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國報道》。繼一年前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之後,2002年7月16號北京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因為在這一天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設計機構遞交的共87個北京奧運會規劃設計方案,經評委會多輪投票産生中獎方案後,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公開展示,世界優秀建築師們營造的奧林匹克夢想正期待著檢閱。據了解,這些獲獎方案將成為北京奧運會設施實施方案的基礎。好,首先請看記者從現場發回的報道。
從7月16日下午開始,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設計機構遞交的北京奧運設施規劃方案,經評審委員會評出獲獎方案後,開始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向公眾展示並徵求意見。下午2點,展廳剛剛開放,就有許多早已獲得消息的北京市民和關心此項評比活動的人們涌入現場。
退休教師邢先生是幾個月前從電視上獲得奧運設施規劃方案公展消息的,一直關注著北京申奧和承辦奧運會進展的他還帶了一張北京地區,與一等獎的奧林匹克公園規劃方案進行對照。
參觀者:我覺得一等獎這個方案非常有特點,它體現了咱們在申奧過程中承諾的就是辦一件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所以從綠色奧運來講,我覺得奧林匹克公園設計得非常好,綠地面積非常大,另外從科技奧運來講,我覺得它這個設計,我不太懂建築,但是我感覺到是採用了很多高科技的東西。
最吸引現場觀眾的是A39展位美國33K公司與天津華惠工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的合作方案。這一方案在剛剛結束的評比活動中獲得了奧林匹克公園規劃設計一等獎。專業人士介紹説,這一方案體現了明顯的中國特色,城市中軸線向北延伸,成為公園軸線,被綠色包圍的比賽場館對稱地建築在兩側,大面積的森林公園由丘陵、森林、湖泊和河流構成,而湖泊酷似龍的形狀,同時這一方案並沒有在中軸線的末端設計突出的標誌型建築,評委們認為,這應當是留給後人創作的未來空間。
參觀者:有好幾個方案還是做得很新,我看到了有好幾個方案是做在地下,有點像生土建築似的,上面浮上一層土,然後把這些很大的場館放在底下,這種設計它很符合節能(要求),而且形式上也比較新穎。
參觀者:因為這是咱們國家的一件大事,全國人民都很關心,我自然也關心,另外它集中了各國專業人員的智慧。
記者:您看得懂嗎?
參觀者:基本能看得懂。
記者:您關心還有個人原因嗎?
參觀者:有。因為前一些日子我女兒在奧林匹克公園西側買了房子,我需要看一下它今後幾年的變化。
經常從北京的北四環公路經過的人,如果留心就可以發現,在一座立交橋旁,樹立著一座奧林匹克公園園址的標牌,從這個標牌以北的大片空地,就是將建設8萬個座位的國家體育場,18000個座位的國家體育館和15000個座位國家游泳中心以及奧運村運動員公寓的奧林匹克公園,而位於長安街西沿線五棵松路口的文化體育中心將建成18000個座位的奧運藍球館、25000個座位的臨時性棒球館和8500個座位的臨時性壘球館。
記者:在奧運設施規劃方案的評審活動中,共有8個奧林匹克公園的規劃方案和5個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的規劃方案分獲一二等獎和優秀獎。而最終確定哪些方案能夠獲獎的評委會的成員共有13人,他們中有第29屆奧運會組委會的代表,也有規劃設計專家、建築專家和熟悉奧運會組織運行規程的專家,這些評委們對於奧林匹克公園和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這兩個項目進行了分別的評審,經多輪投票後,最終確定了獲獎方案名單。
在經過四天的緊張評審之後,7月14日下午17點30分,比原定時間晚半個小時,北京奧運設施規劃方案評審委員會的主席劉太閣先生和組織方負責人來到了新聞發佈廳,這裡早已坐滿了等候多時的各媒體記者。除了關心獲獎方案名單,在嚴格保密狀態下方案的評審過程和評委構成情況也讓記者們急於了解。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 黃艷:評委構成和這個數量都是空前的,工作起來對我們的工作壓力也非常大,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有意見,每個人的意見都會從他專業的角度提出來,所以説這都很重要對我們來説,因為它不像一個單體建築,不像一個非常簡單的城市發展的一塊用地,它是一個非常綜合非常複雜的一塊用地,所以説我們評委的構成也是非常綜合和複雜的。
