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中國首屆文化産業論壇在南京召開


  導語:

  進入21世紀,中國文化産業領域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在“十五”計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要完善文化産業政策,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和管理,推動有關文化産業發展”,這是“文化産業”首次寫入政府文件,這對於推動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加入WTO,文化産業原來一些受保護的領域開始對外開放,新的競爭局勢已經展開。在這種形勢下,旨在探討中國文化産業發展趨勢的中國首屆文化産業論壇目前正在南京召開。就本次論壇的情況以及加入WTO之後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的相關問題,我們的演播室還邀請了兩位嘉賓,他們分別是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朱相遠先生,和本次論壇的組委會主任陳忱先生。首先請看記者發自南京的報道。

  解説:

  21號上午,中國首屆文化産業論壇在南京召開。有來自海內外文化管理高層人員與文化産業精英共200多人出席了論壇。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以及江蘇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煥友、江蘇省委副書記任彥申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這是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首次舉辦的關於文化産業發展的國際性會議。本次論壇以“全球文化産業發展與新經濟浪潮”為主題。其宗旨是:研究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中國文化産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力爭實現理論創新;為中國文化産業發展號脈,充分利用論壇成果,形成文化産業發展的思路和舉措;為中外著名文化集團交流合作提供良機。江蘇省委副書記任彥申認為本屆論壇有兩個主要的特點。

  江蘇省委副書記 任彥申:一個特點是以文化産業發展為主題的,一個産、學、官相結合為特徵的國際性文化的論壇。再一個它是南北結合,北京南京全國,南北結合,一個是中外結合,另外我們採取了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方式來舉辦。所以説這是論壇的兩個特點。

  論壇主要分為綜合論壇、專題論壇、行業單元論壇以及高校專場等五個部分。其中行業單元論壇包括影視、音像、出版、傳媒、演藝以及美術等內容。論壇期間還舉行了“江蘇文化精品展”和文化産業項目洽談。因此,可以説本屆論壇既是一次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也是一次産業運作的實踐。

  江蘇省演藝集團總經理 顧欣:這種交流不是簡單意義上的一種有意識的交流,我想通過這次論壇,達成一些交易以及成功,現在看到的已經有一些非常好的項目已經存在,包括我們和美國百老匯,共同來製作一些音樂劇這種做法,這個應該説,據我所知,這是第一次百老匯走出紐約。第二就是中國是第一次引進這种先進的製作方式,到中國來製作音樂劇。

  本屆論壇由江蘇省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會、北京諾亞文化産業集團、江蘇省廣播電視集團、省演藝集團和出版集團共同主辦。論壇採取了市場運作的方式,企業與文化人一起成為了市場的主體。

  江蘇省委副書記 任彥申:當然光靠文化人是發展不起來文化的,所以我們把文化和企業溝通起來,搭起一座橋梁,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目的,我想文化在將來是一個不但能改善人們精神文化生活,而且非常又誘人的經濟前景的朝陽性産業。所以我想有眼光的企業家,會重視這樣一個商業機會的。

  中國首屆文化産業論壇是一次文化精英的大聚會,10多個國家駐華使館的文化參讚,時代華納、貝塔斯曼、索斯比拍賣行、百老匯、肯尼迪藝術中心、日本NHK、韓國KSB等眾多著名國際化企業代表,以及國內文化産業方面的專家學者、著名文化企業負責人出席了論壇。

  記者:文化産業這一概念的提出,在國際上也僅僅是50年左右的時間,而在中國則是近幾年的事情。隨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中國正在向小康階段邁進,與此同時社會消費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化産業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個增長點。

  解説:

  據文化部統計,截至2000年底,由文化部主管的文化娛樂業、音像業、演出業、藝術品經營業等産業單位有20多萬個,年上繳稅金20多億元,産值100多億元。再加上傳媒、出版、培訓教育和文化旅遊等産業1000多億元的市場規模,已經具備了進一步産業化發展的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 副秘書長 張曉明: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發展文化産業是中國經濟本身發展的需要,根據經濟統計數據中國已經進入了人均GDP800美元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文化需求的上升幅度是非常大的,按照這個發展規律,整個産業結構的提升向文化跟文化相關的服務業發展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所以説文化産業的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本身的需要。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文化的發展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所以在現階段的中國形成了一個潛力巨大的文化市場。詹姆斯•奎恩先生是好萊塢知名導演,在河海大學的專場講座中,他一再強調對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的關注。

