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國報道》。 明年六月,三峽水庫將進行第一期蓄水,水位升到壩前135米,而蓄水將誘發大量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威脅三峽水庫和生活在庫區人民的安全。按照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從2001年到2009年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總體規劃,對於影響明年蓄水的957處地質災害隱患,湖北省和重慶市已完成大部分勘察任務和可行性研究工作,並有12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開工。為了使您更多地了解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的進展情況,稍後我們將在演播室採訪中國國務院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土資源部主管領導李烈榮。李烈榮先生是留學法國的地質學博士,也是資深的地質災害研究專家。首先請看記者從湖北和重慶發回的報道。
解説:
家住三峽庫區湖北省雲陽縣境內的陳倫翠一家本來住在五峰山的山坡上,因為這個地方去年發生了滑坡,在政府的按照安排下,陳倫翠一家和被殃及的4000多居民一起撤離滑坡地帶,現在陳倫翠一家暫時住在雲陽縣委的老辦公樓裏。由於五峰山滑坡是西城老滑坡的一部分,五峰山發生滑坡,加上明年6月三峽水庫蓄水,會誘使西城老滑坡復活,發生新的滑坡災害。因此住在這個老滑坡上的7000多居民也面臨著搬遷避讓的問題。這個項目現已被列入三峽庫地質災害防治總體規劃內,目前雲陽縣政府正忙著為需要搬遷避讓的居民找一個安全的新家。
湖北省雲陽縣移民工程總工程師 周安理:現在我們用地規劃已經完成,災害區的人口和施工工作量統計已經完成,已經進入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總體項目(階段),最後實施方案就是等資金落實和施工工作量的統計完成以後,我們就儘快地完成搬遷任務,保證災區的居民能夠長治久安的住在無地質隱患的地方。
解説:
像雲陽縣這樣採取搬遷避讓的方式防治滑坡的項目,在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總體規劃中,共有55處。除了搬遷避讓以外,根據地質災害的不同情況,還將採取工程治理、監測預警等措施。三峽庫區已查明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地段共有2400處,這其中不僅包括三峽水庫蓄水引發的新的地質災害,還包括三峽地區歷史上已存的老滑坡。三峽特殊的地質狀況使得三峽自古以來就地質災害不斷。
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揮部總工程師 徐開祥:三峽河谷一直在隴起,就是百萬年以來一直在抬升,抬升以後造成高度的斜坡,這樣的話就引起兩岸斜坡不穩定,滑坡就比較多。另一個原因就是整個三峽庫區有大部分的地層鹽性的原因,地層鹽性比較軟,是泥岩、泥灰岩,容易産生滑坡。
解説:
這也正是在三峽渤海灣加建設過程中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專項工程來抓的原因。明年6月,三峽水庫第一期蓄水水站升到壩前135米。受此影響的地質災害隱患共有957處,其中197處需要工程治理。湖北省境內有55處,重慶市境內有142處。
記者:
為了防治黃泥包地段被水浸泡後發生新的滑坡,工程採取的措施是減輕滑體的重量。同時打上鋼筋水泥的抗滑柱,穿透滑層,像釘子一樣,牢牢地釘進滑層下面的岩石層,把滑坡固定在堅硬的岩石上。目前這一工程已進行過半。據了解,重慶市的其他地質災害防治項目也進展順利。
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 胡緒清:國務院已批准我們重慶市的地質災害防治項目一共是142處,現在目前通過我們半年多的艱苦努力,已完成地質勘察137處,完成科研107處,完成儲水54處。按照我們重慶市政府的要求,在今年7月底以前,要全部完成前期勘察工作。在8月份以前,我們要整個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要全面展開。
解説:
湖北省也已開工4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在巴東縣紅石包滑坡治理工程現場,記者看到1130多個抗滑樁的樁坑已經挖好,為了保證施工過程中不動搖滑坡的基礎,抗滑樁的樁坑是採取隔一個挖一個的辦法,雖然在治理方法上並沒有特殊,但治理好紅石包滑坡意義重大。
湖北省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高級工程師 馬霄漢:紅石包滑坡位於巴東新縣城境內,它的紅石包滑坡上面是巴東新縣城的居民集中居住區,還有下面是巴東新縣城的沿江大道,中間還有巴東2萬立方米的油庫,如果對這個滑坡不進行治理的話,它一旦下滑將會危及居民的生命安全、油庫,以及沿江大道的居民安全。
解説:
對於那些不需要進行工程治理或搬遷避讓的地質災害隱患有相當一部分是採取監測預警的措施。通過群測群防和專業監測兩種手段密切的關注,這些地段的地質變化做到以防患于未然。
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 程溫鳴:專業系統主要是對城鎮區工業重要設施,這些地區進行監測,採用了專業的隊伍和專業的方法,首期是對庫區158個點進行監測,群測群防主要是借助群眾,廣泛散佈在農村這個災害點的力量,和政府相結全,那麼對這些點進行預報。
記者:
距離明年6月,三峽庫區壩前135米水位蓄水只有一年的時間了,而據氣象預測分析,今年汛期地質災害發生的範圍可能較去年有所擴大,尤其是三峽地區,汛期中在強烈的暴雨和水位快速升降的作用下,很多邊坡可能失穩發生滑坡災害。這無疑增加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難度,目前各地正全力以赴確保明年蓄水萬無一失。《中國報道》記者王冬妮在三峽庫區報道。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今天我們針對三峽地區地質災害情況的有關問題,開始採訪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烈榮先生。李主任,歡迎您來到我們演播室。李主任,提起三峽,人們馬上就會想到三峽美麗奇特的景觀,而決不會把這些美麗的景色跟地質災害聯絡到一起,那在三峽修建這麼大規模的水利工程,除了要淹沒一些景區之外,會對三峽地區的地質狀況産生什麼影響嗎?
