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20日節目
主持人:由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北京四海兒童經典導讀教育中心等主辦的首屆華人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友誼賽,拉開了2002年中國曲府國際孔子文化節的序幕。今年國際孔子文化節有一系列的重大活動,而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友誼賽,以其鮮明的特色成為文化節的亮點。來自中國內地和港澳臺、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參賽代表,以及文化、科技界名人,在孔子家鄉齊聲誦讀儒家、道家、唐詩、宋詞等中國文化經典,將數來年持續不斷的經典誦讀活動推向了高潮。就弘揚國學文化重大意義的相關問題,稍後我們還在演播室裏採訪台灣台中師範大學教授王財貴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郭齊家先生。
充滿魅力的歷史文化名城曲阜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人們心中的“聖地”,每年上百萬海內外遊人云集曲阜憑吊聖賢遺跡。9月18日,止千名參加中華文化典誦賽的代表和專家評委先後到達曲阜,他們的心情格外激動。
參賽學生:我對這個是很有興趣的,可以培養我們做人的各方面思想,各方面品質。
參賽學生:這次比賽給我們一個可以發揮的場所,讓我們展示個人的風采,同時我想也宣揚我們同學背誦古文的積極性。
北京大學教授 魏英敏:這樣我想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後繼有人了。
香港孔教學院院長 湯恩佳:50多年來,我們在香港,從來都是愛國愛港的,如果多讀些四書五經,你就能懂得怎樣愛國,怎樣身體力行。
香港孔教學院副院長 化熾標:中國文化就是一個向上、光明的、樂觀的文化。
北京農學院教授 張平祥:如果全世界想要有一個和平的、公正、人道的秩序,那還得從我們這些(傳統)經典中吸取營養。
1989年,國家旅遊局把1984年起舉辦的“孔子故里遊”升為“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孔子文化節從此成為當地經濟接軌國際市場、實現“大文化”向“大經濟”跨躍的重要手段。孔子文化節中有儒家思想學術報告會、文化論壇、還有多項經貿科技洽談活動,十多年,累計總的共吸引了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客商,每年遊客人數在百萬人次以上,盛況空前。
山東省濟寧市市長 周齊:今年我們文化節的主題是誠信,我們將推出東亞文化論壇,中國專利科技博覽會,還有旅遊博覽會,以及我們誦讀會,我感覺到最精彩的、最有獨特創意的就是這次誦讀大獎賽。
記者: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曲府在秋高氣爽、金色的九月裏,再次鼎沸喧騰起來,高昂而洪亮的經典誦讀聲,打破了以往孔子研究院的寧靜,上千名參加經典誦讀會的代表要在這個特殊的地方,以特殊的方式來共同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
千人誦讀《論語》,兒童誦讀《易經》、《弟子規》、《三字經》等,這壯觀的場面,嘹亮的誦讀聲,在故子故鄉的上空久久回蕩,深深震撼著人們心靈。誦讀聲聲聲訴世人,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傳承人。這位從美國趕來的貝聿愷先生告訴記者,他感動得落淚了。
美國美中經貿促進會會長 貝聿愷:我看到這個娃娃,這些孩子,特別是看到三歲、五歲都能誦讀孔子的,我們的(傳統)經文,我眼淚都要掉下來了。我感覺到,一句話,中華民族有希望。
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幼兒園5歲的孩子們就要上場誦讀《易經》,參賽前,老師、家長對他寄于了厚望,因此他們排練特別認真。
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幼兒園兒童:我會背很多的東西,有老子、莊子,還有大學,還有中庸、還有論語,我都可以背。
最有意思的是這位長沙諾貝爾搖籃幼兒園4歲兒童雷炬,上場前反復背誦《木蘭辭》,引人觀看。而他另外兩個小夥伴則在全篇背誦《簽翁對韻》果真他們一上場就以新穎的形式迎得陣陣喝彩。
湖南長沙諾貝爾幼稚園園長 謝慶:我們的孩子通過中華經典的誦讀有一些變化,一個是他們特別的自信,特別大方;另外孩子特別有想象力,開發了他們的創造思維。另外孩子通過經典的誦讀特別孝順,非常地講文明和禮貌。
北京群英小學帶來漢字文化誦讀給人已啟迪。中國漢字以獨具一格的風範一直令人神往。堪稱世界文化奇跡之一的漢字奧秘究竟在哪。《點字成經》表述了漢字博大精深。
北京東方文星漢字研究所所長 蕭啟宏:我研究這個就是想解決,讓孩子們認識到漢字的性質是什麼?有時候要按照這種規律性來學習漢字,研究它的方法。現在這套方法已經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立項,並被國家教育部立為重點科研項目。
大賽中年齡最高的是北宋大文豪范仲庵第28代直系後裔,全國人大常委范敬宜老先生,今年72歲。上場前,他和台灣學生交流把《岳陽樓記》作為修身功課的體會。范老先生《岳陽樓記》的吟誦方法是按清代相城派古韻方法吟誦的,表達了古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令在場觀眾深受感染。