為了保證評比工作順利進行和確保評審結果的公正性,整個證審過程工作現場是嚴禁任何參觀和打擾的。據了解,13位評委的緊張工作是從每天早晨8點30分開始,許多評委晚飯後來要在現場加班。來自深圳的王富海評委告訴記者,他和其他幾位評委每天都會在回到房間後工作到淩晨三四點鐘,不僅是因為評審工作量大,參評方案的一些理念和設計思路,讓他們這些權威人士也感到深受觸動。
奧運設施規劃方案評審委員會委員 王富海:在北京的北部,大家共同的一個認識就是我們的軸線往北走,實際上是一個既是一種城市的拓展,同時又到了一個和外圍自然的空間正好是一個相融合的這樣的一個點,所以在這塊地方更北邊進來的大家的感覺是一種環境,從裏邊往外走,進去的是一種文化,就是這樣的一種結合,再加上奧運的主題,每個建築師都在這上邊做了很多工作,所以我總覺得這個份量是很重的。
就在14日夜晚,《中國報道》記者非常幸運地拍攝到了這一場面,13位評委聯合在獲獎方案認證書上簽字,曾經任悉尼奧運會項目城市設計評委會主席的克裏斯 約翰遜先生高興地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奧運設施規劃方案評審委員會委員 克裏斯 約翰遜:就北京的建築和文化來説,我對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充滿信心。前些天我們評審團進行了討論。選擇,我對中國和北京的文化以及它的未來很樂觀。再加上一些重要的因素諸如電子技術和環境等。如果中國能繼續它的總體規劃,那麼它將成為這些領域的世界強國。
記者從北京奧委會了解到,奧運場館單體建築的設計方案也即將開始招標和評比工作。
記者:從現實情況看,北京早已從申辦奧運會的熱情轉向了具體的籌備工作,我們看到一年來各項奧運會的籌備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從2003年7月份開始,北京奧運設施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那麼奧運設施的綜合規劃方案在這幾天向公眾展示徵求意見後,將最後於8月底産生。《中國報道》記者楊海莉在北京報道。
主持人: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針對北京奧運規劃設計方案評選的有關問題,我們現在開始採訪北京奧運規劃設計方案評審委員會主席、新加坡著名規劃設計師劉太閣先生,劉先生您好,歡迎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劉先生,請問您是什麼時候知道您被邀請參加這次評審的呢?
劉:大概在六到八周之前。
主持人:您參加這次評審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劉:北京先寄些資料給我,其實我那時候剛好在北京,所以我就親手把這些資料帶回新加坡去看,徵集書兩份,一個是給奧運會公園的,一個是五棵松的,還有一些評審的那些條規,我們都要先仔細地看好,這個工作做了,不過我對北京是比較熟悉的,所以對這兩塊地也比較熟悉,而且在你們做申奧辦的時候,我也是評審委員的主席,所以對奧運會的工程背景我比較清楚。
主持人:參加這次奧運會規劃設計方案的評審,而且還擔任這次評審委員會的主席,和平時一些規劃活動相比有什麼不同呢?
劉:首先就是這次的方案非常多,靠近90個方案,而且同時評審兩個地塊,奧運公園方案的要求相當複雜,因為它裏面的項目除了體育的項目之外,還有文化、商業,同時奧運會的方案對交通不但是汽車的交通,而且人流的交通都要考慮得很仔細,所以相當的複雜,同時這次來參加評選有13位5位是國外的,包括我本人也算國外的,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的看法是相當不同,可是因為我們大家都對工作很認真的做,所以都能夠在每個階段達到共識,這一點我看今天我們最後在聚會的時候我們就覺得,這次評選討論的內容有相當的深度。
主持人: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設計風格,而每個評委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不同,您作為這次評審委員會主席,怎麼樣使得這些評委能夠達成共識,評選出大家都滿意的設計作品來呢?
劉:這次的評選有剛才説的這些問題,雖然在每個階段我就把這個階段要討論的課題、內容詳細地介紹一下,讓他們自由地發揮,如果發揮的論點跟原定的計劃不一樣的話,我們就讓他繼續談下去,不約制他們,除非是説他們討論的論點是離開正題太遠的話,我就提醒他們一下,所以這樣的話,每個人都能夠儘量地把他們心裏的話説出來,而且我通過這個辦法鼓勵他們把心裏的話都講出來,所以這樣的話大家彼此都能了解對方的立場,要達到一個比較綜合的、比較完善的共識,我覺得這個做法對最後的結論有很大的幫助。
主持人:您對這次評選出的奧林匹克公園的一等獎獲得者怎麼評價呢?
