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播出
主持人:自去年11月中國與東盟領導人宣佈在未來10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後,有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問題一直深受世人矚目。5月16日第三次中國東盟經濟高官會和第一次中國-東盟談判委員會會議在北京結束,會議討論落實雙方領導人共識的後續行動,正式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就相關問題,在新聞報道之後我們在演播室還將採訪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所長張蘊嶺先生和中國外經貿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亞非部副主任李光輝先生。
解説:
5月14日至16日第三次中國-東盟經濟高官會和第一次中國-東盟談判委員會會議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和東盟10國的經濟高官以及東盟秘書處的高官和代表80余人出席了會議。在會議的開幕式上,中國外經貿部部副部長龍永圖代表中國政府致開幕詞。
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 龍永圖:半年後的今天,經過認真的研究和籌備,中國和東盟的經濟高官齊聚北京,討論落實雙方領導人共識的後續行動,正式啟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中國與東盟合作歷程中歷史性的一步。它充分反映了雙方領導人加強睦鄰友好關係的良好願望,也體現了中國與東盟之間不斷加強的經濟聯絡,是中國與東盟關係發展中心的里程碑。
解説:
在三天的會議中,經濟高官會就自由貿易區的原則,目標,內容,時間框架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老撾經濟事務部 部長 SOMCHITH INTHAMITH:中國和東盟將在10年內建立自由貿易區,這就是主要的原則,而且在文萊的領導人峰會上,還提出了關於怎樣加快這一進程的問題。
泰國商務部 SRIRAT RASTAPANA: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則就是各成員要以夥伴關繫緊密合作,也就是要發展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夥伴關係,如果雙方能保持友好關係,那麼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目標就會更早實現。
解説:
5月15日至16日第一次中國東盟談判委員會會議具體討論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有關問題。
新加坡國際事務部 官員TIWARI:談判本身的進展會很順利,這是第一次談判委員會會議,我們正期待著領導做出決定,並盡可能最好地履行職責,為將來各方面的合作進行全面的調查。
解説:
與會高官審議了雙方在農業、信息技術、人力資源開發、投資和湄公河開發五個重點領域開展的活動。高官們注意到中國對湄公河開發做出的貢獻,以及去年雙方在人力資源開發領域利用中國-東盟合作基金實施的9個合作項目。東盟希望中國在東盟一體化倡議(IAI)的實施中進一步做出積極貢獻,幫助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縮小發展差距。
泰國商業部常務副秘書 KANISSORN NAVANUGRAHA: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有助於推動我們的經濟發展,特別從貿易方面來看,我們期望在達成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協議後,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有所增加,我們相信,這不僅有助於促進中國和東盟之間的投資,同樣也有助於促進其他區域成員對中國和東盟的投資。
解説:
與會代表認為框架協議是未來中國和東盟開展經濟合作的法律依據。框架協議將涵蓋貨物、服務、投資及其他相關領域等廣泛領域的合作。框架協議將確定自由貿易區及其早期收穫的方針和原則、模式和範圍,以及考慮到中國和東盟不同的發展水平,給予的特殊差別優惠待遇及靈活性。 這次會議是雙方領導人去年宣佈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之後,中國和東盟經濟高官舉行的第一次會議。會議取得的積極進展,將為今年九月的中國-東盟經濟部長會議和11月的領導人會議在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問題上取得實質性成果做好充分的準備。
記者: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區域經濟合作空前發展。如果回憶一下自由貿易區的全球分佈,不難發現歐洲隨著歐元正式的使用,歐洲一體化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時代;美國1994年與加拿大、墨西哥組建了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後,又啟動了美洲自由貿易區的談判,美洲34個國家已正式宣佈在2005年1月成立西半球自由貿易區。此外,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非洲國家也要在2005年分階段建成全非共同市場。這種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有助於各成員經濟的共同發展。
