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日前,創建全球500佳城市國際研討會暨全球500佳(中國)論壇在山東省威海市舉行,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創建全球500佳城市”,旨在交流創建環境全球500佳的成功經驗,探討創建全球500佳城市的技術框架。會上,威海市打出了“城市生態環境”的王牌。稍候就威海市創建全球500佳城市及環境保護等相關問題,在演播室採訪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主任委員曲格平先生和威海市市長宋遠方先生。
解説:這次創建全球500佳城市國際研討會暨全球500佳(中國)論壇是由威海人民政府和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共同主辦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500佳論壇官員以及日本等國的相關機構負責人出席了會議。會上,國際和中國的全球500佳城市代表在會上交流了各自的成功經驗。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長 徐慶華:目前來看,城市的環境質量應該有很多的問題,比如説我們能夠達到一級城市環境質量、空氣質量標準只有不到1%,到達二級的也只有百分之二十幾。所以説我們大部分城市還處在三級和三級以下的標準,所以説城市環境保護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我們這次會議就是通過創建國際全球環境500佳這麼一個活動,來促進我們城市環保的發展。
解説:
據了解,全球500佳活動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1972年發起的,每年從世界各國評選出約100個對環境保護有特殊貢獻的個人或集體,5年為1期。通過表彰他們的先進事跡來推動全球的環境保護工作。中國從1987年開始參加全球500佳評選活動。目前已有24個單位和個人獲得“全球500佳稱號”。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500佳論壇主席 莫斯莉:我對中國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感到非常激動,因為中國做了一個很好的事情,就是設立這個範例城市,那麼設立這樣的城市它所表明的不是一、兩個人在這方面作出貢獻,而是成百上千人在這方面作出貢獻。
解説:
會上,作為主辦單位之一的威海市打出了“生態環境”的王牌。威海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城市規劃之初,威海就利用自然地貌,採取沿海環山的簇群式結構,巧妙地將建築物分佈于山水之間,形成了以“青山為依託,以碧海為背景”的城市佈局。多年來,威海市本著在“花園中建城市”而不是在“城市中建花園”的原則。老市區只拆不建,拆後的空地全部被綠化。目前,威海市城市綠化覆蓋率已達37.5%,人均佔有綠地17平方米。
威海市副市長 王久廣:環境是威海的優勢,我們把城市定性為以高技術産業發展為主,建設生態型的海濱城市。我們提出了不求規模,但求精美的發展思路,確立了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為依託,以千公里海岸線和交通幹線為主角的城鎮發展框架。
解説:
在威海,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市民的自覺意識。這個坐落在威海臥龍山下,佔地12.6公頃的“中華環保園”是由威海市的一位農民—51歲的谷成傾其所有,花費10年心血建造起來的,園子以“環保塔”為中心,四週的雕刻向人們講述著環境保護的有關知識。這裡不僅是威海人休閒的場所,也是環境保護的教育基地。
威海市中華環保園主任 谷成:這個中華環保園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來達到宣傳教育這個目的。
解説:
多年的努力不僅使威海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和第一批“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還先後兩次被聯合國授予“改善人居環境全球最佳範例城市”。
記者:發展以高新技術為主的生態化海濱城市是威海為自己找到的定位,而環境保護則是威海的一張永遠的“王牌”。優美的環境不僅成為威海市最大的優勢,也為威海引來了諸多國外投資者在這裡安家興業。
解説:
元基城先生是韓國十大企業之一的“未來和人株式會社”駐威海的首席代表。兩年前被公司派到威海建起了這家針織服裝加工廠,妻子及一雙兒女也隨他一同來到威海定居。13歲的女兒和10歲的兒子分別在威海的一所小學讀5年級和二年級。
韓國學生 元智玲:很開心,跟韓國的學校差不多,我不會的東西同學們都來幫助我,所以我就學會了中國話。
解説:
如今,僅常駐威海的韓國人就有3000多人,威海正在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
韓國廠商 元基城:從韓國到中國後,剛來時對中國一點不了解,在兩年中,我覺得威海很有發展前途,空氣、環境都很好,感覺很好。
解説:
在威海,環保具有第一審批權和一票否決權,威海市政府明確規定,“四個不上”;技術起點低的項目不上,污染環境的不上,耗能高的不上,耗水多的不上。幾年前,有一家韓國公司想在威海建一個總投資2億5千萬美元的水泥廠,這個數目在威海招商引資歷史上也是空前的,然而卻遭到了威海市的拒絕,原因是水泥廠會給環境帶來很大污染。
威海市環保局局長 李樹純:我們努力以人為本,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和諧發展,同時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統一發展的原則,也就是國際社會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解説:
威海利用優越的區位優勢和環境優勢,相繼開通了威海到日本及香港、澳門的貨運航線,一大批合資、獨自企業在威海安家落戶。
記者:把威海市建設成為生態化、國際化、知識化的旅遊港口城市是威海市在“十五”規劃中的又一項宏偉藍圖。目前威海市憑藉其環境保護在中國遙遙領先的地位,呈現除強勁的發展勢頭。
主持人:針對中國山東威海的發展以及中國環境保護方面的有關問題,我們現在開始採訪全國人大環資委的主任委員曲格平先生、威海市市長宋遠方先生。歡迎兩位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曲主任,環境保護是近年來最熱門的話題,可以這麼講,您是長期從事環境研究工作的,您認為中國目前的環境保護,尤其是城市環境保護,現狀和形勢怎麼樣?
