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歡迎收看《中國報道》。從今年起中國退耕還林工程開始在24個省區全面實施
,人們關心這項工程究竟能不能在保護農民利益的同時,改善生態環境。從5月下旬起
,國家開始對去年退耕還林工程進行實地核查,隨著核查工作的逐步深入,退耕還林的
成果如何?答案將水落石出。為了進一步了解退耕還林的有關情況,稍後我們將在演播
室採訪中國國家林業局主管退耕還林工程的副局長李育才先生,首先請看記者從四川發
回的報道。
解説:
四川省是中國退耕還林工程開始最早,任務最重的省份,5月底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調
查規劃設計院17名工作人員趕赴四川,開始對四川去年的退耕還林工作進行核查。他們
先到綏寧集中試點,統一核查辦法,然後在兩人一組,分赴四川省其他被抽中的縣,綏
寧市市中心南強鎮農民張興富去年退掉的一塊坡耕地被抽中核查,張老漢説,這塊地前
年還種著苞谷和紅苕,去年響應國家退耕還林號召,種上了川柏,為了增加收入,又建
種了一些椿樹。林清增和高金虎兩位工程師丈量了面積,並查看了川柏的苗木質量和長
勢情況。
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工程師 高金虎:它這個總的苗高是50公分,今年
生長的,你看它明顯的嫩枝條,嫩的梢梢,是17公分、18公分的樣子。
記者:這説明什麼呢?
高金虎:這説明它原來的苗子就有30多公分,苗子是合格的苗。
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高級工程師 林清增:這塊地當中造林的質量,包
括它的成活率都是相當不錯的,我們查了一下,成活率在93%以上。
記者:多少以上算是合格?
林清增:85%以上就算合格。
解説:
為了掌握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的真實情況,必須經過地方自查,省級復查,國家核查三個
層次,向農民兌現錢糧,是依據地方自查結果。省級復查和國家核查結果則起到監督調
控的作用,退耕還林的實際面積和苗木成活率是國家核查的兩個主要指標。
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總設計師 李立球:如果沒有達到要求,就是説你
的面積也沒達到要求,國家就不會給你補助糧食,就不會給省補助糧食。最後我們這個
結果要報給國家計委,國家計委就根據我們的核查結果,來給各個省兌現。
解説:
國家核查的另一個任務是把各地退耕還林工作出現的問題反映給決策層,作為制定和調
整政策的依據。由於在核查期間,核查結果是保密的,所以綏寧市的退耕還林情況究竟
如何,記者也不得而知。但據了解,為了避免各級政府在發放錢糧過程中,發現違規現
象,四川省專門出臺了有關的約束機制。
四川省林業廳廳長 曹正其:為了保證退耕還林任務的落實,質量的完成,省計委、省
監察廳制定了關於退耕還林中違章違紀的處分暫行規定,省裏面建立了退耕還林行政執
法聯席會議,發現一件案子,堅決查處。退耕還林今年以來,我們先後在查處違規案件
中間,處理了25名各級的有關責任人。
記者:
根據去年中國政府對全國17個省區市退耕還林工程的核查,國家核查結果除以全省復查
結果,得出2001年度全國退耕還林總面積核實率為97.6%,合格率為85.9%,這個結果表
明,中國退耕還林工程在試點階段就取得良好質量效果,這一好成績與各地政府認真落
實國家退耕還林政策是分不開的。為了解這一情況,記者來到了號稱中國長江第一城的
四川省攀枝花市。
解説:
這裡是長江上遊、金沙江和長江的一條主要支河亞龍江匯合處,攀枝花市就座落在這樣
一個幹熱河谷地帶,由於地處長江上遊,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含氧區,攀枝花市的生
態建設對長江中下游2億5千萬人口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但由於歷史原因,在建設攀枝
花鋼鐵廠和成昆鐵路的時候,砍伐了大量的森林資源,造成沿江兩岸嚴重的水土流失,
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長江水質。1999年國家提出退耕還林的號召,要求本著農民自願的
原則,把25度以上的坡耕地改成林地,在攀枝花最先響應的是那些深受過生態破壞之苦
的農民。2000年攀枝花市仁和區阿喇鄉發生了最嚴重的一次泥石流,農民唐順蓮親眼目
睹了那場災害。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啊喇鄉農民 唐順蓮:當時看到害怕得很,一下子水漲起好高,
那些房子全部都衝垮了,望都不敢望,跑到高處站起望,就是這樣。
記者:你們家有什麼損失嗎?
