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可持續發展重在行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開幕


  2002年8月27日

  主持人:被稱為地球峰會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當地時間8月26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拉開了帷幕。共有來自世界各國的7000多名政府和各界代表參加本次會議,共同探討政治、經濟、環境與社會發展等問題。這是迄今為止在非洲大陸召開的最大一次國際會議,也是繼1992年裏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之後,再次由發展中國家承辦的全球環境問題峰會。國際社會都在期待著這次會議能夠在事關人類未來生存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上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當地時間8月26日上午,大會主席、南非總統姆貝基宣佈會議開幕並首先在開幕式上講話。他指出,貧困、落後和不平等,加上不斷加劇的全球生態危機,是籠罩人類的陰影,多數人貧窮、少數人繁榮的全球社會是不可持續的。人類要實現共同繁榮和可持續發展 ,需要各國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

  南非總統 姆貝基:全世界的人們正期待著這次峰會能夠成為一個保證,成為未來10年一個充滿希望的開始。通過落實一系列面向行動的計劃,將可持續發展的夢想變成現實,使我們這個星球成為一個可愛而充滿人性的新世界。

  持續近1個小時的開幕儀式之後,代表們很快轉入緊張的討論。根據會議議程,本次會議將涉及政治、經濟、環境與社會等廣泛的問題,全面審議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裏約宣言》、《21世紀議程》等重要文件和其他一些主要環境公約的執行情況,並在此基礎上就今後的工作形成面向行動的戰略與措施,積極推進全球的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秘書長 德塞:我認為,在(10年前)裏約熱內盧的會議上,我們關注的焦點是如何改變人們提到發展時的談話方式。今天在約翰內斯堡,我們所要做的是改變人們促進發展時的行為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説這次峰會是一次關於行動的會議。

  關於會議主要文件的非正式磋商在8月25日結束,但是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某些關鍵問題上依然存在分歧。據報道,代表們就大會主要文件《執行計劃草案》中有爭議的部分進行了廣泛磋商,取得了一些共識。但是在金融和貿易、市場準入、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指標和時間表等少數問題上,會談還是沒有能夠打破僵局。

  聯合國秘書長特使讓普朗克: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可以執行的協議或者是可以執行的承諾,我們就不離開約翰內斯堡。我們要的不只是一個新的文件,我們不想要一些新的詞彙和新的文件,我們要的是一份可以堅決得到貫徹的承諾,也意味著我們必須討論該如何去執行它。

  南非外交部長 祖馬:我們真誠地期待著,我們將共同努力,消除富裕與貧困、南方與北方之間的差距,成千上萬處於貧窮之中的人們正在渴望這次峰會能夠達成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將開始真正的行動,徹底消除貧困。

  本次大會是繼1992年在巴西裏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和1997年在紐約舉行的第十九屆特別聯大之後,全面審查和評價《21世紀議程》執行情況,重振全球可持續發展夥伴關係的重要會議。按照計劃,大會在8月26日至9月1日期間將主要圍繞健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農業、水和衛生、能源等進行一般討論。9月2日開始,將進入首腦會議階段,12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計劃出席。出人意料的是,美國總統布什宣佈不參加本屆地球峰會,而派國務卿鮑威爾率團出席。這一決定引起了各方的不滿。

  綠色和平組織氣候政策主任 斯蒂夫索耶:我們的確非常非常失望布什總統不參加這次會議。難以令人置信的是,一個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的總統竟然拒絕抽出幾天的時間來到這個最貧窮的大陸幫助解決全球面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大部分正是由美國自身造成的。

  目前,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世界都在關心的一個話題。那麼什麼是可持續發展呢?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不損害後代人需求的前提下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也就是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要求在嚴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加強資源再利用的前提下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世界各國普遍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8月25日,非洲提出了自己的可持續發展項目:非洲新夥伴計劃。根據這份計劃,非洲各國將熄滅大陸各地的戰火,組成廉潔而高效的政府,修建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為經濟建設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非洲領導人將大力推廣教育,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關注廣大婦女的權益。

  歐盟一直非常關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今年5月31日,歐盟完成了《京都議定書》的全部批准手續,正在履行溫室氣體減排承諾。同時,歐盟在本次可持續發展大會上還將提出多項具體建議,其中包括:從現在到2015年,把世界上享受不到清潔飲用水和基本衛生條件的人數減少一半,為實現這一目標,歐盟決定2003年撥款14億歐元,並準備在以後的幾年中繼續追加款項,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減少貧困現象。

