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國報道》。世界水利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工試驗—黃河調水調沙試驗7月4號在小浪底啟動,整個試驗過程歷時10天左右,這次試驗主要是通過小浪底水庫的調控,製造人造洪峰,對下游河床泥沙進行沖刷,以確定黃河下游不淤積的臨界流量和臨界時間,從而為醫治黃河千年沙患尋找又一劑良方。稍後我們就將這次黃河調水調沙試驗及黃河治理情況在演播室採訪黃河管理委員會總工程師陳效國先生,首先請看記者的相關報道:
7月4號上午9點,黃河調水調沙試驗正式開始,小浪底水庫的三個明流洞和三個排沙洞的閘門同時開啟,三條白龍和三條黃龍噴涌而出,相互交織,形成磅薄氣勢,直奔下游河床。
黃河調水調沙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張金良:所謂調水調沙就是利用小浪底水庫,當然遠期要利用三門峽水庫的聯合調度,來對黃河上中游來的高含沙洪水通過水庫的調蓄和出流的控制,對它的水沙過程的一種調節。
這次調水調沙試驗的範圍包括自小浪底水庫至山東入海口的近1000公里河段,主要是通過小浪底水庫的調控將流經花園口和艾山的人造洪峰流量控制在2600立方米每秒和2300立方米每秒,含沙量不超過每立方米20公斤。以實現對下游河床的沖刷。同時經過觀測分析,檢驗調水調沙調控指標的合理性,為治理黃河沙患提供科學依據。
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 李國英:如果這次試驗成功,我們將會利用這次試驗的一些參數,來指導我們下一步整個黃河水庫運行方式的方案的制定。
據悉,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平均每年的挾沙量高達16億噸,成為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其中大約有4億噸淤積在下游河道不能順利入海,使下游河床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不斷抬高,形成了世界聞名的“地上懸河”
記者:黃河的癥結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黃河下游河道淤積是黃河水患嚴重而又難於治理的根本原因。如何通過人工調節的手段改變天然水沙關係,使泥沙能夠順利入海,這是黃河水利工作者幾代的夢想。
70多歲的屈孟浩和潘賢娣夫婦是黃河管理委員會的老專家,1953年從武漢大學水利學院畢業後就被分配到這裡,一輩子從事黃河泥沙的研究,聽説調水調沙試驗就要開始,他們頭一天就從鄭州趕到了小浪底,要親眼看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黃河水利委員會專家 潘賢娣:今年小浪底搞調水調沙試驗,我們感到很高興,我們研究黃河研究了一輩子了,就是為了減少河道的淤積,使黃河不決口,所以説調水調沙試驗應該説是我們一輩子研究的心血,今年在我們黃河上終於能夠實現了。
據了解,歷史上黃河下游水患嚴重,過去兩千多年裏,黃河曾有過1500多次決溢和26次改道,平均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被稱為“中國的憂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把治理黃河、造福人民作為一件頭等大事,先後在黃河干流上建起了15座大型水利工程,使黃河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而調水調沙試驗則是黃河治理從被動走向主動的轉捩點。
水利部副部長 索麗生:我們可以把這次調水調沙試驗看成是一次叫作原型的觀測,也可以把它比喻成1:1的試驗,這次試驗的成果如果我們最後完整的總結出來,可以得到一整套很寶貴的資料。也通過這種試驗方法,來探索自然規律,能夠掌握一些更優的比如調水調沙的這些方案,所以對今後的調水調沙的工作會産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目前,黃河中下游的各項監測和數據分析也已同步啟動,沿途設有161個固定淤積測驗斷面,8個水文站和40多個水利觀測點正在定點取樣,對黃河的水流量及含沙量進行觀測分析,並且為指揮中心提供最新數據。
黃河調水調沙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張金良:我們現在通過黃河水情信息系統,隨時蒐集各個水文站斷面的情況,進行分析以後對水庫的調度做出適時的調整。
從黃河水利委員會得到的消息顯示,這次調水調沙試驗形成的“人造洪峰”已于5號早晨6點鐘通過了黃河上最大的水文站—花園口水文站,並正在以設計流量繼續向下游推進,截止到7號中午12點,“人造洪峰”已經到達了山東省境內的高村河段。
記者:黃河調水調沙試驗仍在進行當中,這是黃河治理開發從傳統手段向現代手段轉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次具有開創性的探索,它為最終實現黃河的長治久安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中國報道記者璐塵河南報道。
主持人: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圍繞中國政府對黃河進行有關治理的問題,我們現在開始採訪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陳效國先生,陳總您好,歡迎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陳總,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下了大雨或者大暴雨,有的地區已經形成了水災,黃河流域現在的情況怎麼樣?