解説: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區域經濟合作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從屬於各個不同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許多國家還同時參與了多個規則各不相同的區域貿易協定。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的數據,目前實際仍在執行並有實質性優惠措施內容的區域貿易協定數量大約有150個左右。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態從低級到高級劃分為關稅同盟、自由貿易區、共同市場、貨幣同盟、經濟與貨幣聯盟、完全經濟一體化六種形態。目前影響面比較大、涉及優惠範圍比較廣的此類組織有歐洲聯盟(EU)、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等。
泰國商業部常務副秘書 KANISSORN NAVANUGRAHA:這些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與我們有相同之處,現在世界經濟都在朝著市場化發展,各成員都在盡力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儘量發展更多的自由貿易。
解説:
與北美歐洲相比,亞洲的區域經濟合作雖然落後, 但貿易合作卻一直是東盟國家間最主要的經濟合作方式。特別是東盟擴大到10國後,人口增加到了5。3億,國民生産總值1999年達到了6750億美元,相當於日本的一半。東南亞自由貿易區作為一個穩定增長、規模巨大的潛在市場,日益受到各成員國的重視。早在1992年,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文萊等東盟6國便簽署了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AFTA)的協議,計劃在2010年將區內所有進口關稅削減到零。在此目標指引下,東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順利向前推進,東盟自由貿易區提前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啟動,啟動後,將致力於使成員國的商品和服務、資本和人力可以在這個區域內自由流動。
新加坡國際事務部TIWARI:很顯然,它確實使我們的貿易增加了,而且有望更多地增加,不僅是給東盟國家帶來好處,同樣也給中國帶來好處。
解説:
東盟與中日韓的合作自1997年誕生以來取得迅速的發展,成為本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區域合作機制。東盟與中日韓已達成換匯協定以共同抵禦未來金融風波的衝擊。東盟國家認識到,東南亞自由貿易區作為次區域聯盟只能依託東亞這個大的經濟圈,才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如果東盟與中日韓“10加3”機制能夠進一步發揮作用,進而推動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那麼,這13個國家就能以20億人口的廣闊市場,從容應對外來挑戰。
印尼工業與貿易部區域合作司司長 BUDID DARMADI:我們都是東盟成員國,因此很有必要發展與中日韓的友好合作關係,在幾年前東盟與中日韓就開始建立了合作關係,現在在每個領域都有合作,我們希望東盟10+3進展順利,這會使經濟合作發展更快。
解説:
2001年,第五次東盟與中國領導人會議11月6日在文萊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同10位東南亞國家領導人探討了大家共同關心的經濟發展問題,並一致同意,在未來的10年內建立起一個自由貿易區,以推動各國經濟向一個新的高度發展。雖然早在2000年就有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傳聞,但雙方能在短短一年內就達成共識頗出眾多國外觀察家意料。這是中國第一次承諾與他國達成自由貿易安排,也將是世界貿易體系中的第一個東亞自由貿易區。
記者:
自去年以來,中國與東盟之間就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相關問題已舉行了幾次會談。從目前的雙邊貿易情況看,截至2001年中國已成為東盟的第六大貿易夥伴,東盟已成為中國的第五大貿易夥伴。 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周可仁在剛剛結束的第35屆亞行年會上表示,未來10年內,中國向東盟國家的出口將增加55%,東盟國家對中國的出口也將增加48%,形成一個擁有17億消費者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而近2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産總值、1.2萬億美元的貿易總量經濟規模,也將是由發展中國家之間組成的最大的區域貿易集團。中國報道記者馬敬北京綜合報道。