唐順蓮:我家就是那些田。
記者:被石頭蓋住了。
唐順蓮:那些石頭一下蓋住了。採伐那些木頭采伐狠了,森林沒得到保護,就造成水土
流失。
解説:
唐順蓮明白,國家號召退耕還林就是要多種樹,避免這樣的慘劇再發生。當然更多的農
戶自願退耕是看出了國家的政策好,按規定,每退一畝坡耕地,國家每年補助20元現金
,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補助300斤原糧,黃河流域及北方地區補助200斤原糧。為了保證
錢糧發放工作高度透明,大部分地區採取了村務公開的辦法,誰家退了多少畝,領了多
少糧,人人心知肚明,在攀枝花市仁和區總發鄉,記者偶然聽到了這樣一種事。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總發鄉農民:汪其良家。
記者:他怎麼了?
農民:開始印(清單)的時候,印的是4畝4,不是那寫的有,那些群眾都反映,説他才
選上當會計,就讓他來印,就説他的(土地)印多了,一些群眾就説你才上任,你的土
地就印那麼多,4畝多,好像你是一個新幹部,新官上任三把火,好像你當了會計,就
多(給自己)印了,他有點自私。後來群眾都不服,就反映,公社來人量地,又找他重
量,結果發現是皮尺斷了,説皮尺短了20米,他們找到公社,公社也曉得這個事情。曉
得了過後,就給社員做解釋,解釋説不是他本人多印了,説他的土地多印了,拿多了,
而是皮尺短了。從這一點點才發生糾紛的。
解説:
在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初期,由於擔心國家政策不穩定,常常有農戶在退耕以後,又種上
了樹苗,又建做一些糧食作物,為了把退耕還林工程的意義宣傳到家家戶戶,各級層政
府做了最艱苦細緻的工作。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總發鄉林業站站長 李興富:就拿我包的立新六社的曾義銀、曾
義發兩弟兄來説,三戶農戶,還有一戶農戶,陳建學,包了以後,其中有兩家給他填了
合同卡片以後,他就利用空隙地,他就種了苞谷,還有花生,種了玉米和花生。(林糧
間作)國家政策又不允許,國家政策不允許咋辦?我們鄉里就採取包戶的辦法,就做工
作,光是陳建學這一家,我起碼走了20多次,基本上利用中午休息時間,或者下午,去
找他們,找他們做這個工作,給他們宣傳退耕還林政策,國家主要要的是生態效益,不
能(在林地裏)種糧食作物。這兩戶通過做工作,做了以後,最後把他做通了。
解説:
國家要求退耕還林堅持生態效益優先,兼顧農民吃飯、增收,以及地方經濟發展。那麼
如何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同時,讓農民吃飽飯,當地政府為此費盡了心思,找到了一條退
耕還林與經濟結構調整相結合的出路。攀枝花市仁和區政府和區林業部門共同發明了所
謂的林草覆蓋模式,也就是在種石榴、桂圓等經濟林的土地上,建做木草,既可以提高
植被覆蓋率,又增加了收入,還發展了畜牧業。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林業局局長 王西成:農民收入怎麼增加,我們苦思冥想這個事
情。攀枝花市牧業發展很慢,我們通過退耕還林,搞林草覆蓋,把牧草發展起來,發展
畜牧業,對增加農民收入是個捷徑,這個途徑我們今年是下了大功夫的,7200多畝,我
們總共只有2萬2千畝土地退耕還林,就安排了三分之一。
解説:
攀枝花市自1999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截止去年完成退耕還林還草12萬9千畝,荒
山造林9萬畝,眼見著山在變綠,水在變清。
四川省攀枝花市市長 秦宜智:這些工程的實施對攀枝花的生態帶來了明顯的影響,比
如現在我們已經能感覺到,在枯水期,江水比以前要清潔多了,綠多了,山比以前也更
綠了。第二就是攀枝花的小氣候,現在也在發生變化,以前空氣濕度很低,比較乾燥,
現在氣候變得濕潤。
記者:
有數字顯示,近幾年長江的年平均含沙量小于多年平均值,而清流量大於多年平均,有
專家分析,這與近幾年中國實施的退耕還林的工程密不可分。從今年開始,退耕還林工
程在全國的24個省區全面鋪開,今年退耕還林的任務是7393萬畝,計劃投資140億元人
民幣。而據了解,退耕還林工程試點三年的累計投資是87億元人民幣。《中國報道》記
者王冬妮在四川綜合報道。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圍繞中國退耕還林進展情況的有關問題,我們現
在開始採訪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育才先生。李局長,您好,歡迎您來到我們演播室。據
我們了解,2000年的中國退耕還林工程核查結果已經出來了,結果還是令人比較滿意
的。現在進行的是(對)2001年(退耕還林工程)的核查工作,您預計2001年的中國退耕
還林工作的結果會是什麼樣子?