李烈榮:正如你剛才講的三峽地區景觀是非常美麗壯觀,如果我們坐船從重慶到宜昌的話,那麼一路上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地方江面比較寬,有些地方江面很窄,我們講的三峽一般都是在江面比較狹窄的地方,這裡面實際上從地質上來講,它是有些道理在裏面,在三峽範圍裏面,在峽谷裏面,一般都是我們説的石灰岩,很堅硬的岩石。所以在比較堅硬的岩石裏面,長江流過那個地方,就形成我們現在所謂三峽峽谷地方,有些地方比較寬,它主要是一些比較軟弱的地層在那裏分佈,比如一些沙岩、泥岩、泥頁巖這樣的東西。這樣的東西由於長江水衝、侵蝕,造成那些地方的江面就比較寬。我們在三峽修了水庫以後,就成為一個水庫,就修了大壩以後,首先水位就是要比現在江面正常的水位抬高很多,就説現在有些岸坡本來是暴露在江水以外的,就要長期地被水浸泡,被水浸泡以後,碰到那些比較軟弱的地層,它就要減低它的穩定性,而增加它的不穩定的那個方面,很可能有些老的滑坡就要被水泡以後,形成(滑坡)復活。
主持人:就是三峽水庫修建之前,它已經有潛在的地質隱患在裏面,那修建三峽水庫會産生什麼樣的地質情況?
李烈榮:因為本來我們經過調查,在三峽庫區這個水庫範圍裏頭,就有很多老的滑坡體、崩塌體,大概有好幾千處,比較大的就是有1000多處,1500多處,這些都是在很長很長的時間裏形成的,而且現在也基本上都穩定了,當然有的時候可能水位大起大落,它要産生一些老滑坡體的復活,或者有些比較軟弱地層的滑動,這個可以説是自然因素形成的。修水庫以後,把這樣本來是偶爾發生的情況,等於是經常化,經常浸泡,水面經常起落,可能對一些軟弱地層就會産生影響,使他們産生滑坡,或者一些老的滑坡體復活。這是指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由於修建水利工程,可能要移民,移民就要有些移民的工程,要修一些公路、要修一些碼頭,修一些橋梁,要蓋一些房子。在我們這個地區,地形又是比較複雜的,很多都是丘陵、山地這樣的地形,要修路很不方便,就要把斜坡都是要切,一開挖斜坡以後,可能原來是穩定的斜坡可能都要開始不太穩定。
主持人:破壞了它的結構。
李烈榮:破壞了它的結構,破壞了它的穩定性,這樣的話就要産生一些滑坡。所以這些情況在我們三峽工程開始啟動以後,移民工程一開始的時候,也是比較常見的災害,當然這種災害跟自然發生的有所區別。
主持人:修建以前三峽地區的(地質)狀況是什麼樣子的?
李烈榮:根據以前幾十年的地質調查,我們覺得三峽庫區已經發現過有幾千處地質災害,從1982年以來比較重要的滑坡、崩塌,都有40多處,這些災害造成了400多人的死亡,還有一些相應的財産損失。所以並不是説修了水庫以後,會誘發這些地質災害,而是地質災害本身是一種自然現象。
主持人:那這種自然現象對現在三峽水庫會造成什麼樣影響和威脅嗎?
