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12日
自從中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于1972年10月1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係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30年,在這30年間,中國、德國乃至全世界都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在中德兩國的共同努力下,兩國間各個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德國已是中國在歐洲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也已成為德國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為慶祝兩國建交30週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德國總統約翰內斯 勞互致賀電,高度評價了兩國友好關係的發展。就中德關係的問題,在稍後的演播室裏我們還將採訪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趙進軍先生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華大使薄德磊先生。
10月11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統約翰內斯 勞互致賀電,江澤民表示中德兩國雖相距遙遠,但中德友誼源遠流長,人民之間相互懷有友好感情,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中德兩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等重大問題上的共識和共同利益不斷增加。德國總統約翰內斯 勞表示,在過去30年裏,我們兩國和兩國人民建立了一種密切與充滿信任的關係。這一合作已超越政府層面,涵蓋了兩國社會的廣泛階層。
同一天,為期半個月的紀念中德建交30週年大型系列慶典活動在中華世紀壇落下帷幕,人大委員會副主席鄒家華以及150多位駐華使節和高層官員出席了閉幕式。
這次活動是從9月28日開始的,活動期間中德兩國的一些藝術家及藝術團體都應邀登臺,為前往觀看的遊客獻上了精彩的節目。以東西交會、東西合璧為主題的藝術展覽中,中國藝術家任榮、王小慧以及德國藝術家克魯恩特、伊門道夫等通過他們各具特色的作品展示出了東西方的差異與趨同。巴斯夫的化學實驗室,拜耳的足球體育場,歌德學院的互動語言展覽等也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參與其中。
觀眾:我平常對德國的文化不是很了解,今天通過中德建交30週年的展覽,我們更多地了解了德國的文化,能促進中國和德國更好、更進一步的交流,促進了我們兩國之間的友誼。我覺得這樣的展覽辦得非常好,讓我們中國人更多地了解外國,因為現在當今世界是一個兼收並蓄,文化多元的世界,我們可以吸收外國的優秀文化來充實我們。
另外,在各個涵蓋面廣、學術性強的專業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探討。積極推動了兩國的合作與發展。
楊成緒:通過這次活動,我想有相互的訪問,還有舉行了這個工業展覽會,必將促進兩國政治上關係的發展,和進一步加強兩國經濟貿易關係的發展,同時通過這樣具有文化內容的活動也會促進中德兩國的文化交流。
1972年10月11日,中國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從此翻開了兩國關係史的新篇章。
在政治領域中,兩國領導人保持經常性接觸,高層互訪頻繁,相互交往不斷增加。1995年7月江澤民主席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同年11月時任德國總理科爾第四次訪華。1999年施羅德總理兩次訪問中國,同中國領導人就進一步加強雙邊關係問題交換了看法。 2000年6月底朱鎔基總理正式訪德。江澤民主席於今年4月對德國進行了第二次國事訪問,並同德國高層領導人以及德國各界人士進行了會談和會見,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深入和廣泛地交換了意見。施羅德總理競選連任後,計劃在明年初開始他的第4次訪華行程。密切的政治關係為其他領域雙邊關係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兩國間的交往呈現出穩定、健康、蓬勃發展的勢頭。
中國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前大使 王殊:我們兩國歷史上沒有遺留問題,第二是我們沒有利害衝突,而且從德國方面來講,不管反對黨、執政黨都意見完全一致要發展對中國的關係,所以發展是相當順利的。雙方都滿意的。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前聯邦總統 瓦爾特 謝爾:中德兩國在建交之前,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正式關係,在建交之後,兩國加強了幾十年前就已開始的經濟合作,並且使兩國人民從中受益匪淺。事實證明,我們兩國當時做出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今天,在所有東方國家中,中國已經成為德國最大的經濟合作夥伴。