李育才:2000年的核查工作,可以説按照我們國家林業局制定的檢查、驗收、核實辦法
,縣一級自查,地區級、省級復查,林業局組織精兵強將,內行的同志到下邊去復查,
進展的情況還是比較順利,而且核查的結果表明,還是比較滿意的。我想2001年的核查
結果,根據我的直觀感覺,我覺得事情都是在變化的,原來是試點,我們今年已經進入
了全面實施階段,我想各地根據各地的重視程度、降雨量和氣候帶情況,我覺得2001年
的核查結果,我預計要比2000年的核查結果要好一些。
主持人:為什麼這麼説?
李育才:一,大家搞這項工作越來越有經驗。第二,我們先進的、實用的科學技術,逐
步地深入到項目實施過程當中。第三就是各級政府對退耕還林這項工作,逐漸地重視,
所以對於農民兄弟來講,他如果是,好比退10畝陡坡耕地,這10畝陡坡耕地退下來以後
,國家要無償兌現給他每畝地20塊錢,50塊錢的種苗費,南方是300斤糧食,北方是200
斤糧食。他如果是把這10畝陡坡耕地,退下來之後,林子栽不上,達不到成活率,驗收
的結果不合格,那麼他這每畝地300斤糧食,20元的補助費,以及每畝50元的種苗費,
政府就不給了。所以對農民兄弟來講,他要千萬百計把這陡坡耕地退下來的林子,保載
保成活,否則的話他經濟上會受到很大損失。所以出於這個原因,我覺得這項工程實施
一定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健全,越來越法制化,質量越來越高。
主持人: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類似這樣的工程,中國政府怎麼樣保證退耕還林工程在中
國能夠獲得成功呢?
李育才:今年的三月底到四月初,朱鎔基總理到山西視察的時候,總結了退耕還林工作
的四句話,這四句話就是林權是核心,給糧是關鍵,種苗要先行,幹部是保障。我覺得
按照這樣四句話去操作,我們國家的退耕還林事業一定會成功,具體來講,林權是關鍵
,就是説農民群眾在針對土地使用權的基礎上,國家實行誰退耕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
的這樣一個政策,就是説依法可以繼承和傳讓,這樣就讓農民吃了定心丸。由要我退變
為我要退,農民的積極性非常高。第二就是給糧是關鍵,老百姓退了陡坡耕地以後,國
家無償地提供50塊錢的種苗費,20塊錢的管護費和按照要求,按照規定,長江流域以及
長江流域以南,每畝地給300斤糧食。黃河流域和黃河流域以北,每畝地給200斤糧食,
這樣農民就能夠取消後顧之憂,退了陡坡耕地以後,他有糧吃,生活上有保障。再一個
在檢查驗收過程當中,出來了實事求是的結果,一定要按照這樣一個結果兌現給老百姓
錢糧,並且一定要保持退耕還林政治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決不能失信於民,決不能讓我
們農民兄弟吃虧。這樣就能夠把我們的退耕還林工作,通過檢查驗收落到實處。所謂種
苗要先行,我們國家林業局1999年的時候,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種苗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
,這個規劃準備用五年的時候,在我們全國範圍內,每一個省搞一個比較現代化的苗圃
,並且輻射到各市、地、縣,總共投資大約是35億元人民幣,在項目區內,已經投資了
3億2千5萬元人民幣,主要是為退耕還林打下種苗基礎。在這當中,我們考慮國家苗
圃、集體苗圃和個人育苗要一起上,保證退耕還林有實地實數的高桿壯畝,這樣就能保
證退耕還林的質量。第四句話就是幹部是保證,對於基層幹部來講,一定要按照國務院
制定的有關文件,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到農民
當中去,解決退耕還林當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使我們退耕還林工作真正落實到山頭
地塊,落實到農戶,使這項德政工程建設好,實施好。我想只要是按照朱鎔基總理這四
句話的要求,去具體操作,我們中國的退耕還林事業,肯定會在原來試點的基礎上,今
年全面啟動,會有條不紊地,保質保量地實施下去。
主持人:中國的退耕還林工程,有沒有想到引入外資,外方的資金和技術要進入的話有
沒有空間,而且外方進入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李育才:退耕還林工作這是一項嶄新的事業,也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也是一項
開放式的工程。所以我們歡迎海內外,特別是港、澳、臺的同胞來內地投資,或者是參