  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副主席 亞歷山大盧歐:最重要的首先是,我們要讓世界上四分之一還喝不到凈水的人真正能夠喝到清潔的水。

  為了迎接南非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拉美各國政府和環保專家進行了精心準備。2001年,拉丁美洲先後召開了安第斯、加勒比、南方共同體、中美洲和墨西哥等四個地區性環保會議。在此基礎上,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環境部長和環保專家在巴西裏約熱內盧、聖保羅和多米尼加的巴瓦羅召開了三次專門會議,最後通過了《拉美和加勒比可持續發展倡議書》。墨西哥總統福克斯將代表裏約集團國家首腦在約翰內斯堡闡述拉美各國政府通過的這一文件。

  作為世界上自然資源消耗最大、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美國在全球可持續發展多邊合作中一直採取消極甚至倒退態度。美國政府至今仍沒有制定出全國性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也沒有設立國家級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或者辦公室;而退出《京都議定書》、為那些希望增加礦物燃料消費的大能源公司提供額外補貼等行動,更是明顯的反面例子。

  美國社會活動家 邁克爾格羅伯特:這的確讓人非常失望。畢竟美國也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我們與世界是聯絡在一起的,我們的人民與世界是聯絡在一起的,我們的國家與世界也是緊密相連的。我們是這個世界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在推進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1992年,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了裏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大會,簽署了《裏約宣言》、《21世紀議程》等文件,向國際社會表明了中國政府積極推進可持續發展的立場,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裏約熱內盧會議以後,中國從國情出發,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實現現代化的一項重大戰略,在納入計劃、能力建設、宣傳教育、地方試點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由於國際環境發展領域中的矛盾錯綜複雜,利益相互交錯,以全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21世紀議程》等重要文件的執行情況並不好,全球的環境危機沒有得到扭轉。10年中,全球森林面積減少了2.2%;世界主要江河一半以上水流量大幅減少或被嚴重污染,全球40%的人口嚴重缺水;過度耕作使世界23%的耕地嚴重退化,土地荒漠化危及100多個國家10億人的生計;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和12%的鳥類瀕臨滅絕。

  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 克勞斯圖普佛:國際環境法的條文正在大量增加,我們現在已經有了300多條草案和公約。在許多國家中,那些公約即便已經被批准也還是一紙空文,它們並沒有被執行,沒有得到有力地推動。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社會期待著這次會議能夠在事關人類未來生存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上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儘管困難重重,人們還是對這次首腦會議充滿了期望,所有代表團都表示,希望大會能夠成功。

  就本次會議以及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中國報道》記者採訪了國家環保局國際合作司司長王之佳、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華。

  主持人:圍繞正在南非召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的相關情況,現在我們開始採訪王之佳司長和潘家華副主任,首先歡迎兩位嘉賓到演播室來接受採訪。我們知道十年以前,在巴西的裏約熱內盧舉行了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現在在南非召開的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有報道説,這次正在召開的會議是聯合國成立以來級別最高的一次會議,首先我想請問一下,您怎麼理解這次召開的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的意義?

  王:這次會議主要是要回顧和總結一下自92年以來全球環境與發展事業的這種進展情況,同時大家還要定一下,今後我們十年或者是更長的一段時間,世界應該朝哪個方向發展,怎麼發展,定出我們一些大致的規劃來,同時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各國要借此機會要表示一下全球合作的這種願望,這點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政治願望,因此我認為這次會議它有很重要的意義,它必將推動全球環境與發展事業向前推進。

  主持人:潘主任,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潘:它不僅是級別最高,而且應該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政治會議,在這個會議上,有180多個國家的首腦和政府領導出席,現在已經註冊的是超過2萬人參加這個會議,根據南非方面的估算,參加這個會議的應該總規模超過6萬人,在1992年巴西的裏約會議上,當時的會議規模是17800人,所以從規模上這也是屬於最大的一次國際會議,就從本身規模上面來看,這麼一種廣泛的參與性在這個會議上不光有政府代表,有非政府機構,有企業界,還有50位全球最大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還有60位首席法官參加這次會議,所以這麼一種廣泛的參與和社會廣泛的關注這本身就説明它的意義非常突出。

  主持人:潘主任,我們注意到南非總統姆貝基在開幕講話時表示,説人類要實現共同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遵循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所以我想請問一下,什麼是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原則?為什麼要制定這樣一個原則?