李烈榮:因為水庫蓄水以後,它可能是對有些比較軟弱的地層,浸泡以後,岸坡就是要失去它的穩定,這樣的話,我們曾經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曾經算過,如果説庫區,現在已經了解到,整個崩塌、滑坡的方量大概是40億方左右,當然也有不同單位做出來的結果也不太一樣。但總數大概就是這樣子,40億方左右。據推算如果這41方滑坡或者崩塌,全部崩到庫區裏面去,對水庫蓄水並不會造成很重大的影響。那麼它們離開大壩的位置也很遠,所以也不會對大壩的安全産生影響。因為大壩的位置,我們是選在很穩定的岩體上面,那個地方沒有滑坡的問題。
主持人:對於生活在庫區的人們來説,會有什麼樣的影響?而且尤其是對那些因為水庫蓄水,而搬遷到別的地方的移民,會不會有新的威脅?
李烈榮:因為水庫蓄水一定要移民,那是不管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我們三峽水庫是這麼大一個水利工程,所以移民的數量也是很大,有不少的老百姓就要從他們現在住的地方搬出去,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注意他們新搬遷的地方,要找到一個比較穩定的地塊上面。
主持人:好像有的新搬遷的地方也出現過滑坡或者塌方。
李烈榮:這個情況是有,這是因為一開始上得比較急,有些工作做得不是很夠,出現這樣的問題。隨著三峽工程的進展,移民工程的進展,這些問題已經引起了各界領導的注意,所以現在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防止這些問題的出現。
主持人:那對那些原有的呢?
李烈榮:原有的那就是這樣,國務院決定拿出很大的一筆錢,在整個大壩修成以前,就要開始進行治理,現在在去年的7月17號,國務院召開了三峽庫區移民及對口支援工作會議上,朱總理就是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策,就是去年和今年這兩年,到2003年6月蓄水以前,拿出40個億來,專門治理對153蓄水有影響的那些崩滑體。
主持人:對於已經列入三峽地質災害情況的這些總體規劃項目,可以説是保證有專項資金,而且可以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對於那些可能發生嚴重地質災害,但沒有列入這種計劃項目的該怎麼辦呢?
李烈榮: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重點,現在我們説這個重點首先就是要在135米蓄水的時候,有影響的那些災害地的治理,這個作為當前的工作,最重要的著眼點。至於其他一些地區,在我們規劃以外的,可能有些地方也要出現一些地質災害。根據多方面集資的原則,地方政府出資,有的是誰誘發了這個災害誰出資,這樣的原則來進行這些災害的治理。當然在必要的時候國家也給一些補助。
主持人:觀眾朋友,圍繞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方面的有關問題,我們正在採訪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烈榮先生。廣告之後,歡迎繼續收看。
主持人:我們知道地質災害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地質狀況不斷發生變化造成的結果,對那些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地段,進行監測和預報就顯得格外重要,對吧?
李烈榮:你這個説得很對,因為任何地質災害,滑坡也好,崩塌也好,它從形成、孕育,形成到發展,到最後發生總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裏面,有很多跡象,可以被我們的人注意到,只要我們注意這些細微的變化,我們就可能對(災害)進行正確的預報。我們也就是要根據這樣一個原理,佈置了整個庫區系統的監測預警系統。我剛才講的那個監測預警系統,我們主要是分兩個,因為它有很大一部分是要專業隊伍來監測,它要用比較先進的儀器設備,安裝在災害體上,只要它有什麼變化的話,我們儀器就能反映,通過自動控制系統傳送到我們信息系統裏面,就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另外一個就是大量的分佈在農村的一些比較分散的點,我們就採取群測群防的辦法,把這些災害的隱患通過調查、發現,然後告訴當地的群眾,讓他們在具備了基本地質災害防治知識以後,就進行監測預警。這樣的話,同樣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們前幾年,全國可以説成功預報了好幾百起地質災害,避免了一萬多人的人員傷亡,大部分都是通過群測群防辦法來解決。我們就在今年3月20號,整個就在重慶萬州區開了一次大會,就是啟動了這個工程,而且把監測的儀器送到每個監測站,而且培訓人員,這個已經開始工作了。
主持人:啟動了兩個月了,效果怎麼樣?
李烈榮:效要還是很好的,因為原來地方上缺少一些專業技術人才,我們首先通過培訓人才,使他們掌握這些儀器怎麼用,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地質災害方面的知識,這樣的話,有了人,我們其他的工作就可以做了。至於其他一些災害體上的監測,我們現在在做設計,比如説哪一個滑坡體上,要進行什麼樣的監測,現在正在做設計,很快就能啟動。
主持人:根據氣象部門的預測和分析,今年汛期全國很多地區的降雨要比去年有所增多,這其中也包括三峽地區。今年夏季有很多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要開工了,這會對它的進展有什麼影響嗎?