  好萊塢導演 獨立製片人 詹姆斯奎恩:我想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的未來是光明的,有希望的,我很關心中國文化産業的發展,它將來會朝哪個方向發展,發展到什麼程度,我真的很關心。

  尤其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文化産業作為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著一個嶄新的發展機遇。

  英國駐華使館文化參讚 JOANNABURKE:英國的文化組織和個人對在中國看到和學習到的東西越來越感興趣,因此我認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或許會加深兩國間的文化交流,好像打開了另一扇窗戶。

  目前發達國家在文化産品的輸出上,處於壟斷地位。隨著數字化信息技術的發展,表現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文化産品對後發國家取得了新的優勢。

  中央工藝美院院長 潘公凱:西方文化,是在西方傳統文化基礎上生長出來的東西,他們的傳統文化能生長出東西來,我們的傳統文化就生長不出東西來嗎?這在邏輯上時説不通的。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正是我們在今後的幾十年當中中國的文化人,中國的藝術家所特別努力的一件事情。

  有專家指出: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開發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的同時,必須要有意識地樹立文化主權和弘揚民族精神。

  記者:

  參加本屆文化産業論壇的中外嘉賓們對中國文化産業的發展前景都極為樂觀,然而專家們同時也指出:目前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文化資源的商品轉化率較低、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等等。總之,進一步推動變革和創新已經成為當務之急,畢竟中國文化産業之路才剛剛起步,可以説是任重而道遠。中國報道記者阮曉梅南京報道。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結合正在召開的中國首屆文化産業論壇的相關情況,就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的相關問題,現在我們開始採訪中國民主建國會副主席朱相遠先生和本次論壇的組委會主任陳忱先生。第一個問題我們還是從文化産業的産業價值開始説起。説到文化産業,人們首先想到它有巨大的價值,有人説文化産業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一個産業。有人甚至提出這樣的預測,説在5年之內,中國的文化産業可能會再創造5千億到1萬億的産值。對這樣説法,你們覺得有什麼依據嗎?

  朱相遠:文化産業現在被稱之為一種朝陽産業,我個人理解,就是説現在知識經濟時代馬上要到來了,知識經濟除了包括高科技以外,還包括文化産業,文化産業本身就是知識經濟。現在根據國際上發展的規律看,在西方發達國家,他們經濟發展速度不是很快,3%、2%,但是它的文化産業發展速度是相當快的,像美國400強裏頭,1998年統計,400強裏有72家産業是文化産業。所以它文化産業的發展速度相當快,像美國的航天技術出口是第一號的,第二號就是它的文化産業,音像製品這些産業佔第二。日本也是這樣,日本的文化産業像音像製品出口大概僅次於它的汽車工業,日本的汽車工業大家知道是很有名氣的,對中國來講,我們國家人口眾多,我們現在提倡要持續發展,提倡要多消耗比特,少消耗原子。多消耗比特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産業,只有文化才能提供比特信息量,讓你享受。所以中國的文化産業正處於初始發展階段,所以未來的前途是非常廣闊的。

  陳忱:對我們中國文化産業的經營者來講,最主要現在就是要,我説的一個詞叫盤點,我們要盤點清楚我們在發展文化産業當中,我們有什麼東西,就我們國家什麼東西可以賣,什麼東西不可以買,什麼東西是可以跟人家合作,在這個之前,其實文化産業論壇,我們現在正在召開的文化産業論壇本身,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怎麼樣籠統的概念呢?