正如謝爾先生所説,中德經貿關係是兩國友好合作關係中發展最迅猛的部分。建交之初,兩國貿易額只有2.75億美元。以後逐年上升,1993年突破100億美元大關,2001年雙方貿易額達235.3億美元,比30年前增加了約85倍。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去年,兩國貿易額佔中國同期對全歐貿易額的24.1%,對歐盟15國貿易額的30.7%。無論在單獨投資、合資項目還是引進技術方面,德國都是中國最重要的夥伴之一。德國的著名大公司,如西門子、大眾、戴姆勒 克萊斯勒、拜耳、巴斯夫,紛紛在中國投資設廠。德國航空、船務、銀行、保險等服務領域的公司也已在華開展業務,並初見成效。
德國漢莎航空公司銷售副總裁 安諾瑞:我們知道兩國間會有光明的未來,這就是為什麼漢莎會在中國增加更多的航班,建立更多的合資企業。
拜耳中國有限公司總裁 施德浩:我們已經在中國建立了15個企業,而且收益很好,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在上海等地加大了投資力度。
中德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全方位、多渠道的,除了經貿投資以外,還包括科學技術、文化教育、法制建設、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雙方各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際聯絡,職業教育合作的良好發展令人矚目。兩國間共結成了42對友好省州和城市,直接進行的文化交流非常活躍,繼去年在德國舉行的,由中國作為主賓國的“柏林亞太周”之後,這次“中德建交30週年”大型系列慶典活動進一步增進了中德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與友誼。
主持人:圍繞中德30年來兩國關係發展的情況,現在我們開始採訪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趙進軍先生。説到中德兩國30年來關係的發展,人們不得不提起當時中德兩國簽署建交公報時候的一件事,據我們了解,當時簽署這個建交公報,是中國和外國簽署的建交公報中最短的一個,只有一句話,首先我想請您給我們回憶一下,當時中德兩國建交時候的背景情況。
趙:我想在回答你這個問題之前,有兩點需要指出來,第一點就是當時二次大戰之後,德國是一分為二,就是分為東德和西德,或者是講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而我們同民主德國也就是東德早在1950年就已經建交了,所以今天當我們談到中德建交30週年的時候,指的是中國同西德的關係,這是第一點,第二就是東西德在1990年實現了兩德統一,所以我們在回顧30週年建交歷史的時候,實際上是兩部分,一部分就是從1972年中國和西德建交到1990年這一段是一部分,1990年以後實際上是中國和統一之後的兩德之間的關係,現在我來回答你關於背景的問題,應當説中國和聯邦德國在二戰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是沒有官方的關係,只有民間的往來,1964年5月,中國和德國在瑞士,中國駐瑞士使館的外交官和德國駐瑞士使館的外交官,進行了首次的官方接觸,商談建交,但是由於當時國際大環境的影響,那一次的談判沒有達成實質性的內容,一直到70年代初期,特別是中美關係的改善、尼克松訪華,以及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之後,德國國內朝野要求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呼聲再度高漲,當時德國是勃蘭特任總理,當時他就派一個在野黨議會外委會的主席,叫施羅德,同現在德國總理是一個名字,到中國來,當時他是議會的身份,所以當時我們是由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同他進行了接觸,最後雙方達成了一個內部的諒解,就是進行建交談判的內部諒解,但是考慮到他的民間身份,所以喬冠華副外長當時也是以中國外交學會副會長的名義,同他簽了內部諒解,之後中國政府就指定中國駐波恩新華分社的社長王殊同志作為中國政府的代表,同德國外交部的政治司長就建交公報進行商談,最後就是你剛才説的那樣,經過了一個月零11天的談判,八輪的談判,最後就一句話達成了協議,這句話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72年10月11日建立外交關係,並短期內互派大使,這麼一句話。
主持人:就一句話。
趙:就這麼一句話,達成這個協議之後,草案達成以後,德國方面就派了當時的外長,是自民黨的謝爾到北京,同我們當時的姬鵬飛外長簽署了正式的建交公報,這就是當時的歷史。
主持人:正因為兩國經過30年的發展,關係的平穩和發展,可以説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所以有人説,中德兩國關係目前可以説是最好的時期,那麼您對中德關係發展的現狀,目前的現狀怎麼評價?