知識點滴:1991年9月中國與東盟所有國家建立或恢復了外交關係
1992年7月中國成為東盟的“磋商夥伴”
1996年中國與東盟上升為“全面對話夥伴國”
1997年雙方建立“面向21世紀的睦鄰互信夥伴關係”
1997年雙方確定每年10+3領導人會議期間定期以10+1形式舉行會議
1999-2000年中國與所有東盟成員國分別簽署或發表面向21世紀的雙邊關係框架文件
2001年雙方一致同意今後十年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就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這個問題,現在我們開始採訪張蘊嶺研究員和李光輝副主任,歡迎兩位專家到我們演播室來接受我們的採訪。最近中國和東盟之間建立自由貿易區這個話題,可以説引起了亞洲國家,尤其是世界的關注,大家都在討論這個問題。所以人們首先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就是説建立這麼一個大的自由貿易區,建立以後,將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個貿易區,它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張蘊嶺:它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從現實來説,剛才你提到,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建立的自由貿易區,人口最多,而且同時發展的潛力也最大,我們知道金融危機發生之前,東盟的經濟持續地高增長,中國現在世界上都公認,中國的經濟不僅現在維持著相當長的高增長,而且未來的10年,甚至20年都可能保持非常高的增長速度。所以它的市場發展潛力是相當大的,但是中國、東盟之間,它的貿易儘管增長比較快,但是總量還比較小,各自佔的市場份額應該説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小的。所以有必要通過建立自由貿易區,來消除雙邊貿易中的障礙,降低關稅、非關稅來進一步地擴大貿易,來利用這個市場,這是一個方面。但是同時就説發展中國家,這樣一個大的市場,一個國家和一個區域的合作組織,建立自由貿易區還沒有,還沒有這個先例,也是一種範例。中國是一個國家,很大,和東盟10個國家的區域合作組織,因為它已經有東盟自由貿易區了,來實現這樣一種高度的融合。但是現在還不僅僅如此,更重要的是什麼?通過開放,現在新的自由貿易區的理論,它是説通過貿易,也可能貿易本身的增長不是特別快,但是它起什麼作用呢?就是通過開放市場,加強競爭,加快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的效益。所以我們知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效益之一,就是什麼?就是我們參與國際體系,來通過競爭,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經營水平和技術水平。
李光輝: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對地區安全穩定起到很大的意義。
主持人:這個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李光輝:同時就説在貿易上,它可以獲得貿易創造的這樣一個效應,在投資上,或者投資增長效應,還有就是規模經濟效應。同時就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以後,還可以提高中國和東盟的經濟總量,同時提高在國際上的發言權的問題。
主持人:那麼建立這樣一個自由貿易區以後,對於世界貿易自由化或者便利化會有什麼促進作用?
張蘊嶺:通過中國、東盟來搞,有可能推進更大整個東亞範圍的合作,而且通過中國、東盟,比世界貿易組織走得更快一些,就有可能推動整個亞太地區,我們知道亞太地區還有APEC,APEC它還有一個目標,就是茂物目標,2020年整個亞太地區,包括美國、拉美的沿太平洋國家,澳大利亞、新西蘭都要實現一個大的自由貿易區。但是亞太這麼大,APEC也是一個自由組織,大家是比較主動承擔,沒有什麼約束,你要實現的話,不好辦,那怎麼辦呢?通過這方法它能夠走的快一些,最後有可能就推動了整個大地區更快一點。同時這個地區如果走的快了,也會對整個世界,我想能夠起到推動作用。當然它可能也有一定的負作用,就説地區安排,它往往是自己內部優惠了,但是東亞搞的,中國、東盟現在搞的,它是自由貿易區,不是關稅同盟。關稅同盟是什麼呢?大家都必須統一關稅,對外一致。但是自由貿易區的這種自由貿易安排不是,你可以跟中國搞,但它同時也可以跟日本搞、也可以跟美國搞。它可以鼓勵同時多項的,這樣一種多重的來安排。我想它應該説是一個積極的作用。當然同時剛才我們也談到,它的意義對中國、東盟,它不僅僅是一個貿易的問題,它還是一個整體的地區經濟發展問題,它也不光光是一個經濟問題,它還有政治的含義,通過經濟利益相互融合,緩解政治上的一些分歧,一些爭端。同時我覺得它還重要的,就是説它還建立比較平衡的,比方説東亞地區和大西洋彼岸,美洲,美洲也要搞北美自由貿易區,要擴散到整個美洲。所以這樣這個地區要聯合起來了,就可以建立一個比較平衡的這樣一種關係。
主持人:張所長,您一直是參加中國和東盟自由貿易區專家組的很多談判工作,根據您掌握的資料和您了解的情況來看,什麼時候才能進入實質性的合作階段?