  主持人:那它是不是一個機會?讓大家來把中國的文化産業,像你説的一樣,好好來盤點一下。

  陳忱:是,剛才我們談到在今後5年、10年當中,它有這樣一個經濟增長點,增值的空間,那麼這空間從哪來呢?我覺得這個空間一方面從我們的人才,我們的項目,我們的文化産業資金,這三個地方,這三大塊可能是我們今後發展最主要要解決的問題。

  主持人:所以接下來這個問題,我就想接著你剛才談到的這個問題來談,既然要盤點中國的文化産業,你們覺得現在中國文化産業的現狀是什麼樣的?我們到底處在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朱相遠:我們過去由於計劃經濟,長期把文化作為一種事業,事業,國家撥款,不是産業。什麼叫文化産業,文化産業跟文化事業不一樣,文化産業是通過市場運作,實現文化的經濟價值,它一旦通過市場運作,才體現經濟價值。如果作為一個事業來講,它一般就是宣傳這樣一些動作。恩格斯講過這麼一句話,人一生當中有三種追求,三個層次,第一種追求,生存,首先要吃飽、穿暖,溫飽問題,這是生存。解決了生存問題,第二個追求就是享受,到了享受這個階段的時候,你想物質享受當然是一方面了,但是文化享受範圍比物質享受更多,所以到了這個時候,中國溫飽型一旦解決了,進入小康型以後,享受的,特別在文化享受方面,這個就逐漸逐漸發展,會有廣闊的前景。第三個人到了第三個層次,就發展自己,發展自己,他對文化方面的需求,通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塑造自己、發展自己,這種需求也推動文化産業的發展。所以説中國的文化産業,當然現在中國的500強還沒有一家是文化産業,但是我相信隨著現在的發展,逐漸逐漸將來要發展起來的。

  主持人:陳忱,你一直從事文化産業,你有沒有想過,中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認識到文化是一個産業的?

  陳忱:我覺得就我本人來講,我感覺應該是1995年左右。我在經營我自己的文化産業公司的同時,有很多記者採訪的時候,很多人用一種特別疑問的口氣問我,説文化可以産業化嗎?文化怎麼可以産業化?文化人怎麼能夠變成産業的經營者呢?就是説文化産品經過産業運作過程當中,它是不是會影響到文化的純潔性呢?很多人問起我這個問題,一方面我認為文化産業,中國文化本身有它自己的修復性。另外一個我覺得,我剛才談到了一個觀念,就是如何從一個行政的平臺上,移到一個法律和市場規範的平臺上來,這個主要體現在哪呢?就是説我們一直認為,我有一個觀念就是宣傳和傳播的觀念,其實傳播的效果最後會給人更大的宣傳效應。記得我有一年在法國參加中國季的一個活動,我就親眼看到法國來的嘉賓,他們的政府嘉賓,拿著我們印的很精美的那種宣傳冊,當時那個宣傳裏面除了有介紹我們國情以外,最主要是介紹我們國內的文化現狀,可是他一看到這個東西,他首先想到是在做宣傳。出了大廳以後,一轉彎,就把這東西扔到垃圾桶裏,我親眼看到。這個東西我想當時的印刷成本,我們這東西至少一本要50塊錢左右。所以當時我就想到,是1994年的時候,我説這些東西一定要讓它花錢買,我們大家,特別是朱主席,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我們的辦公桌旁邊會有很多人送來很多東西,我們可能都沒有時間去拆它,因為是什麼?是別人送的,我們對它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如花錢買的,1元錢我要看看它,再不好我要看完了之後罵一句再扔掉。所以就是説我認為到了法律和市場的平臺上以後,文化産業的傳播效應,它可能要比我們拍的一個宣傳片要來得廣泛得多。他想得到一種文化娛樂的享受,他買的,他要看完。

  主持人:也就是説中國人是逐漸意識到了文化産業的重要性,而且可以説很多從事文化産業的人也在摸索和探索這個問題。

  陳忱:另外剛才朱主席談到了,説因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所以就會有需求,既然有需求,它就有供給方。産生這樣一個組合,形成了以後,産業鏈也就形成了。

  主持人:有供的,有需的。

  主持人:所以探討到現在,進入21世紀以後,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文化産業的發展馬上面臨的問題就是,一,我們是不是面臨著國外的文化産業企業的衝擊。另外中國的文化産業是不是也面臨著自身的再發展問題,到底有哪些不利的和有利的因素?

