統、退水,將來如何適應三峽庫區逐步蓄水,水位抬高,再長遠水土流失,現在就需要長遠,特別是泥沙(治理),我們大概計算,可以留下100年的時間,就是三峽庫區的泥沙我們通過科研計算,可以保60年不對下游産生影響,如果再加上溪洛度、何家壩上遊兩個電站修起來,水土保持40年,又可以解決40年,也就是説21世紀從三峽修起來100年的時間,留給我們這一代人上遊好好的種樹,好好的水土保持的話,長遠的影響也可以防治,我想這裡頭有一個經驗教訓,就是拿出現在解決135高層二期截流做好準備工作的這種各種措施的話,很多像在文物上,在環境污染上,以及在長遠的水土保持上等等(方面)的這些問題,都應該能解決好。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楊海莉 導播:滕雙雙 字幕:寧小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