  潘:簡單地説,這個共同就是我們共同的未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是一個地球村,大家都在一個地球村上面,我們共同的未來依賴於這個地球,我們有責任保護這個地球,所以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社區都應該做出努力,這是我們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未來。有區別這就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一些區別,首先我們現在當今的這個地球,對於地球的這麼一種破壞或當今地球這樣一些環境問題的産生,這個責任是不一樣的,發達國家自從工業革命以後,他們對能源的消費、對環境的污染,乃至於二氧化碳像這樣一些非局部污染性的一些環境問題,都主要是源於發達國家,生物多樣性的破壞以及荒漠化,發展中國家環境的退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發達國家所引起的,從這一方面來看,所以是我們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未來,那麼有區別的就是應該要由發達國家他們承擔更多的責任,承擔更多的義務,這也並不表明發展中國並不參與中間來,我們在京都議定書中間,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一個議定書,京都議定書中間就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規定,就是發達國家率先採取行動,然後發展中國家參與進來,所以這一點就非常明確地體現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在國際條約和行動中間的一種具體的體現。

  王:這一條它是92年大會的時候各國代表經過充分地討論和辯論,對責任和義務達成了共識,因此它是國際環境與發展合作的一個基石,因此這個原則是不能動搖的。

  主持人:王司長,從前面的新聞報道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就是在會議正式召開之前,舉行了一系列的非正式的磋商,就一些重要的文件,但是從磋商的結果來看,好像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那就意味著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一些關鍵的問題上還存在著分歧,這些分歧主要是什麼?

  王:我也出席了一些會前的準備會,討論是很激烈,應該説是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留下的問題還很多,大致是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就是具體的領域,比如説執行計劃,這次大會要形成的文件,通過前四次的籌備會議,我們已經完成了大約70%的內容,但是剩下的30%應該説是比較關鍵的,分歧也是比較大的,比如説資金問題,92年環發大會達成的這種共識是發達國家應該拿出它GDP的0.7%,當時是合1250億美元,用於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環發事業,這個目標沒有達到,這次大家在討論當中,資金到底應該定個什麼目標,應該不應該堅持雙方意見比較大,另外還有技術轉讓問題,過去十年這方面進展非常緩慢,因此發展中國家也比較失望,發達國家認為也有很多困難就這方面,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領域,比如説教育領域,水、能源、衛生等等這些領域都是發展中國家所關心的,這是領域問題,如何執行的一些具體的措施和手段也存在,比如説能力建設問題,也是存在這些分歧,另一方面就是原則性的,第二部分原則性,剛才提到共同的但有區別責任,有一些國家甚至對它也産生了疑問,這樣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論,發展中國家就覺得這個問題怎麼還可以再討論,不應該再討論了,就像這些也是一個分歧,一個方面。

  主持人:正像王司長您説的,這次會議雖然剛剛召開,但是已經傳出了一個很重要的信號,那就是説一定要有具體的行動,所以現在無論是會議的組織者,還是説國際社會的要求這個角度來看,都希望這次會議最後達成的文件不是一紙空文,而是要有可操作性,而且能夠具體的執行,那您覺得怎麼樣做才能使最後達成的文件不是一紙空文?

  王:這次參加會議之前,根據聯大55屆會議的要求,各國首先要把自己可持續發展這方面的報告要提交一份國家報告,中國已經完成了,中英文都完成了,總結在過去十年的各國應該來説都有自己的報告來提交給大會上,這首先就表明,在過去十年當中,環發這種思想、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已深入到各國,這是一個情況。再有就是這次關於執行計劃,剛才我講了,6月份在印尼開的第四次籌備會上,這個計劃70%大家已經都過了,還剩最後的30%,我應該説還是持樂觀態度,這次履行計劃首先它把領域確定下來,這些領域我認為最後都會大家基本都能夠接受,比如説脫貧的問題,南北雙方都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水的問題,能源的問題,剛才提到教育等等這些領域,我想是會能夠達成協定的,下面就是説這種實施的措施問題,這些可能得找一個平衡點,因為發達國家認為,如果達到原來提的那個目標是不是有點高,發展中國家説那現在的又太低,那麼雙方各做妥協,我想還會應該達成一個目標,因為大家都有這種願望,落到實處可能在資金問題上、技術問題上可能稍微複雜一點,我想那麼多國家的領導人,用他們的聰明和智慧,是能夠找出一個折衷,雙方都能夠接受的這個方案來的。

  主持人:關鍵是要行動起來。潘主任,美國作為最大的發達國家,布什總統決定不參加這次會議,布什總統的缺席對於會議的順利召開您覺得會有什麼影響嗎?