  朱相遠:對我們不利的一方面是一種衝擊,另外一方面也使得我們警惕起來,因為文化是一個主權,文化儘管它可以産業化,但是必須還有意識形態的問題,有自己民族的,有傳統的,有跟我們社會制度有關的。如果它這樣進來的話,我們當然也要採取很多措施,他們也希望把他們的價值觀通過文化産業傳播到到中國,改變我們國家人民的價值觀念,這個當然我們是不會允許他仍這樣做。所以有利的一方面,是他們一些好的、規範的這樣一些操作方式,能夠被我們學會。比如像經濟人問題,我多次呼籲我們的大學,應該設些文化經濟人的專業,甚至設些像碩士生、博士生的培養點。另外我們也別害怕,因為中國的文化産業,我們有5000年雄厚的文化資源,這也是任何國家它比不了的,它有高新的技術,但是它沒有我們這樣豐富的文化資源。這樣我們將來用新的管理方式和一些新的製作技術,來開發我們資源,將來我們同樣能夠佔領國際市場。

  主持人:觀眾朋友,圍繞中國文化産業相關問題,我們正在採訪兩位嘉賓,廣告之後我們將接著談,歡迎您繼續收看。

  主持人:今天談的這個主題就是圍繞首屆中國文化産業論壇,從那談開的。我也知道陳忱,你是這次組委會的主任,所以我還想問你一個問題,你當時是怎麼樣想起來要組織這樣一個論壇的?

  陳忱:一談到這個問題,我想又談到了關於人才和項目、資金這個問題。文化産業最主要的我覺得有三大塊主題,一大塊就是人才,一大塊就是項目,還有一塊就是資金。當時我們諾亞産業集團在運行整個項目過程當中,到第10年的時候,我們從1990年開始註冊到1991年開始,我們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的人才通常都是從專項人才裏面出來的,比如攝製組,比如專門的創造人員,寫劇本,比如説一個書畫家。都是從很專業的人才裏出來的,到了這樣一個集團層面了以後,就發現力不從心了,你所有的理念貫徹不下去,他們每天也很辛苦地在工作,可是做的總是不到點子上,他們也很著急,這是無論是人才培養到理論支持上缺乏。從項目上來講,始終還停留在那種是不是讓政府補貼一部分,然後我們自己想辦法,拉一部分贊助,始終停留在那種輸血狀態,造血機能完全不完善。當我們公司到1999年的時候,我們決定投資七個大項目的時候,我們把所有的項目都擺開了,因為大家都是一樣,文化産業沒有一個先驅在前面給我們引導,我們擺開了就發現,我們的知識量,我們所對文化産業的理解,不能夠確定這些項目。所以我們就想請貝塔斯曼、時代華納、百老匯、好萊塢、NHK、KBS一些人來給我們在北京會診一下整個的項目,到底有多少可行性,把他們的産品拿過來,把我們的産品拿出來,我們進行比較。後來我到江蘇去出差的時候,就遇到了江蘇省委副書記任彥申先生,他説江蘇在建文化大省,他説你這樣到江蘇來搞。文化産業論壇,剛才談到説理論支持,同時還有一部分,就是我們希望能夠形成前瞻性的理論概念的同時,形成一個大的市場,有一些項目的簽約,我們希望能搭建起文化與財富的互動平臺,所以這樣的話,我們就把會議放在南京來召開。

  主持人:朱主席,這個文化産業論壇,它終歸是個論壇,通過舉辦這樣的論壇,人們可以找到一些理論上的支持。但是要發展這個産業,最重要的我覺得還是做。我們也知道您曾經主持過中華世紀壇的修建,在文化産業方面也做了很多具體的工作。您覺得中國文化産業要大力發展的話,應該怎麼樣做?分幾個步驟,您具體地給我們分析一下。