李烈榮:因為根據我們現在倒計時安排工時,所有在第一期必須完成治理的工程,必須在9月底以前全部開工,這就意味著什麼呢?到今年夏天,有一大批工程需要開工治理,因為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在明年6月底以前完成第一期防治工程全部任務。今年如果下雨下得很多的話,應該説對工程是有一定影響。但是我相信所有參與施工的隊伍,都會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減少這些影響,當然我們還可以合理地安排時間,比如説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幹得多一點,幹得快一點。在天氣,如果真是影響到我們現場施工的時候,你可以安排一些其他的工作。所以應該説是大量的降雨會給我們工作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我想還不至於使我們完不成預定的任務。
主持人:不影響明年6月份第一期蓄水。到明年6月份第一期蓄水開始,怎麼樣能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能夠順利完成,而且保質保量地完成,保證蓄水萬無一失,這是大家最關心的一個問題了。
李烈榮:這個有很多,任務儘管是很艱巨,但是我們有利的條件還是很多,首先我感到咱們黨中央、國務院對三峽庫區的地質災害防治是非常重視,比如説在今年的人口資源環境座談會上,江總書記就提出,要做好重點地區,像三峽庫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同時在去年的移民工作會上,朱總理、吳邦國副總理,他們都對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了一系列的重要支持,而且國務院為了加強這方面工作的領導,專門成立了由很多部委和湖北省、重慶市,成立了一個領導小組,這個領導小組根據部門職能的分工,來加強對這方面工作的指導、監督、協調、管理。同時地方人民政府也是非常重視這個工作,從去年領導小組一成立,可以説各個地方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有關部門通力合作,來做好自己的工作。當地群眾一聽説要防治地質災害,因為跟他們關係也都很大,所以積極性也很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一項科技投入很大的工作,光依靠湖北省跟重慶市,兩個地方的專業隊伍還是很不夠的。所以現在我們要提出,全國各地有資質的隊伍都可以去參與那裏的工程勘察、設計、監理、治理工程。現在已經有很多各個部門的,具有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隊伍,統統都到了庫區去,所以這幾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想還是應該問題不大。
主持人:中國政府決定在兩年之內拿出40個億的資金來治理三峽地區的地質災害,那這40個億的資金來源是什麼?它怎麼樣來分配呢?
李烈榮:它主要是從三峽基金裏面拿出來的,分配主要是根據規劃裏面,湖北跟重慶庫區裏面防治任務的大小來確定分配多少。現在看來重慶因為所佔庫區的範圍比較大,所以它治理防治任務也是很重,它相應的資金額度也比較多一些。湖北,任務當然也很艱巨,但是比起重慶來,它還是略微輕一點。但總的來講,看來這兩個地方政府都是非常關注這個事,特別是最近國務院決定,把40億的資金切塊以後,切塊到地方,任務包乾以後,兩個地方的政府都感到責任是更具體,責任更艱巨,相應的領導小組的成員單位,也並沒有因此來放鬆自己的責任,而是在監督檢查、指導協調方面來加強自己的工作。所以我們上次又開了一些會議,專門研究了怎麼樣加快防治工作進度的一些具體措施。
主持人:好像是崩塌就佔了資金的19個億,佔了將近二分之一了。
李烈榮:它不光是崩塌,它是指崩塌跟滑坡。
主持人:包括泥石流嗎?
李烈榮:泥石流,因為它總體上數量不多,所以沒有具體地弄,有時候有必要的話,可以動用一些預備金,因為現在40個億,根據規劃裏面,它是7個億拿出來治理高邊坡,高邊坡,就是説蓋房子挖出來的一些很高、很陡的這樣的邊坡。有8個億專門用來防治庫岸的,就是有些地方庫岸可能是比較軟弱的部分,蓄水以後要出問題的,現在就是要採取一些工程措施來進行防護,這兩項就去掉了15億。19億主要就是指滑坡和崩塌的防治經費。
主持人:對這些經費合理地,保證能夠足額地用到位,有什麼監督措施嗎?
李烈榮:這是有,因為這是三峽的專用基金,所以財政部有非常嚴格的管理規定,而且要採取稽查、督查的辦法,來審計這些基金的使用辦法,絕對不允許用的。
主持人:李主任,今天圍繞三峽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有關情況就談到這,感謝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謝謝。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王冬妮
製片人:王世林 導播:趙妍妍 監製: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