  潘:美國在經濟上的這麼一種領先地位,在技術上面的這麼一種領先地位,尤其它在政治承諾上面的這麼一種號召作用,這個對全世界來講影響都非常大,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如果沒有美國的參加,也並不表明我們世界就不可以有所作為,事實上如果我們看一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的談判中間,美國在2001年退出京都議定書,在今年2002年2月份又宣佈自己的單邊方案,在這麼一種情況下,其他的締約方,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照樣完成了京都議定書的談判,可望在今年京都議定書生效,所以在這麼一種情況下,我是覺得沒有美國世界也可以往前走,但在另一方面來講,美國出於自身的考慮和國際上的壓力,它也在有所作為,並沒有完全退出,所以從這兩方面來看,我是覺得美國的參與對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推動會更大,沒有美國的參與,世界可持續發展也會向前走。

  主持人:您覺得這些年來中國為世界可持續發展工作都做了哪些貢獻?

  王:中國在世界上是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所以我們經常講,中國的事情做好了,就是對全球的環發事業的貢獻,因為咱整個國土很大,不論是大氣、水還有固體廢棄物,所有這方面我們把我們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對全球的貢獻,與此同時,在過去十年當中,我們中國在兩個領域發揮了我認為是比較重要的作用,第一個就是關於解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現在逐漸地又向法律化這種方向發展,因此從92年到現在,國際社會又締結了,氣候變化的京都議定書,這是97年的,另外還有鹿特丹公約,這是在國際貿易當中對某些化學品和農藥實行事前知情同意的法律文書,另外還有一個就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斯德哥爾摩公約,就是説在短短這幾年,這十年內已經有好幾個環境公約,還有一個卡塔黑那生物安全議定書,都締結了,在整個這個公約的談判當中,中國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當然跟77國集團一起跟發達國家共同來制定這些公約,這是一個重要作用。第二個重要作用中國就跟廣大的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共同合作,來解決一些環境問題,比如説目前為止中國已經與31個國家簽定了雙邊合作的協議,這次在南非我們還將要和瑞典簽署兩國之間的環境合作備忘錄,這就將是第32個國家,另外我們在解決我們跟周邊國家的合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和蒙古、哈薩克斯坦一起搞生態保護,積極地去防治沙塵暴,另外跟韓國、日本我們有一個中日韓三國環境部長這種聯席會制度,每年開一次會,討論東北亞地區的環境問題,因此不論從全球這種多邊也好、雙邊也好,中國應該説是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因為我們相信,通過我們這種努力,會促進全球這種可持續事業的發展。

  主持人:潘主任,現在隨著會議的召開,可以説國際輿論非常關注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了,那麼您覺得全球在可持續發展這個問題上面,面臨的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哪些?

  潘:首先是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問題。

  主持人:貧困問題是首要的。

  潘:首要的,因為這個現在已經有一種國際共識,貧困是第一大污染源,現在全球有60億人口,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有46億,在這46億發展中國家人口中間,現在有3億5千6百萬兒童沒有學上,有8億的貧困人口生活在一天一美元的這麼一種國際上規定的貧困線下,還有6到8億的人口現在沒有清潔的飲用水,你現在連基本的生存都保障不了,而且發展中國家的這樣一些貧困人口都在一種生態非常脆弱的地區,他們對生態的破壞也更為嚴重,在這麼一種情況下,你只有首先戰勝貧困,然後才能解決發展問題,這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這樣一些問題也非常突出,包括水的問題,水資源的短缺問題,荒漠化問題,森林的破壞問題,所有這樣一些問題都是非常嚴重的環境退化問題,這些也都需要納入我們的議事日程,來展開行動。

  主持人:針對剛才潘主任談到的人類所面臨的這些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中國的立場是什麼?

  王:中國的立場是這樣的,我們認為這次大會希望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要表現出政治意願,承諾和兌現他們在1992年的承諾,同時為了實施這次的實施計劃,要拿出有效的這種實施措施,這是我們的希望和立場。

  主持人:王世林 責任編輯:陶躍慶 導播:滕雙雙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