與到退耕還林工作當中去。具體來講,大家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作為,一是我們國
家實施退耕還林這項工作,大家可以利用高新技術,幫助各地搞好規劃,搞好工程設計
,這樣各地的退耕還林工作,在規劃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第二,就是實行退耕
還林,大家如果是有參與這樣一個良好的願望,可以引進一些優良樹種、優良的草種,
或者是乾旱技術造林等等,這也都是我們在實施退耕還林過程當中,需要的技術和生物
的種類。第三就是大家可以在網絡技術上發揮作用,把網絡技術引進來以後,提高工程
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再一個方面,就是大家可以把3S??技術引進來,引進來以後,來
具體地監控退耕還林這項工作,這個生態工程的質量,以提高它的輻射面,這樣有利於
退耕還林這項工作的開展。我想這項工作是一個開放式的,歡迎大家來積極參與。如果
是大家有願望,有興趣的話,可以把這個資金和技術與我們國內的一些退耕還林單位和
企業合作起來,共同把退耕還林在試點的基礎上推向一個新的水平。
主持人:您剛才在前面的談話中提到了,關於足額保證對退耕還林農戶補助的問題,國
家也做出了規定,保證退耕還林農戶五到八年的錢糧補助,那人們就擔心五到八年以後
,農民怎麼辦?
李育才:這是在退耕還林實施過程當中,遇到的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八年以後怎麼辦
呢?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全面地、系統地、因地制宜地看,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覺得
退耕農戶把陡坡耕地退了以後,種草和种經濟林的,他的收入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是有
保證的。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種生態林,在短期內可能是收入甚微,或者是沒有收入
,到底怎麼辦呢?一,我們在一開始安排這項工作的時候,就要求我們的農民兄弟一定
要選擇經濟和生態效益型的這樣造林模式,例如林藥間作、林草間作,林果間作,林竹
間作等等,既保持了生態,涵養了水源,保持了水土,又有少量的經濟收入,這樣對退
耕還林工作,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就能夠持續下去。第二就是對於還生態林這樣的
農戶,要調整農村的産業結構,也就是説退了陡坡耕地以後,農村的剩餘勞動力轉移出
來了,那麼就要搞一些加工業、種植業、養殖業,這樣走農業産業化的路子,這樣對退
耕還林工作也是一個很大的促進。再一個方面就是到第八年的時候,根據農民兄弟實際
的收入水平,政府認為有必要,需要補多少年就補多少年。另外我覺得對於南方一些省
份,光熱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八年以後有些樹就能成材,像馬佔相思,或者是桉樹等
等,這樣退耕地裏面搞的這些生態林,也可以搞點間伐,撫育間伐,這樣也增加一部分
農民的收入。所以我覺得從這樣幾個方面著手,退耕還林到八個年頭的時候,按照現行
的政策,到時候我們國家政府會把這個問題妥善解決的。
主持人:還有就是有人説,退耕還林進行了幾年了,沙塵暴問題不僅沒有得到減輕,反
而越來越重了,這是怎麼回事?您解釋一下好嗎?
李育才:我覺得退耕還林主要是增加綠色植被,這也是抑制沙塵暴形成的一個主要條件
,對於環京津周圍的防沙治沙工程,對於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這都是生物措施,
這是抑制沙塵暴形成的一個主要因素。我想經過十年乃至幾十年的努力,風沙源區能夠
增加大量的綠色植被,具體來講,我覺得林草植被率能在25%以上,這樣就能夠有效地
遏制沙塵暴的形成。這是一個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我們這一代人已經規劃了一個宏偉藍圖,正在逐步實施。
主持人:李局長,圍繞中國退耕還林工程的相關問題,我們就談到這,感謝您接受我們
採訪。觀眾朋友也感謝您收看今天的《中國報道》,歡迎您明天繼續關注我們的節目。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王冬妮
製片人:王躍華 導播:趙妍妍 監製:張希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