  朱相遠:我想一開始做任何一件事情,一般先是要造輿論,轉變人們的觀念,我們長期在計劃經濟下,尤其對文化産業,把文化作為一個事業,現在它要變成産業了,要通過市場運作來實現文化的經濟價值,這在人們的很多觀念當中,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文化人,都要有一個過程,我想這個論壇,它會推動中國在這方面觀念的更新。第二,我想要制定很多政策,因為咱們是依法治國,將來肯定要有文化方面的立法,這樣保證文化産業能夠健康地發展。現在在運作方面,也是由淺入深的,你看現在文化産業都是分散的,全國大概有10幾萬個文化場所,大部分都是手工作坊、卡拉OK,那是最多了,再就是歌廳、遊戲機,效益也挺高的,但是很膚淺,它就由淺入深,慢慢要向深層次發展,要向高雅藝術這些方面發展,製作精品,拿到世界上去,這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這個創新剛剛他講了,國外製作一些大片,那有金融的支持,任何一個産業的發展,不能沒有金融的支持,資本市場。你看我們發展高科技,我們有風險投資,有各方面金融的支持,各種基金。我想將來中國文化産業也都要有金融的支持,這樣的話它就進入良性的循環了。所以我想現在的中國文化,很多省都在搞這些文化方面的活動,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慢慢文化自己就變成經濟了。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在新修改的電業管理條例裏面,已經允許外資進入電影院了,而且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外資影院。接下來我們想探討的問題,就是説這個在文化産業發展的過程中,怎麼樣看待外資還有包括民營企業文化産業發展的影響,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朱相遠:我想是這樣,因為我們現在發展本身就是金融支持,外資的引入首先是在金融上給我們支持,在金融上給我們更多的資金。外資注入資金以後,它絕不會賠的,它要想辦法賺錢,它一定有一個非常科學的一個巧妙的操作方式,這個方式,我們跟它合作的過程當中,我們就能學會。至於民營經濟,它主要是私有經濟,它是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然在物質生産方面,它可以去參與的話,那麼在滿足人們文化需求方面,發展文化産業,同樣也是可以的。只不過現在,現在私有經濟在文化産業佔很大的份額,但是還是都比較膚淺,就是我剛剛説的,歌舞廳到處都是,還是比較膚淺。將來我希望就是説,如果一旦國外的文化産業進來,人家規模比較大,像一條大船一樣,咱們的小舢板,一個浪就給你打翻了。所以要求我們自己,包括私有經濟,都應該很好地擴大、聯合,形成比較大的規模,形成規模它才能有競爭力,我想這個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主持人:陳忱,這次是首屆中國文化産業論壇,那麼以你的想法的話,以後是不是每年都要搞一屆這樣的論壇?

  陳忱:這個論壇從策劃到現在,我希望它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概念,不是一個會議的概念,我們希望兩年做一次,我們不是為了開會而開會,賺一點會務費。我們這次嘉賓來,都是我們免費提供他來的,這樣的話,我們希望什麼呢?因為他們給我們提供的理念已經是經濟了,我們認為他很高深的理論概念或者運作方式,對我們來講是經濟。剛才就談到了個體戶,民營企業的聯合,這種聯合談到會上這種聯合,還有一個行政的支持,因為它是理不順的,比如説諾亞産業集團打一個報告給文化部,它是不可以的。我們希望把這個東西做成項目,項目本身不是會議,至於主辦也好,協辦也好,就不重要,我們明年希望還是來以市場為主的這樣主辦會議,前幾天有一個記者採訪我,你這個會議可不可以搞得更有層次,比如説文化部主辦,比如説國務院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我跟他談了一個概念,我説層次的高低不取決於我主辦方是哪一個,而取決於我的會議成果,我覺得會議成果達到了預期目的,我的層次就是高的。我説這是概念和理念上的差距。所以這次文化産業論壇對整個文化産業理念的推動,以及發展上的補充,我不敢説有多少結果,至少是一個震動,可以帶來一個震動效應。

  主持人:朱主席、陳忱,圍繞這次的文化産業論壇,以及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的相關問題,我們先談到這,非常感謝兩位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我們採訪,謝謝。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本期的《中國報道》,明天的同一時間再見。

  主持人:王世林 責任編輯:張立勇

  製片人:王躍華 導播:趙妍妍 監製:張希岑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