曲格平:應該説我們剛剛過去上個世紀的90年代,中國的環境還是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轉折,主要表現在我們的工業對環境造成污染狀況得到了控制,去年對全國24萬家被監控的企業,調查結果證明,95%以上都能夠做到達標排放,這應該是中國近二十年來,在環境保護方面的一個很大的進展,很了不起的進展。第二個方面的變化,我們過去來講環境保護只是控制環境污染,90年代以後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轉向自然生態的保護,像植被的保護、水土流失、沙漠化這些方面開始擺上的工作議程,特別是在西部大開發當中,我們把生態的恢復建設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這應該説這是90年代發生的一個很顯著變化。第三個變化,可以説是城市了,城市我們過去來講,把城市只是看成一種生産基地,這個城市我們要求的目標只是説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工業的發展,那個時候來講,工業建的多少,工廠建的多少,工業産值多高,成為一個衡量的標準。至於這種發展對生態環境,對經濟社會各個方面帶來什麼不利的影響,我們考慮比較少。在90年代也可以説在這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是把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和國家的資源、能源狀況統一來審視,統一來考慮。所以我們要求的目標要從單一經濟目標擴展到一個多目標,所以要求的效益,應該説把經濟、社會、環境三個效益統一起來考慮,所以這個應該説是很大的進步,應該説在90年代以後,我們城市環境發生了很可喜的變化,現在許多城市都把建設生態城市作為自己的目標,而在這些方面,應該説取得了很好的進展。
主持人:宋市長,據我們了解,現在威海市正在爭創全球環境保護500佳,那500佳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威海是具備了嗎?它是靠什麼優勢來爭取到這500佳呢?
宋遠方:我認為我們威海市來申報全球500佳,爭創這榮譽稱號,具備了三個優勢和一個很顯著的特點,第一個優勢就是我們威海市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大家知道威海市是位於膠東半島的最東端,三面環海、一面接陸,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線。所以自然風景非常美麗,同時環境的保護也非常好,綠化率現在比較高,全市的綠化率也很高,空氣也很新鮮,全年的空氣(質量)都在優良以上,其中優達到138天左右,同時水資源還有其他環境也都非常好,這是我們所獨有的。另外還有一個是自然條件,威海是典型的北溫帶的海洋性氣候,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同時不乾燥、不潮濕,很多的城市,沿海城市,可以做到冬天不冷,夏天不熱,但是能夠做到不乾燥、不潮濕的城市,保持這四個特點這種城市不是太多見。第二個優勢就是威海市委市政府長期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國際國內的廣泛認可。威海是一個新設立的地級市,1987年才新建的一個城市,設立城市初期,市委市政府在分析威海的優勢和劣勢的時候,就分析了,我們作為一個新興城市,既沒有很老的工業基地,也沒有很多的礦産資源,交通基礎設施也不是很完備,同時城市建設規模也很小,威海要發展靠什麼呢?唯一的一個優勢,有比較優勢的就是我們的環境和我們的自然資源。所以説威海經濟要發展,一定要打好環境這張牌,一定要把環境保護好,由優良的環境來吸引資金、吸引人才,來促進經濟的發展。所以歷年這個方針定了之後,不管領導班子怎麼換,貫徹的方針一直沒有動搖,支持了這麼十五、六年,所以現在成效比較顯著。所以説威海也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我們對外宣傳也提到,聯合國認定的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
主持人:曲主任,剛才宋市長介紹了威海市環境方面的情況以及優勢,它有它得天獨厚的優勢,那麼中國在改善環境方面的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曲格平:應該説是最重要的一項,可能是講認識,現在看一個地方能不能把環境保護做得好一點,關鍵在於認識,關鍵在於領導人的認識,他要不認識,這種事情不好做。所以現在來講,擺在我們面前的雖然困難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第一件事必須要對城市環境到底怎麼來看待?比如説如何處理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這個關係,這個如果能夠有一個正確的思路,關係就比較容易處理。
主持人:宋市長,我們都知道威海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城市,它在保護環境和美化環境的同時,怎麼樣來發展經濟呢?