全國人大常委、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副主任 范敬宜:我不是在學校裏面才背的,從小在家裏面就開始背了。我覺得(《岳陽樓記》)這篇文章對我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用兩句話來説,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因為得到什麼而高興得了不的,不要因為失掉了什麼就悲傷得了不的。
大賽結束了,來自海內外青少年的各參賽隊滿載而歸,他們得到的不僅僅是物質獎勵,而是思想上精神上的巨大收穫。
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 劉示範:這些內容都是都人們做人、做事的那些內容,而且這些內容都是充滿了歷史生命力量的內容。
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秘書長 李勇鋒:經典誦讀友誼賽之後,我們緊接著就要舉行高層研討會,在高層研討會上,我們要通過一個行動綱領,要進一步在海內外華人中推廣經典誦讀活動,並研究經典誦讀活動中應該解決的問題。
大賽剛剛結束,參加經典誦讀在賽的海內外華人青少年共同來到曲阜壽丘中華人文初祖黃帝發祥地,齊聲誦讀《告中華民族列祖列宗書》,立志發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時時以推進中華民族在21世紀全面復興為已任,願為實現宏偉目標,付出全部心血和精力,乃至奉獻自己的生命。
在百米長卷上,每個立志者都莊重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百米長卷上的名字集聚的手足同胞團結的合力,是濃濃的民族親情,是不斷增強海內外華人同宗同文的凝聚力,是中華民族高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信心和勇氣。
記者:有關專家認為,開展經典誦讀是優化國家人文環境,增強海內外華人文化認讀感的一個重要的舉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回到東方源點汲取營養,這對提高民族素質、迎接經濟挑戰,都有著現實而重要的意義。
主持人:就弘揚國學文化的有關問題,我們現在開始採訪台灣台中師範學院教授王財貴先生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郭齊家先生。在孔子的家鄉,千人誦讀國學經典的場面,讓人看了以後確實有一種心靈震撼的感覺,而且還有許多的文化和科技界的名人參與,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現代人又回到古代東方經典中去吸取營養呢?
王財貴:大概是因為近來有許多從兒童開始來接受文化的教育,從經典來給他文化的教養,可能在這點上讓一些人感覺比較特殊。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背後有一個教育的原理,從小就給他文化的一些教材,讓他去潛移默化,讓他去熏陶。這樣來造就一個人所謂素質的提升,像這樣的教育,它可以使一個人更容易回歸到所謂文化。本來是長期的工作,只是最近七、八年來,漸漸有一個興盛之勢。所以一般人認為好像很有趣,而且還是讀這些書,覺得這是不可思義。其實孩子很容易就讀好了。所以這次舉辦這種活動,最主要的因為他是兒童,而且兒童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我們把文化的傳承交給兒童,將來十年、二十年之後,他就成為社會的中堅分子。要關注文化的熏陶,我們叫教養,就像養一個孩子一樣,是慢慢養,慢慢長大的。所以有關人品的,有關智慧的這種教育,不是一時間的,也不是用知識的方法,是在環境當中慢慢地潛移默化出來。所以讓孩子這麼小的時候,心境這麼純凈的時候,讓他接受人類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文化結晶,讓他從這裡面慢慢地內化,長大以後,從這裡汲取人類智慧,然後作為他一生立身處世的原則。像這樣才能夠培養一個高度的人品,具備有才華、有品德的人格。
郭齊家:王先生講得很好,中國古書《易經》上講過一句話,它説蒙以養正,聖功也,蒙童時期把他養正,培養他的正氣,這是聖人的功績,不要養歪,養劣,這個非常重要。所以從蒙童時期我們就叫他走正道。在1995年3月份,政協會議召開的時候,趙樸老、冰心、曹禺、夏衍等九位文化名人,他們提出來了一個緊急呼籲,這個呼籲是什麼呢?就是趕快建立一個幼年古典學校,在這個緊急會議的時候,説的三句話我覺得非常重要,他説我們這些經典著作是我們這個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它的一個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發展的根基。他還説也是我們數千年來,我們這個民族屢遭困難、災難,而沒有解體的一個強大的紐帶。如果這種文化它在下一代消亡了,不提倡,那我們將是歷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這九位老人這麼一提,全國很快就開展了兒童讀經的這個活動,所以它關係到我們民族的未來,也關係到我們人類的未來。
主持人:據我們了解,這次文化活動中,還有一系列的活動,像經貿活動、旅遊活動、還有一些學術和紀念活動。國學經典誦讀卻成為引人興奮的亮點,原因是什麼?
