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國報道》。國際民航組織公佈的最新資料表明,過去的一年,幾乎世界上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沒有逃脫經濟滑坡的命運,尤其是9 11恐怖襲擊事件成為籠罩航空運輸業的陰霾,民航的未來發展和航行安全問題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各國都在積極尋找應對措施。日前,中國民航總局宣佈,允許外商直接投資中國民用機場和航空公司,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有關這方面的問題,我們的演播室還請來了兩位嘉賓,一位是中國民航總局副局長楊國慶先生,另一位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徐東華先生。首先請看記者的相關報道。
中國民航總局近日宣佈,隨著航空運輸業的快速發展,中國民航將積極拓展利用外資的渠道,加快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和外商合作,適當放寬對外商投資民用機場和航空公司的限制,鼓勵有條件的機場和航空公司直接利用外資和境外上市。這項擴大外資準入度的消息發佈後,立即引起了各方的反應,人們猜測加大外商投資是否會給機票價格、客艙服務以及運輸安全等方面帶來利好消息,使更多搭乘飛機的消費者直接受益。在北京西單民航大廈,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雖然每個人關心的角度不同,但都對這項新舉措抱有很高的期望值。
消費者:我覺得有外資投資當然是一件好事了,因為像國內有時候科技有限制,可以通過這種外資投資的方法,來讓國內航空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務、更好的機械,而我們這些坐國際航空公司的顧客也有一個更好的經驗的話,我覺得這些都是好事。
消費者:不管是哪個航空公司,我們首先最安全的公司,最安全需要它自己拿出行動來證明它的安全,第二我們一般地都還是公務團體出國,還要特別考慮這個價錢。
相關資料表明,中國民航吸收引進外資起步很早,1980年就成立了第一家合資的航空食品公司,此後20年,民航總局審批設立的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只有29家,發展速度緩慢。因此,專家評論説,這次出臺的新政策將大大加強引入外資的力度,更好地挖掘中國民航市場潛力,引進外資的重點將放在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技術進步和規範化管理上,加強航空運輸安全的設施,空中交通管制也將全面實現由程序管制向雷達管制過渡,全面提高中國民航的競爭能力。
記者:目前中國民航擁有飛機577架,經營航線1100多條,通航的總里程已經超過155萬公里,並且中國民航的運輸總週轉量已經躋身世界前10位,當前,中國民航正在積極進行重組改革,進一步加快民航企業的市場化進程,中國民航的新一輪發展,將通過利用外資特別是外商的直接投資和外商的合作,籌集更多的建設資金,使中國民航的發展步入快車道。
加大引進外資對航空公司自身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當前,中國民航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略性重組正在進行,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為基礎,中國民航總局全力打造三大航空運輸集團,進一步擴大航線網絡,開放競爭領域,完善管理體制,在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所公佈的未來發展計劃中,明確提出以北京為航空樞紐,加大天津、呼和浩特、大連等門戶站的作用,以精良的波音機隊更多地放眼世界航空市場。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經營研究室副主任 王涌濤:我覺得引進外資對民航來説有三個有利於,第一就有利於大量引進資金,第二個有利於就是引進外國先進的管理,第三個有利於就是有利於我國民航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整個航空運輸業面臨的主題,除了完善財務生存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恢復消費者的信心。航行安全問題被提到了空前的重要位置,從各國政府到航空運輸企業都為消除旅行者在安全方面的恐懼心理作出巨大努力,包括支付鉅額資金,改善地面安全檢查設施和航空器的安全設施,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等等,儘管這讓航空公司加大了成本,給旅行者增添了不便,但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就是:飛行肯定比從前更安全了。
《中國産經新聞報》副主編 高梁:民航是個特殊行業,它是一個需要高度的安全性,同時它又是一個複雜的空中交通系統,對空中管理、空中交通管理,對於飛機本身的維護,這其實是民航競爭力的根本,在我看來,機上服務的好壞確實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一個決定因素,決定的因素就是整套安全管理、質量管理、成本管理,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現代社會,由於對出行高效快捷的要求,人們越來越多地選擇搭乘飛機,因此,航空運輸對全球的人文科技和經濟進步發揮著有力的支持和促進作用,各國民航界的交流與合作也為世界人民友好往來搭建了更為廣闊、通暢的空中橋梁,這也使中國民航的擴大開放擁有了堅實基礎和樂觀前景。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余暉:外資進入以後,我想它會為中國的民航産業,不管是機場的這種運營,還是民用航空公司的這麼一種管理,它會帶來一種新的血液,民航産業、民航企業的治理結構發生變化以後,它的競爭就會更加的激烈、更加的加強,這樣會導致充分挖掘中國巨大的民用航空市場的潛力。
對中國民航而言,航空自由化、行業競爭、代碼共享、全球聯盟、電子商務等等,都是影響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專家指出,在擴大引進外資的同時,還應注意到中國國內龐大的民間資本,出臺相應的政策,開發國內資本市場,共同為中國民航的健康發展開一劑良方。
記者:可以説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為民航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冷靜地看,中國民航在運輸規模、經營理念、管理水平和服務意識等諸多方面,都與世界一流的航空運輸企業存在差距,因此引進外資是中國民航增強競爭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希望通過外資的引入和自身的重組改革,中國民航可以儘快地在世界幾大航空聯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報道》記者索鏈在北京綜合報道。
主持人: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就中國民航開放資金渠道,引進外資的有關問題,我們現在開始採訪中國民航總局副局長楊國慶先生,楊局長您好,歡迎您來到我們演播室。現在中國民航也要引進外資了,大家都特別關注,為什麼中國民航要引進外資?它引進這些外資要用在什麼地方呢?