劉:這次的方案尤其是公園這部分的方案內容非常複雜,技術性的問題很多,我們除了要注意到運動場館的位置之外,還要考慮到將來商業是怎麼處理,文化機構是怎麼處理,交通怎麼處理,還有如果商業規劃做得好,對將來你們北京市融資還有找開發商的工作也會做得比較好,所以實在是很複雜的。所以這次中選的第一獎,其實我們取的是什麼,就是他的大框架覺得是相當可行的,而且對我們評選委員所討論之後的幾個大原則,這個方案比較符合,比如説交通、分期開發的要求,因為我們有賽中和賽後的兩個不同的條件,有些建築在奧運會之後要拆掉的,所以這個怎麼銜接,賽中和賽後怎麼銜接,這個我們要考慮到,交通當然很重要,同時也考慮到,既然這是一屆位置在北京文化古城(體育盛會),所以這個方案的設計,整個框架跟北京城市規劃的框架,能不能反映北京的城市框架,同時這是在中國的國土裏面,所以跟中國建築的基本觀唸有沒有什麼可以吻合的地方,比如説這次取的這個方案,中軸線就一直把它延伸到奧運村北面的森林公園裏面去,這個意思就是説,我們希望在現階段我們不要把中軸線擋住了,應該把中軸繼續讓它自然的延伸,希望給將來的人可能找一個特別的(設計)高手,來解決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的設計,所以這個是有歷史眼光的一種看法。我們對於這塊地規劃的綠化、生態環境也特別重視,這個方案在這方面也處理得比較好,當然有很多方案是注意到這一點,不過這個方案第一獎的方案是不但注意到而且處理得比較適當,還有就是中國人都很重視有綠地、有山還有水,這個方案也把水的成份帶進來,在北京大家都知道有水的地方是特別珍貴的地方,所以這個方案有這麼一個好處。我想再繼續澄清一下,我是希望你們市民去看的時候要記住一點,就是我們在選這個方案的時候,是選全公園總佈局的規劃方案,而不是選建築設計方案,單體的建築可能還要另外徵集或者招標,所以現在你們看的這些建築設計只是一種示意性的,就是説可能有這麼一個樣子,可是最後是怎麼樣子,還要看將來我們聘選的建築師是怎麼樣來處理,所以你們有些市民到那邊就説,這個建築樣子比這個要好怎麼不選這個,我們不是選建築,我們是選總體規劃。
主持人:我們還注意到,這次評比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的一等獎是空缺,為什麼會空缺呢?沒有更合適的獲得一等獎的嗎?二等獎是兩名是吧?
劉:二等獎兩名,針對這一點我們也討論了很久了,因為我們當時最希望給個一等獎,不過這兩個方案都很有創意,可是都有技術限制的問題,都有可行性的一些問題,其中有一個它是比較園林式的,非常可取的是什麼,就是從西四環高速路看過去,就是一片小山區,看不到建築,所以對生態環境來説是表達得非常好,內部有一些比如球場朝向、球場的位置,我們覺得以這個方案來説是可以調整的,就是説調整之後不會影響方案的根本精神,另外的方案跟這個性質剛剛相反,它是一個非常抽象的、非常理智化的一個方案,非常幾何形的,是非常超前的一個方案,可是在技術上有相當大的問題,可行性的可能也需要再進一步研究才知道是否可以這麼做,很欣賞他們的創意,不過我們暫行把它放在第二獎。
主持人:觀眾朋友,圍繞北京奧運規劃設計方案的有關問題,我們現在正在採訪北京奧運規劃設計方案評審委員會的主席,新加坡著名規劃設計師劉太閣先生,稍後歡迎繼續收看。
主持人:在不同的國家舉辦不同的奧運會,肯定更多地會跟這個國家的環境、文化相融合,在這次評選規劃方案當中,評委會對這個因素考慮得多不多?