郭齊家:經貿活動、旅遊活動,還是停留在一般的物質層上、經濟層上,還沒有深入到文化或教育,更深的經濟層上。毛主席早就説了,經濟文化高潮的到來,必然要帶來文化的高潮。鄧小平也講過。所以我們要物質精神兩手抓,不要一手硬,一手軟。江主席也談過,他説我們現在的文化是淵源於5000年的中華文明史,跟5000年文明史有關係。所以我們開展這個活動就大大把我們的經濟活動推向文化精神這個層面。説明我們的革命,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往前提升了,這也就是江主席老強調的三個代表,三個代表有著先進文化的代表,文化又起很大的作用,來推動經濟,經濟促進文化,文化反過來促進經濟。這是一種互動的良性循環。
主持人:在這次文化活動節上,經典誦讀與素質教育高層論壇會上,海內外的專家和山東濟寧市聯合簽署了建設經典誦讀試驗基地的行動綱領,它的目的是什麼?
郭齊家:如果我們把這個行動計劃落實下來,素質就有可能在這方面突破,我們現在找不到一個突破的辦法,現在應試教育壓得孩子很緊,現在中國學生壓力很大,據統計,中國17歲以下的兒童,有3.67億人,其中有3000萬的孩子心理有一些障礙,家長也要求,老師也要求,學校完成應試教育的指標,壓力很大,怎麼辦呢?我們想從兒童誦讀開始,讓他們從小背這些書以後,他們的智力得到開發,人格得到上升,得到提高,再學習這些東西,就減輕了他的負擔。
主持人:那我就想問,他現在本來已經是學習壓力很重了,如果再讓他們背誦國學經典,會不會更有壓力?
王財貴:我在台灣已經推廣了八年的兒童讀經教育,凡是接受這種教育的孩子,我們表面上看他是撥出一些時間來做讀誦的工作,來讀詩書、來讀老子、莊子,讀唐詩。好像他撥出時間來了,做功課的時間就減少了,這樣子這個功課一定會更落後,其實不然,他撥出這些時間來做這個功課,他的學習能力增高以後,對那些功課學習就非常簡單。所以那些功課也都用很少的時間得到很大的效果。所以並不會增加他的壓力,不是增多一科增加壓力,如果這種科目是跟別的科目差不多的,這就多一科多壓力,有一種科目是這樣子的,多一科其他的就好了。這個叫做水漲船高,居高臨下。
郭齊家:人類幾百萬年發展過來,多少萬年發展過來,它都是靠背誦來的,真正有文字的歷史才有5000多年,5000多年和100多萬年,假如人類有,100多萬年來比,5000年是很短很短的,長期以來靠什麼呢?就靠背誦,靠這個民族的格言,這個民族的道德規定,這個民族的民歌、民謠、故事,都是靠口耳相傳背誦下來的。所以人類的幼年是這樣,我們孩子的幼年也是這樣,我們利用它激活他幼年時期的智力開發,使得他更活躍起來。
主持人:王教授,據我們了解,您在90年代的時候就致力於文化經典的誦讀活動,是什麼原因使得您對中華文化情有獨鍾呢?
王財貴:這個説起來很簡單,就是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我們秉承這樣優美的文化,我們越讀書越知道它是優美的,而且我們讀的書越多,我們越知道這些文化的精華都是開放的,他們都是多元的。所以孔子他講學而時習之,我曾經去考慮這句話,孔子是不是叫大家都去學孔子,其他人的都不可以學,不是。學而時習之,就是任何事情都要學的。孔子説三人行必有我師,所以這種開放的心胸,他不會障礙一個人,所以中國古人其實是很理性化的,也是很人性化的。他們留下來的這些智慧,其實是永恒的智慧,而我們中華民族有這樣的智慧,我們應該保存下來,對我們自己不僅沒有妨害,甚至是它一直在開拓我們。
主持人:據我們了解,這幾年在海內外都興起了中華文化熱,您分析一下原因?