陳:黃河流域5月份、6月份降雨比多年平均情況也都偏多,比方説5月份偏多100%到300%,6月份偏多50%到150%,但是總的來看只是局部地區降雨比較多一些,沒有形成大的洪水,進入7月份以後只是龍門昨天(7月5日)産生了一個每立方米4600秒的一個小洪峰,整個黃河的洪水應該説還是比較平靜的,根據氣象預報今年汛期好像黃河出現大旱大澇的這個情況還不是太嚴重,但是中國地球物理協會天災預測委員會預測,今年黃河要産生大洪水,規模相當於1933年或者是1958年的大水。
主持人:陳總,黃河水患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就沒有停止過對黃河的治理,黃河除了水患之外,還有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等等這些問題,對這些問題怎麼進行治理呢?
陳:黃河是一條災害聞名於世的河流,從歷史上來説,它這個下游的洪水災害非常嚴重,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建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國家對黃河治理非常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50多年來我們在防洪方面建成了上攔下排、兩岸分治的下游防洪工程體系,所謂上攔就是我們上邊修了一些水庫,比方三門峽水庫,現在又修了小浪底水庫,然後我們在支流上修了故縣,就是伊洛河上修了故縣和陸渾這兩個水庫,這就是上攔工程,下排工程就是我們把兩岸的大堤把它建設好,使洪水在兩個大堤中把它送到海裏,在河道裏我們整治了河道,治理了河口,這就是上攔下排,把洪水排出去,兩岸分治就是對於排不走的,就是我這個河道承不了的洪水,然後利用兩岸的滯洪區來分,北邊我們設立了北金堤滯洪區,它可以分20多億立方米洪水,南邊我們設了一個東平湖滯洪區,它也可以分治洪水30億立方米左右,這樣就把洪水處理了,這就是洪水我們採取的上攔下排兩岸分治,在水資源利用方面,黃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新建了大量的引水灌溉工程,灌溉面積由解放初期的1200萬畝,發展到目前的1.1億畝,面積擴大非常多。另外我們還向50多座大中城市以及中原、勝利油田這些工礦企業供水,而且建成了引黃濟青、引黃濟衛、引黃濟天津這些跨流域的調水工程,同時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也非常嚴重,整個黃土高原是64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佔到了45.4萬平方公里,特別是多沙出沙區水土流失非常嚴重,建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們也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截止現在已經治理了18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當地的群眾生産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再一個就是黃河水資源開發利用以後,現在是越來越緊張,所以出現了斷流問題,另外水土流失面廣量大,強度也很大,也不是短時間能治理的,所以今後黃河的治理開發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了斷流,斷流也是黃河的一個主要問題,前幾年經常不斷有消息説黃河斷流了,近兩年好像沒有黃河斷流的這種現象,怎麼實現這個目標的?
陳:黃河的斷流從1972年開始,70年代平均一年斷流14天左右,到了80年代每一年平均斷流15天左右,但是到了90年代幾乎是年年斷流,而且斷流的時間是越來越長,斷流的河段也越來越長,最嚴重的1997年黃河斷流了就是最下面有個利津站,就是黃河最下游的一個水文站,叫利津水文站,斷流了226天,斷流的長度從河口一直上溯了704公里,就是一直到了河南了,到了河南開封這個地方了,所以非常嚴重,引起了世人的關注。所以從1998年12月份,國務院授權黃河水利委員會,對黃河流域的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和調度,國務院授權以後,我們就制定了黃河水量分配和調度管理的方案,全河統一調度,實行水量國家分配,你這個省給你多少水就是國家給你分配定的,對各省用水我們實行雙控制,一個是總量不能超過國家給你分配的數,第二個你還要保證在省界就是兩個省的交界的地方這個斷面必須要保證多少流量下去,這是雙控制。分給各省的水由各省自己來再往下面那些引水口再分,因為一個省有很多引水口,我們黃河水利委員會對一些重要出水口和骨幹水庫我們進行統一調度,經過精心地組織、精心地調度,從2000年開始就沒有再斷流。
主持人:像聞名世界的地上懸河就是由於黃河流經黃土高原的時候挾帶著大量泥沙,在下游淤積形成的,這是不是造成黃河水患的最主要的原因?癥結是不是在這裡?