趙:回顧中德建交30年來的歷程,我覺得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主持人:也是一句話。
趙:對,那就是國際風雲不斷地變幻,中國和德國國內的形勢也都發生了巨大和深刻的變化,但是不管內部和外部的情況如何變化,中德友好和中德發展合作關係的這個總的趨勢沒有變化。我想這一點通過特別是最近這幾年來兩國關係的發展就可以看到,具體的我們説現在中德關係進入了兩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我們來看中德關係,第一在政治方面,我覺得這幾年兩國的高層互訪是很經常的,很頻繁的,高層互訪對於推動兩國關係是起了重大的作用,比如説科爾總理他在任期間曾經四次訪華,他也想第五次訪華,但是由於大選的原因,沒有成行。施羅德總理他當總理的四年期間三次訪華,而且他明年年初可能還要第四次訪華,我們的國家主席和我們的總理也都兩次,分別都兩次訪問了德國,所以這種頻繁的高層的交往,對於兩國關係在各個方面全面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推動作用,兩國在許多重大的國際問題上是有著相近的或者是共同的一些看法,兩國在聯合國,在許多國際組織當中,合作配合得很好,我想這個也是中德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政治基礎。第二在經濟領域裏,我想中德關係之所以發展得好,經貿合作關係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兩國關係一個重要的基石,建交以來中德的經貿關係的發展是非常快的,在1972年的時候,中德的經貿額只有2億7千9百萬美元,到去年已經發展到235億6千萬美元,換一句話説,也就是在30年裏中德的經貿關係增長了90倍,這是很快的一個發展。另外德國也是中國最大的技術合作夥伴,在中國的投資也很多,截至去年為止,德國在中國合作的項目達到了2700多個,中德之間在很多領域的合作都是很引人注目的,比如説在汽車工業方面,中國是和德國最早建立合資汽車工業的,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曾經找過日本,也曾經找過美國和其他的一些國家,但是他們都沒有接受要在中國建廠,要技術轉讓,在中國生産,沒有接受,德國接受了,它是開放的,願意向中國轉讓技術的,當然當時法國也接受了,所以這兩個國家應當説是在汽車領域和我們最早合作的國家。1985年上海大眾在上海建了第一個合資企業,之後1990年大眾又和一汽建了第二個合資企業,當時生産了大家都知道的,比如説桑塔納、奧迪、捷達,現在奧迪已經成為中國的公務用車,德國牌的小汽車,改革開放以來的産量佔我們總産量的50%,這個比重是很大的。
主持人:從大街上跑的汽車也可以看出來這一點。
趙:這是我要講的經濟方面的,另外第三個方面就是在文化、教育、科技、在人文這個領域,兩國關係的發展,最近這幾年發展得也非常好,比如説現在中國已經大約有3萬多留學生在德國求學,每年德國有25萬遊客到中國來,有120所中德的大學建立了校際的合作聯絡,另外還有42個友好的省區市之間的合作關係,還有一個東西覺得是值得一提的,就是互相承認大學的學歷的這麼一個協議,這個是很重要的,是我們同西方國家所簽定的第一個這樣的協議,所以總的來看,我覺得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等等各方面,現在中德關係都處於一個全面的、穩固的發展的這麼一個階段,非常令人鼓舞。
主持人:我們知道最近為了慶祝中德兩國建交30週年,正在中華世紀壇舉辦一個以德國為主題的展覽,這個展覽的名字叫前景廣闊的30年,可以説通過這個展覽也可以看出來,人們對兩國關係發展的未來是充滿了信心的,您對中德兩國關係發展的前景怎麼看?
趙:我想我們回顧一下中德建交30年來的歷史,我們可以對中德關係未來的發展充滿了希望和信心,我想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今天的中德關係,第一句話就是中德關係是健康成熟的關係,第二句話中德關係是互信互利的關係,第三句話中德關係將是全面發展的關係,我想中德關係是符合中國和德國兩國和兩國人民的願望,有利於我們兩國各個方面的利益,同時對於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發展,都會做出重要的貢獻,所以我對中德關係的發展是持樂觀態度的。
記者:圍繞中德建交30年來兩國關係的發展情況,現在我們開始採訪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華大使薄德磊先生。大使先生,中德兩國建交30年來,雙方都非常重視友好合作的夥伴關係,而且為此做了許多工作。那麼對於中德建交30年來兩國關係發展的情況,您作何評價?