楊:中國民航是一個高投入的行業,它對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很大,事實上中國民航引進外資也不是從現在開始的,應該説我們在引進外資方面是做得比較早的一個行業,據統計,從80年到2001年的22年時間,我們通過各種方式融資差不多300個億美元左右,這300個億美元主要是用在這麼幾個方面,一個是最大的一部分就是融資租賃飛機,我們這個行業,從80年開始到2001年,差不多買了600多架飛機,其中有400多架也就是大概佔總數的86%都是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進來的,所以差不多外資總量大概是260億美元。第二部分就是利用政府的貸款,比如像日本、像科威特這樣一些政府貸款,一些優惠貸款來建設我們的機場、空管設施或者是通訊設施、消防設施,我們先後用這樣的貸款建設了19個機場,差不多有資金大概18個多億元人民幣。第三部分就是我們利用境外的上市,也包括國內B股上市,現在的資金大概是17個億元人民幣左右,直接利用外資進行設立合資企業,開展合作經營,這個差不多也有6億美元左右,我們民航總局先後審批了29家企業,其中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實際上是我們國家最早合資企業,同時地方也審批了30幾家,所以總共加起來大概是60多家中外合資企業,吸納資金大概6億多美元,所以差不多總量是303個億美元,這部分資金應該説對中國的民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中國政府對機場和航空公司在直接利用外資上取消了一些什麼限制?
楊:在國務院同意批准之下,我們在94年曾經制定一個文件,我們民航總局和國家外經貿部聯合下發了一個文件,是關於外商投資的若干政策的規定,那個政策一直延用到現在,應該説在我們吸納外資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現在隨著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增加,所以前一段時間國家計委、外經貿部和我們民航總局,再一次認真地分析了形勢,進行了一些調查研究,所以又重新頒布了一個文件,關於外商投資的若干規定,這個規定和94年這個規定比較,應該在好多方面放寬了,在投資範圍方面,我們現在允許外資投資的範圍包括機場、航空公司、通用航空企業以及其他的與運輸相關的項目,鼓勵投資的一個是民用機場建設,這個在448號文件裏也是這樣規定的,鼓勵投資民用機場建設,包括飛行區的建設,比如像跑道、滑行道、聯絡道以及助航燈光等等,還有一些航站,對於航空運輸企業所謂我們説的公共航空運輸企業,就是航空公司,在過去94年這個文件當中,當時規定是先進行試點,允許(在)一兩家企業當中進行試點,東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現在我們就沒有這個限制了,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可以去吸納外資,對通用航空企業,我們過去規定是在農業、林業這樣的通用航空公司,現在我們把範圍也放寬了,就是從事公務飛行的,從事空中游覽以及公民服務的這樣的通用航空企業,都可以吸納外資。第三方面當然是與航空運輸相關的項目,這些項目包括航空器的維修,包括航空食品、停車場還有油料等等,這些跟原來94年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所以這是關於投資範圍,第二個方面關於投資的比例應該説是做了比較大的修改,過去投資民用機場規定外商的、外資的比例不能超過49%,也就是説中方必須控股,現在我們提出來中方相對控股,所謂相對控股就是只要是大的股東就行,對於航空企業過去我們規定外商投資比例不超過35%,其中有表決權的不能超過25%,這次我們提出來對於外商投資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應該由中方控股,所謂中方控股,就是外商的比例可以達到49%,但是這裡面有一個限制,就是一家外商包括它的關聯企業不能超過25%,也就是可以由多個外商來聯合投資某一個航空企業,這是關於投資比例的第二款。關於通用航空企業過去對農業、漁業的這樣類型的通用航空企業比例是由中外方商訂,這個沒變,但是對於公務飛行、空中游覽這樣一些通用航空企業,我們也就要求中方控股,因為過去是沒有的,是不允許投資的,這次我們把它放寬了,可以投資,只要中方控股就行了,中方控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從安全角度去考慮,因為像這樣的涉及到人們生命財産安全的航空公司及公務飛行這樣的企業,從安全責任角度出發,我們提出來中方應該控股,不是因為其他原因,航空運輸相關的其他一些項目,航空油料和航空器的維修這個是要由中方控股,其他的比例都由中方和外方商定投資的比例,還有一個就是關於管理權問題,過去我們規定無論是投資機場也好,還是投資航空公司也好,總經理和董事長都必須由中方擔任,這一條我們這一次就不提要求了,我們覺得引進外資是一個方面,但是更重要要通過引進外資來引進先進的國家和先進的大的航空公司的管理技術和科學技術,放寬以後,外商投資的興趣可能會大一點。主要的政策大概是這些方面。
主持人:還想問您一下,您怎麼看中國民航的國際競爭力問題?