陳:對,這就是黃河下游水患嚴重的癥結。黃河這個水資源並不多,關鍵就是它的沙子太多,黃土高原大量的水土流失,每一年大量的泥沙進入下游河道以後,就在下游河道造成淤積,黃河這個泥沙量多年平均進入下游的泥沙是16億噸,形象地説,把這個泥沙堆成寬一米、高一米這麼一個小土體,可以繞地球赤道27圈,所以泥沙量是非常大。這個泥沙進入下游以後,16億噸大約有4億噸淤到下游900多公里的河道裏了,還有4億噸淤到河口三角洲,另外還有4億噸到了淺海,還有4億噸帶到深海裏邊了,這樣的話每一年黃河下游河道由於淤積要抬高一寸,所以河不斷地抬高,洪水位也是不斷地抬高,因此我們修兩岸的大堤就不斷地加高,所以過去叫10年加一次大堤,一次要加1米高,就是這麼個意思,黃河目前的河道比兩岸的地面一般都高4到5米,高的地方有十幾米,像開封這個地方的河道比開封市的地面要高13米,鄭州這個地方的河道比新鄉那個地面要高20多米,濟南這個河道它的河底比濟南市要高5米,所以整個河道等於是華北平原的一個分水嶺,一旦大堤這個堤防決了口,整個河道就要改道,改道以後等於説一個黃河的水和泥沙就要淹沒兩岸大片的土地,良田淤積了、沙化了,所以黃河的災害嚴重就嚴重在這裡,它不同於其他河流也在這個問題上。
主持人:觀眾朋友,圍繞中國對黃河進行治理的有關問題,我們現在正在採訪中國治黃專家、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陳效國先生,廣告之後歡迎接著收看,稍後見。
主持人:陳總,這次進行的調水調沙試驗是以小浪底工程為主的,小浪底工程在改變黃河天然水沙條件方面能起到什麼作用?
陳:因為調水調沙只能在汛期來進行,在非汛期因為黃河水很小,沒有這個條件來進行,汛期必須有一個水庫把汛期多餘的水蓄起來,然後達到一定數量以後才可能調水調沙,我們對黃河下游的輸沙規律進行多年研究,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黃河下游流量小的時候,比方説800個流量以下,這個河道淤積並不厲害,超過2500個流量,下游河道淤積也不厲害,而且還可以沖刷,沖刷下游河道,如果下游河道的流量在800到2500個流量這個階段就容易淤積,河道容易淤積,由於能量小帶不走泥沙,所以有了小浪底以後,我們就對於來水進行人工的調節,沒有小浪底,上邊來多少水,河道就流下來多少水,來多少沙流多少沙,它這個比例搭配得也不合理,不是下游最好的一個輸沙比例,有了小浪底,我們就可以把上面的來水把它蓄起來,進行兩極分化,就是説如果我下邊用水少的時候,我來水不管多少我只下泄夠下面用水就行了,比方説下游農業用水、城市用水需要600個流量,我就下600個流量,如果來了1000個流量,我下600個流量,這樣有400個流量我存到庫裏,時間長了我就把庫裏的水存多了,夠十三四億水的時候,我就可以調水調沙調一次,調一次我就一放就是2600以上,所以有了小浪底我們對上面的來水,經過人工的調控,我叫它兩極分化,要麼就是800以下,要麼就是2600以上,能控制,避免不利的水沙條件淤積下游河道,就是這麼個意思,所以有了小浪底才能辦。
主持人:調水調沙能在多大程度上治理像泥沙淤積被抬高的河床呢?
陳:我們對泥沙的處理要採取綜合措施,因為這麼大的數量單靠一個措施是不可能完全解決問題的,調水調沙是其中的措施之一,它是人工採取措施來改變天然的水沙條件,我們就想著通過小浪底來調水調沙,人工搭配一個比較合適的比例,來把水沙泄下來,這樣使得它符合黃河下游河道的輸沙規律,這樣我們就可以用比較少的水來送比較多的沙,把它送到海裏面去,這樣就可以節省輸沙用水了,因為黃河水不是少嘛,如果你水多來衝衝沙也可以,但是因為我們水少,我們就不可能用很多的水來衝沙,比方説調水調沙,我們2000年準備好了要做,2000年沒有水我們沒做成,2001年我們又做了準備了,結果又是因為沒有水我們也沒有做,今年我們從去冬今春就調節小浪底的來水,最後攢了這個水以後,所以今年可以來一次調水調沙。
主持人:在黃河進行調水調沙試驗的同時,人們也有一種擔心,就認為如果這次試驗控制得不好的話,會不會把泥沙淤積在山東境內的下游河段?