薄德磊大使:我可以説是一個幸運的大使,因為我現在就任大使的貴國,30年來同我的國家保持著最好的關係。過去,我們互相之間也許有點陌生,但今天我們的關係很緊密。我深信,德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也促成了這種緊密的關係。我們在歐洲和世界上都是中國的好夥伴,在這個全球一體化的世界裏,我們可以信賴中國。我們之間不存在雙方不能坦言的摩擦和事情。我們和這裡的人們有很多的接觸,這裡的經濟欣欣向榮,文化飛速發展,還有體育和其他的一切。我只能説,我很幸運自己能在這個時刻和在這樣一個國家擔任大使。
記者:大使先生,您剛才講到了剛剛建交的時候,雙方都覺得有些陌生,經過30年的發展,可以説互相都很了解了。説起德國,中國人都會想到大眾轎車、奧迪轎車、西門子電器等等,那麼在德國人的眼中,當他們談起中國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的會是什麼?
薄德磊大使:中國的文化、音樂、風景、歷史,還有一大批的名牌産品,比如在中國很有名的青島啤酒,還有海爾公司等等,將來會有更多的中國産品為德國人所知。您也許會笑,但這是事實。我們不應該忘記,中國是這幾年才進入國際市場的。至於體育,中國參加世界盃足球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已經成為人們經常議論的話題。大家會談論球員,這樣的談話比光談政治更能使各國的人相通。不久的將來,世界各地的人談論的不會是德國的磁懸浮列車,而是中國的磁懸浮列車。
記者:大使先生,您談到了經貿關係的發展情況。那麼您覺得在兩國關係發展的過程中,經貿關係的發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薄德磊大使:德國企業一開始感興趣的就是在中國站住腳。西門子公司董事會主席皮勒爾先生曾經説過,德國公司去中國是為了能在那裏留下來。這就是説,德國公司來到中國,不單是為了能很快地獲取利潤,而是為了能從中國,然後在中國、在這個地區、以及在世界範圍內能更好地開展業務,這比從德國出發要好得多。這也是建立友好關係的秘密:那就是要到那些能夠留下來的地方去,並同這個國家建立利益關係。
記者:為了慶祝中德建交30週年,德國在北京舉辦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您認為舉辦這些活動對於促進兩國關係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薄德磊大使:30年的外交關係意味著我們為人們做了很多事情,人們必須要分享。這樣説吧,我們想讓人們接觸德國。我們希望人們了解德國的飲食,了解德國的戲劇,希望人們看到德國人是怎樣休閒的,還有中國的孩子們可以在化學實驗室內進行實驗活動。所有這些小型的活動都是通往共同未來的基石和橋梁。我們這樣做為的是能夠在30年後再次説,這30年是卓越的30年。當我在過去的兩個星期裏看到許多接受邀請前來的孩子、學校裏的學生以及其他一些年輕人時,我的感覺是我們這樣做是對的。不舉行僅有高層人物參加的慶祝活動,而是讓老百姓與我們德國有幾個星期的相聚時間。我深信,在這些孩子當中會有一個女孩或者男孩,30年後成為中國駐德國的大使,他或她會在柏林説,當時的展覽促使我産生了要為中德關係的發展作出貢獻的想法。
記者:大使先生,您剛才談到了在慶祝活動中看到了很多孩子們,再過30年可以説這些孩子們就是兩國關係發展的主力軍。那麼您對兩國關係未來的發展有何期望?
薄德磊大使:我想,中國今天的發展預示著,在今後的30年,我們在世界大家庭裏做的事要比今天多得多。也就是説,在國際環保政策方面、在保護和平和安全、在反對恐怖主義的鬥爭中、在充分保護我們取得的成就方面做更多的事。在保護經濟、文化和我上面提到的其他範疇做更多的事。但重要的是,我們要共同地並同其他國家一起,來承擔全球化賦予我們的職責,因為只有這樣,這個世界才會允許我們兩國保持良好的雙邊關係,並不斷地發展這一關係。為此,我們雙方必須一如既往地努力和積極為此作出貢獻。這樣,我們就能實現我們的口號:前景廣闊的30年。
主持人:王世林 責任編輯:陶躍慶 導播:滕雙雙 字幕:寧小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