楊:國際競爭是日益加劇,這個是事實,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我們國家的政府在監管方面要與國際接軌,另外就是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當中的服務貿易的協定規定,我們民航業在航空運輸市場、在航空器的維修、在計算器定做這三個方面,是應該對外開放的,所以我們國家在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當中也承諾了,航空器的維修、在計算器定做方面要對外開放,在航空油料方面經過一定時間的過渡,也要對外開放。所以我們民航業當中在維修、在通訊、在油料的供應方面壓力是很大的,直接的壓力是很大的,對於航空運輸市場這一塊我們還是要按照叫作《雙邊航空協定》,我們航空運輸市場的開放有一個過渡期,但是我想這個過渡期是暫時的,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貿易的自由化,航空市場的開放或者叫航空的自由化,這個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第二個方面就是國外一些大的航空公司,發達國家的一些大的航空公司,他們通過資産的重組,通過兼併和戰略聯盟,應該説他們的規模、他們的實力得到比較大的擴充,所以佔領的市場份額應該是有增長的趨勢,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説,我們的航空公司既面臨著能更多地飛出去,同時更多的航空公司將來可能要飛進來這樣一個雙重的壓力,所以應該説這個競爭激烈程度是在加劇,但是我們的航空公司應該説十幾年的改革開放,這樣一個經驗以後,我們還是積累了一定的競爭能力的,應該積極引導航空公司去進行資源的重組、優化配置,真正地是在規模上、實力上有一個較大的增加,很快地去壯大自己,把航空公司做強、做優、做好,所以這項工作現在也正在做,相信經過在這樣一個過渡期之內,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我覺得我們還是可以在激烈的航空國際競爭當中,能夠取得自己的主動地位。
主持人:楊局長,今天咱們圍繞中國民航引進外資的有關問題就談到這,感謝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謝謝您。觀眾朋友,針對中國民航引進外資的問題,我們剛才採訪了中國民航總局副局長楊國慶先生,在稍後的時間裏,我們還將採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徐東華先生,好,稍後見。
主持人:觀眾朋友,接下來我們繼續就中國民航引進外資的有關問題開始臺採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徐東華研究員,徐先生您好,歡迎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説到中國民航引進外資,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引進外資以後,它的客艙服務、機票價格方面有沒有什麼明顯變化?
徐:入世後對外開放在客艙服務這塊能不能有很大提高,我覺得親情服務就是使旅客進到航空飛機上,就感覺到回到家,它不是一般的商業性微笑,它讓每一個空中小姐發自內心地像對著自己親人一樣,把自己親情服務挂在自己臉上,跟旅客進行諮詢,和旅客查詢,和旅客聊天,緩解長途飛行的一些問題,但是應該講航空客艙服務最關鍵的既有硬體問題,就是説我們航空配套設施,包括地面的比如説像空中食品的服務,是否保鮮、保新,再就是機上必備的一些處理突發(事件)的一些病患兒童(的用品),同時還要有一些空中小姐必備多種語言,有些不會英語,他是個少數民族,有些人是啞巴,所以這些都要求航空公司既有硬體還有軟體。
主持人:機票方面這是最直接受益的地方,消費者最關心這一點。
徐:我們現在航空公司如果直接引進外資是和機票聯絡在一起的,因為機票的構成它有多種性因素,比如説機票構成最簡單就是客公里,就一個客人在一個航空公司上飛行一公里平均成本,但攤銷到整個飛機上的客公里成本就很多,首先第一個是飛機,第二是飛機上的駕駛員、服務員、飛機上用的油、用的航材再加上地面配套的這些服務設施,比如説我們地勤的保障,飛機的安全保障、地面的航空管理,所有這些都要攤銷到一個飛機的運行成本中,這樣如果管理好的航空公司,它的客公里就比較低,如果説能通過引進外資,通過引進外資來充加資本金,去掉航空公司的高負債的債務負擔,降低它的運營成本和財務費用,應該講機票可能會下降,如果我引進是一個航空公司,它既有這方面的專業,又有這方面的管理人才,可能引入一些更新的管理機制、服務保障,可能會降低我們的運營成本。運營成本下來了之後,就可以把客公里(降)下來,客公里下來就可以把機票降下來,所以這個是個非常複雜的程序。
主持人:外資的準入對民航的改革會起到推動作用嗎?