宋遠方:建設之初,我們就認定了一條方針,就是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所以説威海在保護好環境的時候,同時我們還走了國際化、經濟國際化戰略,同時還提出了科技興市的戰略。所以這幾個戰略互相相得宜彰,所以經濟發展還是比較快的。目前我們經濟的增長率和經濟增長的質量,在山東省都是名列前茅,像從經濟增長率的情況來看,我們建市15年,在年均GDP的增長速度達到了18.2%。
曲格平:看來在全國是相當高的。
宋遠方:去年達到627億元人民幣,地方財政的收入也達到了30多億,年均增長23.3%,這是增長率來講是比較高。按人均的主要經濟指標,在省裏也是處在前茅的,就是前幾位的,這是一個特點。再一個就是威海的經濟主要是外向型經濟,因為我們説分析了威海的優勢之後,環境是我們的一大優勢,有了這個環境優勢,我們同時實行的是外向型戰略,也就是經濟國際化的戰略,所以加大對外招商引資,有我們一個好的環境吸引著人才,吸引著外資,這樣的話經濟發展就比較快。現在作為一個外向型的城市,沿海開放城市,我們去年,到去年底,我們全年的進出口總額達到24億美金,在全山東省是第三位,累計利用外資已經達到23億美元,這幾年增長很快。今年來講利用外資和出口,我們增長了又將近20%,利用外資實際到位的已經增長了75.3%,就今年上半年,這是我們經濟的一個特點,也就是外向型的特點。第三個特點就是我們作為一個新型的城市,經過15年的發展,經濟結構基本上趨於合理,建立了一個比較合理的、現代的産業體系,包括現代的農業、現代的工業、現代的旅遊業和交通運輸服務業,這些比例已經趨於合理。所以説我們應該説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實現了經濟的發展和環境保護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這麼一個模式。
主持人:觀眾朋友,圍繞中國山東威海的發展以及中國環境保護方面的有關問題,我們現在正在採訪全國人大環資委的主任委員曲格平先生和山東威海市市長宋遠方先生。剛才您提到了威海市的經濟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這幾年來。環境保護方面也做得非常好,怎麼處理好既要快速的發展經濟,又要保護好環境,這樣兩者之間的關係呢?
宋遠方:首先是觀念的問題,尤其是領導層的,要統一思想認識,統一觀念,威海在剛開始確定這種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時候,也是有爭議的,在領導層中也是有爭議的,比如説我們現在經濟規模很快,當務之急應該發展經濟,環境保護等以後再説,如果保護環境有可能經濟發展就會慢下來,針對這些不同的看法,我們展開了一些大的討論,包括群眾中、包括政府機關、包括領導層的爭論和討論,通過這些討論和一些案例分析,我們統一了思想,認為威海唯一的優勢,或者在當時唯一的優勢就是環境,我們不能犧牲了這麼一個環境來發展經濟,如果遇到尖銳矛盾的時候,寧可犧牲一點速度,犧牲一點經濟發展的速度,也不能走污染之後再治理的路子,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建設15年以來,拒絕了200多項外邊的投資項目,大概是220項左右,這裡頭總的投資是3億美元和30億人民幣,大概是拒絕了這麼多項目,可能帶來污染的項目。到現在為止,我們擴大開放,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但是有污染的項目或者可能帶來污染的項目,我們一概不接受。
主持人:曲主任,您剛從威海回來,是吧?您認為威海市哪些方面值得借鑒呢?