王財貴:經濟在發展的時候,很多有見識的人他就會想到,經濟的背後應該有文化做根基,假如經濟只是功利主義,爾詐我虞,以賺錢為主,只要賺錢,只要自己好。這樣將來經濟是泡沫的,我們祖國大陸在經濟要發展的時候,文化一定要跟得上去,這樣我們是經濟大國,也是文化大國。將來才可以作為21世紀世界的領導者。現在在國內來講,文化問題要很重視,第二點從國際來講,國際有所謂中國熱,或許是從經濟帶上來的,為了經濟問題來研究中國。另外一個也有文化意義,中國如果興盛起來,很多人都需要來研究中國問題,這個是西方人的文化熱。我們自己應該把我們的文化精華表露出來給他們看。所以只要我們表現了我們的智慧,我們的人品,西方人漸漸地也能夠感受到原來中國不只是一個軍事的強國,不只是一個經濟的大國,它同時也是文化的,它是一個文化的古國。
郭齊家:最近費孝通先生講的16個字,我覺得講得很好,他説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是我們各個民族都把自己的優秀文化弘揚起來,這叫各美其美。還有美人之美,還把別人好的文化,我們也弘揚學習。然後美美與共,各種文化,我們和平共處,互相包容,互相吸取,然後天下大同。這正是我們儒家的思想,我們中國人的理念。
主持人:人們都在説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那這個文化的精髓它的內涵是什麼?
王財貴:這個儒家確實是有它不同的份量,它確實是可以作為所謂的精髓,道理非常簡單,從人性的本質出發,它講的是整體的人性,它就可以包含其他的思想,其他思想如果是有好的,它也有講對的地方,儒家一概承認他們也是儒家。但是如果它太偏頗了,比如説它講一個人生一個方向,它講的只是這個方向,這個儒家就需要去把它劃定界線,你不可以講得太過分。孔子就説每一個都回歸他自己的本分,每一個人把他自己的本分做好,每一個人都是君子,那天下就太平了。我們説孔子的道理很深,博大精深,很難了解也可以,説它很淺,很簡單也可以,這就是最高明。
郭齊家:錢穆先生最後總結中國文化的特點6個字,一天人合內外,天和人是一致的,、一體的,中國講天人合一,就是這樣。比如我損耗他、打他,也就打我自己,我們損耗自然、地球,也是損耗我們自己。所以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我們是一起的,天地和人是一起長大的,一起成長的。我們本身就是一體,我們損耗別人也就損耗自己。這是儒家講的一個最深刻的,也是最淺顯的宇宙人生原理。
主持人:那儒家文化到底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中帶來哪些影響?
王財貴:國內流行一個詞語我覺得很好,就是所謂儒商,儒家的商人,為什麼呢?商人也並不是只有看重錢而已,看重錢到最後變成什麼?變成所謂窮得只剩下錢,這種人生也沒有什麼意思。而且如果跟國際來往,這個商人是要很大方的,你要有誠信的,不是一時騙過去就好的。所以正合符儒者的一種教訓,就是以誠待人,以信為主。
郭齊家:這裡《易經》還講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體在運動,行健,天行健,天在運行,是剛勁有力的,君子要像天體運行一樣,自強不息,奮勇前進,勤奮。第二句話叫地勢坤,地處在坤洼的位置,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不是薄德,它載著萬事萬物,山川河流都在大地上。這兩句話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寫照,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把這兩句作為他們的校訓,我覺得這是儒家對中國思想文化最大的影響。
主持人:文化和經濟可以説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中國已經加入了世貿組織,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弘揚中華文化對迎接這种經濟挑戰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郭齊家:越是經濟發展,越要求文化,越要求人的道德面貌提高,提升,這是成正比的。而人的道德提升以後,你的著眼點,視野擴大了,生意會做得更好。
王財貴:整個地球像一個村子一樣,大家互相關懷的,加入世貿組織是走向國際,走向國際我們要關懷國際,不只是關懷世貿組織的會員而已,我們這樣走向國際,我們把整個人類都當作是我們自己的兄弟,所謂海內皆兄弟。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李德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