徐:外資的準入對民航的改革會起作用,因為我們現在民航以往改革過程中也蘊育了對外開放,蘊育了對外開放只是沒有説像其他一些行業外資開放的幅度這麼大,比如説我們在很多行業中,外資開放準入程度是比較高的,外國跨國公司的企業可以到我們這(辦)獨資企業,可以在我們這設工廠,但是任何一個國家絕不會允許另外一個國家的企業到一個國家來辦獨資的航空公司,辦獨資的機場,辦獨資的服務系統,所以這樣我們就看到,航空領域的開放,應該講它是和國家的航空安全,跟國家的主權聯絡在一起的,所以在歐美發達國家它對這個限制都是非常非常嚴格的,這樣的話我們借鑒全球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的經驗),應該講它是有比例地限制性地對外開放,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講我們中國民航的改革和開放,一方面我們把開放作為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把開放作為推進中國民航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機制去做,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廣闊的空間這就使我們航空公司上,比如説有的國家沒有一個市大,它要航空業,除了國際航線飛,國內我打個的、我坐個汽車我就去了,我沒有必要坐飛機,所以地域廣闊,是一個國家辦航空工業的最基本的資源稟賦,我們國家就具備了,我們國家地域大,從南到北上萬公里,你不坐飛機飛的話那你就會影響到你的效益,我們現在大陸有12億6千萬人口,這個廣闊的市場需求也為我們國家航空業發展的基礎,我們國家在去年航空工業增長速度應該達到9.6%,是世界上同期航空業發展4.8%的一倍,為什麼,這説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對航空業無論在客運貨運就産生了巨大的需求,比如説去年我們國家航空業運輸人口就達到了7450萬人次,運送的貨物達到154億噸公里,就是説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再加上中國廣大的地域,眾多人口為航空業發展就奠定了一個有效的需求。我們這種發展儘管快,存在著很大的粗獷性經營,就是説我們很多航空業發展我們提出地方可以辦航空公司,各個省辦航空公司,各個部委辦航空公司,這樣就使得資源分散,産業集中度不高,所以這樣我們就實行了改革過程中的重組,重組就是改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通過重組,産業集中度提高了,我們組建了三大集團,在國內首先形成一個競爭性格局,通過這種競爭性格局,培養出中國民航業的一種競爭機制出來,通過這種競爭機制,使這些小的航空公司在市場中要不然你向大的集中,要不然你被市場所淘汰,通過這種競爭機制,培養出中國經濟由國內競爭機制的培養到參與國際上的競爭能力的培育再形成,所以我覺得我們的改革、重組是中國民航業提升競爭力一個非常重要的保障。
主持人:如果讓您給中國民航未來十年作一個規劃的話,您認為最核心的內容應該是什麼?
徐:應該講中國民航未來十年的發展更重要來講我覺得是參與國際競爭,我們首先在未來中國十年航空業發展中,把中國航空業做大做強,按照國際形成中國民航業的聯盟,大企業集團化,只有通過這種大的發展規劃的思路,制定中國民航業産業集中發展比較高的一個發展戰略,中國民航業才有可能參與國際競爭,中國民航業發展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信息化建設,IT産業,我們現在民航管理部門很多都需要這種信息化的革命,比如説我們全球的定票系統,全球的網絡服務系統,全球的維護系統,全球航材系統,這些都需要我們民航業和現代化的IT産業相結合,使中國民航業被IT産業武裝來提高它的競爭力。第三就是航空業發展過程中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經營的栽造,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航空業的管理不同於其他行業的管理,它是流動的,每天24小時都在全球各個地方飛,一個最大的就是要求航空業具有非常高的凝聚力和非常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在我們未來發展中都深深地滲入到我們民航每個人,使每一個人都盡心、敬業、盡職,因為民航業最大的威脅就是安全因素,我們把安全的因素保證好了,就使我們民航業在國際上能有非常重要的競爭力。
主持人:徐先生,圍繞中國民航開放資金渠道引進外資的有關問題,我們就談到這,感謝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謝謝。觀眾朋友,也感謝您收看今天的《中國報道》,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索鏈 導播:趙妍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