曲格平:我覺得在中間很重要一點,就是解決認識問題之後,緊接著一個就是規劃,一個城市搞好搞壞,關鍵在規劃,規劃假如説符合你總的可持續發展思想,這一條就帶有決定性,我們過去城市的失敗、混亂,這麼臟亂差,關鍵就在於規劃。所以現在應該把城市規劃放在第一位,首位,這項工作要是做不好,其他的無從談起。就這一條來講,威海做得比較好,它有這個指導思想之後,制定城市總體規劃非常好,雖然它不是一步到位,總體上框架已經擺在那。在這個規劃當中,一個很重要的處理關係就是佈局,什麼東西布在哪兒?哪些東西布在哪兒?不能夠亂擺,城市這是一門很大的科學,不能亂來。佈局當中,比方説工業佈局,城市商業區的佈局,城市居民區的佈局、文教區的佈局等等,遊樂設施的一些佈局,都得擺的合理,如果這個不合理,你這個環境就很難講,可能經濟會得到發展,但是環境要想保護好就很難了。
主持人:剛才宋市長説到,搞好環境就需要資金的投入,那麼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資金到底有多大?
曲格平:現在整個環境投入,就我們國家來講,也是逐步提高的,七五期間,大概佔整個GDP的比例是0.5%左右,到了八五期間,我們就達到了0.9%。到了九五,我們達到了0.93%,十五我們剛剛制定了規劃,我們現在正在進行,計劃控制環境污染的這部分投資,一共7000個億,7000個億大概佔到我們同期GDP的比例可能佔到1.3%。
主持人:逐步遞增。
曲格平:這是比較多的增長,現在0.93%,要達到1.3%有比較多的增長。隨著投入的增長,我們的環境狀況也在變好,像北京市,北京市去年大概花了,控制環境污染方面建設花了121億人民幣,相當大的一個數字,佔北京市GDP的比例4%以上,這在全國來講大概最高的一個城市,大概第二可能就是上海,上海大概佔到了3%,其他的城市一般來講,百分之一點幾或二左右,所以北京市是最高的一個。
主持人:您認為全國達到了多少個百分點?環境就會搞得比較理想化了?
曲格平:這個專家們做過一些預測、推算,按照中國這個情況,如果我們控制環境污染的費用能夠佔到GDP的1.5%到2%,這麼個比例的時候,達到1.5%,環境會有相對改善;達到2%,可能就有比較明顯的改善,各個城市隨著經濟的發展,在環境方面投入應該逐步在增加。但是我還要説一下,中國也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很多的投入恐怕也難,現在在世界上來講,大概發達國家這方面的投入多一點,他們一般在1%到3%不等,在發展中國家一般佔GDP的不到0.5%,所以中國應該説界于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比較高投入的國家。
主持人:宋市長,我們知道威海和日本、韓國的貿易往來十分活躍,威海怎麼樣來借助這種獨特區位優勢來拓展國際市場呢?
宋遠方:我們利用外資大概累計是21.3億美元,出口是24億美元,一半以上,包括進出口的一半以上和利用外資的一半以上,都是和韓國進行的,韓國和日本進行的。和韓國除了地緣優勢之外,我們還採取了一些鼓勵的政策和措施,使得韓資企業大量向威海投資和我們做貿易。具體來説,我們對韓國招商引資採取了這麼幾個方面的工作,一個工作就是贏造一個好的環境,就是親商、安商、富商這麼一個好的娛樂環境和好的社會環境,使得外商喜歡來,尤其是韓資,韓國人和威海人,某種意義上講它有一些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性也比較接近,來了之後很容易親和。另外威海在韓國的華僑也比較多,我們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給他贏造這麼一個好的環境,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初期,這一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親代商,或者是聯姻的方式,親友方式、華僑方式鼓勵他們來威海投資。第二個方面就是我們在政府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最好的、最便捷的服務,對外商來我們實行一條龍的服務,尤其對比較好的,重點的項目,我們領導層都要靠上做工作,親身地想外商所想,急他所急,為他提供一個便捷的投資政策諮詢也好,從立項審批到投産到出口這一條龍的服務也好,我們進行全過程的服務。同時也給外商在威海的居住、生活創造很好的條件,我們今後一個階段重點在一段時期內還是對韓日的招商,同時我們也拓展對歐美的招商引資。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璐塵
製片人:李小山 導播:趙妍妍 監製: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