張;分兩個層次來認識,因為現在人們眼光主要是集中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實際上中國—東盟的合作關係,它是一個很全面的,它不僅僅是自由貿易區,為什麼説大家很關注自由貿易區,因為自由貿易區需要談判,實際上中國和東盟在很多領域,人力資源、農業、信息、地區開發,特別是湄公河地區開發,都有金融,已經有了很多的合作了。
主持人:您的意思就説合作其實早已經開始了。
張蘊嶺:早已經開始了,所以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比如説湄公河地區開發,它已經好幾年了,中國去年領導人在承諾,實際上2000年就承諾,説提供資金、提供技術援助、修公路、清理河道等等,還有像金融培訓項目,已經搞了好幾年了,我們每年都有金融培訓。為什麼説人們不太注意呢?因為那個不需要談判,所以大家關注你的問題,就是説什麼時候才進入實質性的這樣一個自由貿易區建設。
主持人:或者説什麼時候能夠建成,然後大家能夠享受到利益。
張蘊嶺:我們領導人承諾是10年的時間,現在我們進行的是什麼呢?就是説去年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在朱總理2000年和東盟領導人達成共識,來進行可行性研究,我們用了一年的時間進行了研究,覺得可行,向領導人提出了建議。現在領導人,在去年的領導人會議上,已經達成共識了。好,要搞這個自由貿易區,用10年的時間。現在我們進行的是什麼呢?就是實質性的談判。
主持人:觀眾朋友,就中國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這個問題,我們正在採訪兩位專家,廣告之後我們將接著談,歡迎繼續收看。
主持人:雖然現在已經進入了工作磋商階段,但是東南亞國家對於中國還是有些擔心,比如説直接投資的流向問題等等,李主任,您認為是不是在中國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過程中,還會有一些難度,那麼比較難的問題又是哪些?
李光輝:中國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這個過程當中,肯定會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問題,比如現在東盟所擔心的,像你剛才説的投資流向問題,確實是直接投資比較擔心,中國現在這种經濟發展的勢頭和經濟環境,它的投資環境要好于東盟,一般情況下這麼講。現在據了解,一些投資在東盟的外商企業,有一些開始想撤資,到中國來,這是它所擔心的。還有一個,比如説貿易方面的,産品之間的互相競爭問題,它也是這個市場(競爭問題),也存在著一些擔心。同時遇到一些困難,可能也會很多的,因為它各個領域在進行談判的過程中,包括現在的關稅,以及各方面,可能中國和東盟都有一定的這樣的競爭或差距,所以談的時候,可能也不會很順利地進行。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説對於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日本對此也有一些想法。
主持人:它也想跟東盟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
李光輝: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也會出現一些問題。
張蘊嶺:我們專家組在研究過程當中,也專門研究了(投資)這個問題,就是説從表面上來看,金融危機以後,向中國的外資還繼續流入增多,向東盟的減少了。但是第一,它沒有替代性,就是不是因為説資金一共100塊,流到中國來90塊,就剩10塊了,不是那個問題。世界上資源多的是,為什麼向東盟的減少了呢?不是因為中國替代了,而是它那困難,投資的環境變惡化了,這是一個,就是中國不是替代。再一個從投資的情況來看,到中國的那些投資,它不會向東盟去,比如説電訊,中國有個巨大的市場。第三,我們達成共識的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説通過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的投資會向東盟大幅度增加,外資也會在中國、東盟之間更合理地選擇,那就不是A與B了,不是中國,就是東盟這樣一種選擇了,要來這,不來那,不是,將來一個統一大市場了,關稅都降低了,那就更合理,會形成一種新的分工,投資有可能會進一步增大,向東盟流向。所以這個對東盟來説比較有吸引力。