劉:考慮得很多,你跟澳洲悉尼的奧運村來比較,首先他們的位置是離開中心區非常遠,而且他們可以用水上交通來到這個奧運村去,就減輕了陸地交通的負擔,在北京我們這個地方只好靠陸地交通,所以地鐵、路網要增加不少,才能夠解決交通上的要求,而且既然它是在中心區,在這個城市化的地區裏面,所以我們就考慮到這個方案的路網的結構,除了要考慮功能的效果之外,是不是能夠配合北京市現有城市的這種紋理,如果是做得跟北京城市的紋理是完全不協調的話也不行,因為尤其這個方案是在北京市的中軸線上,中軸線當然對北京來説(很重要),因為北京的這個城市景觀來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這個方案要當作是中軸線比較老的城區的一個延伸,所以它的風格都要相配合,這個是另外一個特殊考慮的重點,還有就是首先北京市是一個文化古都,而且這次是第一次奧運會在中國舉辦,所以我們也考慮到,規劃的風格是否能夠表現文化古都和中國建築的這些特色和精神,所以這些文化上、歷史上的這些因素,可能考慮得重要的成份可能會比悉尼還要多一些。
主持人:您最初看到這87件規劃方案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哪個作品呢?
劉:有一個,你到了200公頃的體育場館地塊裏面,它主要的建築它是作一個大屋頂,就是從南到北這200公頃的範圍內都是一個大屋頂,上面鋪草,所以基本上是幾乎看不到建築,可是看起來這個方案很有創意,而且很大膽,不過要做起來那難度(很大),而且還有些技術性的問題,比如通風、採光這些問題,還有交通問題,還有在大屋頂底下人們迷路的問題,這些問題再深入的研究就開始顯現出來了,我們很欣賞他的創意,可是不能接受。
主持人:您對這次參評所有的總體水平怎麼評價呢?
劉:總的説起來水平不低,因為我們看得很清楚,就是絕大多數的這些方案,建築師和規劃師是花了非常非常大量的工作在做,無論是圖紙的表達還有模型的製造等等都做得非常詳細,構思很多都有創意,我覺得水平總的説還是非常高,當然有一些還是不夠理想,這個肯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其實大家一直都非常關心的就是你們的工作程序的問題,因為從開始評選,你們的工作就處於保密狀態的,大家都想知道你們的工作是一個什麼樣的程序?都是怎麼樣評選出來的這些方案?
劉:我們是把奧運公園跟五棵松分開來,奧運公園基本上有54個方案,五棵松有33個方案,這兩塊地分四次來評選,第一次就把這54(個方案)初步選了最佳的16個方案,初步評選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之後才作決定的,而且我們當時到每個圖紙、每個模型去看了,而且由工作人員來作初步的介紹,第二部分就是這16名投票選出來之後,我們就坐下來討論,就是把這16個方案再分析一下,為什麼(選這個方案),這幾個方案有什麼優點、有什麼弱點,大家坐下來分析,而且初步奠定了一些我們對奧運公園的一些基本原則,這個基本原則就是每次重新再投票的時候,這個原則越來越加越多,後來已經定了大概有六七條基本原則,討論之後我們再選8個方案。
主持人:從16個裏面再選出8個來。
劉:選完了再討論,再選前面的一二獎的前三名,選完之後再選這三名裏面的第一獎,其他兩名就自動地變成第二獎,再剩下的五名就變成優秀獎,我們一共有8個方案。五棵松也是同樣的辦法,不過五棵松原定是第一獎一名,第二獎一名,優秀獎是三名,可是因為我們第一獎不是空缺嗎,就變成有兩個第二獎。
主持人:劉先生,從設計水平上來看,這次獲獎的這些作品,以後在奧運會的場館建設上採用的可能性有多大?一等獎採用的可能性是不是最大呀?
劉:這個我要讓他們主辦單位去決定了,不過我想他們可能會很重視奧運公園的第一獎,從那裏邊再進一步討論,到底要怎麼樣把它修改得更完善,可能就以那個為基礎再繼續做,不過我們在徵集書裏面也説得很清楚,第一獎不一定是我們要採用的方案,因為評委的工作剛剛結束,所以我想我們應該讓北京市主辦單位先稍微消化這次評選的最後的成果,由他們再決定,最後是否要採用第一獎,我看現在言之過早,不過我想他們也可能是採用前面的兩三個方案稍微綜合一下,這個過程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夠作最後決定,應該是採用哪個方案。雖然説你們還有六年的時間,可是今後工作量非常非常大,不但要做方案,還要招商,還要融資,還要做其他非建築方面的工作,將來單體的建築方案我想會有競賽或徵集的工作還會繼續做下去。
主持人:劉先生,咱們今天圍繞北京奧運設施規劃設計方案的評選活動就談到這,感謝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謝謝您。觀眾朋友,也感謝您收看今天的《中國報道》,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楊海莉 導播:滕雙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