陳:這個也是我們多年研究比較擔心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們注意去解決的一個問題,因為如果調水調沙衝了河南、淤了山東,實際上這個問題對黃河下游的問題並沒有解決,而且加重了山東的防洪負擔,這是我們不願意,要避免達到這麼一個不好的結果,我們現在設計的流量,2600個流量,我們放了10天的時間,含沙量是在20公斤以下,我們這麼一個條件,通過我們多年的理論研究和一些模型試驗,這個模型試驗包括數學模型的計算和物理模型的試驗,我們通過大量計算和分析,和試驗驗證,證明我們這個條件,山東應該是不會造成衝河南、淤山東的,河南沖刷是肯定的,河南這個河道肯定要沖刷,山東這個河道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就是它不淤積,不會再淤高了,不會淤積,還有一種可能可以沖刷一部分,有微衝這麼一種情況,就是不會對山東河道造成更惡化的這種狀況。
主持人:我們了解到調水調沙這樣的試驗是經過治黃工作者幾十年的研究論證,才提出來試驗的,是這樣的嗎?
陳:是,最早提出調水調沙的實際上是一個美國人,1946年他來查看黃河的時候寫過一個報告,這個報告上提出來就在八里衚同這裡建一個水庫,用這個水庫每一年對下游河道進行一次沖刷,這樣的話來減少下游河道的淤積,他是提到這麼一個事情,這個八里衚同就在小浪底的上頭,八里衚同這個壩的位置就在小浪底的上頭,實際上現在在小浪底庫區,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調水調沙要多大流量、多長時間,這個我們水利工作者也是做了幾十年的探索,首先我要研究一下黃河這個輸沙規律是個什麼規律,多大的流量它輸沙能力比較強,我們經過多年研究,黃河下游如果流量適中,有一定的時間,達到一定含沙量的話,它還可以多來多排,有這麼一個特點,比方説2600如果10公斤的含沙量和40公斤的含沙量對於山東來説都可以排走,就是同樣的水都可以排走,它有這個特點,我們利用這個規律,利用小浪底這個手段來進行調水調沙,所以説這個事情已經論證了、研究了幾十年了,從理論上研究以後,我們還進行了很多次的模型試驗,就是我在試驗室裏做了一個黃河的模型,然後用調水調沙這個辦法,我放2000多的流量,放它各種天數,各種含沙量來進行分析計算,物理模型我們也做了上百次了,分析計算我們也做了很多年,這個規律基本上摸清了,所以我現在這個調水調沙,用這個辦法來進行,我想應該説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能實現盡可能多地沖刷下游河道。
主持人:這次試驗怎麼樣?
陳:這次試驗截止目前應該是非常順利的,現在整個洪水按照預定的時間正在往下推進,我們黃河管理委員會不管是水文上的、河務方面的人員現在都在一線,進行大量的觀測,收集資料,將來我們這個試驗完了以後,我們試驗以前,我們對小浪底庫區設了56個斷面,這個斷面原來的地形我們都測了,下游小浪底以下一直到入海口,我們設了161個斷面,這個斷面調沙以前水下地形也都測了,通過這次十天多的調水調沙以後,我們還要對庫區和下游河道重新再觀測一遍,這樣把資料都取得了以後,然後每一個斷面看它是衝了、是淤了,衝了多少、淤了多少我們就可以算出來了,這樣我這個調水調沙最後的成果就可以完全算出來了。所以我想應該説目前還是比較順利的。
主持人:調水調沙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工試驗,它對醫治黃河水患將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陳:要想解決黃河水患問題就必須要解決泥沙的問題,解決泥沙問題剛才我也講了,必須實行多種措施來綜合治理,也就是按我們現在的認識就是攔、排、放、調、挖,這幾個措施裏面攔是非常重要的,要搞好水土保持,使它泥沙不要下來或者少下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我們認為調水調沙非常重要,它是主動地按人工的意志主動地對自然條件把它是行改變,使它能夠符合下游的輸沙規律,更多地排沙入海,最終的目的我們要使下游河道不再淤積抬高,這樣黃河就可以長治久安。
主持人:陳總,咱們今天圍繞中國政府治理黃河的有關問題,咱們就談到這,感謝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謝謝您。觀眾朋友,也感謝您收看今天的《中國報道》,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璐塵 導播:滕雙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