主持人:這個時間表,我看有報道説,存在著三個時間表,到底怎麼樣安排這個時間表更合理一些。
張蘊嶺:在整個亞太地區,我們通過APEC,有一個2020年,就是説發達的經濟體到2010年,發展中經濟體到2020年,也就是説整個的亞太地區到2020年,要實現地區的自由貿易和投資,這是一個時間表。第二個時間表就是東盟自己本身的,我剛才提到,它就是説老成員,基本上已經步入到完成了,新成員最遲也就2008年,這是第二個時間表。它也有兩個時間表。現在又出來一個10年了,中國和東盟要10年,10年的概念,我想基本上如果算到老成員2008年的話,如果現在開始談判的話,那就是説在它老成員早完成了,新成員也完成承諾以後,這樣的話,再用很少的一、兩年時間,中國、東盟之間就可以建成自由貿易區了。所以它也有一定協調性,我們要比APEC要早,剛才我不是提到嗎。所以東盟如果成功的話,會對推動茂物的時間,2020年,會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還有一個,我剛才講東亞10+3,我們10年,如果10+3再用幾年的話,也可以早于APEC。所以這樣一層一層,我覺得它不矛盾,它有之間的聯絡性。
李光輝:總的來看,我也同意張所長的看法,它要早于APEC的時間,或者早于咱們所約定的10年。因為如果要是進程太慢的話,就失去了中國與東盟建成自由貿易區的這樣一個意義。
主持人:好像大家都有一種共識,建立越早,可能大家受益最早。
李光輝:在談判過程當中,很多就是説,比如説切入點找對了,像歐盟它建立起了,它找對了切入點。那麼中國與東盟,如果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比如現在大家所説的,能不能找瀾滄江、湄公河,這樣的一個區域合作,或者是按照把邊貿,邊境貿易為次區域合作,建立東盟自由貿易結合起來,這個切入點如果真正找好的話,可能很多,包括領域的談判,包括內容,包括時間表,還包括原則等等這些,可能就會進展的比較快。
主持人:剛才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談到了,中國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是一個國家和一個區域組織建立的自由貿易區。從談判的過程和建立的過程來看,也是不同於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放眼全世界,您怎麼看現在這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問題?
張蘊嶺:區域合作範圍比較廣,它不僅是經濟,它還包括其他很多內容,而且它有很強的政治含義,任何地區合作,它都有很強的政治含義,從歐盟,它最初就是從政治開始,它不是從經濟開始的,只不過政治一下走不動了,從煤鋼聯盟,從經濟共同體這麼一步一步發展來的。我們當然東亞也在考慮,我也參加了東亞的展望小組,這個是1999年領導人同意的。我們也設想東亞能不能從長期發展,將來能發展一個區域的共同體。當然這個共同體考慮到東亞的差別,它跟歐洲肯定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有一個目的很明顯,就是通過經濟的合作,來有助於區域的穩定,通過增加信任,通過增加相互的利益,來實現這麼一個所謂的命運共同體,大家能夠相互,特別是有一些雙邊解決不了的問題,可能通過區域合作,比如説中日,它存在很多問題。如果把中日放在一個區域合作裏邊,關係就有可能改善更快一些,也可以通過區域合作,找到共同的利益來建立信任。
主持人:就中國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這個話題,今天我們先談到這,非常感謝兩位專家到演播室來接受我們採訪,謝謝。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本期的《中國報道》,明天的同一時間再見。
主持人:王世林 責任編輯:王子哲
製片人:李曉山 導播:趙妍妍 監製:張希岑
|